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类服务:还能怎么做产品设计创新?

标签: 行业观察 产品策划 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创新 | 发表时间:2011-10-23 23:52 | 作者:XDash comain
出处:http://www.syncoo.com

本文灵感源自上周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么一条感想

“花一个小时扫描了下本周 @爱范儿 上的有趣创新项目,基本归纳为:① 老土的领域垂直化(eProf/OrderWithMe);② 枯燥的事情趣味化(Pitochart/Perltrees);③ 蛋疼的玩法数字化(ibragu/LEGO Life);④ 无聊的数据社交化(NextGoals);⑤ 窥私的欲望公开化(teleportd)。还有上述特色打包集成化。”

结合近期试用体验的一些寻求报道、但本身并无太大创新而趋于同质化的产品,简单谈谈我对同步类服务目前产品化方向的建议。

目前市面上的同步服务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① 通用型文件同步存储服务;以 Dropbox 为代表,国内则有 DBank、快盘、Everbox 一众。② 笔记同步服务。与通用型文件同步存储服务可保存各种类型的文件不同,此种服务主要是保存特定的文本/富文本格式;以 Evernote 为代表,国内有盛大麦库、有道笔记、行客记事等。③ 各种垂直同步服务,如通讯录同步、应用同步、手机设置同步等。 ④ 以高级功能、延伸补充、第三方扩展为形式提供的同步功能,如浏览器的书签、密码同步。

对于前两种类型的同步服务,许多创业者选择“文件”或“笔记”的同步(或者说云存储服务)作为创业方向,很大程度上在于认为这两种需求属于大众需求,并且由于存储介质及带宽的日益廉价和多终端的普及,此种大众需求正在日益上升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刚性需求。正是出于对未来的看好,于是冒出一众仿效 Dropbox 和 Evernote 的追随者们,遗憾的是尽管其中大部分自称与众不同、革命性突破性,但充其量只是对致敬对象的简单照搬(包括产品形态和 UI/Web 设计),难见新意。坦率地说,截至目前我所见过的国产类 Dropbox、类 Evernote 工具中,基本无出其右,相对做得好的也只是在服务性能、界面设计和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等方面的把控相对较好,从而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获得口碑,脱颖而出。

而后两种类型的同步服务,从艾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论角度,后两者因其垂直细分性,在市场规模上不一定能普遍触及到最广大人群,但在开辟蓝海和占领用户心智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短板在于题材的深挖,同样是做通讯录同步,如何玩出新意?同样能提供应用程序的同步,怎样能与众不同?

在我看来,根据开篇我所观察归纳的几种创新项目的模式,现在市面上的同步服务的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能怎么做产品设计呢?这里仅以通讯录同步服务为例:同样是通讯录同步工具,仅仅保证手机与 Web 后台实现同步备份就算完成了吗?其实,还可以——

“老土的领域垂直化”这一点出发,能不能让整个备份和恢复的流程更加方便顺城,例如一键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通讯录完美整合、自动将通讯录按照格式输出成 Excel 表格、定期为通讯录内的指定联系人发送问候信息?

“枯燥的事情趣味化”这一点出发,能不能将每个人的手机通讯录都视作一个“平行宇宙”,里面寄宿生息着可能名号相同而身份关系不同的个体,而你作为这个平行宇宙的掌控者,需要做的就是去增加这个宇宙内存在生息的子民数量(添加联系人到通讯录),与他们交流互动(发发短信打打电话),为他们设定形象和数据(选择头像和填充字段),并且跟其他平行宇宙的掌控者互动,交换信息(bump 一下),晒晒成就(在微博上发一条“我的通讯录平行宇宙已经拥有了xxx位子民,累积互动xxx次,进入xxx纪元,获得xxx称号”;这或许也算是“无聊的数据社交化”的一种体现)?

“窥私的欲望公开化”这一点出发,虽然通常看来没有多少人乐意公开自己有哪些联系人,但还是不排除有如“我给出的名单上这几个老大我都熟,想联系他们可以直接来找我”、“这几个是我手下负责不同工作的副手,有事直接联系他们就行了”、“苍井空的电话号码我都有啊有木有瞎了你们的钛合金狗眼啊”诸如此类的特殊场景。找到场景,抓住人群,则一切纷至沓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周末晚上对于近期所见所想的一些整理和YY,希望能给各位创业者和产品人带来启发。(BTW,我真觉得通讯录当平行宇宙来玩,开发一款游戏,或许真能吸引不少人,并且把维护通讯录变得更有趣呢。)


您可能也喜欢:

我的云服务不可能这么可爱 (@luo)

用户在产品创新中的角色是怎样的? (@tech2ipo)

【安卓工具】豌豆荚手机精灵:专注 Android 手机的一站式同步管理工具

后Dropbox时代,国产同步网盘产品推荐

云存储产品的价值
无觅

相关 [同步 服务 产品设计] 推荐:

同步类服务:还能怎么做产品设计创新?

- comain - 同步控
本文灵感源自上周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么一条感想:. “花一个小时扫描了下本周 @爱范儿 上的有趣创新项目,基本归纳为:① 老土的领域垂直化(eProf/OrderWithMe);② 枯燥的事情趣味化(Pitochart/Perltrees);③ 蛋疼的玩法数字化(ibragu/LEGO Life);④ 无聊的数据社交化(NextGoals);⑤ 窥私的欲望公开化(teleportd).

高速数据同步服务器——Doozer

- Tim - Some reminiscences, some memories
昨天在讨论平台新架构的时候,还在说要搞个配置管理的服务出来,方便接口的管理. 然后今天就看到了这个……人品爆发了吗. 好吧,不扯淡,直接翻译 Doozer 的 README 吧. Doozer 我还没实测,不过感觉,如果真得像 README 上面说得那样,还是很有用,很有用的. 关键——这个玩意提供了 go 的接口.

产品设计流程

- - 互联网分析
新的一年到了,分享个大的东西,这个是之前团队总结的一套「产品设计流程」,里面包含了3大模块,产品前期分析,设计环节,上线总结反馈,基本上涵盖了,从需求到上线的经过的流程,相较于大型UED团队会“轻”一些,适合中小型团队. 如果所在公司内部还未有设计流程,可以参考此流程,也可以拿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

架设SVN服务器并自动同步和验证注释

- - 操作系统 - ITeye博客
搭建SVN服务,有效的管理代码,以下三步可以快速搞定. 有了SVN软件后还需要建立SVN库.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自动在repos下建立多个文件, 分别是conf, db,format,hooks, locks, README.txt.      上面的操作很简单,几个命令就搞定, 下面的操作也不难.

移动产品设计之设计

- crystal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移动产品设计最大的差异点在于用户使用场景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交互方式巨大的变化,从而也使得信息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再加上硬件设备的差异,最终使得2者千差万别了. 所以,移动产品设计之设计应该首先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同时考虑用户的硬件设备差异,综合以上2点去帮助用户完成某个任务. 按照我的理解,场景、任务、用户可以称之为设计的三要素,每一个设计实际上都是试图去帮助用户在某个场景下完成某个任务的.

手机产品设计禁忌

- - 落花流水——elya妞╰_╯
在做手机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看似很小,且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正是这些小问题,一次次的撩拨用户的耐心,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心生怨念. 刚出道的朋友没有经过实战,对细节注意不多,往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强调多次后,觉得不如写下来,给新人共勉. 一般按钮会有四态,不可点击效果、可点击效果、聚焦状态、按下状态.

移动产品设计新思路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移动产品的设计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使用的场景也更加复杂. 也因此移动产品就有了更多设计的新思路. 当然,手机的玩法虽然不再被局限在有限的领域,但是对于那些更喜欢用手机拍核桃、钉钉子以及起瓶盖的各位童鞋,还是看看本次由朱坤 @kentzhu 分享的移动产品设计真正的新思路.

从Mailbox看产品设计火花

- - 优设(UISDC)
Mailbox是个基于Gmail的任务管理类的应用,任务即邮件,可以让邮件完成,删除,设为稍后提醒,放入待办项目中,推行Inbox Zero理念,是个最近比较火的产品,不过坑爹的是Mailbox下载后不能马上用,需要排队开通,本人在上周终于排到了队,经过了几天的试用,把Mailbox和热门邮件客户端Gmail,Sprrow做对比,顺便记录一些感想.

PM札记:产品设计这两年

-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做产品差不多也两年左右了,基本上这条路是磕磕绊绊,迷迷糊糊,但好歹大方向是正确的,有空回想总结起来,唏嘘不已,看看以前对产品的看法,再看看今天对产品的认识,不仅感叹自己当初的幼稚,如今,更多的是了解了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怀着一颗谦卑的心,继续学习,在产品这条路上寻找自己的价值. 产品职责包含很多东西,产品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职责,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下我在产品设计上的弯路,回想起我的产品设计生涯,目前走过了三个阶段:.

Siri引发的产品设计变革

- Jerry - 月光博客
  Siri的发布,在iphone 5的失望之后,为苹果带来了言之不尽的话题,其热度甚至超过了ios 5这个重大操作系统更新. 但是,今天希望论述的却不是这些讨论,而是设计者有意或无意之间,为某一类工具的设计产生了重大性的基础定位变革.   笔者不知道大家称Siri为何,或许会被称为“语音交互工具”吧,因为它绝对已经突破了“语音识别工具”这种“声音到文字,文字到命令”的范畴,而直接使用语音实现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