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送器

标签: 后媒体时代 媒体供稿 IT经理世界 信息接触 信息生产 | 发表时间:2012-05-28 16:36 | 作者:魏武挥
出处:http://weiwuhui.com

认知盈余最近有一本名为《认知盈余》的书很火,国内有一个网站狠狠地推了它一把(下文我会提及这个网站)。几年前我看过作者舍基的《未来是湿的》,相较之下,《认知盈余》差了很多,基本上是在炒《未来是湿的》的冷饭——虽然从书名上,认知盈余更显得学理性点、冠冕堂皇点。

《未来是湿的》这本书有很多论断是相当精辟的,它基本上描绘了人们在无名无利的前提下却依然在拼命制造信息的逻辑,而且还造得不错(比如维基百科)。但从高度上讲,即便是《未来是湿的》(更不用谈《认知盈余》了)谈的都不是互联网的大问题。因为对于网络而言,信息生产,永远不是第一位的问题。

让我们稍许来回顾一下历史。互联网从商用以来,历经门户、搜索、社交三代。门户走的路子是所谓“受过训练的编辑”推送(push)信息给你看,搜索则让你可以借助关键词拉取(pull)信息,在社交网络上,你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追随你的朋友。这三代杀手级应用,其实根子上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是怎么接触信息的?(how do you access information?)换而言之,这三代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应用,说白了,就是三种“内容推送器”。

对于数字世界来说,内容生产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人类内心深处是有表达欲望的。但是,如果只是做好了内容生产而忽视信息接触,那就会成为一场灾难: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博客”。

就个人使用而言,博客是一种非常全面的内容生产工具,可以嵌入你想要的任何一种信息形式(从文字到图片是视频),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布满超链接。但博客的缺点在于:它的架构并不利于信息接触。一个博客主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写一篇新的博客,于是ta的读者便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看ta的博客才是合适的时间——虽然RSS阅读器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但委实这个应用太过小众了。老实讲一句,和一个网络小白讲明白RSS是什么东西,都得花不少时间。

早些年MSN有一个“小黄星”的功能,msn列表上的好友名称后一旦出现这个小黄星,就意味着ta的space更新了,这可以驱动人们去点击进行“信息接触”。但不知道为什么,微软扔掉了这个小黄星,当信息接触者(阅读者)少了以后,信息生产者的动力就开始下降。写了没人看?那我还不如去打开一个word算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文头提到的这个网站:知乎,一个问答社区。知乎对《认知盈余》的热捧,几乎让我怀疑他们是把这本书当成自家网站融资扩大规模的理论依据了(笑)。但在我看来,知乎最要紧的问题不是鼓励信息生产,而是让人们去接触信息。最近他们搞了一个“寻找互联网思想者”的活动,一字排开网络十个大腕,马化腾的第一个问题就引来了极多的长篇大论的问答——可见信息制造对于当下的知乎而言,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是知乎的重度使用者,我一点也不想掩饰我对这个网站的喜欢,但随着知乎的内容越来越多,后来还设计出类似频道性质的领域,现在要找到我想看的信息变得越来越费事。我倒是觉得,知乎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如何让一个刚刚上知乎的人,迅速接触到ta想接触的信息;而不是这样的:如何让一个刚刚上知乎的人,迅速生产ta能生产的信息。从商业角度而言,前者更重要

在我看来,《新数字秩序的革命》这本书远比《认知盈余》更具有高度,因为它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是:在数字世界中,信息是如何被组织的——往下一步,就是如何被人接触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问题,难道不是比如何加大信息供给来得更具实际意义么?

多年以前,人们一直在探讨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是谁?(另外一种问法是:下一个google是谁?)我倒是觉得,讨论这个问题至少对我而言,逻辑是很清楚的:从推送到抓取到跟随朋友,下一种会让极大规模的人群都接受的“接触信息”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旦有了答案,下一个杀手级应用,便呼之欲出。

(最后要说做个附注说明,信息两个字,并不是专指某一篇文章,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女朋友抱怨生日没有得到想要的礼物——这也是信息,对于当事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IT经理世界》专栏供稿 ——

关于作者
魏武挥,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教师
哥不做总好多年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 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 我的微博 访问 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内容 还是渠道?

关系的内容 内容的关系

内容集成

关系,还是内容?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相关 [推送] 推荐:

内容推送器

-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最近有一本名为《认知盈余》的书很火,国内有一个网站狠狠地推了它一把(下文我会提及这个网站). 几年前我看过作者舍基的《未来是湿的》,相较之下,《认知盈余》差了很多,基本上是在炒《未来是湿的》的冷饭——虽然从书名上,认知盈余更显得学理性点、冠冕堂皇点. 《未来是湿的》这本书有很多论断是相当精辟的,它基本上描绘了人们在无名无利的前提下却依然在拼命制造信息的逻辑,而且还造得不错(比如维基百科).

ios消息推送 - Gen_0

- - 博客园_首页
      iOS的消息推送(推送通知)有两种,一种是本地推送通知,另一种是远程推送通知. 所谓本地推送通知就是使用代码推送消到用户设备中提醒用户一些信息,推送形式请查看手机设置. 远程推送通知是通过服务器发送消息到用户设备中,iOS到消息推送要经过苹果的服务器来推送消息,过程比较麻烦. 下面是个人学习笔记,只提供新手学习(当然我也是个新手),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Android 4.0.3 源代码已推送到 AOSP

- - 谷安——谷奥Android专题站
16日 Google 宣布了 Android 4.0.3,该版本的源码目前已经推送到 AOSP 上,这是目前最新版本的 Ice Cream Sandwich. 这是首次推送了 4 个不同的版本,包括 Motorola XOOM、 Nexus S 和两个 Galaxy Nexus 版本.

推送服务的使用规则

- - 移动开发 - ITeye博客
   随着APP的普及,推送服务正快速地渗入到各个应用中去,但现在的推送市场还没有严格的管理,鱼目混杂的环境让用户又爱又恨. 前不久Google商店为了用户安全和体验更新了开发者政策,严格的控制让人想到了推送服务的使用,保持推送服务器稳定的开发难度很大,一般都是使用稳定的第三方推送方案,那么该遵循什么样的选择及使用规则呢.

activeMQ 推送之mqtt客户端

- - ITeye博客
使用activeMQ进行android推送. activeMQ下载地址:http://activemq.apache.org/download.html. 下载后是一个压缩包:apache-activemq-5.9.0-bin.zip. 解压缩,进入apache-activemq-5.9.0-bin\apache-activemq-5.9.0\bin,双击activemq.bat,即可启动activeMQ服务.

android平台消息推送机制

- - ITeye博客
方案1、使用GCM服务(Google Cloud Messaging). 简介:Google推出的云消息服务,即第二代的G2DM. 优点:Google提供的服务、原生、简单,无需实现和部署服务端. 缺点:Android版本限制(必须大于2.2版本),该服务在国内不够稳定、需要用户绑定Google帐号,受限于Google.

Android推送方案分析(MQTT/XMPP/GCM)

- - 移动开发 - ITeye博客
本文主旨在于,对目前Android平台上最主流的几种消息推送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这些推送方案的优缺点,帮助大家选择最合适的实施方案. 方案1、使用GCM服务(Google Cloud Messaging). 简介:Google推出的云消息服务,即第二代的C2DM. 优点:Google提供的服务、原生、简单,无需实现和部署服务端.

APP的推送是咋回事

- - 幻风阁|kent.zhu'sBlog
本文转载自「给产品经理讲技术」公号,已经过原作者授权转载. 相信大家对推送这项技术并不陌生. 如果没听说过,那么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你一定想过这个问题:睡觉前我明明关闭了淘宝、网易新闻等app,为什么第二天他们又自动出现在我手机的通知栏上呢. 这其实就是推送系统干的好事:在你睡觉的时候,服务器悄悄的向你的手机推送了一个消息,然后唤醒了你已经关闭的app.

[原]推送 从入门到放弃

- - eclipse_xu
推送简直就是一种轻量级的骚扰方式. 自从有了推送,各个公司基本上都在使用推送,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醒方式,Android较iOS强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在于Android的Notification. Google教育我们利用好Android的通知模块,做更多友好的交互,可这句话,翻译成中文,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在Notification中推送各种广告,而且仅仅就是一些广告,Notification各种牛逼的功能,完全不需要,这也违背了Google设计Notification的初衷.

Spring+Websocket实现消息的推送

- - Java - 编程语言 - ITeye博客
本文主要有三个步骤 1、用户登录后建立websocket连接,默认选择websocket连接,如果浏览器不支持,则使用sockjs进行模拟连接 2、建立连接后,服务端返回该用户的未读消息 3、服务端进行相关操作后,推送给某一个用户或者所有用户新消息 相关环境 Spring4.0.6(要选择4.0+),tomcat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