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到理性看待微信的时候了!

标签: 产品 全行业 微信O2O | 发表时间:2014-08-30 07:18 | 作者:庚 辰
出处:http://www.pintu360.com

锐评:微信已经神话了太久,虽然“船票论”已经过去,但微信如今仍是众人崇拜的“入口”级产品。这其中又有多少O2O人希望借此建功立业。但事实上,微信真的如此值得我们崇拜吗?诞生3年后,微信该再次经受用户的检阅。(by,宋宣)

文/谭拯

8月28日,微信支付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业界又是一片叫好。正好,借此机会来谈谈微信,挑挑骨头,泼点冷水。

各界声音

1、不少朋友对我说,我开了个微信小号,你加吧,出现在我这个号的,都是对我很重要的人。

2、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了微信公众帐号,然后又停止了运营。他们说:时间长了,没新鲜感。玩来玩去没劲!更郁闷的是,想开个菜单,微信还这样限制那样限制。干脆不玩了。

3、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告诉我,开个微信小店好难,支付认证一大堆。我的公众号都几万关注者了,淘宝的好多交流活动都请我去分享,微信完全没有动静,除了几场大的宣讲,他们似乎不知道怎么做运营。

4、好多朋友说,我现在还弄不清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区别。难道就是发多发少吗?

5、朋友告诉我,打车我还是用独立的滴滴打车软件,网购还是上微淘。“微信打车啊?太麻烦了!” …

现实正离初衷越来越远

两年前,你问张小龙,微信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微信是一套信息系统,是一款简单的社交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关键的使命是沟通”。

两年后呢?

微信起源于kik——一款始终保持简洁的手机通信录社交软件。它在中国的第一个版本是“米聊”,然后便是“微信”——这个后来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万能入口”的大神级产品…

两年来,微信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给我们展现了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想象与精彩。而微信也一直努力保持笨拙,保持简洁。他的缔造者张小龙要“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要构建失控的生态,在自然生长中涌现出惊喜。这位哲学艺术范的伟大缔造者,要让“万物相连”,缔造一个通天的“巴别塔”,营造一个洞悉人性、陀螺永不停转的“梦境”。

初衷是美好的,但两年多的发展,却让微信在赞誉与光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与初衷不相协调的杂音。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1、朋友圈正在变成微博。

微信源于kik,并在简洁的聊天信息流中创造性的加入了朋友圈的概念,而这同样源于另一款私密社交软件path。只是,微信的好友数没有限制(path限制50人)。在kik、path依然保持初衷的简洁发展下,朋友圈却越来越笨重:各种信息泛滥,以至于好多人不得不另外开小号交流;关系链也开始变得松散,逐渐掺杂进客户、营销伙伴、甚至陌生人;一些人们开始离开微信,并逐渐转移到更真实有用的垂直细分的APP上:诸如陌陌、小恩爱、辣妈帮、妈妈圈等。

为了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微信开始不停的封杀朋友圈的营销,封杀心灵鸡汤,但都费力不讨好。
其实这些举措都是治表。我们更关心的是,这里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真是我们所要的“人性”吗?

2、公众帐号体系逻辑混乱。

微信一直强调,公众帐号不是营销工具,而重在服务,并将订阅号折叠起来,弱化其营销属性对用户的影响。但近来,微信却在每篇图文消息后增加了阅读与点赞数,这是分明要微博化媒体化的节奏。
但微信的态度仍然是摇摆不定的,在公开阅读数据后,却依然不显示“转发量”等更具潜力的数据,不提供“评论互动”等更深入的功能(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交流工具,评论还要到电脑后台才能看到),而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如此扭扭捏捏,是要闹那样?

再回头看看微信一直强调的服务能力——“给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强大的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
微信只塑造了广州交警、南方航空之类的标杆案例。而中小企业、以及更为广大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对做好微信公众帐号的服务,做好与用户的互动更有强烈的需求,但是鲜见微信有扶持引导的举措与计划,认证难、开菜单难、开店难、咨询难,门槛太高,让很多微信运营者丧失了信心。

微信的杀伐倒是很厉害,出来混都不容易。微信不在自我规则的制定上找原因,老是拿屁民开刀又有何用?

3、我们玩微信,到底是在玩什么?

我们玩微信,到底是在玩什么?除了聊天,刷朋友圈,其他功能你还使用多少?

微信一如既往的希望保持简洁,“在不增加复杂度的情况下让功能自然出现”,两年来,非常克制的增加了“购物”、“团购”、“打车”等功能。

这些功能有用吗?当然有。只是打开几率较低,而这些功能,也正在使微信变得越来越重,而微信原本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做更多有利于生态成长的事情。

微信对于普遍用户,核心功能还是IM,还是沟通。这或许就是宿命。

4、电商,在中心化平台和群体生态之间徘徊,正在错失良机。

一方面,微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对京东这样的PC电商巨头的收购与资本运作上。最后给了京东的微信一级入口。把PC商城搬上微信,建立了一个“中心化”的购物平台。

另一方面,微信一直想做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那就是对个体的扶持,让“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但是,到目前为止,微信,却对“中心化”的电商平台投入有余,而对“去中心化”的生态关注不足。目前泛义上的微店概念混乱,微商城、微盟、微店、微信商城、微信小店、口袋通、口袋购物…种类繁多;微信入住门槛高,流程复杂,咨询更是无从开口;真正需要品牌的中小企业无所适从。而对于这个生态的培育,比如组织交流、活动、宣讲、培训、示范、如何开店,如何发挥公众帐号的功能,则似乎根本就没有这门心思。

平台化还是020,PC商城的延伸还是群体生态的建立,有这么纠结吗?想到了乙川弘文给乔布斯的那句话:“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幻象。你把所有东西都分了类。天才与傻瓜,好与坏。如果你见到任何事物都要做评判,就不会理解设计与空的意义”

还有谁说过,微信对淘宝是降维攻击,是三维对二维?这样下去,还是吗?

5、蹒跚前进的微信支付。

春节我在《何不顺着微信红包破微信的局》一文表达过,微信红包只是给人们打了鸡血,而微信支付是不可能那么容易普及,线下场景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看看支付宝这么多年的努力就造了。
微信红包只是让支付宝虚惊了一场。而对线下支付场景的打造,对于金融的理解,支付宝依然走在前面。而另一方面,微信的支付安全也普遍让人担心,更郁闷的是,也没有人提供服务或者咨询,于是很多人保守的选择了观望。

6、微信搜索,你要干哪样?

5.4版本一发布,微信搜索一出来,很多人又奔走呼告了:微信搜索来了,百度完了。大有当年微信支付来了,支付宝要去死了的气势。

微信搜索真能挑战百度?反正我是不信,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缺乏完善的生态基础,微信搜索能干哪样呢?

7、失败的广点通。
这个广告体系,有充分的大数据技术支撑,并充分运用了分布式的精神,在机制设计上无可挑剔。只是广点通的点击率低,单价收益低,根本问题还是如前面一样,缺乏一个有价值的公众帐号生态,如何玩转?

乱象背后的原因

以上种种乱象,根本原因可能只有一个 :中央集权破坏了社群生态。

现在的发展,在逐渐偏离微信的初衷,它正在越来越变为一个商业运作平台,一个资本博弈的空间,成为世人眼中的万能流量入口,在逐渐成为一个中心化的集权,而不是一个失控的生态。

这一切,或许都源于微信成长太快了,移动互联网有价值的产品太少了。于是微信一枝独秀,成为人们眼中万能的流量入口,希望一入微信便化龙。于是各种资本、收购、利益都向微信涌来,扰乱了发展的节奏,恐怕早已不是微信的本意。

于是,最基本的信息系统流畅性越来越存在问题。而这样做下去,情况可能会更糟。

1、这套信息系统,是关于连接的,整个生态的设计,也应该是连接的延伸,关于人、物、商品,应该是有机统一的。

连接的起点,是基于通信录的交流,继而延伸出在此基础上的朋友圈;即便是后面的游戏,也与连接相关。而购物等模块的加入,更像是资本博弈的结果,缺乏必然的逻辑递进关系,这与微信的信息流体验是割裂的。这样的设计与体验,不利于生态的成长。

2、入口从来不止一个。IM就是IM、购物就是购物,用户的习惯是难以改变。

“从京东618期间的数据也可以显示:“腾讯旗下的各种入口为其导流,发出了10亿红包,移动端订单比例也不过是从18%升至25%。即便是以京东3天50亿流水来计算,手机QQ和微信两大入口的贡献恐怕也不过3亿上下,单纯归到微信身上可能更小。”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大众点评和同程身上,两者分别拥有团购和机票入口,但是前者5月在团购市场整体环比增长12.8%的情况下,仅有8.3%的增长,和美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9.06亿:12.05亿),甚至不及百度糯米的8.8%环比增长,微信入口作用并未能体现出来。后者更是在上线之后再无消息。”
这样下去,没有体现出入口价值的微信就有些危险了。而更要命的是,原本应该建设的生态跟不上,微信的机会,正在失去。

3、而微信存在的问题,除了产品,更见于运营。

腾讯以产品见长,但运营却一再显现出短板。财付通、拍拍网等,做一个死一个,除了领域不同,可能与基因也是相关联的。腾讯擅长产品,微信团队对人性的研究更是通透得无以复加。他们专注于做产品,却没将产品之外的的社群生态运营起来。相比淘宝天猫,在商家的指引、培训交流、组织运营、规则制定、生态培育等方面有天壤之别。 或许,梦境正酣的微信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如何回归极简

而微信至今,依然是伟大的产品。以上论调,不过是班门弄斧,鸡蛋里挑骨头。只是觉得,微信更应该向信息系统回归,向简单回归,有所为有所不为。

1、朋友圈、公众帐号体系要重新审视,或许需要从根本考虑,而不是修修补补:

(1)朋友圈规则的重新审视。例如:我们真需要无节制的加好友?能不能对好友进行圈层划分,辅助我们对好友进行管理? 现实中的我们总是生在无数个圈子,各个圈子有不同规则。为什么到了微信的生态系统,就要在一起大杂烩而毫无限制?或许这是为了简洁,或者是其他社交工具的使命。但是,有微博的前车之鉴,越来越重的朋友圈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下起点?在极速前进时,回头看看path、kik,他们的极致与简洁如何保持?

(2)公众账号体系是未来微信生态建设的根本,对于帐号体系,或许不是折叠或者封杀就可以了事的。

对于公众帐号,乃至一些探索性的功能,微信是否可以放开相关限制,譬如分等级赋予不同权限区分对待?譬如对于一些开菜单、开微店等“正常的需求”,提供一些“便捷性”的基础工具,帮助个体用户运营和成长,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全部拒绝?

这样,多花些耐心和精力,才能更好的给运营者更多的信心,有助于微信生态的建设和成长。

2、坚定做好“去中心化”的社群电商

京东购物,其实是对pc时代淘宝模式的抄袭,是一种跟随策略,这样的做法是无法超越的;而且,移动互联网有自身的特征,与pc端的玩法完全不一样。 微信要做的,不是照搬淘宝、京东、pc模式。而是要在移动端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基于信息系统流转的电商生态圈,实现人、物、商品等的万物相连。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电商系统,这才是微信的王道。

“微信背后电商的生态基础是人流和资讯流,在此基础上实现商品流,但淘宝、天猫的生态基础是商品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流。商品为中心的时代,将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时代。换句话说,淘宝和天猫是以货架为主导的集市生态,微信公众号是以粉丝经营为主导的全新品牌专营店。”

微信就是要做这样的生态。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是小而美的世界;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是社群崛起的世界。移动社交加上口碑营销的效应在社群电商里是最理想的商业形态,这个形态,是失控的,是去中心化的。

这个生态需要制定全新的规则,而不是百度的竞价排名,不是阿里的直通车。微信应该完全改变一种思维逻辑。微信的根本,就是一个个的小而美的个体,这些个体,大多对于流量的需求量并不大,甚至只为一小部分人服务;“微信的最大特点是把每一个新客户变成老客户,并把老客户变成长期的付费用户,这是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电商体系最大的不同之处。”微信的使命,应该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构建一套机制,让他们涌现出来。

或许,微信电商的方向在于pagerank、adwords等类似的机制,而不是竞价排名、流量直通车、商城等老一套的逻辑。

3、不仅仅做产品,更要做好运营。

现在微信官方的服务从认证、开通支付、微信小店等远远跟不上需求;微信做到这个阶段,应该把服务与产品技术同等对待。要重视用户的声音,真正帮助帐号运营者,为用户和商户解决服务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技术上提供接口,服务上也要提供“接口”,让服务和宣传模块化和标准化,激励和帮扶广大的“小个体”梳理品牌、产生连接、构建生态。

4、让搜索引擎为生态服务。

微信搜索不是一个入口,也不是另一个门户,它只应是微信生态的辅助性配置。只有基础生态完善了,各种帐号体系成长了,搜索引擎才有价值。包括后续的智能硬件、物联网等一系列将出现的功能,都应该是为了整个生态服务。

就在今日(8月28日),微信支付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这预示着微信再次加大商业化开放步伐,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强大的连接能力”。

这是O2O去中心化社群生态的向前一步。只是,微信从来都不缺乏这样超前创新的产品理念,而公众帐号体系从一开始也为这样的生态奠定了基础。更关键在于:“只怕微信建设太慢”,又重产品轻运营,期间还被资本等各种因素干扰,以至分心、犹豫、模凌两可。

但我仍然相信,微信能为我们带来一座通天的“巴别塔”,构建一个陀螺永不停转的梦境。只是,梦境正在醒来,留给微信的时间不多了。

责编:宋宣

本文原载于钛媒体,原文标题为:智慧微信?它正变得我们越来越看不懂

相关 [理性 微信] 推荐:

该到理性看待微信的时候了!

- - 品途网
锐评:微信已经神话了太久,虽然“船票论”已经过去,但微信如今仍是众人崇拜的“入口”级产品. 这其中又有多少O2O人希望借此建功立业. 但事实上,微信真的如此值得我们崇拜吗. 诞生3年后,微信该再次经受用户的检阅. 8月28日,微信支付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业界又是一片叫好. 正好,借此机会来谈谈微信,挑挑骨头,泼点冷水.

微信的价值

-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昨天,微信正式发布了4.5版. 在我看来,这个新版本释放出了两个关键的信号,第一个是微信只做底层的平台,具体的应用会开放给第三方来做,第二个是微信公众账号未来的形态,一定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类似app的形态. 首先,我们看到微信把保存公众账号文章这个功能,开放给了“我的印象笔记”.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功能,微信完全可以自己来做,而且自己做从客户体验角度来讲,也会最方便,但是它把它开放了.

微信是什么?

- - 《商业价值》杂志
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都在参与回答的问题. 2012年12月,丁香园CTO、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冯大辉在推出不久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创建并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一段时间之后,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 “微信一定会蚕食搜索引擎的市场……搜索本质上也是服务,天气、旅游、购物、股票……皆可拓展.

微信是鸡肋?

- - 月光博客
   微信是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作为腾讯最为倚重和寄予厚望的产品,承载着腾讯移动互联网称霸之梦. 本文希望透过微信,加深对社会化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概述微信在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角色定位.   我们可以用微信与好友一对一聊天,具有私密性强,快捷便利的特点,这是微信的一个基本功能. 陌陌,微博私信,QQ等都可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显然这形成不了微信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在东南亚推“WeChat GO 微信乐游卡”,聊微信免流量

- - PingWest品玩
PingWest 品玩 9 月 8 日报道,微信与新加坡第二大电信运营商 StarHub(星和电信)合作,推出一款名为“WeChat GO 微信乐游卡”的电话卡产品. “微信乐游卡”用户在境内可以免流量使用微信,同时提供 7 天和 12 天两种套餐,定价分别为 16 新元和 32 新元. 前者提供 7GB 定额流量和 1GB 高速可漫游流量,500 分钟本地通话时长以及 60 分钟直拨主叫中国大陆通话时长;12 天套餐提供 15GB 定额流量,2.4GB 高速可漫游流量,3000 分钟本地通话时长和 150 分钟主叫中国大陆通话时长.

微信架构的启示

- - Tim[后端技术]
腾讯大讲堂中最近分享了周颢演讲的 微信技术总监解读微信架构的秘密,看完视频的一些心得. 微信的技术设计上有很多微创新,看起来都很小,但是对于系统的稳定性、用户体验及开发敏捷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客户端升级不便,从技术设计上尽量利用后端的设计来减少依赖客户端升级的方法. 如某个版本新增了群聊功能,按常规思路,需要所有客户端升级才能全部打通.

「微信」没有未来

- - Page to Page
不管从软件的界面、交互和速度那一个单点上来说超过微信的同类应用都能数出好几个,不过因为它的出身好,占着QQ用户群这个庞大的资源,所以不用它还不行,不用就完全脱离了群众. 曾经的Msn已经远去,Gtalk也清冷了,因为时不时还要接收一下QQ离线消息,不情不愿也要用上微信,不喜欢它繁杂的功能集成,只能选择关闭的仅剩QQ离线消息.

微信开发入门

- - 行业应用 - ITeye博客
【做微信平台开发需要以下步骤,wx.zip示例可以参考,修改配置即可】. 1.申请一个公众号(订阅号或者服务号). 2.需要有自己的服务器(建议使用花生壳做内网映射). * 检查是否是微信发送的请求. * @param signature 签名. * @param timestamp 时间戳. * @param nonce 随机数.

微信官方UI库:WeUI

- - 标点符
WeUI是一套同微信原生视觉体验一致的基础样式库,由微信官方设计团队为微信 Web 开发量身设计,可以令用户的使用感知更加统一. 包含button、cell、dialog、 progress、 toast、article、actionsheet、icon等各式元素. 演示地址; http://weui.github.io/we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