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谈微博影响力:我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

标签: 李开复 微博 知道 | 发表时间:2013-02-25 15:56 | 作者:cly
出处:http://itwwt.com/

更敢讲话,更放得开,自从 李开复活跃在微博上之后,给外界这样的感受。

不仅是微博,从成立创新工场开始,李开复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变身为创业者、投资者,这样的角色转换,让他更加得到释放。在李开复身边工作的人,或是好友,都会说他“很好玩”。亲近的人,往往能感受到他幽默、随性的一面。

从2009年9月份以“天使投资+孵化器+创业指导”全新的商业模式创办创新工场以来,已经走过三年多时间。创新工场已经以全新的模式投资、扶持了近50家创业公司,20家拿到A轮融资,3家通过被收购的形式成功退出,这3家的初期投资回报10倍左右。此外,还有5家投资的创业公司并不成功而关闭。

李开复并不十分满意这样的一份成绩单。在面对创业公司,他是投资者。在面对创新工场的投资者,他则是创业者,他需要给出更好的回报:“未来我们希望更多投资的公司通过上市的形式退出。”在中国的投资界,创新工场正在用实践尝试一种独特的模式,以完成李开复的创业梦想:证明中国人是可以创新的。

嵌入式的投资者

三年前的创新工场,更愿意投“好点子”。经过几年的实践,李开复认为人比“点子”更重要。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原始的构思是正确的。”李开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又谈到当初创业的初衷。创业者在初期需要的扶持与指导,与中后期完全不一样。

创业者可能在某一方面很强,但在多元化的领导力方面会有欠缺,需要快速补足短板。此外,也会缺乏战略分析能力,很难抓住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这是他们在创业最初的12~18个月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帮助,有些创业公司可能都走不到12个月。”

而创新工场在投资的同时,为这些创业公司提供嵌入式的帮助,包括法务、公关、人事、财务、招聘等方方面面,甚至是产品和公司战略上的建议。这种嵌入式的帮助可以大大降低失败率。当然,在帮助的同时创新工场也恪守一条:不干涉,不包办。“我认为好的投资者是那些既能提供增值服务又懂得放权的投资者,双方彼此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创新工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投资机构,但和大多数投资机构不同的是,我们还会保留对创业公司的嵌入式帮助。”

变化在于,三年前的创新工场,更愿意投“好点子”。有时候是有“好点子”的创业者找来,有时候是创新工场的团队拿着“好点子”去找创业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李开复认为人比“点子”更重要。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品质,还关系到他之前的创业经验,创新工场投资的各种互联网产品中,也有很大比重是有过创业经验的。对于创业失败过的团队,“有些事情真的是做过一次,成功概率会增长不少。我们发现有经验的创业者后来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估值、投资概率都会(因此受到积极的)影响。”

创新工场正在从“天使投资+孵化器+创业指导”的模式转变成一个纯投资机构。不同的是,他们还继续保持对创业公司嵌入式的帮助,并且在投资的选择上略有不同。大部分风投,基本属于“投人”的模式,而创新工场也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趋势和团队的执行力这两个因素。

理想化的创业者

曾经的职业经理人角色,使得外界更多地看到李开复的A面,而现在,他将B面更好地展示出来。

非常幸运,李开复在苹果、微软、谷歌不同时代的顶尖公司工作过。当然,这种幸运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他往往能比同行业看得更远一点。三年前他创业的时候,对外讲主要投资移动互联网行业,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在讲什么。但这三年来我们确确实实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他一直非常好学。”他身边的人这样评价他。李开复总是会读很多国内外的调研报告,并且用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发展趋势。在创新工场,分析团队、投资团队也都是他的信息来源,并且扮演着他的智囊团的角色。李开复和他的团队,非常善于交流,从硅谷、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等各个视角交流学习。“我们真的很花心思,全国、全球地跑。”既有数据,又有一线信息,加上李开复本人全球化的视野,使得他每年对趋势的判断几乎都会被证实。

如此花心力掌握趋势,李开复认为投资的企业一定要在趋势上,否则很难成功:“我们是很全面地去考虑这个能不能成为一个billion dollar company, 这个是不是顺势而行的,是不是符合产业趋势的。就像去年,你只要是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比较像样的工具类产品,都会增长3~4倍。但如果你是做了一个比较痛苦的项目,比如搜索引擎、网游,就不会有移动互联网的成长速度。因此对趋势的挑选是很重要的。”

李开复曾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坦言,在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流程,要按规矩办事,“当然需要严谨、保守的作风,并不是虚伪。”曾经的职业经理人角色,使得外界更多地看到李开复的A面,而现在,他将B面更好地展示出来。

“现在做创新工场,全公司只有四十多人,没有等级观念,没有官僚,抱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事情。”而且,在李开复看来,投资人是相对自由的工作者,更放得开,也是微博上最敢讲话的一群人,把真正的想法分享出来,没有太多约束,也没有太多监管。“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释放。以前是一元化的我,现在是多元化的我。一个用微博、微信的人,都愿意把自己坦诚地表现在朋友圈和社会圈里,社交媒体的吸引力就来自于真诚、真实。”但作为微博名人,李开复也很注意自己的影响,他笑着说道:“我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

唯一的压力,是作为创业者,对自己投资人的回报。创新工场至今已经募集到1.8亿美元、2.75亿美元两只美元基金,4亿元人民币基金。“我们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很清晰,他们信任我们,不干涉我们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对李开复很信任,并不过度参与创新工场的实际运营,也不急着跟李开复算“小账”,今年能拿回多少,明年能拿回多少。李开复的理想是帮助中国创业者成功,完成这个理想,投资者当然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到目前为止,创新工场已经有三个项目通过被收购的形式退出,回报率在10倍左右。接下来,李开复希望通过更多的投资企业上市来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还需要时间。”他坦言。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我最近通过返还网买东西省了不少钱,通过这个网站去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买东西可以拿最多50%的现金返还,你也来试试吧!

相关 [李开复 微博 知道] 推荐:

李开复谈微博影响力:我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

- - 微博之博
更敢讲话,更放得开,自从 李开复活跃在微博上之后,给外界这样的感受. 不仅是微博,从成立创新工场开始,李开复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变身为创业者、投资者,这样的角色转换,让他更加得到释放. 在李开复身边工作的人,或是好友,都会说他“很好玩”. 亲近的人,往往能感受到他幽默、随性的一面. 从2009年9月份以“天使投资+孵化器+创业指导”全新的商业模式创办创新工场以来,已经走过三年多时间.

@李开复背后的秘密:他怎么在半年内把微博影响力做到第一名?

- - VooSee - 拮取生活中的彩虹
前几天,李开复因为在微博上说到搜索相关话题而被微博禁言三天. 李开复没有默默被禁,而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呼吁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并在被禁言第三天接受到. 在采访中,李开复谈到他在社交网络上的身份塑造、他如何通过微博获取信息……. 事实上,李开复通过现身说法,成功把这场采访变成创新工场投资产品“微脉搏”的广而告之.

时间管理-李开复

- - CSDN博客综合推荐文章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 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 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 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 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 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

李开复为什么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发微博?是他本人在运营这个微博吗?为什么还老是半小时整点发布?

- - 知乎每日精选
我的微博全部是自己发的,内容大概分布:10%当天原创(时事新闻评论、微博热议等),20% 累计原创(不断累计的,例如阅读感言、网上看到的好东东、家庭趣闻、特别好的旧微博等没有时效性的),50%工具辅助转发,15%员工的推荐建议(例如国外趣闻,国外投资文章、科技投资好文),5%“私信投稿”. 每半小时发一条是因为用工具定时,但是每条都是我挑的.

Twitter VS 新浪微博:你必须知道的五个事实

- 多二度 - FeedzShare
来自: 动点科技-CN.TechNode.com - FeedzShare  .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已有 4 人推荐. Twitter不久前推出了中文版本,而新浪微博在年底前或许也将发布英文版本. 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喜欢拿新浪微博和Twitter做比较,我读了一些文章,其中一些观点认同,一些不认同,还有一些我认为就是在胡说.

你不得不知道的12位微博牛人

- - 微博之博
牛顿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起整个地球. 而在21世纪的今天,小小的微博也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可谓是给微博一个平台,其便可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作为微博人,微博上的“牛人”前辈们也是我们必须要熟知的. 在微博早期就利用此新兴媒体,卓有成效地发起了公益赈灾活动,创造了利用微博进行公益营销的奇迹.

李开复:算法的力量

- James - 博客园新闻频道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但却受到了国内一些程序员的冷落. 许多学生看到一些公司在招聘时要求的编程语言五花八门就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各种编程语言,或者认为,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标准就是最好的铺路方法. 编程语言虽然该学,但是学习计算机算法和理论更重要,因为计算机算法和理论更重要,因为计算机语言和开发平台日新月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那些算法和理论,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等等.

李开复—算法的力量

- China Moon - CSDN博客推荐文章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但却受到了国内一些程序员的冷落. 许多学生看到一些公司在招聘时要求的编程语言五花八门,就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各种编程语言,或者认为,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标准就是最好的铺路方法. 编程语言虽然该学,但是学习计算机算法和理论更重要,因为计算机语言和开发平台日新月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那些算法和理论,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