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

标签: cnBeta 博文精选 | 发表时间:2011-01-03 08:28 | 作者:(author unknown) Weiye
出处:http://pipes.yahoo.com/pipes/pipe.info?_id=5OVll5Fs3hGCc1KftJCjyQ
cnBeta 博文精选

感谢景安数据李怀丽的投递
作者金旭亮发表了自己对薛涌《天才是训练出来的》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文章内容:长期以来,“软件业”一直被视为“智力密集”型的“朝阳”产业,大多数从业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其平均素质居于社会各行业的前列,这个产业的顶尖人物被公众视为“知识英雄”,比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雄据世界首富之位多年,更是为人“津津乐道”。16年前我下决心开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对这个行业也充满了自豪感。

然而世事难料,在2009年高考刚刚结束之际,中国权威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年6月10日发布首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其中“计算机专业”荣登 “就业最困难的十大专业”光荣榜。

大约从2003年开始,我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所211、985重点大学开设.NET课程,这件事后来给某些人“炮轰”——说我要将重点大学学生培养成IT民工,也曾有技术牛人谆谆教诲年青学生——想学软件,离金某人远些……

“程序员”何时变成了“IT民工”?

仅仅十多年,“程序员”就从“精英”沦落为“民工”,这也未免太戏剧性了吧!

在中国,不少程序员都是“CRUD”程序员,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中国多数项目都是CRUD的。所以,CRUD似乎成为了“IT民工”身上的标签,问题是CRUD这活真的象在建筑工地上倒水泥一样,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和较多的训练?

下面分析一下需要从事这个CRUD的工作的程序员,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我大致地思索了一下,画了以下这个图,展示出一名 “.NET程序员民工”要顺利参与一个CRUD的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所大致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说句实话,这个图虽然“挂一漏万”,但列出来的知识点与需要掌握的技能之 多已经很“恐怖”了,对于一个需要掌握这么多知识与技术才能胜任与干好的工作,非要认为它是一个“低级”的 “民工”就可以干的活,想必持这种观点的人一定知识丰富如汪洋大海,属“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一族。

需要掌握这么多的知识,才有资格当一名合格的“CRUD”程序员,“IT民工”的“门槛”其实挺高的,不是吗?

事实也如此,软件开发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我估计至少是大专,很可能是“本科”,其中固然有一些只有“高中”甚至更低学历的“奇才”,但这仅是少数,而且这些人,虽然学历低,但绝不会是一个低智商的人。这说明软件开发行业从业者的“平均智商”应该是挺高的。

我在旅美学者薛涌写的《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一书中找到了美国的一些统计数据:

美国大学本科生的中等智商为118,学士学位获得者的中等智商为123,优秀毕业生的中等智商为133,物理学博士的平均智商为140。而在一般的人口中,中等智商为100。也就是说,你的智商如低于100分,你就属于偏笨的人,高于此线,就属于偏聪明的了。

国外依据数据得出结论:要把书读懂读好,智商还真的得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以,能上大学并且顺利拿到学位的人,基本上是属于比较聪明的那一批人。

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观点,比如经常可以听到某家长叹息其小孩子成绩不好:我家的那个小祖宗,看来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套用老外的观点,就是说这个小孩可能智商达不到上大学的基本要求。老外什么都喜欢数字化,所以动不动就来个什么“智商”测试,而中国虽然不讲智商这一套,但其实高考就可以看成是一次智商测试。在80、90年代,那时的大 学生,经常都是百里挑一、几十里挑一,记得89年我参加高考,那年我们省的录取率还是十几取一。所以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娇子”,并非“空穴来 风”。

重大的变化发生于1999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大学开始扩招,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更是扩招的重点,其规模迅速膨胀,录取率大大地提高,其结果是,用一句打趣的话说,“阿猫阿狗都去读大学了”,中国大学没有做智商测试的制度,不然,我想应该会看到21世纪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比上世纪80、90年代的在校大 学生的平均智商要低。但扩招对一些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重点大学的影响就没那么大,因为不管你怎么扩招,能进名校(比如北大清华)的学生,智商是不会低的, 因为其入学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各方面差一点的根本就没这个机会。

国外还给出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智商:牛顿190,伽利略195,开普勒175,达尔文165,哥白尼160。

现在回到软件开发这个行业,其从业者平均学历为大专以上,应该说明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整个人群中比较聪明的那一批。

这个观点与我的实际感受是一致的。

我在IT业“混”了十多年,深感这个行业牛人辈出,别说这个行业的“顶尖”级别人物,就是在许多普通的IT企业、科研院所中,也有不少的让人佩服的牛人。 我在北理工教了8年书,“笨”的学生实在没见着,而不少学生的聪明程度和学习能力等,都比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要强得多,还有一些学生,真的很聪明,悟性 好,能举一反三,在技术上没多久就可以跑到我前面去了。

所以,软件开发应该是一个需要有较高智商的行业,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疑义。

中国人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状元”的出身并不重要,但他们应该接近100%的都有高的智商。

  你能成为软件天才吗?

在整个计算机领域,有一些老外的名字如雷贯耳:冯诺依曼,图灵,比尔盖茨、Anders Hejlsberg,在中国,诸如“求伯君”、“柳传志”、“李开复”等名人的故事也是众人皆知,虽然我们拿不到其智商测试的分数,但相信他们个个都是聪明人。

“高智商”其实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相应的另一个结论就是: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天才。

天才在各自领域内所达到的高度,大多数普通人是永远达不到的,比如如果有某人告诉我: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比Anders Hejlsberg还牛。我一定会认为他在开一个让我很生气的玩笑。

个体间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成为不了天才不能成为躺倒不干的理由。因为这里有一个引发了巨大争论的问题。

智商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国外心理学的统计数据明确无误地说明了智商的重要性,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算是具有“天才”浅质的人在总人员的比例很少,但人类有数十亿之多,“天才”应该不少啊?怎么数千年来,公认 “天才”的就是牛顿等那几个?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人工智能研究的开拓者Herbert Simon和William Chase在研究国际象棋大师的成长规律时发现:再大的天才,也需要10年修炼成器。

音乐天才莫扎特似乎打破了这个“十年定律”。5岁做曲,10岁登台演出,一生创作了数百部传世之作。尽管如此,西方学者们还是发现,莫扎特6岁时就已经和 父亲一起训练了3500个小时,他第一部达到大师水平的作品,创作年纪是21岁,实际上已经经历了18年的严格训练。

聪明的脑瓜是必要的,但仅有它也是不够的。

我引用了这么多的资料,其实只为了说明一个结果:不经“十年寒窗”,“天才”不可能出来。本身具有高智商的人是这样,在平均智商上下的人更应该努力。

现在很好解释当下的一些现象了:

1. “程序员”为何是“IT民工”?因为这些所谓的“程序员”本身就没有具备从事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加上人数众多,可替换性强,怎么会不成为“IT民工”?

2. 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何就业难?很简单,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四年下来至少应该有4~6万行的代码量,但就我观察,达到这个要求的不到10%。

尽管软件开发行业需要较高的智商,但在平均学历为本科的软件开发行业,从业者已经过高考的筛选,智商并不是问题关键,之所以“IT民工”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问题是“懒”和“训练不得法”。

下图是我总结的一个靠技术吃饭的“程序员”知识与能力增长路线图:



这个图不是针对“天才”设计的,而是针对一个普通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可能的主要人生经历绘制的,虽然经过了大量的简化,但主线还是很清楚的。

我成不了天才,那成为“人材”,可以吗?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努力”的问题。

薛涌先生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名为“处心积虑的训练(deliberation practice)”的天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天才研究的权威人士Ericsson教授提出的,简称为“深练(deep practice)”,其意思是一般人练得浅,水平自然平庸,天才则练得深,所以能超出凡人之上。

普通人如果能科学地深练,虽然不能成为天才,但成为“半个”天才是完全可能的。

有关“深练”的介绍,朋友们可以自行去看《天才是训练出来的》这本书。就我多年自学软件技术和8年的教学经验,我并不觉得“深练”有何奇特之处,我将“深练”总结为以下几句话:

1. 织网:分解软件技术的大块知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各个击破,将新知识与老知识联系起来,构造一张完整的可动态扩充的知识之网

2. 训练:将开发技能给拆分为多个小的步骤或子技能,针对每个步骤或子技能反复地严格地训练,然后再这些步骤或子技能组合起来,以达到职业的水准。

3. 探究性的学习与实践:要将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的探索,要通过开发实践把一切给“激活”。

相关 [软件 天才 训练] 推荐:

软件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

- Weiye - cnBeta全文版
作者金旭亮发表了自己对薛涌《天才是训练出来的》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文章内容:长期以来,“软件业”一直被视为“智力密集”型的“朝阳”产业,大多数从业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其平均素质居于社会各行业的前列,这个产业的顶尖人物被公众视为“知识英雄”,比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雄据世界首富之位多年,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读书笔记–百日攻克《时代》周刊的英语学习法

- 同道|贾怀军 - 战隼的学习探索
3月份的时候看的,分享一下当时说的英语学习方法笔记,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坚持,如果对这种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然后分享一下心得. #每天一本书#,102天,2011年3月29日,《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作者: 薛涌. 这本也是1万小时理论中的一本,作者的观点是天才也需要专业训练后才成长为天才,而普通人通过专业训练之后,也能达到超过一般人的职业水平.

Leetcode 编程训练

- - 酷 壳 - CoolShell.cn
Leetcode这个网站上的题都是一些经典的公司用来面试应聘者的面试题,很多人通过刷这些题来应聘一些喜欢面试算法的公司,比如:Google、微软、Facebook、Amazon之类的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 我做这些题目的不是为了要去应聘这些公司,而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算法和编程能力.

软件天才Mike Lee告诉你如何开发与管理你的应用软件

- caixin - 雷锋网
Mike Lee曾参与了一些软件行业顶级应用(Delicious Library,  Tap Tap Revenge)及苹果应用商店的开发,对于客户需要什么,Lee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在St. Louis Strange Loop 2011大会上,Lee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向人们介绍了产品开发与管理及为什么说把客户想象成为懒惰,愚蠢,自私,没耐心的人如此重要,对了,我说了吗.

我的听力训练之路

- moz -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舍得上初中那会,基本谈不上什么听力训练,最多最多就是英语老师拿了个录音机让大家做听写,听的通常是单词.就算如此,舍得初中四年的英语听力训练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初中毕业后舍得上的是技校,学的是热处理专业,根本就没有英语这一科,哈哈.技校毕业就进了工厂,玩了三年后才觉得该学学英语了.于是买了个爱华录音机,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的磁带,就开始听起来了.那时候年轻贪玩,加上基础差,没有坚持下来..

训练免疫系统杀死癌症

- 微笑!?~ - Solidot
一年前,当化疗对白血病也无效时,65岁的William Ludwig签署协议参与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大胆的实验. 医生抽取出10亿T细胞——对抗病毒和肿瘤的白细胞——为T细胞加入能编程细胞去攻击癌细胞的新基因,然后这些修改过的细胞被重新滴入Ludwig的静脉. 他浑身发冷颤,然后体温上升,血压下降,最后他被医生送入重病特别护理室,向其家人发出去世警告.

胜利还得靠“精神训练法”

- Clover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机会常常只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你竭尽全力奔向目标,努力准备每一个细节,可是当机会来了,却发现准备有余,熟练不足. 明明已经写在笔记本上的要点,发言时一紧张又忘了说. 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难得的表现机会,让自己熟练发挥呢. 对此,运动心理学提倡使用“精神训练法”(mental practice),简单说就是在脑子里把事情过一遍.

38种摄影基本功训练

- freefish - 佳人
摄影,除了拥有好装备,良好的运气,超凡的耐心之外,更有有一手过硬的摄影技巧,分享摄影基本功训练,文末提供摄影基本功训练全文阅读.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怎样训练写故事的能力?

- - 知乎每日精选
介是个好问题,又到了半夜写知乎的时间啦~. 我的以下答案,都是基于如何训练 戏剧性故事创作,用 戏剧创作的方法和经验来谈一谈故事创作,希望可以给题主一些帮助. 首先要说一说,戏剧性,啥叫戏剧性呢. 抛开资料论述,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解读为——. 那为什么要强调故事创作的戏剧性呢. 因为戏剧性满足了人自身对故事的渴望和期待习惯.

克制训练你的“意志力”肌肉 : NPR

- Kione - 东西
克制诱惑的力量——推开甜点,忍住难受,推迟满足感-这是我们“伟大的人类力量,”心理学家Roy F. Baumeister和科技作家John Tierney在他们的新书<意志力>里讨论的话题. 这本书深入研究了我们为自控所作的古老斗争的科学. 在维多利亚时代就谈论过这种模糊的精神能量形式的概念,Tierney告诉NPR的Audie Cornish,“在最近15年我们重新发现大脑里真的存在一种能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