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标签: 社交 绑架 网络 | 发表时间:2011-12-06 23:45 | 作者:投稿 (guest) 雪冬
出处:http://www.williamlong.info/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路上、在电梯里、在饭桌前,和朋友间、同事间的寒暄和沟通突然少了,似乎大家一夜间都成了“手机控”。偶尔聊几句也是“三句话不离互联网”,譬如,我新浪微博粉丝已经多少多少了、我在淘宝上淘到一件XX宝贝、我在香哈网上找到一份XX外卖等等。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可以称之为“衣食住行+网络”了。

  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总伴随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模式,却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迷失其中。

  被网络“绑架”的生活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这几天关于方舟子“打假”的新闻铺天盖地、四处泛滥,从草根到名人,大家都在评论,以至于笔者这个很少“凑热闹”的人都不得不去追根溯源的看下方舟子和李开复的故事,甚至还为此写了篇博文。因为,你不去了解这些“无所谓”的信息,你可能就out了。在这个事情上,笔者始终觉得自己是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李开复给我们这一代80后留下了学生时代难得的精神财富,这个和他拥有的成就与荣誉没有多大的关系,方舟子这次“打假”的来龙去脉以及最终结果并不会影响笔者对李开复的看法,因此这些“打假”信息并不是笔者需要的。但事实上,笔者还是看了很多相关的报道,我觉得我是被网络“绑架”了,网络强加给我了很多我并不需要的信息。

  笔者不是少数被网络“绑架”的人,当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风靡”的时候,多少人去关注甚至参与其中啊!现在没听说过他们的人基本不存在。这便是网络的力量,信息大爆炸让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的或不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一股脑儿全塞给你,即使上厕所坐在马桶上,网络也不会让你闲下来—看网页、上微博等等。

  于是,出现了一群称之为“社交控”的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到美食,不是先伸筷子而是先拍照片上传到微博;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同学,所有人的近况都从网上了解;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要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进行沟通。

  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怪病“上网综合症”,不仅身体上出了毛病,心理上也有毛病了,害怕错过网络上每一秒发生的事情,一旦暂时脱离网络,就会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戒断反应”,甚至脱离现实社会,导致抑郁症等等。

  小时候看科幻片时总会幻想,地球上的人类哪天会不会成为机器人的奴隶,现在看来,全自动化的机器时代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却已经让我们成为了网络的奴隶。

  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中

  从门户时代到搜索时代,再到社交时代,一路走来的互联网越来越开放,我们每个人不再是“看客”,转身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仅仅140个字符的微博却让每个人的自我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粉丝”的加入则让个人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地扩大。有人形容,微博就像一只小鸟,大家在上面自由鸣叫,而这种鸣叫会产生蝴蝶效应,甚至让世界的人都听到你的声音。因此,我们都着了迷似的在努力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社交圈子”,刷粉、申请达人等等,企图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虚拟的网络中没有了现实社会规则对每个个体的种种约束,开放的社交网络允许我们每个人都肆无忌惮地建立自己的圈子、无所顾忌地喊出自己的声音,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的特殊空间,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但高速流动的信息却稍纵即逝,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信噪,每天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那么几条,如果你没有及时抓住,它很快会被裹挟着大量真实与谎言、精华与糟粕的信息洪流淹没,让你无处寻觅、难以筛选。

  于是,淹没在信息洪流里的人们从带有思考的选择性的吸收变成了扫描式的快速浏览,人们越来越不习惯去思考,更愿意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碎片化的信息中夹杂着不少虚假、欺骗,“网怒者”的肆意谩骂已经司空见惯,水军的恶意攻击已经悄然泛滥。在这个真实与谎言并存、精华与糟粕共生的网络“碎片化”时代,我们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飘忽不定、迷失其中。

  来源:速途网王玉投稿。

评论《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微博: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QQ群:121878450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Created by William Long www.williamlong.info

相关 [社交 绑架 网络] 推荐: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 雪冬 - 月光博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路上、在电梯里、在饭桌前,和朋友间、同事间的寒暄和沟通突然少了,似乎大家一夜间都成了“手机控”. 偶尔聊几句也是“三句话不离互联网”,譬如,我新浪微博粉丝已经多少多少了、我在淘宝上淘到一件XX宝贝、我在香哈网上找到一份XX外卖等等.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可以称之为“衣食住行+网络”了.

社交网络决定树

- changle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Guy Kawasaki 是 Alltop.com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的创建合伙人. 当然,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角色是苹果前首席布道官,在推广 Macintosh 的过程中上立下不少功劳. Guy Kawasaki 在社交网络上非常活跃,无论 Facebook、Twitter,还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他的信息更新都很频繁.

社交网络的“悖论”

- Felix - 月光博客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 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 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解析社交网络Tumblr

- - Solidot
网络科学家都在分析Twitter和Facebook的数据,而遗忘了另一个社交网站:雅虎的轻博客Tumblr. 雅虎实验室的Yi Chang和同事弥补上这一空缺. Tumblr有1.6亿用户,发表了700亿帖子,它的帖子没有字符限制,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 Chang和同事分析了去年8到9月之间发表的6亿帖子(预印本),发现90%以上的帖子由图像或文字构成.

社交网络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

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 华子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Twitter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新闻编辑中心”的服务,专供网站上各路记者收集整理信息使用. 国内新浪微博也是出了名的媒体人扎堆之地,可见国外国内都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媒体,其次才是一个社交网络. 长久以来,这两个词是有些混用的,因为象Facebook这样的网站,它当然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但又通过share和like两个按钮,网络中不断地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渠道(Social media).

社交网络的那些事

- Steven Wu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交网络发生很多事. 先是之前一直被看好的 Color 并不被用户接受,后来Google+ 的亮相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在 Google+ 亮相后一天,曾经的社交网络霸主 Myspace 被新闻集团以 3500 万美元价格给卖了. 在人们对 Myspace 一片惋惜中,Google+ 不断传来好消息:.

社交网络2.0,谁将取代Facebook?

- adow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messiahyang的投稿,@messiahyang现在创业中,这里(http://orgger.com)是他的网站,点这里在Twitter上关注他. 如果有谁预言Facebook终有一日会统治互联网,我一定会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 回顾一下这些人之前的言论,他们一定也预言过Yahoo和Google会有同样的未来.

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 和谐牌河蟹 - GeekPark 捕风捉影
弹性社交网络,一个在目前这个时点谁都不能解释清楚的新概念;但关注移动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Color. 关于Color,可以查看Mobile 2.0博客文章《Color融资4100万美元的猜想》. Color的初衷是创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新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利用地理位置、图片和排列算法,将关注同一事件并在附近的人通过群组的方式划分,进而实现社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