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还在喷12306的同行

标签: 数据库应用 硬件相关 业界话题 系统架构 | 发表时间:2014-01-14 15:39 | 作者:Litrin
出处:http://www.litrin.net

眼看着要过年了,又到了一家人排队买过车票的时间了。今年的排队不同于以往,这次大家都集中到了12306上面排队了。

要说前些年排队,只要你能吃苦,肯熬夜,总能买到票。可今年这个优势俨然成了会不会用网路、网速、手速的大比拼。加上天天500的网站,大量的人狂喷12306。大致上理由如下(由深至浅):

  1. 无法访问
  2. 各种各样的漏洞:退票、延期付账漏洞、身份证/姓名伪造漏洞等。
  3. 前端简陋

现在的网络,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状态才是值得吐槽的,本无可厚非。大家发发牢骚,发泄一下买不到票的情绪没什么问题。可有人自称自己只要数周时间就可以简单的重构12306,修补种种问题。我只能在这里“呵呵”。

先说最让人无法接受的500无法访问问题。之前作为一个 并发量问题的讨论,那时我已经说过150/s的并发,现在我觉得这个数字保守的不可救药了。150只是针对传统的电商来说的,现在的状态是每天90%以上甚至98%以上的访问集中在每天放票的半小时以内——这已经超出了13年“双十一”的峰值水平了!况且TB的购物方式仅仅是货号对唯一ID*数量=价格的简单购物系统。考虑过火车票吗?

A车站:A->B 2张,A->C 2张;B车站:B->A 1张,B->C 3张;C车站:C->A 0张,C->B1张;从A到B必经C。都是个位数一只手都不到,谁能一下子算出一共有多少张票?提示:要考虑到排列组合,只是简单加加的人直接去面壁吧!任何一张票的售出都回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中的存票量。这个模型只是在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状态下的情况,想知道全国有多少火车站吗?每辆列车有多少座位吗?用户有多少种乘车/换乘可能吗?出票的系统从来不是一个“产供销”系统,更加接近于一个“路由系统”。况且每出一张票的同时都需要对几乎所有沿线的车站票务状态都要重新更新的过程。以上种种的纬度再加上时效性,有更好的数据结构和索引算法的话我愿倾听。

如果这个时候你说:只要一台强有力的机器就可以了。好吧,我只能说,你根本不了解什么叫做“原子操作”。你必须保证在同一时间全局只能由唯一一张的车票被售出,就必须在每次操作的同时对全局上锁。短期内强力的机器却是可以提升部分性能,但趋向是“无限接近于0”的双曲线。实现中,为了实现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这样的场景往往是多台机器铺路,但机器越多,实现原子操作的成本和难度就越大,而且同样是“趋向于正无穷”的抛物线。如果我得到的信息没错的话,当下12306用的是FireGem,中心节点17台Linux,8路Xeon E7,,1T RAM。没错,顶配的X86。

年终的时候曾经有消息称TB介入了12306的开发,甚至大家都对12306有了一点小激动。可事实上没有太大的改观——TB只是参与了12306的队列系统而已。换句话说TB可能都没有touch到核心业务。可能有人会认为有什么幕后交易阻碍了TB。事实上TB现在敢于搞个“双十一”什么的,完全是站在了自己有了1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之上的,甚至为了技术上的实现重新设计过商业流程。贸然介入一个自己连自己的业务流程,甚至于管理流程都不太了解的项目中,肯定不会有太大的起色。队列系统相对简单,相信TB一开始就觉得“自己现成的解决方案,没有太多的耦合性,也相当容易有起色,绝对是油水活!”

流程上的问题,先是可以用假身份证买票。好吧,如果每个身份证都去到公安系统验证一下的话,第一订票时间至少延长一倍;第二公安身份证系统也会搞垮,这是更加让人不能接受的情况。

退票和延期付账的漏洞。关于退票漏洞,我觉得这是一个被滥用的功能。只能说退票的手续费太低,以至于还不够填补黄牛的加价费。延期付账的漏洞,其实任何一家电商都有类似的设定,只不过电商没有这么强的时效性而已。

说到前端的问题,其实我并不觉得这个有太大的槽点。UI就是一个UI,你可以说它丑,但考虑到很多用户——可能都到了爷爷辈——根本无法接受太多的图片/色彩/动态的堆嵌。大量的文字描述+简单表格反而更有可行性。就好比说每个人回家都不会看着门牌号一家一户地找,但你不能说为此门牌号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能在网上吐槽UI的人本身已经占据了信息高地而已。

归根结底,作为一个票务系统,我敢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会再有哪个系统敢说能出其右。买不到票的原因不见得是因为12306烂,而是根本上车票的稀缺性。如果你自诩为有过硬的技术,充沛的带宽,一系列的工具尚买不到票而牢骚满腹牢骚,我只能说,比你牛的人早就满大街了。如果不了解IT的人吐槽我一笑了之,如果哪位同行还有不懈我只能说:You can you up!

相关 [同行] 推荐:

"同行"即将在App Store上架

- Xinyu - Herock Post
这段时间没日没夜的忙,总算是把一个曾经只是漂浮在脑子里的idea,用数千行代码和上百张图片,攒成一个5M的zip包,赶在国庆长假之前,飘洋过海送到了苹果的服务器上. 本来还寄希望于美帝的挨踢工作者不过天朝国庆,这几天可以加把劲儿,把我们的App给审核通过算了,没想到提交快一周,竟然还没有进入"in review"的流程,强烈怀疑被转由国内团队审核,或者是在发布会前,都没有人手去做review了.

致还在喷12306的同行

- - 开源小站
眼看着要过年了,又到了一家人排队买过车票的时间了. 今年的排队不同于以往,这次大家都集中到了12306上面排队了. 要说前些年排队,只要你能吃苦,肯熬夜,总能买到票. 可今年这个优势俨然成了会不会用网路、网速、手速的大比拼. 加上天天500的网站,大量的人狂喷12306. 各种各样的漏洞:退票、延期付账漏洞、身份证/姓名伪造漏洞等.

获得天使湾投资,iPhone应用“同行”让你找到附近的同行旅伴

- Digitalboy(张扬) - 36氪
同行(xing)是一款iPhone上的应用,目的是让人们出行时能够找到附近合适的同行旅伴,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拼出租车,或者自己开车. 同行已经获得来自天使湾创投的投资,创始人Herock没有透露具体投资金额,只说这笔投资是在他只有一个人、一个想法阶段时获得的,所以我猜可能不会超过100万.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款产品,Herock告诉我们说:.

为什么同行审查那么重要?

- Aaron Xu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Stemwedel)“同行审查”可以包罗万象,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意义重大. 同行审查是指将作者提交给期刊编辑的稿件,交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审稿人来进行评审. 这些审稿人再将他们对该稿件的评审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说明该稿件是否应该接受,还是发回作者修改以待再次评审,或者直接退稿. 审稿人通常也一并将他们对该稿件某些方面的个人看法一并反馈给期刊编辑供其参考.

11 个高效的同行代码审查最佳实践

- - 博客 - 伯乐在线
简介: 这 11 项针对轻量级高效同行代码评审最佳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它们建立在一个通过结合使用 IBM® Rational Team Concert™ 与 SmartBear CodeCollaborator 对 Cisco 系统的开发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 它们可以帮助您确保评审既能够改进您的代码,又能利用好开发人员的时间.

星巴克O2O经验对国内同行的启示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一、星巴克O2O实践历程.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通过快速扩张,到1992年6月其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星巴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企业之一. 星巴克在其CEO霍华德•舒尔茨的领导下一方面格外注重客户体验,始终致力于提供最好的咖啡及咖啡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星巴克也十分注重利用互联网(Online)来营造线上社区为其整体品牌形象服务,以配合和促进线下(Offline)门店的销售.

外国同行看中国互联网“微创新”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可以拿来教育下美国互联网. 编者按:2009年李开复对话微博Plurk创始人说:创新也能始于山寨;2011年李开复提出了微创新这一概念. 而今基于互联网,中国微创新之路那走的可是杠杠的. 之前DamnDigital也推出过一期 Infographic:社交媒体革命——与中国社交网络的对话. 面对如火如荼的中国微创新,一老外Hold不住了,想借机叫醒站得太高、忘得太远的巨人美国互联网.

同行代码评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 - 博客 - 伯乐在线
数百万年前,猿从树上下来,进化出了对生拇指,最终,变成了人类. 我们以类似的眼光来看下强制性代码评审(Code Review):好像是一种能在软件开发这块广阔的领域里将人类从兽里分离出来的东西. 不过,我有时候会从我们的团队成员里听到下面这样的评论:. “这个项目的代码评审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我的项目发布延期了,都是因为我那懦弱的同事还没有做任何评审.

空中移动应用“与我同行”让你与空姐和同班乘客交友

- Digitalboy(张扬) - 36氪
交友类应用非常火爆,但是交到飞机上交空姐的应用却不多. 一款名叫“与我同行”的移动应用就打算填补这个空白. 该产品由河南的一个大学生团队开发,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用微博账户登陆,输入航班号和日期可查询同机乘客和服务空姐,然后关注他(她)们的微博或者直接搭讪交友. 该应用的第一个版本是iOS版,几天前已经提交App Store,预计很快便可下载试用.

以管窥豹:从深圳流窜的保护套,和同行特制的模型猜测 iPhone 5 的真实面貌

- 阳勇 - Engadget 中国版
距离 iPhone 5 正式发表剩下倒数五天,所有的媒体当然都是把目光放在希望能第一个抢在所有人之前,把 iPhone 5 的真貌呈现在大家. 我们还没有神通广大到可以刚好在某酒吧里摸出一台机器来,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试图从深圳已经在贩卖的保护套中,猜测到底 iPhone 5 到底长什么样子. 难说,但至少在 iPad 2 的时候,还蛮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