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回归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
我是新晋诗人,每到宣布诺奖的那个礼拜,总是期待某个诗人能获奖。博彩公司每年也开出赔率,近几年都是诗人最被看好,例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例如瑞典诗人特朗斯罗默。
特朗斯特罗默获奖,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这位诗人,早已被众多诗人“同行”公认为大师,从1954年发表第一本诗集《十七首诗》开始,每隔几年就出一本诗集。虽然1990年中风失去了声音和右手的活动能力,还是坚持写诗,最近的一本诗集发表于2004年。15本诗集看上去很多了,其实一共只发表了163首诗,所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隆德说:“他从1951年就开始写诗,但很低产。他的写作对象都是重大问题,关于死亡,关于历史和记忆,关于自然。”老特虽然只发表了163首诗,很多了解他的诗人说其实他写诗并不少,只是有很高的发表标准。我喜欢简称特朗斯特罗默为老特,一来他今年恰好八十岁了,二来这么写也简单多了。
老特得过很多文学奖,包括美国格里芬诗歌终身成就奖。美国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罗伯特•哈斯说,老特是活着的诗歌大师之一,也许没有之一,就是活着的唯一大师。老特是诗人米沃什、帕斯下一代的诗人,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他在学校学习的是心理学,后来也从事心理学一段时期。由于想专心写诗,不再专门做心理学了,但还会帮助少年犯人治疗心理创伤。
自从1995年爱尔兰诗人希尼获奖后,老特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纯诗人。中间也有一些获奖者也写诗,但不以写诗为主。诺奖委员会历来以措辞谨慎闻名,这次的奖辞是:“通过凝练的、清澈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抵达现实的新途径。”的确,老特的诗歌通常都很短,有的短到类似日本的俳句,所以意象不能不凝练。所谓清澈,指的意象精确而简洁,但却不简单。他善于用日常的事物形成意象,而在有阅读通感的读者那里激发强大的共鸣。
下面举一首诗为例。这首诗的标题老特的汉语翻译者李笠翻译成《某人死后》,而另一位诗人非马翻译成《一个死亡之后》。这里我用非马的译文:“一度有一个震动/在它的后面拖了条长长的发光的彗星尾。/它使我们留在屋内。它使电视的画面模糊。/它凝结成电话线上的冷滴。//你还是可以在冬日下踩着雪屐慢慢/滑过还有几片叶子的丛林。/它们有点像旧电话簿上撕下的纸页。/名字为寒冷所吞噬。//能感到心跳仍是一桩美丽的事/但常常影子似乎比躯体本身还真实。/武士看起来无足轻重/在他黑龙的盔甲前面。”
这首诗,应该理解为老特在听闻某人去世之后写的。“某人死后”看起来更简洁,如果是我,可能翻译成“噩耗”。短诗的第一句指的就是这个噩耗,这个噩耗像彗星一样来得突然和醒目,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它凝结成电话线上的冷滴”告诉我们噩耗是通过电话传达的。第二节开始用冬天常见的意象来说明听到噩耗后的感受。丛林看上去很萧瑟,落叶却像电话簿撕下的纸页,暗示这位友人所在的那页不再有用了,而他的名字为寒冷吞噬。第三节则写诗人觉得活着是一桩美丽的事,但同时很虚幻,所以说“常常影子似乎比躯体本身还真实”。影子是什么呢?老特开始用超现实意象了,就像黑龙的盔甲,而使用盔甲的武士却无足轻重。
下面是一个英文版的After a death的朗诵视频,英文翻译者Robert Bly.
没找到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