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波特路

标签: 异型观察科 | 发表时间:2011-07-10 17:04 | 作者:汽车大师 Chrisoul
出处:http://ethermetic.com

译自卫报专文

Tanya Seghatchian(1-4集执行制片人): 1997年,我加入了David Heyman的Heyday Films公司。公司与华纳签下合约,是对方在英国的眼线。记得有个朋友Tony Garnett,他监制过《Kes》,对我说:“听着,除非你们能给华纳挖掘出007式的franchise,这合约长不了。” 我读到篇文章讲,有部关于某男孩发现自己是巫师的小说即将出版。上面说这将是一套系列小说——符合franchise标准。我打了个电话给Jo Rowling的经纪人Christopher Little,向他作了自我介绍,试图搞定电影版权。
David Heyman(1-8集制片人):第一部小说样书寄到后,在我抽屉底躺了好几周——优先度低得很。
Nisha Parti(第1集制片顾问):公司开了好一阵,我们还没找到华纳想要的大玩意儿,大家多少有点担忧。
 

DH:每到周五,我们会分派周末阅读的任务。

NP: 周六上午,我在家读完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书写得妙极了——一个富有原创性的宏大故事,极具画面感、电影感。周一刚上班我就向大家狂推不已。David问我书叫啥名字,回答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DH: 我说:“书名不咋样。”但读过之后就爱上了这本小说;Jo创造的世界无比富饶。华纳一开始并未显现热情。

TS:看上去并非全无风险。与如今不同,那时候合家欢片算不上电影文化的核心。对我来说,Jo的小说是冒险题材,但也注重渲染角色、情感及爱的力量。它的受众群或许不止儿童那么简单。

NP:在伦敦,没人会承认读过小说后放弃了争取电影版权,但有内线告诉我,不少家大公司都没看出这小说的好来。

DH:最初的导演人选中有Mike Newell,他后来导了第4部。我们还想让Richard Curtis写剧本,他说要是Mike作导演就加入,二人合作过《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可Mike拒绝了。

TS:Steve Kloves写了剧本,Jo说一见到他就知道找对人了。

NP:我们考虑了很多导演人选——Alan Parker,Terry Gilliam,Steven Spielberg。 

DH:Steve交了稿,Spielberg读后和我们有了两次长谈。其中一次的末尾,Spielberg拿出一张Haley Joel Osment的照片给我看,说道:“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小演员……”

TS:Chris Columbus拍过《小鬼当家》系列,一来有全球票房大卖的先例,二来也证明了他调教儿童演员的能力。

DH:从片厂角度看,Chris Columbus应该是最保险的选择。但他展示了充分的热情,也为后来者打下坚实地基。

NP:导演定下了,哈利波特却还没找到。我们找得一度要绝望了,然后David很不经意间发现了他。

DH:我去看戏却在观众席里注意到这么个男孩——他眼睛大大的,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我认识他同行的父亲,第二天就去了个电话想让他带Dan来面试。我不晓得的是,他们家已经拒绝过剧组一次——Chris因BBC电视剧《大卫科波菲尔》看中过他——但我还是说服了Dan和他妈过来喝喝咖啡。这个男孩热情而充满好奇,表现很不错。但重点是要挑对一整组孩子。我们还试了三四个别的男孩,罗恩与赫敏也有好几个候选。

TS:看过Emma Watson的试镜片后,我在本子上记了这么一笔:“完美!但她漂亮了点。” 我们考虑过是否该给她扮出兔牙相,好与小说里的模样相符。我还记得初次推出三个孩子的新闻发布会,前天晚上他们被藏在一家宾馆里。Rupert是个大惊喜,因为他的表现十分自然。

DH:有个记者问Rupert片酬有多少。他回答说:“我不知道照麻瓜币算是多少,但可以告诉你是多少加隆或纳特(均为小说中的魔法币种)”

David Yates(5-8集导演):Rupert是我认识最酷的家伙。非常放松,一根筋似的。但他是个糟糕的配戏者——总在拍戏时笑场,大伙儿的功夫都白费了。

Rupert Grint(饰罗恩韦斯莱):Dan说过哪怕在身上放火,我都不会动弹。事实上,这还真发生过一次。我站得离蜡烛太近,T恤衫烧了起来。我却只顾在那儿笑。

TS:合同规定前两集电影得背靠背套拍,但日程紧得很。电影还没拍,2001年11月的公映日期已经定下。

DH:Stuart Craig对电影成功至关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霍格沃兹是他的幻想,他的创造。

Stuart Craig(艺术指导):接到电话时,我正在给还没出生的孙子装饰卧室。我去洛杉矶见David和Chris,在飞机上读了小说,第一反应是恐惧:这东西要怎么弄啊?

TS:我们把整个Leavesden片厂包了下来。顶层是美术部门,我们有自己的动物园,有个车间专门用来做怪物,还有包括了七层楼梯的霍格沃兹场景。

Tim Burke(2-6集特效主管,7-8集高级特效主管):那里就像个大家庭,有超过七百人在Leavesden工作,自身就成了个工厂。

SC:遇见Jo后,我询问到霍格沃茨的地理构造。她立马拿出笔和纸,在一张A4纸上画出了奇妙非凡的完整地图。十年后拍第8集时我还在拿这张地图作参考。

TS:Jo从不让我们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会把每部剧本稿件寄过去,她会指出任何可能偏离方向的地方。

Matthew Lewis(饰纳威隆巴顿):这感觉很怪:你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好了,得去排队买书好知道未来几年的故事将是如何。

SC:随着电影系列的进展,霍格沃茨的地理构造有时会有出入,我们无法在一开始就预见一切。还好看起来大家都不介意。小天狼星曾被囚禁在塔顶的监狱里。几部电影后,塔顶变成了天文台,邓布利多从那儿掉下去摔死了。我们只能将电影与电影间的连续性抛之脑后。大家很包容,我们每次都逃过一劫。

TB:霍格沃茨起先是个微缩模型,我们在不断改善模型质量,到最后一部时,它已变成完整的CG模型,周遭环境也CG化了。

RG:第1集开拍头几天,我觉得力有不逮。

ML:我的第一场戏是纳威骑上扫帚然后摔了下来。我很担心自己会演砸掉,结果却很开心。等到第一周结束,我心里在想:“这就是我的工作?爽歪了!”

DH:第1集上映时,我完全想不到会拍足八集。直到拍完第4集,这才变得可行起来。

NP:华纳对David盯得很紧,第1集完全是照片厂要求拍出来的。等华纳看到那了不起的成就,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度,可以在导演人选上冒点险。

SC:Chris的头两集是拍给哈利们的同龄人看的。目标观众群的年龄是十一二岁,他圆满完成了任务。

TS:到了第3集,我们有理由相信观众群体已经锁定,原著的吸引力也摆在那里,所以就能更大胆一点。等到导演椅空出来,我们就直接找了Alfonso Cuarón

TB:并非对Chris不敬,但Alfonso绝对让《阿兹卡班的囚徒》上了一个台阶。他给这个系列在合适的时候加入了成人元素。

DH:Alfonso让演员投入发展角色。他叫Dan、Rupert、Emma每人写了篇关于各自角色的随笔。Dan写了一页,Emma写了十页,Rupert啥都没写成——完全入了角色。

TB:第4集《火焰杯》枝节繁多,需要不同的诠释。

DH:Mike Newell是这系列头一个英国导演。他对英式学校的混乱、滑稽有着天生的了解。听他说要拍出一部宝莱坞式电影时,我稍有点担心,但看后就明白了——它有种盛大的戏院感。

SC:Mike拍了部搞笑的电影,让大家都很欣喜。重点在于约会、少年怒火和寻找圣诞舞会的伴侣。等到David Yates接手,他关注的是戏剧化元素,痛失亲人等等。

DH:我们要Chris拍第3集,他拒绝了。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了Alfonso和第4集、Mike和第5集上。他们都已精疲力尽。David有那种精力,所以能在《凤凰社》后接着拍下去。

DY:我想让电影更成熟,让角色长大,故事更紧张。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精力能拍上4集。我爱这世界,不想停下来。而在拍过第5、第6集后,我也不能忍受看别人完结这个系列。这就像坐过山车,最好的位置是前排或后排,没人想坐中间。

TB:最后这集难度最高。《死圣》上部与下部连拍了18个月,就像在拍一部超长电影。

SC:甚至都不能说是套拍,更像是交替拍。今天拍点下,明天再拍点上的内容。

David Barron(第2集、第4集执行制片人,5-8集制片人):小说越写越厚。等到要改编《死圣》时,我们想:“嗯,核心概念是一本书拍一部电影。” 然后就让Steve这么去写了。没过几周就接到他的电话说:“我没法把它写成一部电影,除非片长能有四到五小时。”我猜拆成两部电影华纳也没啥不高兴的。Steve甚至还说:“知道不?再夸张点的话都能写成三集。”

TB:《死圣》下复杂之处在于有多场不同场景的大战——伏地魔到山顶那场,然后还有多场霍格沃兹的战斗,在桥上,在大院里,还有高架桥上。特效戏用3D拍更添了难度,外加后期转制3D的真人戏。《死圣》上本来也想做3D,但来不及后期转制了。

DB:我对《死圣》下的3D效果很满意——99%的内容都增加了景深,而非追求向观众探出的效果。伏地魔之死那场戏尤其美丽。

ML:在《死圣》下里,我有场和Ralph Fiennes的重要对手戏。这是我头一回遇见他。他说得不多,可在剧本试读时,他整场都用眼睛牢牢盯着我。天,我可真吓坏了!他念独白时,我强打精神不让自己瘫下来。等到了实际拍摄,突然间就进入了出世的状态——只剩我和Ralph了。这是他的功劳,他能让你火力全开。

RG:拍摄罗恩与赫敏的吻戏压力很大,我们得努力扮出饥渴的样子,可实际并非如此。我认识Emma时她才9岁,我们就像是兄妹。吻她的想法怪极了。

TS:这系列的一大乐趣是看着小演员们迅速成长;就像是Michael Apted的《7 up》系列纪录片,看着这些人在银幕上成长,像是看家人一样。每一任导演,所有这些伟大演员,他们都在系列中留下了印记。

ML:Alan Rickman既华丽又骇人。我花了足有四五年的功夫,才敢开口说:“早上好,Alan。” Alan在剧组的最后一天,我去了他的演员拖车,表白了能与他合作对我来说有多荣幸。他邀我进去畅谈未来。我一边在想:“草,我在Alan Rickman的拖车里,他在给我的未来出主意!”

RG:拍戏间隔时,Alan依旧入戏。不是说他很邪恶什么的,但样子真的很吓人。

TB:结束那一刻着实悲伤。大家意识到这种经历再不会重现。

ML:杀青那天大家都很不安,但也有种巨大的成就感。十年前那个11岁小男孩绝对想不到会拍上八部哈利波特电影。

RG:最后那一周感觉都很怪。我在清理自己的更衣室,把所有东西打包,翻出14岁收到的生日卡。最后那天有着强烈的完结感。十年时光聚到了这一个镜头上。

DY:最后那个镜头里,Dan、Rupert和Emma跑着跳着摔到了巨大的蓝幕上。我觉得这是个十分合适的结尾:跃入浩淼的蓝色远方。我喊“停”后,Dan作了致辞,接下来是David Heyman和我。大家都很动感情。

RG:David一喊“停”,我就哭了。看到Dan和Emma哭出来,我也没法忍了。

DY:Dan变得自信满满,他是个工作狂。他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但我也为他担心。他从不停歇。刚拍完哈利波特那天,他就去了纽约开始排练百老汇剧《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RG:刚结束那会儿我觉得很空虚。有点失落感,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好。但现在觉得很自在了。拍这些电影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滑雪或做其他危险事。连自己的发型都没法掌控,很荒诞不是?现在头发想怎么整就能怎么整。不是说我想怎么着,但……

DY:哈利波特剧组里有很多人是从泥水匠、副手做起,一路往上走。这个学徒期现已终结,留下的空缺肯定不少。

DB:是哈利波特系列一手打造了如今的英国特效业。拍第一部时,所有复杂特效都是在美国西海岸做的。到了第二部,我们赌了一把,将很多本该给加洲公司做的特效交给了英国公司。他们创造了奇迹。

TB:现在我们已经是特效世界的领先大国。所有片厂都在把特效包给英国公司做。每家工作室日程都很满,可在波特前并非如此。这真是意义重大。

DB:有些人说最后一部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个人觉得正相反。尽管哈利、罗恩、赫敏有着非凡的过去,他们还是回归了拥有固定工作的家庭生活,甚至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与其说是嘹望崭新的一章,不如说这是个圆满的句号。

相关 [十年 波特] 推荐:

十年波特路

- Chrisoul - Ethermetic
Tanya Seghatchian(1-4集执行制片人): 1997年,我加入了David Heyman的Heyday Films公司. 公司与华纳签下合约,是对方在英国的眼线. 记得有个朋友Tony Garnett,他监制过《Kes》,对我说:“听着,除非你们能给华纳挖掘出007式的franchise,这合约长不了.

从肖像看哈利·波特十年的成长(外两则)

- ivan - 新影像日报
丹尼尔·拉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从12岁开始演“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到今年已经21岁了,下面七幅肖像画很好的表现了他的成长与变迁:. Real D公司最近特别设计制作了“哈利·波特”3D眼镜,戴着它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再合适不过了:. 10年、8部影片,你能想象《哈利波特》系列总共发布过多少张海报吗.

《哈利波特》剧组十年前后对比

- jason - 煎蛋
从2001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首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开始,到2011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历时十年,剧组成员们也都以长大成人了. 下面是一组十年前后的对比相片:. James 和 Oliver Phelps. 哈利波特演员十年来带来收益最多. 在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享受健康美食.

十年

- Angela - 春日迟迟的BLOG
这个故事有意思,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十年前,假如你有二十万元,你是用它来买房子还是用它来出国留学. 那个时候的房子,3000元上下一平米. 我相信现在的你,肯定会说当然是买房子啦. 二十万元,能交多少套房子的首付啊. 我下面要说的是两个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A,十年前卖掉了家里惟一一套房子,出国留学去了.

饭否语录——王小波特辑

- firxiao - 饭否团队博客
饭友们有多爱他,也许只要今天你上过饭否就能明白了. 在此,我们挑选了一些用户发布的王小波经典语录放进来. 谢谢发布过这些话语的所有饭友. 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人的一生都是在做梦,只是梦境有浅有深,最深的这一层,我们称之为现实. 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哈利·波特的成人礼

- 阳勇 - 吾讲斯美
  美国的电影,规矩是要钱的在夏天上映,哄那些放了假的学生仔;要名的在圣诞节前后上映,冲击奥斯卡提名. 当然,凡规矩必有例外,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仗着小说的粉丝太多,虽是给孩子看的,却照样在年末上映. 直到今年最后一集,即《哈利·波特与死神宝餽》下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才算回归夏天放映,因为粉丝们看了去年11月上映的上集,按捺不住等不及,电影公司只得及早上市.

十年前,十年后

- 阿邪 - 每日鲜果精选
十年前我们是父母的孩子,十年后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十年前我以为自己是一棵大树,十年后我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棵小草. 引导语:不知道十年的时间究竟有多长. 十年前,在我们的脑海中;十年后,却在深深的心底. 我们是拥有情感的人类,我们在亲情、爱情、生活、信念、友情的岁月冲洗下,十年前,十年后,我们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