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并不神秘(如何提升思维的质量)

标签: 逻辑思维 咨询 思维 战略 结构化 | 发表时间:2010-10-17 23:18 | 作者:蔡子方 宋大妈
出处:http://www.busiphi.com

请关注:商业哲学评论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resteven

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神奇”,这是《麦肯锡意识》一书的封面引语。看了总序和第一章,子方大概已经知道,自己的思维其实很麦肯锡。不过这句话并不是本文要证明的观点,除了我自己,恐怕没有人会关心这句话的真伪,所以,我还是直接落地,通过对大家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的探讨,间接展现所谓的麦肯锡思维。如果恰好有麦肯锡人从此地路过,也请验证。

需要强调一点,这里阐述的是思维范畴的内容,并不对职业领域进行限定,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咨询从业人员,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进行思考时,也不可能有如麦肯锡内部体系借以决策的庞大平台资源。同时,即便具备决策思维能力,能够自由表达决策意见的企业环境,我们也未必具备。只是,这种思维能力,应用的领域与范围比我们所认为的还要广博得多,也是提升思维质量、加强洞察力与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篇文章会分四个章节进行讨论,第一章节先用概念铺底,对问题的准确定性是确保客观分析的基础;第二章节阐述子方所理解的麦肯锡式的思维模式(其实大部分也是在阐述子方的思维模式);第三章节分析当前国民思维模式的现状(间接也探讨为何麦肯锡在中国市场一度沉沦的外部原因)。

第一部分:思维模式的定义

关于这一点,如果按照传统认知,子方并没有充足的发言权,毕竟不是麦肯锡人。因此在深入这一点之前,有必要先给这一章节进行定性,子方所阐述的是“麦肯锡式”的思维模式,所谓“XX式”,主要用于形容某些理论或模式的原生基础,而非具象谈到落地的框架甚至是实操内容,因此,各位可以把这个定义看成是一种概念方向,甚至它连概念也谈不上,其次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相对而言更为众所熟知的载体,如果子方用“什么是子方的思维模式”,那将完全起不到语义传递的作用。加上这一段的特别说明,还有一个用意是,避免某些不明就里的读者随便扔板砖,呵呵。

另外,对于什么是思维模式,也有必要进行定义。关于这个词的定义,恐怕只有人类学、心理学或哲学专业的人会接触或思考得多些,而我们大部分的人并未有对这方面有过系统的思考与论证。定义不清,理解不畅。

思维模式即是人类大脑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思维的组织形式与运作过程。组织形式决定了思维的角度,而运作过程则体现思维的流程。这个定义体现思维模式具备结构化与流程化两个根本属性,也体现人类大脑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功能(作用):认知(定性)和演绎(推理)。要判断一个人的思维质量,可以从功能角度入手;而要提升思维质量,则从思维模式的两个根本属性入手。

根据思维模式的结构化与流程化双重属性,再往下一层进行演绎,获得完整的思维路径:认知——解构——重组——输出。这个思维路径对许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所有人在思考时都在走的路径。然而,路径化的表达让人容易产生一个认知错觉,就是把路径的线程化,这与现实当中很多人只具备线性思维的现状是相吻合的,表现就是把许多问题的因果关系简单化,甚至只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线性思维模式也可以形成貌似系统的思维,比如线性的平行或交叉排布,这会让不少人自以为掌握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线性路径需要在严密的系统体系之下,才能够确保其推导的科学性以及结果的精确性。
以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伏笔,但很重要,以便保证我们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同时接下来的阐述会用到上述的内容。

接下来,才真正开始涉及对麦肯锡式的思维模式的阐述,正如标题所言,不要被麦肯锡这三个字吓倒,以下所阐述的东西并不复杂。同时,我们也需要相信一个观点,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做好,有如蛋炒饭。所以,知之不难,行之不易,重要的是知而后行,且行且毅。总之,充分辩证,心态唯稳。

第二部分:如何提升思维的质量

麦肯锡非常强调思维的结构性,以至于他们在用人方面注重思维模式多于注重工作经验。的确,结构化的思维是思维模式得到提升的前提与基础。那么,如何提升思维质量这个问题就重点细化到了如何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这是最关键的方面,但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所以加上“重点”这个词)。麦肯锡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思维,二是系统性思维。

阅读过子方先前文章的朋友,大概对这两个词不会陌生,相关的文章如下:《足以挽救中国式教育的两门课程》、《别被海量的信息流埋葬》、《思维的系统性高于一切》。

具体的概念定义这里就不作阐述了,今天要做的是将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与思维质量这三者进行整体的关联,以帮助各朋友(也包括子方自己)实现思维质量的提升。

首先,批判性思维是系统性思维的前置条件,批判性思维与其说是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态度。什么是思维的态度?用“积极”一词还不能完全表达,至少应该用“非常积极”,甚至我们可以定下这么一个准则——没有什么不可能。用麦肯锡的方法来说,就是他们所提出的“MECE”,即“ME SE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完全穷尽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态度,钻破牛角的穷尽。

思维的态度其实远比思维的方法重要得多,这是每一位自认为是思考者的人所应当认识并且坚守的道理。批判性思维的优劣,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逻辑思维的技巧,而是你到底有无穷根究底的执着态度。

这种态度除了让人执着以外,有否对思维的进一步落地有其它帮助?当然有,因为批判性思维还有第二个重要属性,那就是立场(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态度与立场的综合体)。这个立场其实也决定了思维模式的立场,子方先前文章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客观是保持思维敏锐度的重要因素(中式的说法就是心清如镜),在这里就可以串起来。(去年的一篇文章有部分提到,《水泥思维与水性思维》)

为何立场如此重要?立场决定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决定思维的界定能力,界定的对象包括所谓的真理、定义、概念、范畴等等,也包括具体问题的边界(麦肯锡也认为,界定问题的能力是做好咨询的重要基础)。二是决定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任何带着某种因利益、因观念而引起的看问题的角度偏颇(也即立场不完全中立),都不可能实现全面认知。三是决定看待问题的高度,没有客观,就没有高度,能够“一览众山小”的前提,正是以客观立场为认知。

(到这里作一小结,缕一缕,免得看得乱了。批判性思维——态度与立场——界定能力、全面性、客观性、高度。)

接下来再谈谈系统性思维,上面也提到了,批判性思维是系统性思维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此,具备批判性思维,就已经搭起了形成系统性思维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积木。其它的积木稍后再谈,先谈谈系统性思维的定义,这在先前的文章当中也并未明确给出。系统性思维即是能够把一定范围内的问题放置于某种思维情境之下、通过各种逻辑推导工具、并综合情境当中的各关联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或手段的思维能力。(这只是子方自己下的定义,可查阅更权威的书目当中的定义予以对照。)

再对这个定义进行解析,为加强理解,我们可以把“系统”这个词形象化、几何化,即得出,系统性思维是由点、线、面、层次这四个内容逐级组成的思维逻辑体系。点是什么?基本点,可以理解为不可再切分的物理单位,只有具备唯一性的才能称之为“点”,但这个唯一性是相对的,属于上一层次的点在下一层次的范畴,它可能不具备唯一性,比如,苹果在水果类的层次是唯一的,与梨相对,但在苹果这一品类之下的一个层次,有N多品种的水果,因此苹果相对不具唯一性,更准确些说,是唯一性的定义失效。

这时我们会发现,思维系统的构建过程当中,批判性思维的影子处处皆有。同时也开始会发现,我们用于日常沟通的口语化语言,其实不适合用于思考。比如,口语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好”或“坏”等这些能够表达情绪或偏好的词汇,却不会出现在需体现一定逻辑的书面当中,因为这些词汇真的无法界定成逻辑节点,而逻辑节点则是推导成功的基础。

谈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梳理出系统性思维形成的几个工作:

一是重视界定的能力,无论是学校其间所学的基本定义或概念,还是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其实都应该被界定。界定是放置的前提,把大脑的思维看成图书馆是很形象的比喻,而界定的工作就像给具体的书目贴标签,然后放置在相应书架之上。而对于还没建起图书馆的朋友,在对标签已贴上的书堆面前,其实已经大可胸有成竹地规划书架的大类目、小类目,以及需要给相应的书目留下多大的空间,等等。

二是重视关联的能力,何谓关联,就是建立以点、线、面、层次为单体与具相关性的其它的点、线、面、层次之间的联系。从联系的强弱度来看,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两种,水果与苹果的联系属于前者,也是我们最易建立的关系,但如果类似“广州持续普降暴雨对家庭离婚率的影响”这样的联系,则属于间接联系,《魔鬼经济学》这本书探讨的就是这类联系。

三是重视涉猎的能力,上述两点能够保证建立一定范围和层次的系统思维,但不能保证这一系统思维的充分应用,也不能保证系统思维的延展化及精确化。只有不断涉猎更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上面的所有单体形式),才能保证其活性。

这三者互为整体,同时也构成闭环,都能做到,将实现系统思维的螺旋式上升,同时也能持续优化思维的严密性,最终是思维质量的提升。

好了,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相应课题的阐述,再补充一下整体的想法,实际上完整的思维提升路径,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形而上,属于价值观的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价值观梳理,这些麦肯锡不曾提及,实际上他们通过招聘环节解决了,即寻找合适之人,通过培训是无法让人获得这部分能力的;第二层面是形而下,首先是态度、立场的问题,其次是方法论。
另外再给出一个检验自己是否形成结构化思维的标准,我们可以检视自己近期获取的知识点,是否能够立体地方置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之内,立体放置的含义是这个知识点是否与你之前所获取的单个知识点、或者同属某一层次的知识点、亦或者是能够与属于不同层次的能够形成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形成关系,如果仅与单点相连,那只能说对于这个知识点还处在知道的阶段,并不能真正应用;如果是能够置于某一层次,只能说是知识点在某一层次能够有限度的应用;如果是立体的放置,则说明至少已经初步构建起相应板块的系统知识。当然,这个标准不能评价思维质量,思维质量与变量化的关系建立有关,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建立关系。

第三部分:国民思维模式的现状

对这部分内容的阐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麦肯锡式的思维在现实当中究竟有何应用的价值,二是可以顺便八一八麦肯锡在初期进入中国的时候为何一度沉沦。

群体性思维模式的特征,其实也正是群体所处环境在群体思想的折射,这时需要分析构成群体环境的主导因素,包括政x治、经济、人文三重互为影响的因素。这里就不把它当作严肃的课题来对待了,精力不允许。主要分析这三重因素之下的关键因素。政x治方面也不多言,主要谈其影响,相应政体之下,意识形态的开放度不够,重组织轻个体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导致缺失民族批判性思维。与政x治相关的经济因素,受政x治的牵连,批判性思维缺失导致创新力不足、战略人才奇缺(系统思维主导),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透支人口红利,关系型导向过分浓重,政商与裙带关系反而成为关键资源。人文方面,受前两者影响,加之历史因素,传统意识形态的基础早在三十年前不覆存在,至今未重建,因为经济是重心,同时经济发展整体需求的人才,被引导向关系型及工具型发展,碎片化的意识形态导致国民的碎片化认知,这是愤X青数量增多的原因之一,也是不少企业有更大的玩弄消费的空间的原因之一……

用粗线条的形式勾勒出上面的影响思维模式因素的草图,可见若顺其发展,必将是恶性循环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麦肯锡式的思维,从经济的角度,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中国市场普遍透明度不高,自然影响客观度,这其实也是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融入全球经济的一道障碍,例如,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这一策略的失败,并不全是汽车企业自身的责任,更多是整体环境造就的。在中国并没有精准的商业模式,因为精准度的要求已经被人口红利给降至最低。但麦肯锡给到企业的咨询价值,正是战略或策略的高精准度的解决方案。

因此,曾出现有某些嘲讽麦肯锡的言论,例如“麦肯锡调研的结果最终是提出众所周知的问题”、还有“生产线上用风扇解决空纸箱的搬运问题”、“用卫星定位数羊羊”等笑话,想必也有朋友熟晓。这些例子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即便是有其客观性,但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出在中国经济自身,而非麦肯锡之错。

但值得肯定的一点,也是麦肯锡商业模式最为成功且最为不可复制的一点,是他们把一套简单却又难以执行及复制的思维方法居然复制成功了,并且还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国外企业的高段位运营,可见一斑。

这套思维方法,如果能被更多的中国人掌握,国之大幸。它带来的不止是商业价值,而是一个民族的重新开眼,民族的思维能力,是致胜于未来的关键。当然,从个人的角度,也不要刻意过分地指望这套东东能给自己带来多么重大的利益,明智、洞察、修身、立业,这才是最完整的收获,也是最合理的排序。

请关注:商业哲学评论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resteven

mkx

————全文完————

相关 [麦肯锡 提升 思维] 推荐:

麦肯锡并不神秘(如何提升思维的质量)

- 宋大妈 - 商业哲学评论
请关注:商业哲学评论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resteven. 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神奇”,这是《麦肯锡意识》一书的封面引语. 看了总序和第一章,子方大概已经知道,自己的思维其实很麦肯锡. 不过这句话并不是本文要证明的观点,除了我自己,恐怕没有人会关心这句话的真伪,所以,我还是直接落地,通过对大家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的探讨,间接展现所谓的麦肯锡思维.

麦肯锡:将员工福利与人才管理相结合

- 宋大妈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大多数公司都将福利看作是一项运营成本. 我们认为,应将福利视为一种竞争武器. 目前,随着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不断攀升,企业一方面要减少不断上升的员工福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可谓进退两难. 有些企业盲目地开展“福利竞赛”,力求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当或更高的福利水平,并为此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麦肯锡:衡量口碑营销的新方法

- ItTalks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
消费者一直都很重视直接向他们表达的意见. 营销者可能会将数百万美元花费在精心设计的广告活动上,但是,真正让消费者下定决心的往往是简单而且免费的东西:来自所信任来源的口碑推荐. 随着面对太多产品选择的消费者不再理会传统营销方式的狂轰滥炸,口碑宣传悄然而有效地脱颖而出. 事实上,在所有购买决策中,有20%~50%的决策背后的首要因素是口碑.

麦肯锡发布未来技术报告

- - 穿过记忆的河流
 1、移动互联网 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3.7—10.8万亿美元 生活:远程健康监视可令治疗成本下降20% 主要技术包括: 无线技术 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 先进显示技术 自然人机接口 先进、廉价的电池 关键应用包括: 服务交付 员工生产力提升 移动互联网设备使用带来的额外消费者盈余.

ChatGPT+麦肯锡方法论,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 -
关于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这个问题,前麦肯锡合伙人、高管冯唐先生通过结合多年咨询行业经验与麦肯锡方法,总结出了三个关键步骤:​. 第1步是总结行业的100个关键词. 第2步是找三五个专家访谈,了解各种行业问题. 第3步是找三五本行业专业书籍,仔细阅读并找出共性. 第一步:让ChatGPT给出50个关键字​.

麦肯锡报告:互联网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20%

- JimQ - TechWeb 今日焦点 RSS阅读
  【TechWeb报道】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麦肯锡最新报告称,互联网经济已占到GDP的3.4%,超过农业和能源,成为经济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5年中,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该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互联网每摧毁1个就业岗位,便新创造2.6个就业岗位.   在麦肯锡统计的13个国家中,互联网占到GDP的3.4%.

麦肯锡:社交媒体创大量经济价值但投资需谨慎

- - MADBRIEF | 疯狂简报
据外国媒体报道,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旗下商业与经济研究部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近日对社交媒体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据此新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技术可能将具有较大的价值和生产力,预计每年可以为整个经济创造1万亿美元的收入,但是,近期的事实也反映出,这一市场并不能保证投资社交媒体公司的股东们就一定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或许投资者会血本无归.

麦肯锡:12项可能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技术

- - cnBeta.COM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研究报告,公布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破坏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这些技术有望在2025年带来14万亿至3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研究报告从100种技术中挑选出12项经济效益最高的技术,然后分析这些技术可能的应用方式,以及可创造的价值,并以经济效益排名.

著名的麦肯锡信任公式: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

- - 佳人
著名的麦肯锡信任公式:信任=可靠性×资质能力×亲近程度/自我取向. 这个题目乍一看太过功利,会被一部分有原则的人,痛斥为沉迷于各种墙头草两边倒技术的左右逢源主义信奉者,可是我要问那些所谓有原则的人,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分步骤或是分要点吗. 坚持原则也要有抓手有技术的对吧,所以看这篇文章以及相信其本身带给你的东西,不影响你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原则的人.

一文看尽未来的交通有多智能 | 麦肯锡观点

- - 机器之心
11 月 17 日,特斯拉发布电动卡车 Semi. 这辆半挂式卡车纯电动,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配备了增强版的「Autopilot」系统. 在 Semi 发布之后,J.B. 亨特运输公司宣布已预购多辆,而零售巨头沃尔玛也表示,他们预订 15 辆在自己的供应链中测试这款车的性能. 毫无疑问,如果特斯拉的这辆纯电动卡车能够量产并大规模应用的话,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会下降,交通路况也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