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社会发展的趋势

标签: 电子书 社会 发展 | 发表时间:2012-03-05 09:36 | 作者:chanson
出处:http://www.yeeyan.org

译者 chanson

著名小说家Andrew Miller于今年一月底获得了英格兰科斯塔文学奖,在获奖后的采访中他谈到:“也许不久后绝大多数的通俗小说都会以电子版的形式流通传阅,但我相信并且希望文学小说仍然能够继续以传统的印刷版来传阅。”Julian Barnes在去年十月获得曼布克文学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也表达了希望印刷版书籍能够一直保持下去。Jonathan Franzen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他说:“在我工作的大学,有一帮教授,他们当中有老有少,都表示不认可用Kindle来看诗词,觉得这是一种亵渎。”


他们所说都正确吗?


就使用体验而言电子书无疑是非常实用的。不管在哪里我们随时都可以买到一本电子书,而且价格更便宜,电子书既不需要纸张也不需要占用空间。Kindle的无线系统可以记住我们的阅读页码,即使我们切换到别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光线和视力改变字体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喜好使用不同的字体。在大都市的压抑生活中,仅需轻按拇指就可以翻阅书本,躺在床上看书也无需再为捧着笨重的书籍而烦恼。


我想要表达的除了实用性还有阅读经历本身,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如果印本小说真的走向没落了,这些文学家们到底害怕失去了什么呢?肯定不是封面,那些封面往往都是误导性的图片和冗长恭维的批注;也不会是翻页阅读的快感,因为这也改变不了你是在阅读Jane Austen还是Dan Brown的作者;当然也希望不是因为纸张的质量决定了我们对经典作品的欣赏。


会不会是因为电子书使人很难通过记住页面中的位置来找到特定的段落,还是人们更喜欢在页边空白乱涂或褒或贬的评语。首次接触电子书的人们确实会感觉到各种阅读习惯都不再适合,多年积累的阅读技巧也都派不上用场了。我们不能再通过简单的往后翻页就能知道本章节还剩多少页,或者某某会不会马上要死掉了。总而言之,电子书不适用于浏览,即使屏幕底部的进度条或多或少可以知道我们看到哪里了,但还是没有一种物理的感知确认我们到底看了多厚多重的书籍(例如孩子们读完第一本厚重的书会是非常自豪的),也无法享受看完一定页数的成就感,就像一个孩子对爸爸说,嘿,我今天看了50页!对于专业学者来说这也是个问题,因为没有具体的页数而很难给出恰当的参考。


但是这些旧习惯真有必要吗?难道这些就不会让我们分心而无法专注于阅读本身吗?也许阅读卷轴式的作品,虽说无法预知进度或者结果但也有其特定的乐趣吧。当然,打印文字代替手工书写,肯定会有些人为书法的没落感到痛心,甚至有些人坚信严谨的读者总是更喜欢手抄版的读本。


作为一种媒介和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有别于绘画,文学没有实体形象,不需要通过眼神的专注鉴赏来体现自己;有别于雕塑,文学不是一件手工制品可以让人围观触碰,你无须出门远行,或者在人群中排队,也无须担心找不到好位置;有别于音乐,文学不需要守时,无须限定于特定的时期来体验,你无须为它起舞伴唱,也不需要录音拍照。


文学作品都是由文字而来,可以演说也可书写。如果演说,音量、语速和口音会因人而异,表现出来的作品也就各不相同;如果书写,因材料不同想象力不一样,文字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Joyce始终是Joyce,不管你用巴斯克维尔字体还是新罗马字体。我们可以任意的速度阅读文字,也可随时停止阅读。不管是用两个星期还是三个月,或者三年的时间阅读小说《Ulysses》,你所读到的作品内容都是一样的。


文字的顺序必须保持原样。我们可以改变一篇文章的很多样式,但文字本身及其前后顺序必须维持不变。文学作品的体验不在于瞬间的感知或者触碰书籍,更别说把著作原封不动的安放在书架上,而是在于内心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思索。相比其它任何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是更加纯粹的精神读物,直达心扉。背诵诗歌,仿佛作品就在我们心中一一呈现似的。如果我们诵读作品中的文字,甚至是在心中轻轻的默念,就会有一种文学的体验,这种体验甚至比翻书阅读更加强烈。当然,如果拥有很多书籍,例如《战争与和平》、《白鲸记》等,再把它们按照年代、国别分门别类整理好,也会给人一种成就感的错觉,好像我们已经阅读并吸收了这些不同类别的著作,也许这就是人们依恋书籍的缘由吧。不过,其实我们都知道当阅读结束合上书本时,我们很难确定到底记住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其实跟书架上的书籍厚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电子书没有多彩的出版封面,也没有印本书籍的厚重,仅是使人专注于阅读本身,一页一页往下阅读。由此看来,电子书其实比印本书籍更容易使人领略作品的精髓。电子书更加简洁直观,呈现眼前的就是一行一行的文字,读者仅专注文字阅读,甚至看不到作者的名字,更谈不上仰慕之情,一切外界的干扰都抛诸脑后,集中精力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看,由印本书籍到电子书,就像是从插图的儿童读物转变到仅有文字的文学著作,后者才是更适合成年人阅读的。


电子书除了便于流通、连接世界各国文化的优势,还不会受到破损(例如你无法烧毁电子书),能够永久存储书籍内容,根据需要随时打印出来,并且更加廉价。由此看来,电子书必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文学界也将会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新生文化媒介。

相关 [电子书 社会 发展] 推荐:

电子书——社会发展的趋势

- - 译言-电脑/网络/数码科技
著名小说家Andrew Miller于今年一月底获得了英格兰科斯塔文学奖,在获奖后的采访中他谈到:“也许不久后绝大多数的通俗小说都会以电子版的形式流通传阅,但我相信并且希望文学小说仍然能够继续以传统的印刷版来传阅. ”Julian Barnes在去年十月获得曼布克文学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也表达了希望印刷版书籍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Kindle 电子书格式的发展史

- - 奇客Solidot–传递最新科技情报
亚马逊的 Send to Kindle 服务最近加入了对开放电子书格式 EPUB 的支持,但 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至今仍然没有原生支持 EPUB. EPUB 的历史可追溯到 1999 年,最新版本 3.2 在 2019 年发布. EPUB 允许 DRM 但标准本身不包含,而是交给供应商自己实现,绝大部分人使用 EPUB 是因为它是 DRM-free.

纸未死——从《Rework》销量看电子书的发展

- Isaac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Rework》的作者 David 在 37signals 的博客(也是很奇怪的名字,Signal vs. Noise)上介绍了《Rework》的销量,以及销量的组成. 这本书面向创业者以及那些追随技术的人群,无论怎样都与网络人群脱不了干系. 《Rework》有纸质版,更有齐全的电子版,包括 Kindle,B&N Nook,iBookstore 等版本.

电子书:The Art Of Community

- LiJunLe - Wow! Ubuntu
The Art Of Community 是由 Ubuntu Community Manager Jono Bacon 编写的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开源社区的书籍. Jono Bacon 于 2006 年加入 Canonical,管理着世界范围内的 Ubuntu 开发者、贡献者及用户社区,有着丰富的开源社区运维经验.

EPUB3,电子书新格式

- 定风波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EPUB 是数字出版业的工业标准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1 年,5 月 23 日 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以下简称 IDPF)正式确定 EPUB3 标准. 与上一代 EPUB2 标准相比,EPUB3 带来很多非常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数字出版业有怎样的影响.

免费电子书列表

- willian - Starming星光社最新更新
在StackOverflow上,有人要打算收集个免费电子书的列表,结果很快就有人分享了一个列表. 原帖的地址在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94812/list-of-freely-available-programming-books(注意:有些连接可能会被墙掉).

电子书五宗罪

- Marc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5 Reasons Why E-Books Aren’t There Yet. 对电子书你别无选择:它不只是一时风潮. 除非发生像日本剑道复兴那样引人注目的事件,否则它注定将成为纸质书籍21世纪的接班人. 有一些纸质书籍文化是电子书目前尚且无法(或者说至少很难)取代的. Amazon sparked the e-reader revolution with the first Kindle a mere three-and-a-half years ago, and it now already sells more e-books than all print books combined.

免费电子书列表

- raphael - 酷壳 - CoolShell.cn
在StackOverflow上,有人要打算收集个免费电子书的列表,结果很快就有人分享了一个列表. 原帖的地址在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94812/list-of-freely-available-programming-books (注意:有些连接可能会被墙掉).

重新思考电子书

- Alex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Hart,“古登堡计划”发起人,2011 年 9 月 6 日去世,享年 64 岁. 从 1971 年 Hart 制作第一本电子书,启动“古登堡计划”开始到 2011 年,Kindle、Nook 流行,正好经过 40 年. 如今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变得越来越流行,在北京的地铁上,你会经常看见低头拿着 Kindle、Nook、iPad、汉王的人们.

电子书有重量

- 李龑 - Solidot
加州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John Kubiatowicz教授说,每当有一本电子书下载进电子书阅读器,它的重量会略有增加. 当然,与实体书相比增加的重量是微不足道——如果4GB版Kindle的空间全部被电子书塞满,那么它的重量将会增加0.000000000000000001g,相当于一个小病毒,而3500本实体书的重量约等于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