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社交产品的七个原则

标签: 推荐 社交 Facebook LinkedIn Ning | 发表时间:2010-11-27 23:33 | 作者:pestwave danaodai
出处:http://www.36kr.com

知名社交网站Ning创始人现身说法,谈到了设计一款社交产品的七个重要原则。以下内容为编译:

1. 让你的产品在供过于求的世界里举足轻重。人们每天都要处理让人目不暇接的人、网站、请求和关系。你喜欢自己的社交产品,因为它给你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你和你的团队成员无法清楚地告诉用户如何通过15分钟在你的产品上获得感情回报,并且这些回报是用户无法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上获得的,那么你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里谈的不是什么让人肉麻的东西。人们不在乎你的功能,游戏机理,或者当你有数百万用户时你的服务有多棒。人们的时间有限,你推出的新东西只有几秒钟时间吸引用户。为此,你需要把你所能控制的一切无缝整合到一起,打造一个唯一的品牌,只有唯一的存在理由。赋予产品感情。如果你的团队无法把所有决策和用户在使用你的社交产品时的感情联系在一起,那么该产品的存在理由还不够充分。

2. 只做一件事情,做到全世界最好。 Lululemon专注于黑色瑜伽裤,年收入达到4.5亿美元。Twitter专注于140个字符的消息。Facebook专注于让你和已经认识的人建立在线联系。所有这些公司都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发挥到了极致。当你专注于你的社交产品最擅长的那件事时,你所需要的一切就是放手做那件事,别考虑其他的事。

每个星期都要问问你自己和所有的团队成员,你们哪件事情做得全球最好。最好是能定义这件事,达成一致,打印出来,大力宣传,把它贴到墙上。任何人人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应该想一想这件事。

3. 找出独特性。现在的手机平台和服务都能满足人们的归属感。但同样重要的还有那些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人们想要稀缺的、独一无二的东西。这并不是说你的产品要限定在某个利基市场。Frontierville面向大众口味打造,但仍然通过邻居、小区自定义,以及系列等功能给自己的社交体验带来了独特性。

人们谈论独特性和稀缺性时总是先提到游戏机理,但如果你所采用的游戏机理和别人一模一样,那么你会遇到问题。还是上面提到的供大于求的问题。所有社交产品上都有积分、勋章和升级,如果你不假思索地使用这些内容,你会丧失体现稀缺性和独特性的机会。更好的办法是找出你的产品让人感到独特的地方,这些东西你在其它社交产品上找不到。然后优先选择那些能强化用户感情定位的功能。为了达到独特性,你必须带领,而不是跟随。

4. 专注于最重要的互动。一旦你定义好了关键功能,你通常会发现有一种最重要的互动。这种互动如果处理得当,人们还会回来,如果处理不当,你无法发挥所有潜力。找到这种互动,然后充分重视它。这种互动对Twitter而言是Twitter信息流,对Polyvore而言是集合页面,对Facebook来说是消息feed,对YouTube来说是视频页面,对Dailybooth来说是直播feed页面。这种互动是发生奇迹的地方,所以倍加关注,将其打造成明星。

5. 措辞谨慎。 打造一款社交产品时有些东西可以复制别人的,但有些东西你需要做到独一无二。布局?竭尽全力就行,但要注意目前已经奏效的。颜色?很难体现出原创性,但蓝色是个不错的选择。术语?一定要把握好。措辞是你表达观点的首要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品牌的情感含义,而且还可以告诉人们通过使用你的社交产品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关系。

6. 打造一场舞会,而不是一个博物馆。出色的社交产品干净、简洁、快速。成功的社交产品在设计上没什么太多亮点,这样好友、照片、视频、文字和评论才会出现在首页中央位置。你添加的颜色、字体、图片越多,你的社交产品看上去越不像是一场舞会,相反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或是一本杂志。你要把你的社交产品打造成一场生龙活虎的舞会,而不是在周围摆满名贵的家具,人们连坐都不敢坐。

7. 开发关系,而不是功能。目前我们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有多重性格和各种不同的关系。如果你要设计一款新的社交产品,光有照片、视频、活动等功能还不够,你需要看看你的社交产品上的关系和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上的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对一个新的社交产品来说,你需要思考你的产品如何扩展、深化、改变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已有关系。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Quora是一个很好的例子。Quora最初源于Facebook的社交图景,但很快脱颖而出,该网站的做法是向你展示你可能关心的人,因为他们的评论、经历、和专业知识和你认为重要的话题密切相关。

Gina Bianchini是领先的社交网站Ning的创始人,全球的组织者、活动家和领袖可以在上面创建自己的社交体验。目前该网站每月独立访客数在8000万以上。

via TechCrunch 配图来自PTC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techcrunchchina.com/7421
来自TC中文。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非常感谢您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我要分享: 推荐到鲜果 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Google阅读器 Plurk 分享到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您可能也喜欢:

DeHood=Foursquare+Twitter+Yelp+Ning+iPhone

知名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开始为读者提供勋章

在等新版twitter?用DM接收通知吧

给 Twitter 添加 Like 按钮,将 Tweets 分享到 Facebook

Facebook添加登陆定位功能,twitter将何去何从
无觅

相关 [社交 产品 原则] 推荐:

打造优秀社交产品的七个原则

- danaodai - 36氪
知名社交网站Ning创始人现身说法,谈到了设计一款社交产品的七个重要原则. 让你的产品在供过于求的世界里举足轻重. 人们每天都要处理让人目不暇接的人、网站、请求和关系. 你喜欢自己的社交产品,因为它给你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但如果你和你的团队成员无法清楚地告诉用户如何通过15分钟在你的产品上获得感情回报,并且这些回报是用户无法在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上获得的,那么你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产品原则和产品评审团

- - 技术改变世界 创新驱动中国 - 《程序员》官网
文 / Marty Cagan  译 / 黄捷文,唐丰能. Marty Cagan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产品管理专家,曾经担任网景副总裁、eBay产品管理及设计高级副总裁. 本文是他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软件产品管理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描述了产品开发需要遵循的产品原则以及成立产品评审团的必要性. 产品原则是对团队信仰和价值观的总结,用来指导产品团队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取舍.

产品命名的八个原则

- - 互联网分析
即便在最好的时代,命名也是件让人争论不休,爱恨交织的事情. 无论给你的小孩起名,还是给你的船,你的品牌起名,那个过程就是三天三夜也想不完的. 以下这些方法或许能帮助你获得一个完美的名字. 搜索引擎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不用再从电话本里找名字,只需要选一个相关的,吸引人的名字. 任何简单的或复杂的,抽象的或具体的的名字的关键是要能吸引眼球,让人印象深刻.

产品设计原则有那些?

- - 知乎每日精选
产品设计的原则有点太泛哈,这里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心得来小结一下手机无线设计8原则:. 原 则 1 :用 户 界面 应该 是基于用 户 的心里模型,而不是基于工程 实现 模型. 就是把后台本来很复杂的事情通过设计符合用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浏览方式或操作方式. 其实这一点是设计师把生活中的细节和数据结合的凝聚点,用户的心理模型抓的越准,界面就会越优秀.

在社交游戏里挖掘深度设计原则

- EK - FeedzShare
来自: 战略航空军元帅的旗舰 - FeedzShare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已有 3 人推荐. 每个session要足够短但与此同时长时间玩耍也不会产生厌烦感. 这篇本来是另一个理论系列中的一部分,发现写得有点多了,索性独立成章征求一下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意见,权当抛砖引玉了. 对于战略航空军旗舰的各位常客,我恐怕还真得先介绍一下社交游戏.

新浪新的社交产品曝光:看点 定位社交电视

- 小趴 八足趴 八足 ramener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可以在线观看视频、卫视节目、现场直播等. 可自己创建合辑,收集视频,创建属于自己的节目和电台. 用新浪微博账号可直接登录,在看点发布内容可直接同步到新浪微博. 目前该产品正在内测中,需内测码才能进入. 地址:www.kandian.com. 为了让你的微博好友随时随地了解你的动态,看点和微博的信息双方是互通的,因此你在看点发布的内容会同步到微博,你的好友的评论和转发也是双方互通的.

产品经理必知:UED设计流程与原则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UED设计流程在各个公司之间可能存在不同,国内的设计师在知乎社区上讨论了各自公司(包括腾讯、百度等)的UED设计原则、流程等,其中的经验值得读者借鉴. 来自腾讯的交互设计师eviliu强调设计流程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原则从何而来,二是如何配合设计的上下游团队. 就设计原则来说,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移动端产品用户体验原则小结

- - 优博客
基于最近的工作,总结了手机端App设计须遵循的用户体验原则,通过正反例的方式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一致性是通过视觉层次、比例、颜色、质感、排版以及交互行为等在设计上达到一致性;一致性可以提高产品所塑造的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减少用户的认知成本. 在移动设备上,过多的层级会使用户失去耐心而放弃对产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