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标签: 最新导读 | 发表时间:2011-06-01 14:26 | 作者:青年文摘 子
出处:http://blog.sina.com.cn/qnwzlb
 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青年文摘2011年第7期·尘世走笔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相关 [中国 年轻人] 推荐:

中国年轻人什么样?

- coen - 东西
80后、90后、非主流、小清新、富二代、穷二代、时尚潮人、文艺青年……无论国内外,媒体上的中国年轻人总是被打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成为整个社会评头论足的标靶. 然而年轻人的生活是否真如媒体所说的那样. 真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 相关阅读:关于中国年轻一代——媒体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媒体上的时尚消费只属于部分中国年轻人.

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 子 - 青年文摘
 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青年文摘2011年第7期·尘世走笔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中国各阶层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 阳阳 - Lzhi's Views
我在中国完成了12,000km的旅行,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找了16-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什么都可以. 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了下来. Adrian Fisk于1970年出生于英国南郊德文郡,职业是摄影师兼制片人,由布莱普尔与菲尔德学院毕业后,移居伦敦,为国家地理、金融时报、名利场等一线传媒杂志供稿,同时也在广告业界服务于盛世长城、智威汤逊等4A公司.

在中国,是什么让年轻人失去"晃荡"青春?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摘要 : 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生活绑架了,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晃荡”的青春.   飞机上,邻座的波兰小伙儿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比赛,要飞到石家庄看望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

- -
在大学里,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苦恼. 中国两所顶尖高校发生的困境是:揭开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认识自己”,但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改变命运”的使命. 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里,用教育实现阶层跃升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起底东南亚博彩骗局:用“爱情”和“面包”捕猎中国年轻人

- -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 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 | 杨泳洁 编辑 | 罗丽娟. 提起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碧海蓝天、银白沙滩,令人向往. 但如今这些美景幻想对于家住福建安溪的沈哲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在美丽的热带风光之下,他看到的是无数博彩网站的大本营.

全球变化、中国奇异崛起、对年轻人的担忧,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访谈录_好奇怪

- -
最近几年,英国人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来中国来得越来越频繁. 他觉得,中国现在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对他研究历史是如何运作能带来很大启发. 按现价美元计算,到 2030 年,中国可能就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了. “中国现在已经满足了我在《文明》中所写的四项标准.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能否证明我的说法是错误的.

年轻人,你着什么急?

- chuang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博士第二年,其实博士生涯开始也没多久,我突然想放弃了,为此挣扎了很久,虽然挣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想法就想伊甸园的苹果,不断诱惑我,刺激我,左右着我的情绪. 但是到了现在,逐渐淡了,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 我把我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后迷茫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媒体,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满诱惑:.

赶走卡扎菲的年轻人

- 丁丁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大蓬头”——利比亚年轻人给卡扎菲起的绰号——“卡扎菲的思想和执政跟他的发型一样过时”. 年轻战士们最喜欢的战斗口号是:我们要给卡扎菲理个发.

『他们在拍什么』Zalmai Ahad,阿富汗的年轻人们

- Roger -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Afghanistan's Youth”是摄影师Zalmai Ahad完成于2010年的拍摄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Zalmai使用iPhone作为拍摄工具,记录下阿富汗普青年的日常生活,试图向人们呈现这个国家在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真实状态. 作为一名阿富汗裔摄影师,Zailmai自身的双重文化经历让这组作品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