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椒鸡的望京一号
望京一号貌似高端饭馆,其实不过是“大望京村一号”这个地址的缩略语。地点诡异,不通公交车,散场出来无出租车,所以只适合自驾一族。出五环,奔京顺路,第一个红绿灯口掉头回来,过一大桥,再往前开50米。右转有两岔路口,左手一条上五环,顺右手一条前行100米,是一个路边停满车辆小坡。小坡中间右手,四合院小门,对联斑驳,油漆剥落,那就是正地方。
北京哥们喜欢大手一挥,脱口而出一句俗语:“全国各地的美食,咱们北京什么没有啊?”话只对了一半,有和好吃是两回事。北京保罗万象,却似小无相神功打底化出的少林七十二艺,样样有不过是模样依稀,内里能掌握精髓的美味却还真没有几样。难得望京一号形神俱备,烧得一手好花椒鸡,所以门口小坡上停满了车,车头顶着车屁股一路排到京顺路上来。
开十几公里算下来不亏,望京一号虽然是饭馆,做的又是重口味,但是小四合院一道请气化解万千纠结。记得我第一次去,是朋友带着从中关村沿北四环上京承,一口气开了快一个小时才到。看着院门,心里毒咒了一百多次:就为一个农家乐,至于么?进了院子才知道好,树影婆娑,夏天正好在树荫地里放下桌子。点完了菜先来一扎冰镇酸梅汁,玻璃樽外面全是冷凝水,喝一口透心凉。就在此时小风吹过,树上的花瓣簌簌落下,恍惚之间自己在这帝都的万丈红尘里做了一回闲人。
老食客都知道,这院子里有三宝:鹩哥、乌龟、睡莲。入夏之后,立冬之前,院子里的老树上总挂了两笼鹩哥,一口京片子珠圆玉润,小朋友和女孩子们喜欢异常,经常逗它们学说“您好”、“谁呀”。那句“谁呀”拖得极长,声音清亮却又带着三分慵懒,就像是个古灵精怪的丫鬟刚刚睡醒听见人来。乌龟和睡莲都是圣物,听人念叨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在院子里亲眼见过。兴许是修炼久了成精,我不曾有这样的眼缘。
望京一号做川菜,菜谱就是书页大小的一张黑纸,上面用银色的字正反两面写了十几样菜。大菜不多,无非是花椒鸡、水煮鱼、跳水兔。其中,花椒鸡的忠实拥趸最多。这事说起来奇怪,北方人谈到花椒如避蛇蝎,川菜必须改良之后才能存活。难道有这样的馆子愿意做花椒鸡,更难得有一帮子爱吃花椒的人大老远专门开车来吃。
花椒鸡三斤起做,就算是一个人来也得点那么多,否则别人不答应。鸡斩成小碎块,生生爆炒出来。花椒两分,一半是青花椒,一半是老花椒。推算下来,青花椒是提味,辛香扑鼻,刺激嗅觉。而老花椒则用来入味,提供花椒独有的麻,作用味觉。两个人一盘鸡,吃到最后四分之一处时一旦停筷,口唇上就会有电流经过一般的针刺感,七分麻,两分疼,一分木。急忙大口喝冰镇酸梅汁,张嘴呼吸,才发觉整个口腔都在轰鸣不已,嘴唇不受控地抖动,人渐渐就High了。两人对望,心知肚明,大家一翻白眼,接着High去。
不大能接受花椒的人会选择水煮鱼。那是标准做法,一海碗的油,里面都是鱼片。鱼片套了一层浆,已经酥了,鱼肉却依然细滑。望京一号是用鲶鱼,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鲶鱼少刺,但是土腥味重,生长环境肮脏。而且,用鲶鱼做水煮鱼不需要太考究厨师的手艺,更何况是套了一层浆。鲶鱼本身肥腻,又弄一大碗油来,两样相加,简直是土俗异常。但是,喜欢吃的人也很多,而且还做成两吃,另外上一盘火红的辣椒粉炸鱼块。小院里经常放大鼓还是什么的,内容都是《王贵和李香香》。听着这个,配上鲶鱼,有一种暴发户村支书的恶趣味。
我个人很喜欢这里的一道小菜,全称是:带叶子的折耳根。大江南北都在做凉拌折耳根,但是只吃白色的根茎。而蜀地的风俗是要连这叶子一起拌着吃,生叶子的鱼腥味不足,但有一种特别的生涩味道。北京的川菜馆子很少提供这样的做法,但是在夏天的望京一号可以做这样的特别要求。我喜欢这种小游戏,问要带叶子的折耳根,后面厨房的师傅大概会默默猜想是不是来了家乡的人。
不喜欢花椒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培养一下感情,有一道青花椒炒圆白菜白吃不厌。因为是青花椒的缘故,麻味并不是很重。圆白菜清甜可口,有青花椒提味,即便是对花椒无爱的人也赞不绝口。明白花椒并非是单纯的麻,而是有清香的成分在,这是契入麻辣道的入门功课。此门一开,食客人生必然大不相同。
以前一个月都要去一次。最近两次发现门口的车越来越多,吃饭居然要排队领号。原来想着秘而不宣,方便自己经常过去大快朵颐。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个奢望了。既然如此,不如把自己的这枚珍藏分享出来,愿帝都重口味者得其门而入,极High忘返。
鲜花总会长出来,不在墙这边相见,就在墙外面思念。请使用E-mail订阅《槽边往事》:订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