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岁月
我们经常说山居岁月,是中国人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山居岁月,而西方人的山居,则往往更多是文化人的创作概念,是富裕的人群的生活水准的概念,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山区走走,看一个一个山村小镇,就非常典型了。
提到普洛旺斯,一般人都仅仅认为是法国南部靠近地中海的山区,别有风情,不太知道这个地区还是世界艺术家积聚的一个中心。一个艺术的摇篮,一个文化产业的核心。
普洛旺斯的气候使得它一直是法国权贵的度假圣地,农业早期也发达,但是工业化以来,优势不再。大约从1880年代开始,这个地方的经济开始衰退。这里自然资源并不是太丰富,主要还是农业原料为主,比如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制造香水的鲜花和香草,还有制作橄榄油的橄榄树。1900年前后,铁路从沿海开始建造到山里来了,不少贫困的农民开始离开家乡,到滨海地区找寻就业机会。这样一来,一些山区的村镇开始衰落,还能够维持一定人口的村镇都是在交通干线旁边的,或者在山脚下那些,而在山坡上、山顶的那些原来非常壮观的村镇一个一个的被废弃,人去楼空。到20世纪初期,好多历史村镇变成空无一人的鬼镇,是这个地区城镇最衰落的时期。我是在2005年去那里的,开辆小车,慢慢的看,一个一个小镇走过去,还可以看到一些当时被荒废的村镇,比如一度相当出名的伯克斯堡(Fort de Buoux)和奥帕德-勒-维克斯(Oppede-le-Vieux)等。另外有些小镇,虽然还有人居住,但是也是死气沉沉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只有一些老年人在那里喝咖啡、晒太阳。这些村镇其实地势往往非常险要,因此景观绝对是壮观的,我老寻思着:这可是了不得的资源,有一天人们想到山里找寻幽静去处,找寻18世纪的感觉,这些村镇就是最好的去处了。那些村镇不但是壮观,也因为空置已久,因此有种神秘的气息,很迷人。走走那些荒废的村镇,你就可以体会到米斯特拉尔的诗歌的韵味和感觉了。
法国有个作家、电影制片人,叫马谢.帕格诺(Marcel Pagnol)曾写过两本关于这里景物人情的小说,最近他又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两部电影,一部叫《Jean de Florentte》,另一部叫《Manon des Sources》,这两部电影都反映了山区小城镇的衰败,如果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反映了在工业化时期小镇生活被逐渐破坏的过程。其实,帕格诺本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是利用这种手法来唤醒大家对这个地区的小城镇的热情,他的电影中充满了这里小城镇迷人的景观:小小的咖啡馆,淳正的葡萄酒,佳肴美食,色彩丰富的市场,斑驳的小镇,乐天的人民。
这里的小城镇不仅吸引了外国游客,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好多杰出的艺术家来这里工作和生活。因此,虽然是古旧的村镇,但是艺术氛围的浓厚却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
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保罗.塞尚(Paul Cezanne)了,还有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也曾来过这里。在他们之后的是博纳尔(Bonnard),西涅克(Signac)以及杜飞(Dufy)。二十世纪的两位画坛巨匠马蒂斯(Matisse)和毕加索也都在这里定居过好长一个时期。因此如果说氛围,这里最具有20世纪现代艺术运动的感觉了。
梵高曾经在普洛旺斯的阿尔住过一段时间,这也是他最后栖息之地。他特别喜欢黄色,因为这里处处可见绚烂的黄色,加上地中海地区温暖的阳光,实在是太舒适了。阿尔的中心是用诺贝尔桂冠诗人米斯特拉尔塑像命名的广场,法文叫“ Place du Forum et statue de Mistral”,早期应该是个罗马时期的公共广场和论坛。那里的确还有当年的广场和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竞技场以外,到处都是卖小吃的流动摊贩,大小餐馆的桌椅摆得广场上没一处空隙, 能坐人的地都坐满了人。
地中海地区有非常好的气候,好象美国的加州一样,好气候就有好出产,水果、蔬菜、香草、花卉、橄榄油,都是普罗旺斯著名的物产, 这里有好多法国南部极为出名的香草园, 出产的各种天然香草点缀着这里精制的菜肴,拥有一分独特的清新自然。在街头咖啡座点菜,是件赏心悦目的享受。头盘是蒜味奶滋,闻名遐尔的普罗旺斯菜系,爱用香草,善用香草,味道很特别,新鲜的罗勒香,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大厨师将西红柿, 茄子, 节瓜等蔬菜瓜果,加上各种香料,先用橄榄油炒熟,再配上鱼、虾、海鲜,非常好吃,不知道当年穷困的梵高有没有吃过这款菜呢?坐在那里,不远就是那座有着两千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欧洲最大的罗马竞技场, 真是有点怪异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从欧洲、美国来普洛旺斯地区居住和工作的艺术家超过上千人,简直难以想象有这幺多艺术家如此衷情这个地区的。有些人来工作几个月,有些人就干脆在这里定居了,早期来定居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科特-阿祖(the Cote d’Azur,又翻译为“蔚蓝海岸省”)地区,早在19世纪,这里已经是欧洲富人冬天的度假胜地了。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在艾泽(Eze)、摩金(Mougins)、勒.卡涅特(Le Cannet)、图列特 (Tourette)、塞朗斯 (Seillans) 、卡涅斯 (Cagnes)、圣保罗-德-旺斯(Saint-Paul –de-Vence)等好几个小城镇集聚起来。圣保罗-德-旺斯是其中人气最旺的一处,最终成为了法国当代艺术的中心。一个小小的山区城镇,竟能孕育出法兰西的当代艺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真是难以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洛旺斯和其它法国南部滨海地区的城市生活费用越来越高,造成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艺术家开始往内地、往山里小城镇找寻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这个热潮刺激了这个地区的繁荣。其中一个最近的热点就是在瓦克鲁斯(Vaucluse)地区的鲁贝龙(the Luberon)。
二战期间,已经有有一批试验型的建筑家、作家、艺术家跑到奥帕德-勒-维克斯这个废弃了的城镇里,安营扎寨,建造起自己的社区。后来,又有后期立体主义画家安德列.洛特(Andre Lhote)和光效应(Op art)艺术家瓦萨里(Vasarely )带了一帮艺术家到另外一个村镇戈德(Gordes)定居,建造自己的工作室。1970年代,这里的一个小城镇阿帕特(Apt)集中了如此之多的艺术家,在法国被称为“鲁贝龙的圣日尔曼区”(Saint-Germain-du-Luberon),圣日尔曼区是巴黎最集中的两个艺术家区域之一。大批来自巴黎的前卫艺术家、作家和其它知识分子在这里居住和工作,使得普洛旺斯山区村镇的性质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艺术家先行,外国人和游客跟进,普洛旺斯的村镇生活变成时尚,到21世纪,这里的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而来定居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小城镇生活不但被视为是舒适的生活,并且是时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英们、富人们、高级知识分子们、艺术家们离开大都会,迁移到这里居住和工作,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得他们无需在大城市里居住,山区村镇的生活是那幺的暇逸,还有谁需要嘈杂、喧嚣、污染严重的大城市生活呢?就讲烹饪吧,现在法国时尚的烹饪不是考究的豪华大餐,而是简单朴素的普洛旺斯型的乡村饮食,新鲜红酒、沾着橄榄油吃的粗麦面包,烤羊肉,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有谁还在乎城里油腻的大餐呢?国际顶级的作家,好象伊丽莎白.大卫(Elizabeth David)、M.E.K.菲舍尔(M.E..K.菲舍尔(M.E.K.Fisher)都选择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写作,好不自在!
到了21世纪,这里的形象整个的变过来了,不再是那种颓败的、破落的乡村,而是顶级舒适的、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形象。小城镇的精华,经过100多年的淘洗,终于凸现出来,成为现在发达国家精英阶层追逐的目标了。
2011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