和创业者有关的五个迷思

标签: 推荐 评论 Vivek Wadhwa 创业 | 发表时间:2011-08-05 11:17 | 作者:pestwave 明青
出处:http://www.36kr.com


图:女孩,你行

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传奇人物的成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有一个给力的辍学生、一个车库创意、再加上一个靠谱的风投,然后你就可以大获成功。但这种事情并不常见,《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杜克大学创业及科研产业化中心主任Vivek Wadhwa指出了与创业者相关的五个误区,并一一拆穿。他讲的虽然是美国,在中国也存在类似的误区,不妨一看。

迷思一:科技创业者都20来岁,自古英雄出少年

Wadhwa带领的杜克大学研究团队对美国创业者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这种观点站不住脚。该小组对549家公司的创始人进行了调查,横跨十几个行业,结果发现创始人创业的平均年龄是40岁。50岁以上的创业者是25岁以下创业者的两倍。60岁以上的创业者是20岁以下创业者的两倍。70%在第一次创业时已经结婚,5.2%离婚,单身或丧偶。60%至少有一个孩子。43.5%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创业者动机是厌倦了为别人工作,想在退休前自己大干一场。

迷思二:创业者好比是天才运动员,可遇不可求

硅谷有些投资者认为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家庭遗传,从小就知道卖汽水赚钱。知名VC Fred Wilson更是认为创业者是天生的,当沃顿商学院的一名教师告诉他创业者可以培养时,他当时就震惊了。

这些人都错了。Wadhwa对创业成功者进行的研究显示52%的创始人是家里第一个创业者,比如比尔·盖茨,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他们的父辈是学者、律师、工人或者官员。只有39%父亲是创业者,7%母亲是创业者。

迷思三:辍学创业效果好

硅谷目前正在热议Thiel奖学金计划,为大学生提供10万美元鼓励他们辍学创业。该项目发起者Peter Thiel认为当前不存在互联网泡沫,只有高等教育泡沫,理由是他认为高等教育被高估了,而且不是必须的,比起学习毫不相干的课程,动手创业能培养更靠谱的创业者

有些天才不上大学也能成才。但研究发现美国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大部分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由大学毕业生创建的公司在销售额和员工数量方面是辍学者所创建公司的两倍。创始人学历越高,创业失败的几率越低,利润、销售额和雇员数越高。

迷思四:女性在科技圈吃不开

美国的科技公司中只有3%为女性创办。科技公司高管中女性寥寥无几。她们只贡献了5%的IT专利和1.2%的开源软件。

实际上女生的数学能力丝毫不差于男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女比例为100:140;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中的超过一半为女生,博士中近一半为女生。

那么是什么让女性远离高科技行业呢?Wadhwa的研究发现女性创业者和男性创业者的动机、年龄、经验等几乎没什么区别。并非女性在商业方面无所建树,而且Illuminate Ventures的研究发现女性掌管的公司资金效率更高。真正的原因在于父母不鼓励女孩学习工程学;女性在工作场所中会遇到有偏见的人;当她们接触VC时,会被问到一些有辱人格的问题,比如:“你有孩子,怎么管理公司呢?”

迷思五,有风投才有创新

全美风投协会吹嘘会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称2010年创造了1200万个工作岗位,创造了3万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美国GDP的21%)。

但这些数字无法反映风投的真正角色,实际上这些统计包含了与风投有关系的所有公司,包括各个阶段。

实际上只有不到5%风投会投资早期公司。Wadhwa小组对500多家高增长行业的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11%拿过风投。Inc.杂志500强列表中只有16%获得过风投资助。

风投只是跟随创新。他们只是寻找那些已经有可行产品和靠谱的商业模式的公司,不会刺激创新。

豁然开朗了吗?Just do it~

via Vivek Wadhwa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 九点 开心 网易微博 腾讯朋友 搜狐微博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相关 [创业 迷思] 推荐:

和创业者有关的五个迷思

- 明青 - 36氪
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传奇人物的成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有一个给力的辍学生、一个车库创意、再加上一个靠谱的风投,然后你就可以大获成功. 但这种事情并不常见,《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杜克大学创业及科研产业化中心主任Vivek Wadhwa指出了与创业者相关的五个误区,并一一拆穿. 他讲的虽然是美国,在中国也存在类似的误区,不妨一看.

创业迷思:做那些让你高兴的事是句谎言

- - 外刊IT评论
提示:如果您在阅读器里点击订阅本站的文章链接时发现有一个中转页,这说明你的订阅地址有误,本站的订阅地址(RSS)是:. http://www.aqee.net/feed/,请及时纠正. 半夜醒来,标题上的这句话在脑子里不断浮现. 我不能入睡,索性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 我在创业,我创业是因为我认为这是能让我开心的事.

Instagram的迷思

- Shell Wang - 坏脾气的小肥
这辈子遇到的,令我特别着迷的产品只有两款,2008年5月遇到开心,2010年11月遇到Instagram. 我在Instagram上面已经有200多个follower,哇哈哈哈哈,可惜每天两点一线,又没什么生活情趣,总是发以前去动物园拍的相片. 我猜是“与真实好友分享生活中的这一刻”. 作为背景介绍,Instagram是iPhone上(目前只支持iPhone)新出的APP,据说10天增长了20万个用户.

Spark迷思

- - ITeye博客
目前在媒体上有很大的关于Apache Spark框架的声音,渐渐的它成为了大数据领域的下一个大的东西. 证明这件事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google的趋势图:. 上图展示的过去两年Hadoop和Spark的趋势. Spark在终端用户之间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这些用户经常在网上找Spark相关资料. 这给了Spark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围绕着它的也有误区和思维错误,而且很多人还把这些误区作为银弹,认为它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并提供比Hadoop好100倍的性能.

领先五年的迷思

- GAO Ming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by 李楠 (newkhonsou@weibo,newkhonsou@gmail). 2007 年, Jobs 拿着一个昂贵,功能欠缺,没有 Apps 的 iPhone 一代,号称领先业界五年(这里复习一下). 手机市场, 苹果一个新手说出这种话,很多人都为此笑掉了大牙. 不久, Palm , Nokia 这些老手的牙,就真的掉在地上了.

Google的+1与社会化的迷思

- Tim - cnBeta.COM
近来十分火热的Google +1,重新引爆了Google的社会化热情,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起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强大如Google,竟然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都难以在社会化网络的方面有所作为. Google +1并非一个独立的服务,仅仅只是Google搜索的附属. 他足够轻,轻到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但是他又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微妙的将Google的 那些距离遥远的服务,以及使用着这些服务的用户之间,互相联系起来.

“限制用户选择”的迷思

- - 滯銷書
经常听到的一个观点是,如果给用户太多选择,他们通常不会配置出最好的、最高效、最有品位的方案,给他们一个精心设计的默认方案,其他的选择越少越好. 大多数的用户并不需要大多数的功能和设置,选择太多会带来困扰,或者让用户误解产品,又或者设计者容易被无效需求牵着鼻子走,分散精力,增加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不错,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很多产品都取得了成功.

杂谈创业

- shujie - aw's blog 姿态永恒
创业已经一年多了,一直都没正儿八经地更新这个博客,朋友们都说彻底荒废了太可惜,但我一直没有在意. 一来是不像之前做Freelance和Consulting的工作那样人身比较自由时间比较宽裕;二来,接触的人、事情多了,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太肤浅. 四百多天的时间过去了,不少朋友、同行都很好奇“自己开公司”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以目前的阅历,自己只算刚刚入门上道,不敢谈“分享”,只能说说一些内心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梁斌:创业

- - 博客 - 伯乐在线
我在任何公开场合,都从未提及我有创业打算,或者正在创业. 今天,我想谈一下创业,我自己的,纯个人的理解. 之前,我要推荐一本书《我为什么要投资你》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天使会总策划李晓艳编写. 这个是一个投资界的大佬赠送的,我读完以后受益匪浅,第一次让我能够以投资人的视角去理解创业. 同时,也更看清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书我会放在实验室,同学们感兴趣都可以来借阅,可以归还,也可自行赠送给其他创业的朋友们.

产品的工具化与社会化迷思

- pennylqy - 月光博客
  近来十分火热的Google +1,重新引爆了Google的社会化热情,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起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强大如Google,竟然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都难以在社会化网络的方面有所作为.   Google +1并非一个独立的服务,仅仅只是Google搜索的附属. 他足够轻,轻到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但是他又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微妙的将Google的那些距离遥远的服务,以及使用着这些服务的用户之间,互相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