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技巧类的文章
当我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搜索自己的大脑,看现有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行,我会打开“google 大哥”或者“百度叔叔”来寻求帮助;如果可以,我会马上着手去做,但为了避免狭隘,过后我还是会寻找一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然后,我就会想,既然我会遇到 这个问题,别人也会啊,我就开始整理,于是一系列技巧类的文章就出来了,从访问的效果来看,这一类型的文章是很受欢迎的。
如果大家细心一点还会发现,这 类文章出现在搜索引擎前面的大多来自百度知道、维基,互动,天涯,译言……这些地方,真的很佩服网友们对知识的贡献。但当我看到“同人于野”翻译的“把写作血汗工厂化”这篇文章时,才知道人家是那样写文章的,连标准化都出来了,难怪我们在中文HowTo、褪墨、译言……看到的文章在格式上有很多相似 的地方,只是这样的文章有点儿冷冰冰的样子,比不上我喜欢的像羽中、Showfom、sly61……他们的文章来得生动有趣。
原文:把写作血汗工厂化
作者:同人于野
好消息是每一个业余时间喜欢写点文章 的人都有可能靠这个小爱好带来收入。坏消息是这个收入很低。
现代的人也许不爱看书,但是都需要阅读。除了玄幻小说和社会新闻之外,还有一类 需求量特别大的文章可能被严重忽略了,这就是“怎么办”类短文。失眠 怎么办,阅读走神怎么办,格式化硬盘怎么办,充斥各种晚报和杂志。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网上搜索,很可能不是搜索什么敏感的关键词,而是各种怎么办。维基百科 上也许有量子纠缠态和阿帕奇部落历史的详细介绍,但老百姓更想知道的是小孩拉肚子怎么办。
“百度知道”也许是一个想系统地整合各种“怎么 办”的平台。但跟我要说的这个公司相比,百度就太土了。
当初把 MySpace 5.8亿美元卖给新闻集团的 Richard Rosenblatt,跟人创办了一个新公司,Demand Media,它的商业模式是把写作这件事给血汗工厂化。
- Demand Media 密切监视互联网的流量,随时寻找热门搜索和广告关键词,使用一定算法判断哪些关键词有可能成为一篇有利可图的文章。一切都是数字化,完全不用人去猜测那种 文章可能受欢迎。
- 一个编辑负责把这些关键词变成文章的标题,他做这件事的收入只有几分钱。
- 一个编辑决定这篇文章 的长度,适合在哪个网站发表(该公司旗下的网站包括 eHow, Cracked, Trails 等等,大多数都是流量很大的“怎么办”类网站),然后把这个标题放入数据库
- 一个写手将会认领这篇文章并完成写作。要求必须先进行独立的 调查研究,文章必须给出至少一个信息来源(Wikipedia 不算),文中所有事实必须真实。写这篇文章的收入有三个档次:3美元,7.5美元和15美元,取决于质量。
- 这篇文章将会被软件来判断是 否抄袭了别的文章。
- 一个编辑给这篇文章审稿,包括文笔和语法错误,并检查事实是否真实。很多情况下编辑会要求作者修改。编辑干这个事的 收入是3.5美元。
- 最终,这篇文章会被发表在 Demand Media 旗下的一个网站上。
最近的一期《时代周刊》报道了这个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写手并不容易,需要看简历和作品。系统会随时给写手评分,一旦达不 到标准就会被辞退。《时代周刊》写这个报 道的记者也当了写手,他猛写一个晚上大约能挣50美元,他的评分是语法3.5分,研究3.7分(满分5分)。
与 百度不同,Demand Media 不相信网上的随意问答,他们甚至不相信美学和灵感。他们相信的是数字化选题,付费写作,和质量保证。Demand Media 2009 年的收入是两亿美元,其旗下几个网站的流量超过迪斯尼,NBC,ESPN 和时代集团。
我注意到 eHow 上的很多文章都是同样的格式:简介之后是具体的怎么办:第一步怎么办,第二步怎么办。。。 读者想看的就是这种文章。如果不是老手,写这么一篇确保质量的文章可能至少需要两个小时,7.5美元?低于美国最低工资标准。
也许有这样一 个写手,他自己创办一个博客,猜测搜索引擎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希望能够靠广告流量获得收入。结果他发现还不如加盟 Demand Media。
但 Demand Media 跟博客的区别在于它不在乎你“爱不爱写”什么文章,不在乎你的文章有什么创新或独特见解。它只关心这篇文章能不能带来收入。也许正因为它只关心收入,所以 它获得很多收入。
过去以画画为生的人被认为是艺术家,现在他们去电子游戏公司做美工。过去“发表”文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现在可能是 7.5美元的劳动。
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事实证明现代社会的确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当上画家和作家。更好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审稿的“怎么 办”。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Copyright © 2008-2010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