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的危险工作
译者 万兽无缰
全世界可能没有哪所大学开设了捕蛇专业的课程。干这行的人们全靠自学,同时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一位捕蛇者必须理解蛇类的心理状态,知晓它们的习性、栖息地和自然环境。让我们陪同这样一位专业捕蛇者在哈萨克斯坦南部走一趟吧:
捕蛇者感兴趣的品种只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少数地区,Chardara水库的西南部就是其中之一。
亚历山大是一位拥有十五年经验的蛇类专家兼捕蛇者。他对钝鼻蝰(学名Macrovipera lebetina)和中亚眼镜蛇(学名Naja oxiana)情有独钟。从官方角度而言,此两种有毒蛇类尚未在哈萨克斯坦的爬行动物名录中登记,这份陈旧的名录实际上编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钝鼻蝰通常生活在覆盖着灌木的山坡、多岩峡谷、山涧及运河两岸的峭壁上。
这种蛇有时会聚集成堆,曾有人在一块不大的岩石下找到了10条钝鼻蝰。
这就是钝鼻蝰,哈萨克斯坦蝰蛇家族中最大的成员,能长到近2米长、3千克重。一条成年个体以捕捉小型动物为食,比如田鼠或蜥蜴。
找到蛇之后,亚历山大会小心的接近它,并慢慢地把蛇头转到一边。
没做任何急促的动作,他把专用工具(称为“弯钩”)压在蛇头上,并用手轻轻捏住。
因为钝鼻蝰是哈萨克斯坦最危险的毒蛇之一,亚历山大不得不非常谨慎。当遭遇紧急情况,这种蛇能够弹跃向敌人。
只要蛇安全的握在手里,亚历山大就把它装进一个普通的麻布口袋。
给蛇装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连续的动作:一手捏蛇,一手打开布袋,当蛇头与袋口边缘齐平时,迅速把它掷入袋底。
现在系紧袋口。顺便提一句,有些时候往布袋里装小蛇要比装大蛇更困难。
两三个小时后,捕蛇者亚历山大找到了蛇界女王:眼镜蛇。确切地说,是一条中亚眼镜蛇。这种相当长的大蛇平均有1.6—1.8米,在眼镜蛇属的若干个品种中,中亚眼镜蛇是唯一能在独联体国家区域内找到的。
眼镜蛇的威胁性姿态是一种遗传的本能,甚至刚孵化的眼镜蛇都会举起身体前端并扩张颈部,即使它们并未感受到威胁。如果警告动作不管用,眼镜蛇也会“假咬”,就是闭着嘴用头部撞击对手,以保护牙齿不受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下很少发生人被眼镜蛇咬伤的原因。一般而言,大多数毒蛇在攻击对手(例如人类或食物范围外的动物)之前都会先用它们象征性的方式进行警告,可能是响亮的嘶嘶声,也可能是抽动尾巴。
中亚眼镜蛇的栖息地与钝鼻蝰类似,能在海拔1500米的山岭上找到。它们更喜欢住在有许多藏身处的丘陵地带。眼镜蛇的主要食物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啮齿动物和小鸟。
它们咬合的方式也很特别。通常在咬住猎物时会将下颌收紧几次,确保注射毒液的牙齿足够深入肌肉中。
蛇毒的毒性是非常强的,除了使肌肉瘫痪,也能够破坏凝血功能,并且神经毒素会引发抽搐和呼吸道麻痹。然而,有案可查的致死记录却很少。
在动手前,亚历山大脱下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军靴。安全第一嘛。
捕蛇者的数量日渐减少,因为这份工作必须每天冒着致命风险与毒蛇共舞。
这块地方是蛇类藏身的最佳选择,它们在白天需要躲避难以忍受的高温。
在弯钩的帮助下,一位熟练的捕蛇者几乎可以捉住任何蛇类。
抓住的蛇会装进专用的运输容器并交付给一家养蛇机构。今天亚历山大设法捕捉了两条钝鼻蝰和一条眼镜蛇。
将蛇放进玻璃缸之前,他小心的从布袋里取出蛇并把头按在地板上。亚历山大巧妙地躲避着攻击,一手控制蛇身,另一手固定蛇头。
工具可以协助你与蛇共舞(从左至右):
-弯钩
-专门用来从树上和灌木从中取蛇的工具
-固定无菌器械和敷料的外科用具,它被用于捕捉小蛇。
-实验室用的定位板
当毒蛇被交付给实验室后,就开始进行所谓的“挤奶”。取过毒液的蛇会被放生。
很容易分辨毒蛇和无毒蛇:它们的头比身子宽。
有力的肌肉和长长的体型不是轻易就能掌控的。
钝鼻蝰毒液的毒性极强,肯定能致人死亡。可以用它制作抗毒血清,并且更有价值的是,生产各类药物。
养蛇机构每2—3周收集一次蛇毒。每次“挤奶”小蛇能提供20—40毫克毒液,大蛇50—300毫克。
最后,这里有一条忠告:倘若有人被蛇咬了,应当尽快送往医院,即便这个人看起来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