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遇到的,令我特别着迷的产品只有两款,2008年5月遇到开心,2010年11月遇到Instagram。
我在Instagram上面已经有200多个follower,哇哈哈哈哈,可惜每天两点一线,又没什么生活情趣,总是发以前去动物园拍的相片。未免不符合这款产品的理念。什么理念呢?我猜是“与真实好友分享生活中的这一刻”。
总之爱死它了。
作为背景介绍,Instagram是iPhone上(目前只支持iPhone)新出的APP,据说10天增长了20万个用户。我觉得,这不夸张,我已经把它推荐给身边所有的iPhone用户,变成一个狂热的传道者——它就有这样的魅力。
其实早在一年半前,我也提过类似的想法。那时跟做移动应用的同事建议说:“手机拍照很不方便啊,拍完了还要把手机递到别人面前去看,从手机导出相片也是非常地不容易。要不要跟我们相册合作,做一款拍照社交应用,拍完了上传到网上,好友都能及时看见,及时评论……”你们瞧,这不是Instagram吗?
后来我忙着做Web端的摄影社区去了,却劳而无功。再见到Instagram时,一见倾心,每天都精选四五张相片发上去。掐指一算,它至少有三点魅力。
1、极其方便地上传手机中的相片,拍照(调用)→处理→发布,整个流程极为顺滑,完全释放了手机拍照功能的魔力。
2、12种滤镜处理,化腐朽为神奇,只要懂一点基本的构图知识,烂片变大片,无视手机拍照最弱的光线处理环节。
3、连接五大社交网站,内容直接输出到成熟的关系网络,不愁没有读者。
你看,手机拍照的三大难题全被完美解决。分享麻烦?素质低下?无人欣赏?都是过去式了。有人问,Twitter也好新浪微博也好,不是也支持图片吗?错错错,“也支持分享相片”与“专门分享相片”之间有非常大的产品气质差异,不同的气味吸引了不同的用户群,诱导出不同的用户行为。因此《连线》对它的描述是“lomo Twitter”,我在
前一篇博文中对这种竞争力定义为“简单/垂直/风格化”,恰是小产品对抗大公司的利器。
从年初开始,我便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轻巧的产品风格,图片化的内容表达,以及与移动应用的紧密结合,是未来的三大产品趋势。Instagram正是一枚三合一的典型案例。用户越发迷恋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简洁明了的产品应用,简单而又丰富的自我表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主题的图片APP必将大行其道,反倒是我现在做的摄影社区过于沉重与小众了。唉,转身不易。
但Instagram也并非完美之星。
我在Instagram上一度关注了接近200人,每天把玩60分钟,发现大部分热门图片都来自于调用,而非即时拍摄,追求的也是摄影的美感,而非生活情趣。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并分享时,若不是摄影情怀的流露,就是无意义的生活细节(一个杯子/一双鞋/一张窗帘),后者实在难看,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不自觉地偏向摄影审美,又挤走了对摄影并不特别感兴趣的用户。然而一个手机拍照的Flickr,肯定远远不如手机拍照的Twitter更有潜力。
换句话说,用户行为尚未成熟,就像中国出不了Youtube一样——录像带文化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用户并非不愿意分享生活影像,而是不知道如何拍出有看点的影像。一张无聊相片远低于一句呓语闲话的价值,因为缺乏有信息的表达。很多人可以每天在Twitter上嘀咕两句,却无法每天用Instagram拍照上传,常常不知道拍什么好,不知道怎么拍才好。有看点的拍照需要情景的触发,而情景不常遇见,生活主题的相片动态无法快速流动起来,feed里全是调用存储卡里的精美老图,要不就是随手拍摄莫名其妙的城市一角,身边一物——即便来自我的朋友也不知所云。
并不是每个人都长了一对擅长发现美的斗鸡眼。
有位人气很高的南京姑娘,被两千多人关注,每天只拍一个主题,就是她家的泰迪熊。翻来覆去拍这只小狗。我猜,她并不知道除了泰迪熊还能拍什么。还有很多人反反复复地拍树叶树叶树叶,公路公路公路,要不就是自家的小孩……他们不久就会无趣地离开吗?写到这里我陷入了迷思,不能从生活中汲取充足养分的摄影分享APP,是否还能长期维持普通用户的热情?甚至是否能长期维持我这个伪摄影爱好者的热情?
真正带来用户黏性的,不是审美,而是信息,相片中的信息。用相片来记录我的生活,分享我的感受,通过图片化的信息与我的朋友们交流。如果Instagram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多半只是一时的流行,距离伟大的Twitter相去甚远。
不过,即便只是摄影风格的好图赏析APP,作为此类应用中最赞的一款,相信也有不错的前景吧。祝他好运。只是请快快添加一下引用回复的功能……拜托,交流性实在是太弱了。完全依赖捆绑的社交网站进行互动也不是长久之计。
最近还玩了kik,感觉不错,但在中国恐无出路——因为QQ压顶。10月换iPhone4,一口气下了50多款应用,整个生活都被改变了,从此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被APP统治的未来)深信不疑。尤其移动APP天然的轻巧特性控制住了开发周期与成本,使得小团队也能大活跃,无穷无尽的创意被解放出来,天啦,一想就激动得很。我们正站在新时代的拐点上!
2000年,基于web的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我还很嫩,还是菜鸟。2010年,基于APP的移动互联网如初生朝阳的时候,我又人到中年,疲惫不堪,不知能不能从头学习一门新手艺。移动互联网好像赫敏那样娇俏的小萝莉,用哀怨的声线说: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他妈的,生不逢时。
又及:爱自拍暴露相片的美少女们,请加我的Instagram账号:fireci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