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化社交网络时代来临? 

标签: 推荐阅读 社交网络 | 发表时间:2011-09-07 20:07 | 作者:P迪 Jessica
出处:http://www.alibuybuy.com

作者Tom Cortese 是 Proust.com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不但经营管理着公司每天的业务,还继续打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提供给家庭与亲友,让他们可以分享并且保存他们之间的回忆。你可以在Twitter上关注他,@tcortese

信息(Feed)是Facebook,Twitter与Google+上非常关键的元素。这些信息很多都是有关你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关注上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一种传染性的能量。这个特别的能量,不只是让用户每天都会回到社交网站上去关注与发布仅此而已,这其中更关键的是我们分享的是什么,愿意分享给谁。

这些大量的社会化的网站在今天发展的非常之快,就如一个线上的城市一样。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正在建造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我们会在我们的信息墙上(Feed)上关注更新状态,然后我们会有意识的分享我们自己的状态,虽然我们知道我们分享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被其他的信息给覆盖。所以真正属于我的社交网络在哪里,在哪里又可以产生更多得回馈呢?怎样在一个社交网络里,信息不是像快速地流水一般被不断的更新,而我可以与更小的,更亲密的圈子的朋友交流?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从与大家得分享与连接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当你的社交网络关系被置身在一个非常大非常广的圈子里的时候,你会不经意地去分享与发布一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信息,而信息的实质可能并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光彩。

我们所知道的三大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与现在的Google+,这些都是载有巨大的信息量与非常大的社交圈子。这其中被分享地信息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被区分了优先次序。从结果上看,在这三大社交网络里,我们分享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相近的。这些网站鼓励人们去分享同一类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非常流行的,但是并不代表全部。在社会化互动里,这一类的信息只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除此之外还有别的:

Google的圈子给我们的启发

Google+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分享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人。G+里有圈子(Circles)的功能,Google的论点是-我们在线下会分享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圈子里的人,所以在线上我们也需要这么做。连Facebook也开始认同这个观点,最近它在分享信息的时候新添加了分享控制(Sharing Controls)的功能,就如G+Circle一样,可以选择你分享给谁。但是,这不单单是关于你可以选择分享给谁,更重要的是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交网络里,这个社交网络里的内容(context),正在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你在线上关注与分享的信息。

 

作为一个用户,无论是在G+Circles还是利用Facebook的新的分享功能,我会感觉我站在与我们分享信息的同事的圈子里把信息分享给家人朋友,或者是站在朋友的圈子里选择性的把信息分享给公司的同事,这让我觉得非常的不自在。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会想要一个特定的圈子,你可以不用担心在这个这个圈子里说的话会影响他人,或者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还会在意别人,发布不合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虽然我的朋友与同事都在G+和Facebook上,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和两边都有很好的互动与交流。相反的,我的同事,家人,朋友与关注者分享的信息非常相近:一些有趣的链接,最近的照片与简短的更新。事实上,现在的这三大社交网络,他们的拥有非常接近的品牌印象,分享非常类似的信息给大众或者是半大众(朋友的朋友)

焦点化社交网络

从另一方面,聚焦社交网络本身给了我们一点线索关于分享特定种类的信息内容的价值。LinkedIn是一个具有非常特有目的性的社交网络。走进LikedIn就如走进一个招聘场或者是一个社交活动。你会在里面非常的矜持,只会分享一些与你职业相关的,或者是雇佣相关的信息。并且,你只会与一些其他的你认为有关的专业人士保持连接。这是一个非常特别与极致的“圈子”,从结果上看,它会鼓励你去分享特定的信息给特定的人。

如果你给你的前同事在Facebook,Twitter或者是G+上写一个推荐函,那会变的非常的没有价值,因为它很快就会被其他的更新信息给埋没。LinkedIn是以个人的简历去管理信息,所以与简历相关的信息,比如推荐函会在你的信息里一直被保留着。

LinkedIn可能是现在特定的社交网络之冠,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慢慢成长的社交网络。 Athlinks.com是一个特别的社交网络针对与热爱运动的人。比如一个热爱跑步的人,Athlinks变成了我们跑步时的朋友圈子,这个社交网络自动的导入我跑步的结果,运动喜好,并且更简单的分享一些相关信息,比如我最近买的一双跑步鞋或者是我自己设计的一套荒谬的跑步路线。它还可以生成一个列表显示我所在地的“跑步竞争者”。这个激励了用户的对于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的自豪心,想去分享给真正懂的一部分圈子里的人。而你把这类信息发不到大型的社交网站上,可能真正发现你的人都非常少。

其他的一些比较焦点化的社交网络被设计成非常多样化,与现实世界接轨,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有些是网站,也有些是移动App,也比如很多的社交网络都会与Facebook apps合作打造新的商品。

针对多样性其实还有很多空间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个我们所在的真实场所或者是我们正在访问的一个网站,它们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那就是设定我们的心情与说话的方式。并且这个场所还会告诉你你需要带谁与你一同去。如果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很独特的工具去支持他们,他们可是培养一个很多样且与众不同的线上社交互动。在线上,其实还有很多空间与多样性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果我们可以理解现在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去发掘一个更新,更特别的社交网络,它的目的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去了解对方,产生更好的互动。

译者观点:

大型社交网络的弊端在于缺少多样性,并且上面的信息也越来越类似。你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你会把写在Facebook或者人人的信息发布到微博上,或者你会把微博与别的社交网络绑定在一起,结果发布的都是同样的东西,看得人可能也是同样的人。其次在你的社交网络上的关注者越来越多,一开始可能就只是一些朋友,你会肆无忌惮的发任何闲言碎语,可是后来就增加了同事,到后来就越来越广,而你在上面发布信息的时候你也开始踌躇,因为你猜想对方看到后会怎么想你,评估你。所以很多人开始开了小号,用了昵称而不愿意用真名。

如何我们想把社交网络做的更人性化,我们就需要去从我们的线下生活去找,这从中你可能会发现有很多比较小的,针对性的需求。如果把Facebook比作一片大海,这些小的社交网络可以成为上面的小岛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达到更好的互动。同时,这些社交网络不能只是给用户提供一个“茶馆”(空间),而需要有实质性的创新性的功能性去支持, Athlinks.com就是一个例子。

原文链接:http://mashable.com/2011/09/06/social-network-niche-interaction/
本文链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ocial-network…he-interaction.html
译者:@范怿Ryan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2011. | Permalink | One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你可能也喜欢:

人品的力量——你懂《社交网络》? (@toodaylab)

Bash小技巧:让chmod只修改某个目录下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权限 (@be-evil)

comScore:社交网络在亚太地区已不再小众

社交网络的那些事

经济学人:社交网络走入主流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相关 [社交网络 时代] 推荐:

小众化社交网络时代来临? 

- Jessica - 互联网的那点事
作者Tom Cortese 是 Proust.com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他不但经营管理着公司每天的业务,还继续打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提供给家庭与亲友,让他们可以分享并且保存他们之间的回忆. 你可以在Twitter上关注他,@tcortese. 信息(Feed)是Facebook,Twitter与Google+上非常关键的元素.

社交网络时代有无必要推荐书单?

- - 康国平-冷静是病态
有网友在社交网站上问,请问怎样找到好书来读,都是通过何种途径寻找到好书. 这个问题,很快引来数十条回复,有的回复好几百字,很是震撼. 读书方法,读什么书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在社交网络时代,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像我这样喜欢在各类社交网站上打发时间的人,基本不需要什么推荐好书的网站或路径. 1、因为社交网站上永远不缺少推荐图书和电影、音乐的.

社交网络决定树

- changle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Guy Kawasaki 是 Alltop.com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的创建合伙人. 当然,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角色是苹果前首席布道官,在推广 Macintosh 的过程中上立下不少功劳. Guy Kawasaki 在社交网络上非常活跃,无论 Facebook、Twitter,还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他的信息更新都很频繁.

社交网络的“悖论”

- Felix - 月光博客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 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 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解析社交网络Tumblr

- - Solidot
网络科学家都在分析Twitter和Facebook的数据,而遗忘了另一个社交网站:雅虎的轻博客Tumblr. 雅虎实验室的Yi Chang和同事弥补上这一空缺. Tumblr有1.6亿用户,发表了700亿帖子,它的帖子没有字符限制,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 Chang和同事分析了去年8到9月之间发表的6亿帖子(预印本),发现90%以上的帖子由图像或文字构成.

社交网络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

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 华子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Twitter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新闻编辑中心”的服务,专供网站上各路记者收集整理信息使用. 国内新浪微博也是出了名的媒体人扎堆之地,可见国外国内都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媒体,其次才是一个社交网络. 长久以来,这两个词是有些混用的,因为象Facebook这样的网站,它当然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但又通过share和like两个按钮,网络中不断地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渠道(Social media).

社交网络的那些事

- Steven Wu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交网络发生很多事. 先是之前一直被看好的 Color 并不被用户接受,后来Google+ 的亮相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在 Google+ 亮相后一天,曾经的社交网络霸主 Myspace 被新闻集团以 3500 万美元价格给卖了. 在人们对 Myspace 一片惋惜中,Google+ 不断传来好消息:.

社交网络2.0,谁将取代Facebook?

- adow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messiahyang的投稿,@messiahyang现在创业中,这里(http://orgger.com)是他的网站,点这里在Twitter上关注他. 如果有谁预言Facebook终有一日会统治互联网,我一定会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 回顾一下这些人之前的言论,他们一定也预言过Yahoo和Google会有同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