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觉设计”时代

标签: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用户体验,价值 | 发表时间:2012-09-20 16:13 | 作者:赵盛
出处:http://www.aliued.cn

前言

一直想透过某种方式,把自己对视觉设计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梳理一番。同时目前团队里的视觉设计师,大多有一些共同的苦恼、疑惑和对前景的不明晰。希望我的这些理解和看法对大家有所启发,能让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入的思考。

  视觉设计已死

 这是我在某设计师群里说的一句话,里面有一个多年从事运营视觉设计的同学,立马跳出来反驳,最后到了只差骂:“你才死了!”的境况。我非常理解,无端端的告知别人其赖以生存的饭碗已经不保,谁都会下意识反击的。然而我所指的,是那种“美工”式视觉设计的死亡(不仅死了,而且死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视觉设计如果直译为英文,最贴切的应该是“Visual Design”,但无论是 Fi ,还是 CDC ,你都找不到这个字眼所描述的职位。你也可以从Google对这个词的收录情况去看下,有多少企业是用这个词来描述你的工作的。相对来说,网络公司的视觉设计师们更多的被称为Web Designer or User Interface Designer,或者干脆就叫做Designer。很显然,这里面所包含的绝对不止有“Visual Design”。正如 Mark Boulton说的那样:如今的互联网企业里没有也不该有单纯只做“美化”工作的人或职位,即没有单纯的Visual Design or Visual Designer。即使在最接近的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领域,设计师也做了诸如客户沟通、创意、原型、设计执行等综合性的工作。

但单纯的“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在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设计领域确实出现过,在那个毫无美感的门户时代初期,人们称之为“美工”(尽管当时有很多人是毫无美术专业背景的)。但很快的,视觉设计师们就开始排斥这个称谓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视觉美化”的范畴。

用户图形界面设计虽然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就融通了传统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并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在Web2.0狂潮之后,整个视觉设计风潮更迭的速度已明显回落(你看看Facebook和Twitter已经多少年没进行过大的视觉风格更换了)。没有了新的视觉设计风潮更迭,也就不需要人来专门对产品的视觉风格进行更换和整改。

今天的互联网视觉设计对于受众,就如同泛滥的好莱坞特效一般:大家对各种视觉表现已经司空见惯-企业和用户都已经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产品体验,而非表面的视觉冲击。整个行业的发展早已使得“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密不可分、“用户体验”也无法与“产品探索”相割裂。不得不说,自打“用户体验”出现之时,凭借各种技巧、技法去做纯粹美化的那种“视觉设计”就已经开始消亡了。

  重审视觉设计

 分工细化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工程师这些体验设计相关的职位一定会持续存在。但正如MARTY CAGAN在 《启示录》中说到的:产品体验设计的视觉设计部分是可以外包的,而交互设计或用户研究工作建议公司内部团队来做,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那些对产品(和用户)有足够深入了解和认知的人来做,同时它们也是你产品差异化竞争(核心用户体验)的一部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视觉设计相比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在整个体验设计中的地位更为次要,因为“感官”在多数产品中不是最为核心的体验要素。“我们的工作只是锦上添花啊”,正如许多视觉设计师自己所感叹的那样。尽管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但却不是毫无道理。

 我所理解的视觉设计,实际上要做好这么几件事儿:透过视觉手段依据交互设计(或单纯的视觉流向)来制造视觉层次;制定视觉规范实现视觉语言的一致性(视觉规范);为浏览或使用制造舒适的视觉感受;制造视觉愉悦感;制造视觉品牌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可以用它们作为视觉评审的准则,一个好的界面视觉设计作品一定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多条属性)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设计师,要做到前两条应该相对容易,甚至好一些的能做到前三条。而“愉悦感”和“品牌”会非常的隐性,因无法量化和作为附加值属性而被习惯性忽略。

  无可回避的苦楚

  专业被侵犯、被老板的喜好所左右、评审的不和谐、职业前景的迷茫…所有的一切将会长期存在。想到这里,只能丢下两个字:“Bitter B!”痛哭流涕之余,来看看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和偏好(包括视觉设计师自己),而且自信于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正确性和普适性(所以几乎公司的每个人,包括保安和清洁阿姨都能够对你的视觉设计稿进行评述);二是视觉设计所承载的价值,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量化的,这就造成话语权的缺失并经受不起挑战。

 关于审美有这么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认同与否:“真正”美的事物,是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喜爱的。换句话说,即是“美”有着共性和规律的。那么把握好这些共性和规律并加以灵活运用,理论上就可以让设计方案获得更多人(目标用户)的认同(单从视觉表现上来说)。事实上这方面的积累已经不少了,有如黄金比例的构图方法、色彩心理学和搭配原则、栅格化排版以及对齐方式、美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可见视觉设计方法是有道可循的,然而除此之外呢?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我们会先透过用户调研做定量分析、用户访谈或图片筛选去做定性分析,或是根据 用户画像来归结出关键词,进而推导出用户的视觉偏好。我们还要做“竞品”分析、与产品经理沟通他们对产品视觉展现的期望、综合商业策略和公司企图传达的(品牌)视觉印象…所有的一切,只能说你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你无法透过以上方法得到一个“确切”的RGB色彩值。即使能得到,不同的设计师去做仍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配色方案。简而言之,你只能无限接近那个模糊的“最佳”方案,你却无法断定它在哪里。你用了一系列理性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个“相对确凿”的感性结果。难怪当 Google 企图“绝对化”这种设计结果的时候,会把设计师给折磨疯了。

 关于自身价值的量化问题,这其实不单是视觉设计的薄弱之处。整个用户体验设计都在为此伤脑筋,否则设计师们就不会时常因为自己的话语权丧失而黯然神伤了。产品经理在为市场份额和客户数量负责、运营人员在为市场反馈和用户投诉负责、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在为Bug检修和系统运转情况负责。而体验设计师们呢?理所当然的为“用户体验”负责。这便出现了问题:一是“用户体验”本身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设计师们所负责的只是这个庞大“体验”集群中的一部分,即是说“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用户体验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师所能左右的,仅仅是在特定场景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过程中,用户的效率和愉悦程度。二是“用户体验”所带来的结果是隐性的。效率和愉悦程度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点击量、转化率、客户数量、客户反馈等数据中,但这些数据的变化绝对不是纯粹由用户体验所导致的,(相反在很多时候它与数据变化的关联并不大)其它多种因素参杂在了一起,使得你无法分离。即便是A/B Test,也如 吴卓浩所说的那样:你无法只改变用户体验相关的条件而保证其它条件完全一致。你也许会反驳我说Google的HEART模型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确立设计目标,并能大致量化一部分设计价值。但如果要再从这些价值里面去分离视觉设计的效用呢:改变一个按钮的颜色或质感比起改变它的位置,所带来的影响更难以量化。

  专家定律

 “不可能一直做视觉设计,对吧?”这是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做了N年设计后,技术进步放缓,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一定输给后来者,迟早要被淘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来思考:一个行业需要专家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依照 一万小时定律,你从事视觉设计工作十年,便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你的竞争力起码在你的职业生涯头十年,是不断得到增强而非减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比较有“天赋”的毕业生,工作三年后,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就已经和公司的资深设计师不相上下了。甚至由于TA更年轻更能“感知”潮流,相比资深设计师其作品更为“时尚”。这似乎违背了一万小时定律,你的优势被入行三年的人给打破了。事实真的如此么?或许TA用色比你更大胆、手法比你更创新、使用元素比你更潮流,看上去更具“感官效果”。但设计不是创作,对么?更资深的你色彩运用一定更为考究、版式更为合理、对技术标准和可实现性考虑更为周全,你更了解用户是谁,他们更喜欢更习惯看到什么,怎么看的…对于同一个设计需求,你的方案考虑的更为深入和全面,更具说服力。相对效果堆砌,你更懂得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这往往是一个“设计能力深入”的分界线)与此同时,你具有更系统的理论体系,对行业对产品有更深入的洞察和见解…当你真正往一个专家的方向在要求自己,并为之努力付出,三年和十年一定会有本质的差别。

 我认识有不少的同学,从事了两三年视觉设计后便转岗去做了交互。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厌倦了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可回避的苦楚”。去到体验设计更上游的环节,工作内容也转变成了逻辑和结构化思维,却仍旧无法摆脱价值无法量化的尴尬,话语权也没比视觉设计师多多少。也有不少同学做了设计管理,这似乎从“不能一直做XX技术”的噩梦里得到了解脱,回头却发现陷入了另一个尴尬的境地:驱动一群人做设计显然比只驱动自己来得困难;仍然要面对价值量化的困境(往往是体验部门受不受重视、能否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两者都不能耽误;运气不好还要面对人事和权力争斗…与这两者相比,较少的一部分同学去做了产品经理,究其原因估计是相对的专业跨度更大,体验设计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转换角色的好处显而易见,专业背景的融通能让你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容易去优化流程、应对复杂多变的状况。坏处便是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逐步打造你在“新”领域的竞争力,踏上另一条专家之路。于是乎,做出选择是需要决心,但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全力付出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

相关 [视觉 设计 时代] 推荐:

“后视觉设计”时代

- - 阿里巴巴(中国站)用户体验设计部博客
一直想透过某种方式,把自己对视觉设计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梳理一番. 同时目前团队里的视觉设计师,大多有一些共同的苦恼、疑惑和对前景的不明晰. 希望我的这些理解和看法对大家有所启发,能让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入的思考.  这是我在某设计师群里说的一句话,里面有一个多年从事运营视觉设计的同学,立马跳出来反驳,最后到了只差骂:“你才死了.

苹果iPad视觉设计分析

- 小猪 - 月光博客
  大部分的用户都并非对体验与设计有深入研究,而是从“看着舒服、用着好用”的角度来衡量一款产品,据笔者观察一些网页设计与数码设计,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对用户的研究、设计发展趋势几乎是共通的,例如苹果著名的COVERFLOW,和网站设计首页焦点图展示的效果. 因此,我们常提的CROSSOVER思维可以用上了,互联网与传统数码的视觉设计与交互体验可互为灵感参考.

信息可视化(视觉化) 设计

- 虫虫 - 图研所-infographics-图表设计-信息图表-信息设计-信息视觉化专业网站
信息可视化(视觉化)是用一种人脑容易识别的形式,通过图形化的手段来传达知识、建议或者强制性的命令. 下面这张图为你剖析一下信息可视化. David McCandless的新作,还是用金字塔形讨论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整个视觉认知体系http://www.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2010/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情绪板携手视觉设计

- - 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博客
互联网产品的视觉设计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譬如:. 你按照“典雅”去设计的,他却觉得是“清新”. —— 评判的主观性 & 看到图画才明白. 有时不喜欢某些设计作品,却无法立即说出原因—— 潜意识. 开始要求一种风格,很快变卦要求改成另一种风格—— 不了解用户. 如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不是一个噱头的话,我们可以试试让“用户”来给视觉设计一个方向.

5°专场视觉设计小析

- - 阿里巴巴(中国站)用户体验设计部博客
这个主题是2012年下半年的一次内部分享,迟迟未形成文章,马上过年了赶紧整理起来,顺便给视觉设计师们拜年了. 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呼唤,明年脱离“苦逼”二字……. 网站的专场设计,应该算是网页视觉设计师的必修课,应该也算是最基本功. 她所需要的设计理论都是最基本,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设计理论版本多如牛毛,我这里仅仅整理5个方面来分析网页专场设计的一些方法,本人并非大师或资深,欢迎各式拍砖.

Web设计中的视觉层次

- - 飞鱼的声纳
原文链接: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NTg3MDg=.html. 领导和客户经常说的一个点就是,xxx,这个设计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太”平”了,没有层次呀,你再改改吧~~你脑中可能一片雾水,层次听过也知道,但怎么做呢. 其实视觉层次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点、线、面、色彩、图形等造型元素来表达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的方式,合理的点、线、面、色彩、图形的排布会让平面和空间更加合理,即有视觉层次.

视觉设计中如何突出关键内容

- daixiang -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就是必须要推出新的创意去引导用户在网站上进行交互,网站推出新的产品,改良用户体验,如何让用户去知道,去使用. 如果说这个网站颜色很单一,形状一样,那么用户必定是扫视一下即离开. 能够让用户知道并去使用网站的新产品or关键点or有价值的,必须是. 2 有让用户去点击的欲望(有内容). 本篇内容从视觉 的角度  讲一些 怎么去让用户看到,形成G点.

视觉灵感:30个漂亮的的网站设计

- 小明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在客户签合同之前会从我们的网站了解我们, 所以公司的网站设计对合同的签定与否很重要. 30个漂亮的的网站设计 灵感展示,会让你大饱眼福. 英文原稿:Visual Inspiration: 30 Beautiful Web App Site Designs. 出处:http://www.cnblogs.com/xiaoyao2011/.

20130508早读课:交互设计师,你要懂视觉

-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专注产品、用研、交互
推荐理由:作者@Danis2010. 交互设计师之所以要懂得视觉语言,主要体现在原型制作的工作部分,因为输出的虽然是低保真原型,但低保真原型的设计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视觉化过程. 在定好功能,搭好信息架构之后,一般进行单独界面的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元素在界面上的大致布局,界面分几块区域,哪一块区域放什么内容之类的.

【网易北京】招聘交互/视觉设计师

- - legene的交互设计博客
网易UEDC (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网址: http://uedc.163.com/. 1.主要负责电商(如彩票、保险等)或生活服务类产品的交互设计工作. 2.与策划人员沟通,协助其系统地梳理需求. 3.参与各种类型产品的交互设计规范的制作. 4.参与部门内外的用户体验概念和流程的普及工作. 1.至少1年的互联网产品交互设计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