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情鉴定之失败的观察员
“迄今为止,ONS的鉴定,都是一项无法企及的任务。”
蓦然睁开眼,发现每个中西传统下的情人节都已经变成全民参与的重大节日,即便单身一族,当时当日也难以淡定,临时凑成对对碰的也比比皆是。这境况实在让人有点眩晕,犹如站到了419米高的摩天大楼楼顶,拎着一个酒瓶。
无奈是全世界的清醒,也都覆盖到脸上来,然后避无可避地面对以下两个考量——
“嗯,太阳出来了,一切重新开始。”
“噢,夜晚结束了,over吧over好了。”
这种议题,曾几何时,已在生活里反复出没,显然,在美妙纷呈却又瞬息万变的现实层面,判断一次激情邂逅将以升华继续还是戛然而止的姿态进行,无疑可以当选为本世纪最彪悍的心理难题之一,你、我、她……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更要紧的,当亲爱的女朋友们每每和你讲完故事,然后迫切追问“你觉得……”的时候,才叫人拼命抓狂,因为需要给出的说辞,绝不能“是”或“否”那么轻飘飘。作为一名被赋予“鉴定”这种神圣使命的旁观者,我敢说做人真不容易。
无奈之下求助文献,找了一番发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Kai Epstude 和Jens Förster便针对one night stand做过一个研究,正发表于近日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期刊上。一共进行了三项实验。第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27位女性志愿者看六张照片,内容为一个连续起来的故事:开始于一男一女在酒吧遇见,结束于男人随同女人回到她家中。这27人分为两组,一组被要求写下一段文字描述这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一组被要求写下为什么他们这么做。两组做法之间的真正区别即在于前者较少让人产生联想,而后者会提供一个巨大的联想空间。然后她们又被要求针对两种可能性打分,一是“他们只是一夜情”,一是“他们会开始一段正式的关系”,允许一些模糊的估测,打分分值在1~7之间。
随后的统计分析中,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对情形加以更多分析的参与者会认为画面中两位主角之间“可以发展为恋人”的成分较多,而仅仅是描述现象不予思索的参与者更容易给出一个 “不过是性需求”的界定。
在第二项实验中,文字描述画面的任务被另一个设计所取代,52位女性参与者同样被分为两组,要求她们完成四十组造句。一组试题中句式都如同“帝国大厦是()建筑的典型代表”,一组中的句式则如同“摩天大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在这里,第一组任务中的联想空间也少于第二组。而接下来她们又被带去重复了第一个实验中的针对一组照片打分那个环节,结果和第一个实验也非常接近,即想得更多的人愿意朝着罗曼蒂克方向发展,而不假思索的人立刻就下了没什么情趣的断论。
而第三项实验在其他环节设置上和第二个实验一致,但参与者被附加了一条信息,即邂逅的两位主角曾是恋人,只不过早已分开并且各自有了所爱,则打分结果显示,之前的任务对参与者的判断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他们给出的判断会非常一致,都很大程度地觉得这段关系必然重新开始继续。
所以,你看好了,ONS的鉴定其实只取决于当事者的描述能力和旁观者的头脑想象力,和真实情况并无多大关系。而那些模糊信息,经过演绎,绝对难以导致一个正确的建议。所以,每当女朋友们迫切的眼光注视我时,我都会由衷的感到无法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