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为戒Ⅱ
在我做出第一枚木戒之前,我从未怀疑过自己能不能做到并做好。于是当我用桃木做出第一枚戒指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写了一篇以木为戒。不过后来我做第二枚戒指时把桃木换成了紫光檀,情况就一下变的截然不同了。
桃木相对而言确实松软许多,气干密度仅紫光檀的一半。硬度的上升带来的难度提升如此显著,以至于一开始自己没能好好把握而导致了数次失败的结果。不过好在慢慢熟悉了紫光檀的质地,最后还是在磕磕碰碰里完成了——这样的相对艰辛的过程比起之前的一帆风顺来,使得成品更加有意义。
紫光檀确实相当硬,气干密度1.4,如水即沉,算是我木工生涯遇到最坚硬的木材。入刀感和平时自己的篆刻用的青田石差不多…不过就是因为这种木材好的关系,最后出来的效果才出色——我最喜欢原木打磨出的光泽,不上漆不上蜡,触感如肌肤,远看如玉石。
把木材剖成合适的厚度,厚度越大以后的制作难度也越高。一开始我就是因为厚度没掌握好而且又急于求成,所以才失败了数次。因为木材的硬度非常可观,每加厚1mm都成倍的增加加工时间。孔径比手指粗细略小,因为后期内径还需要好几轮打磨,多小一些就多一些修改余地。没有打孔钻,纯手工情况下只有小型手钻,因此只好变通一下,多打几个孔然后用小刀切开。整个过程费时费力,紫光檀入刀坚实,没一刀都只能切入很小的一段距离,所以木料只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切下来。
配合着小刀、锉刀和砂纸,将内径打磨到合适的光滑度非常考验耐心和细致。我参照的戒指原型是这枚医用不锈钢戒指,仔细对比其实很容易发现自己打磨出来的圆环其实并不是很圆——手工的古朴体现在这种误差上,无限的趋近于圆却始终保有自己的个性。整个过程都非常消耗时间,一边晒太阳一边听音乐一边打磨会是个不错的主意,看起来对培养心性也颇有益处。
之所以先做内环,是因为方形在后期的切割上要便利的多。檀木有独特的幽香,紫光檀也不例外。锯和磨的时候这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格外明显。
阳光,木头,音乐,皆是我所爱。沐浴在阳光之下感受着音符就已经是一种上天的馈赠,不跳舞似乎有些可惜,不过用创造这一过程代替,感觉也不错~更别说还有淡淡木香,这样一个午后,真叫人心醉:-)
制作中的小插曲——在做外环时把切割下来的边边角角拼出的图样,我真心喜欢这张图里的木材特有的味道,也许是受了自己自得其乐的心境的影响,这张照片构图上虽然随意,却是这里所有照片里最好的。光线和景物的映衬,即使只是A590IS也拍出了一些单反的味道。
将外边缘的棱角磨去,总算是出了一个戒指的外形。紫光檀质地紧密并不吸水,相比桃木与水后湿漉漉的表现来说,檀木显然是更为适合的材料。而且在水里打磨发散出来的香气更加明显,泡过的水都多了一股清凉感。
出水效果,这个角度就能看到戒指并非正圆,不过远看其实根本看不出来。垫在下面的一块木材是多格力影木,相衬之下紫光檀更显的幽静。这次以后我应该不会再用气干密度小于1的木材来做这类会遇水的小件了。
水干了以后看的更加真切些。边缘厚度还需要打磨,另外内径也需要开始向手指的粗细靠拢。由于戒指是自己戴的,一边打磨一边用自己的手指试戴,绝对算的上是量身定制了~
如果说桃木需要3K号以上的砂纸才能勉强打磨出一些光泽的话,紫光檀只需要几百号的砂纸稍稍打磨一下就能轻松超越桃木。纵使表面里光滑还差的很远,但是纹路见幽冥的光泽已经显露无疑。打磨一直都是最为耗时的工作,而且又需要细致的掌控,但我喜欢打磨,感受物件慢慢演变逐渐诞生的过程。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粗砂直到3K号的细沙,整个过程让一个看似简陋的圆环脱胎换骨。
映衬着阳光的,是原木的光泽!经历了数以万计的消磨,阳光下他能自豪的展示自己的光,而人,不也是这样么?
我把他戴在手上,对着阳光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赋予他的全部。自己的耐心、期望、憧憬、爱惜,统统在里面了,任何作品,都是因为有了人的真实投入才显得烁烁生辉。
纸盒还是上次用的纸盒,显得有些简陋,与这枚历经数次失败而成的作品有些不相衬。为此我已经决定用花梨或者黑檀做一个木盒。或许下次,标题就成了“以木为和(盒)”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