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能种出黄瓜吗?

标签: 太空 黄瓜 | 发表时间:2011-08-02 12:38 | 作者:科学松鼠会 skymovie
出处:http://www.bullogger.com/

2011年6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准备搭乘“联盟”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宇航员古川聪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对黄瓜“情有独钟”的他,打算在国际空间站种黄瓜”。但是,新闻同时宣称,“按照规定,宇航员不准吃这些黄瓜”。这多少又给太空黄瓜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在太空种出的黄瓜是什么味道,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这在太空种黄瓜需要些什么特殊的技术,种出的黄瓜跟地球菜园的出产黄瓜品质一样吗?

60年来的梦想

实际上,自从人类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有了“太空农场”的梦想。毕竟,要想在太空长时间停留,完全依靠从地球携带而来的补给是不现实的。且不说浪费在运输上的能源,一旦进行深空探测,毕竟以现在飞船的速度,要抵达火星还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如果运输途中稍有差池,宇航员就要饿肚子了。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在卫星、空间站这些太空“旅行仓”中种植植物了。不过,并非将植物塞进太空仓就能变成太空植物,环境的改变让生长开花都变成了极具挑战的任务,毕竟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已经适应了地球环境,让它们在太空扎根生长就像把人突然扔到大海里生活一样。所以,最初的实验仅仅是让植物幼苗搭乘航天器到太空兜兜风,检查太空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直到1982年,苏联科学家才在礼炮7号空间站上完成了拟南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的种植过程。那次实验结果可算令人满意:这些个体产生的种子大多是正常的,可以再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不过,就像长期在太空居住的宇航员会碰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诸多麻烦一样,植物身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生长发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仓里种植物,远非将温室设备搬到太空中那么简单。

12.jpg
强光?弱光?

虽说植物生长靠太阳。但是在宇宙空间中晒太阳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且不说高能质子、阿尔法粒子这样的宇宙射线可以直接“砸坏”植物蛋白质和DNA,危及它们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在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的情况下,这里的大量紫外线就足够植物喝一壶的。这些高能量的“光线”不止令人生畏,也会破坏植物的正常结构和代谢过程。

所以,在太空种植的第一步,就是制造出合适的透光防护罩,隔离那些有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让植物可以安全地生长。

13.jpg
当然,太阳能光伏电池可以将危险的太阳光转化成电能,然后再利用日光灯等照明设备来满足植物对光的需求。不过,这样做就会在转化过程中损失了很多能量。好在对人类而言,太阳是个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只要考虑需要增加的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了。

不过,未来远离太阳、进入深空探测时,宇航员们又会碰到弱光条件,如果仅靠电能照明种植粮食蔬菜,就需要耗费许多能源。好在不久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可以吸收红外光的植物,这些生活在西澳大利亚的藻青菌含有一种我们不熟悉的叶绿素——叶绿素f,这种色素可以吸收波长上限为720纳米的太阳光,这已经是红外线的范围了。比起通常的具有叶绿素b和叶绿素a的植物,含有这种叶绿素的植物能吸收波长更长的光线,也就更能适应一些红外线成分比较多的光源(这样的恒星确实存在)。如果它们可以通过筛选,就能为深空探测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

解渴的水哪里来

除了光,种植需要解决的还有光合作用的另一个要素——水。我们都知道水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植物吸收的99%水分都蒸发到了空气中。这种看似“浪费”的行为,实际上对植物有着重要作用。植物的叶片就像是一台台水泵,将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混合而成的营养液“抽”到枝头,而这些水泵的动力就来自蒸发水分而获得的能量。另外,通过蒸发水分还能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当然,这工作的耗水量并不小。正常情况下,小麦的每长出1克的物质(注意,包含不能吃的部分哦),就需要用掉513克的水,当然绝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蒸腾作用上。可惜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另一个像地球这样有较为充足水分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将水分回收再利用,恐怕光是解决蒸腾水分的回收就是个代价不扉的工程。

当然,我们也可以只种泡在全密封的水箱里的藻类植物,这样就不用考虑收集蒸腾作用的水分了,但前题是,做太空旅行的你要长期忍受只嚼海苔过活的日子。也许那时,一片面包也会变成奢侈品。

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也会饿肚子

不止如此,千万不要以为有了光和水植物就能正常生长了,没有二氧化碳,一切都是零。如果说光和水是吸收太阳能的关键因素,那二氧化碳就是储存能量的关键部件了。倘若把前两者比作发电厂的必备要素,那么二氧化碳就像是能够储存能量的充电电池。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首先利用光和水制造出高能物质。这些高能量的家伙可不安分,如果不把它们用掉。它们就会在细胞里释放能量、乱搞破坏。而想要固定这些能量,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不高,仅有0.03%。因为整个生物圈的协调运作,这个浓度基本上保持稳定(当然,最近的温室气体含量飙升纯粹是人类自己惹的祸)。但是,对于一个小范围的空间,要维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实验人工建立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工程中,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总体积为18万立方米的小小生物圈。但是不久之后,这里的“大气”成分就发生了变化,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发生了巨变,并且波动过大:高峰时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为2466ppm(百万分之一浓度,也就是100万份空气中所占的比例),到低谷时二氧化碳浓度则只有1060ppm。这样的波动不仅不适于人类生存,连植物生长都成问题。对于比生物圈2号个头还小的太空舱来说,如何控制调节好二氧化碳的浓度,还是一项棘手的工作。

分不清的天和地

除了上面的植物生长要素,在空间更难解决的是重力问题。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个条件的存在。可是一旦进入了太空,这个因素的重要性就立马显现出来了。

“根会往土里扎,茎秆会努力向上生长”,这些我们觉得司空见惯的想象,其实都是植物感受到重力之后作出的反应。目前还没有证实,植物是怎样辨别方向的。比较公认的一种看法是,植物细胞里有一些淀粉组成的颗粒,它们会受重力的影响,沉积到细胞的下部,从而给细胞壁施加刺激,这样一来,植物就能辨别出天和地了。可以说,这些淀粉粒就是植物生长的“指南针”。不过,在失重状态下,这样的沉积就变得不可能了。不仅如此,分解这些淀粉颗粒的酶会特别活跃,彻彻底底地把“指南针”砸烂了。

其结果就是,植物生长分不清上下,根和叶都向着四面八方生长。就拿常用的实验植物拟南芥来说,它们在失重状态下最后长成一团,本该拼命伸向天空的茎停下了脚步,反而是多了很多枝枝杈杈。个头比地面上的拟南芥要小,而且植株显得更纤细,就像是漂浮在水中的水草一样。

14.jpg
失重状态还会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物质的分布,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还会影响植物的繁殖。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曾经在和平空间站上种植过小萝卜和大白菜。遗憾的是,它们的品质比起地面生长对照组都要逊色不少,不仅发芽率低,生长缓慢,并且植株更为矮小,开花结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想要的突变

太空育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之前,这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不过,利用宇宙辐射作为条件突变产生种子并不可靠,因为这样产生的突变没有方向性。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变出的种子是更好了,还是更糟了。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产生的突变都是有害的,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育种的工作量,远不及转基因技术来得直接和精细,毕竟后者可以将我们想要的优良基因(比如抗病虫害的BT基因)精确而直接地“放置”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既然宇宙射线能让种子产生突变,我们还应该注意,这些我们在太空正常种植的植物会不会也发生有害突变,降低品质和产量。此外,在微重力环境下,染色体、复制分离都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畸形,影响种子的成活率,以及后代植株的质量。要保证种下去的甜西瓜种子,结出的还是甜西瓜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这样看来,在太空中种出一根小黄瓜,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难怪守则要规定宇航员不准随意把实验结果吃掉了。当然,通过模拟重力环境,改善光照和空气条件,我们还是有可能获得几根正常的黄瓜。究竟这次古川聪种下的黄瓜能长成什么样子,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 [太空 黄瓜] 推荐:

在太空能种出黄瓜吗?

- skymovie - 牛博国际
2011年6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准备搭乘“联盟”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宇航员古川聪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对黄瓜“情有独钟”的他,打算在国际空间站种黄瓜”. 但是,新闻同时宣称,“按照规定,宇航员不准吃这些黄瓜”. 这多少又给太空黄瓜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在太空种出的黄瓜是什么味道,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以前脸上贴黄瓜片的时候都是切

- 夜の猫 - 微博段子
以前脸上贴黄瓜片的时候都是切成圆片,不是一会儿往下掉就是脸上有空隙,今天我学了一招. 原文地址:http://www.tduanzi.com/tweets/13545.html.

从太空回望地球

- Xiaoshan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A Trip Round the Globe(在太空环绕地球). 以下是航天员费奥多·约奇金在第25次飞行国际空间站期间拍摄的照片. (Here is a set of pictures made by a pilot-cosmonaut Fyodor Yurchikhin during the flight of the 25th exped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核动力火箭征服太空

- Dexter.Yy - 科学松鼠会
早在20世纪初,得知居里夫妇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之后,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预言:"一吨重的火箭只要用一小撮镭,就足以挣断与太阳系的一切引力联系. 那时科幻作家给予这种新能源以充分的关注. H.G.威尔斯在191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获得自由的世界》中设想了核武器运用在战争中给人类造成的苦难. 1926年,雷金纳德-格罗索普在科幻小说《太空孤儿》中第一次将原子能与炼金术联系在一起.

从太空看英仙座流星雨

- 微笑!?~ - Solidot
英仙座流星雨高潮于8月13日到来,地面观察者面临满月和云层两大阻碍,但有一位观察者正好处于一个绝佳的观察位置——国际空间站. 就在火流星飞入大气层之际,宇航员Ron Garan按下了快照,扑捉到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照片. 虽然在太空中流星并不鲜见,但只有极少数能被拍下来.

太空船重返地球軌跡

- Yu Jianrong - 每日一天文圖
每日一天文圖 (成大物理分站). 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並由專業天文學家的簡短解釋和說明, 帶你遨遊迷人的宇宙. 2011 年 8 月 1 日. 影像提供與版權: ISS Expedition 28 Crew, STS-135 Mission, NASA. 說明: 這是甚麼奇怪的亮紋呢. 原來是太空船離開軌道的最後影像.

太空所见之地球不夜城

- Christine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Spectacular night-time photos of Earth taken from the space station | Mail Online. 我们时常会仰望夜空,对头顶的繁星产生无限遐想,然而,如果有机会从太空俯瞰地球,灯火通明的景象一样会令人深刻难忘. 这些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伦敦、巴黎流光溢彩,地中海南部伊比沙岛和马略卡岛灯火璀璨,尼罗河用自己把开罗与沿途城镇连接成一根蜿蜒曲折的光的项链.

杨利伟和“太空党支部”

- David - 非常日报
    韩松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这一年,他的作品《宇宙墓碑》拿下“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大奖”特等奖,他自己则进入新华社,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 “当时新华社的大楼刚修好,来学校的人介绍说有最先进的‘大平面’什么的,就参加了他们的考试,结果就考上了.     他从这里开始一种新的写作. 直到今天,你在Google输入他的名字和某一重大新闻话题,都有可能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比如“韩松青藏铁路”:.

太空飞船里的 Nexus S

- j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最近的一次载人航天中,NASA 在亚特兰蒂斯(Atlantis)太空船上使用了两台 Nexus S 手机,作为 STS-135 任务的一部分. Nexus S 将帮助探索机器人如何帮助人类在太空有效的实验和生活. Nexus S 做为控制设备,用在排球一样大的机器人卫星——SPHERES 之上(Synchronized Position Hold, Engage, Reorient, Experimental Satellites).

太空垃圾的知识碎片

- Ley - 科学松鼠会
1、有一种卫星,它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不停的飞呀飞,累了就睡在太空里. 它一生只能落地一次,就是它燃料耗尽的时候……. 2、做人呢,最要紧的是开心,至于有一天卫星坠落,甚至可能砸到人,谁也不想的. 至于说一定要让卫星落入深海无人区,也是不能强求的. 3、9月底美国的UARS卫星坠落不是第一次航天器坠落地球事件,自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曾经有600多个航天器落入大气层,从未造成过地面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