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头领航鲸
丹麦这个国家通常是和童话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童话的破灭最伤人心,所以当一封题为“丹麦是人类的耻辱”的连环信于2010年7月前后在中文网络世界里流传开时,许多人都震惊了,直到发稿前,微博上还有人转发。这封信说,丹麦的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每年要举行一场成人礼庆典,其主要活动就是“残忍地杀害了上百头、具有高智商的已经濒临灭绝,并且有着人类一样的反应能力和智商的卡德龙海豚。”而与之相伴随的,通常还有一系列血腥的画面:海岸被染成深红色,海豚在其间沉浮,还有大批看客若无其事地围观。
[网上流传的连环信中法罗群岛捕杀“卡德龙海豚”的场景图片之一,海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应该说,这封信的措辞和画面都是极具杀伤力的,初看之下不为所动的人大概很少。可是,细想一下,假如这些海豚真的濒危还在光天化日之下滥遭屠杀,像世界自然基金会这样致力于濒危物种保护的大型组织难道会这么多年无动于衷吗?为什么除了连环信、论坛和微博之外我们很少看到正式新闻报道双方的斗争呢?一种理念对抗一种文化是多好的新闻素材啊!除非……这并不是故事的真实面貌。
“卡德龙海豚”是什么?它真的濒危了吗?
许多自封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都觉得,只要有爱心,一切都不是问题。然而,现实中的动物保护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诸如把陆龟“放生”在海里这样的悲剧层出不穷,正是因为放生者缺乏动物学知识。所以,我们先得了解一下这个“卡德龙海豚”是什么。
海豚(Dolphin)并非一个严格的术语,通常泛指鲸目齿鲸亚目中除开鼠海豚、独角鲸、抹香鲸、剑吻鲸之外的五个科的成员。其中的典型是海豚科(Delphinidae),包含了所有真正生活在海洋里的海豚,中文里很多时候“海豚”二字就特指这个科;另外四个科则生活在淡水中,我们熟悉的白鱀豚就在这里。
有趣的是,我们常说的海中强者“虎鲸”(学名Orcinus orca,又名逆戟鲸、杀人鲸)实际上是海豚科的, 这可能颠覆了一般人对海豚的印象——永远微笑的小型智慧生物,可惜科学分类是不按照感情来的。另外,Porpoise在字典里经常也被翻译成海豚,但是它们其实是归于鼠海豚科(Phocoenidae),最显著的特征是吻很短,二者可不要混淆了。
[长江中的两种齿鲸亚目动物:上图为白鱀豚(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下图为江豚(英文名Finless porpoise,学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鼠海豚科的江豚与其他被称作海豚的物种不同,没有明显突出的吻部。海豚科的物种吻部虽然不一定有白鱀豚那样细长,但至少也是突出的。(图片来源:the Guardian;Wikimedia Commons)]
这个流言的版本之一提到它们 “就像其他种类的海豚,已经濒临灭绝”。这句话严重错误,海豚科中“濒临灭绝”的其实很少。根据IUCN的红色名录(2011年1月更新版),收录的海豚科36个物种中只有生活在新西兰的赫氏海豚(Cephalorhynchus hectori)1种列入了濒危(EN)级别,3种海豚列入近危,13种无危,19种数据缺乏[2]。[注1]从动物权益上来说,海豚也许面临困境;但是从物种延续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广泛的麻烦。相比之下大型鲸类面临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譬如须鲸亚目15个物种就有5个濒危。只可惜大型鲸类没有那么可爱,关注的人也少吧。
但是,我们在海豚科中却找不到一个叫“卡德龙海豚(Calderon Dolphin)”的物种,就算搜遍整个鲸目已知的88个物种也没有结果;而网上提到这个词的所有网页都是在宣传这个流言的。根据法罗群岛的捕鲸记录,我们猜测这条流言想说的大概是“长肢领航鲸”(英文Long-finned Pilot Whales, 学名Globicephala melas),归于海豚科圆头鲸属。Calderón是西班牙语里的一个姓,本意是“大锅”,和英文Cauldron同源。可能领航鲸鼓起来的圆头就像顶了一口锅,于是起了这么个名字。
[长肢领航鲸应该就是流言中的“卡德龙海豚”。从大头近照看来,圆圆的大锅头非常明显。(图片来源:zivazeme.cz)]
长肢领航鲸在1996年版的红色名录里曾经归入无危一类,不过由于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它有可能并非一个单一物种,IUCN出于谨慎起见,在2008年把它改归入“数据缺乏”一类。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没有将之列入禁捕名单。199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估计,东北大西洋范围内种群数量大概有778,000头,而法罗群岛周边大概有100,000头[3];美国鲸类协会则估计全球范围内的长肢领航鲸约在一百万头左右[4]。其它组织的估计数据各不相同,但数量级都在几十万头上下。IUCN认为,鉴于法罗群岛每年平均捕获量小于一千头,很可能不会对领航鲸的数量造成威胁。除了法罗群岛的捕杀,长肢领航鲸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被其它捕捞行动误伤,以及远洋渔业使它们的食物大量减少[3]。
除了长肢领航鲸之外,也有一部分其它的鲸类遭殃。2009年,法罗群岛杀死了310头领航鲸, 174头白喙斑纹海豚(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2头北瓶鼻鲸(Hyperoodon ampullatus)和1头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5]。后三者目前都归于“无危”一类。
法罗群岛人是如何捕鲸的?他们真的把这个当做成人礼吗?
法罗群岛是丹麦王国的一个自治领地,拥有自己的国旗和宪法,但军事、外交、法律等领域依然归丹麦管辖。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人口约5万,面积1393平方千米,但是地形崎岖、海岸线漫长,估计只有2%的面积为可耕地;兼之高纬度、冬季漫长、多云雾等气候因素,农业无法成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和相当一部分北欧沿海地区一样,捕鲸在历史上一直是他们重要的维生方式:鲸肉和鲸油作为食物,鲸油充当燃料,鲸皮制作绳索等等;这些产品全部为整个社区分享,不作为商品对外出口。
[风景如画的法罗群岛]
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公元九世纪,捕鲸就已经是法罗群岛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了,而今天使用的“围猎”捕鲸法,则在1584年就有记录[8]。当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粮食运输储藏技术的提高和捕鱼技术的进步,他们对鲸的依赖在不断下降。自1709年至今,法罗群岛一共捕杀了大概26万条鲸,平均每年850条;但2009年的捕获量已经降到了不足五百条,这大概是整个法罗群岛每年15%的肉类产出。
“围猎”捕鲸法的基本手段是,当发现鲸群游得离岸非常近时,就结队出海,通过许多船只的协作,把一部分的鲸群赶到海滩上搁浅,然后迅速杀死。历史上,对于那些不能搁浅的鲸鱼,渔民会使用一种锐利的铁钩去刺它们;但是自从1993年以来渔民已经逐渐改用钝钩来驱赶和拖拽,原来的锐钩现在仅仅用于把已死的鲸鱼拖走。矛和鱼叉等其它锐器在1985年已经被列为非法。一旦上岸,渔民会使用特制的猎鲸刀刺入鲸鱼背部,切断脊柱;一般认为这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鲸鱼死去的时间一般在几秒到几分钟之内,平均时间大概30秒。由于切断脊柱必然会同时切断一些主要动脉,所以会短时间流出大量鲜血,足以将大海染红[9]。
至于成人礼的说法,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支持这一点。法罗群岛的捕鲸行动每年进行多次,具体时间完全取决于何时有鲸群接近;参与者包括所有年龄段的男性;根据照片和视频来看,画面上没有任何横幅之类的典礼装饰,参与者的表情姿态也更接近于沉重劳动而非欢欣鼓舞。法罗捕鲸协会主席Ólavur Sjúrðaberg说:“我肯定,任何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的人,都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无动于衷。每个人都会希望这一切尽快结束,给动物带来尽量少的痛苦[9]。”也许这样的群体劳作确实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但这和纯仪式性的成人礼庆典显然是不同的。
行文到这里,我们可以判断捕杀领航鲸是法罗群岛人为了生存,按照传统进行的一项可持续的生产活动,而并非商业性或仪式性的屠杀。客观地说,它并不威胁长肢领航鲸这个物种(如果这是一个物种的话)的生存。但是,猎杀领航鲸的行为本身毕竟是存在的,单纯的”不濒危“一条也并非猎杀的充分理由。作为旁观者或动物保护者,我们对此事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领航鲸事件是一场简单的善恶之争吗?
当我们通过邮件、短信、论坛帖子、微博等方式读到这一则流言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很快地给双方划分阵营:反派是残酷无情的冷血法罗人,为了毫无意义的庆典而滥杀无辜;而正派——当然,包括我们自己——是富有同情心的世界人民,为了拯救海豚而奔走呼吁。
可惜,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黑白分明。发生在法罗群岛的领航鲸事件并非一场单纯的善恶对决。
前文提到,这则流言中存在大量的事实错误。领航鲸并不濒危,每年不到 500 头的猎杀量对其种群也不具威胁;而且捕鲸到底只是一种文化风俗,没有商业化之虞,不必担心将来的猎杀规模突然变大。因此,指责法罗人威胁到领航鲸这一物种的生存,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但是,就算抛开流言的指责来看事实本身,直接从个体保护的角度看待法罗领航鲸捕猎,问题也并没有变简单。在指责法罗人残忍之前,我们也许应该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一看。
[至今仍然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丹麦人屠杀卡德龙海豚的流言。流言中的卡德龙海豚就是文中所说的领航鲸。可以看见,即使有人指出领航鲸并不濒危这一事实,在流言传播中并没有多大效果。(weibo.com)]
法罗人的困境:道德与利益交织下的动物保护
在捕鲸的这个问题上,其实法罗人自己也有很多困扰和纠结。 2008 年法罗卫生署发表的报告认为,领航鲸体内的汞、多氯联苯、 DDT 等污染物的浓度已经达到了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标准。 “被迫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们也觉得很伤感,毕竟领航鲸肉数百年来曾经养活了无数的法罗居民。” 报告如是说[10]。 而这污染甚至和他们完全无关,是来自大西洋沿岸乃至全世界的工业排放。虽然这并不影响人们使用鲸油和鲸皮,也没有进一步消息表明法罗居民如何回应这一报告,但这毕竟是一片沉重的阴影。
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当地人还是对捕鲸有一种文化归属感。放弃一项 1000 多年的传统又岂是简单的事情。好比我们,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受伤的人数以千计,个别案例伤重致命,而烟花爆竹生产、尤其是小作坊生产的各类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还要更多[11][12] ,可是那个烟花声中虚无缥缈又被我们真切感受的 “年味” ,我们却无论如何也松不开手。
[法罗鲸事件就曾在 2009 年 11 月登上 CNN 的 “iReport” 频道并引发极大反响。(ireport.cnn.com)]
还有经济因素也不可忽视。没有数据表明鲸油和鲸皮在经济中到底占了多大比重,但 500 条鲸大概可以产出 250 吨可食用的鲸肉和鲸脂[13],这并非一个小数目。
环境、经济、人文关怀,这几个领域在法罗领航鲸的问题上打了一个死结。身为一个法罗人,先是遭到外来的污染使得鲸肉不适合食用,再是遭到外人的指责认为捕鲸残忍,这恐怕并非一件惬意的事情。可是快餐式的网络流言却完全忽视了这个死结,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段血淋淋的线头。我们被文字和图片所震撼,被瞬间的愤怒和同情所淹没,然后轻轻点一下 “转发” ,产生一种自己伸张正义的幻觉。
我们的困境:网络时代的公民媒体
动物保护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仅仅是一个理念,大部分人除了转发邮件和微博之外不会有任何真正的付出。虽然我们的目的是要让法罗人去保护领航鲸——毕竟,没有谁比他们离这些领航鲸更近——可我们的行动却是把丑化、嘲笑和咒骂法罗人的谣言传递得越来越远。
如果不能取得他们的理解,不能帮助他们找到补偿,怎能指望他们会支持保护行动、指望动物保护能够成功?还有什么举动能比现在这样更加南辕北辙?
但流言传播是不在乎这些的。传统媒体的身份是 “消息来源” ,它们固然需要传播抢眼的新闻,但作为消息来源毕竟需要守住 “真实性” 这一条底线。可是 Web 2.0 时代,媒体越来越成为了一个消息平台,其上流动的新闻,来源通常和媒体自身无关,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明确来源;而民众往往又没有能力判断其真假。这时决定消息传播力的,就几乎完全是消息本身的骇人听闻程度了。
[iReport 的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去爆料,并且对初次访问者会弹出一个免责声明,告诉读者这里的信息全部来自其它网友,全都没有经过编辑、核实或审查。(ireport.cnn.com)]
如前所言,法罗鲸事件就在 2009 年登上 CNN 的 “iReport” 频道[14],并引发极大反响,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图片几乎都来自于此。而 iReport 的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去爆料,并且对初次访问者会弹出一个免责声明,告诉读者这里的信息全部来自其他网友,全都没有经过编辑、核实或审查。
一旦媒体以 “平台” 自居而完全推卸掉真实性的责任,其结果就是能抓眼球的新闻才能传播得广,才容易被人二次转发形成滚雪球式地放大;而严谨、有真正价值但没那么吸引人的报道就算存在,也流传不开。就动物保护而言,很多非法宠物市场、野味市场和中药市场才是更严重、更赤裸裸的罪恶,可是这里没有鲜血染红的海面,也没有可爱聪明的微笑海豚,更没有一个可以毫不留情痛骂的假想敌人,无法动员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新闻若完全失去真实性的担保,彻底通胀成不值钱的谣言并把真相驱逐掉便是迟早的事情。
这则谣言的写作者的用心大概是好的。他可能也知道,夸张描述最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如果他只是写一些心灵鸡汤一类的无害文章,也就罢了;可是动物保护毕竟是一项现实的事业。也许法罗人会因为这则谣言而产生怨恨心理,也许大众会因此聚焦于并不濒危的领航鲸却忽视了那些真正濒危的物种,也许当人们发现真相之后会感到失望、破灭而对整个动物保护事业失去信心;无论哪一种可能性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保护动物,不需要凭借谎言来增加力量;纵然夸大其词可以换来短期的转发数,长远看来却无异饮鸩止渴。
相关阅读:土摩托博文 《善意的谎言》
————
注1: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使用的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级,最高级别是绝灭(EX),其次是野外绝灭(EW),然后有“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再然后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1]。
参考资料:
[1] IUCN 2001.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2]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1. 检索关键字为Delphinidae)
[3] (1, 2) Taylor, B.L., Baird, R., Barlow, J., Dawson, S.M., Ford, J., Mead, J.G., Notarbartolo di Sciara, G., Wade, P. & Pitman, R.L. 2008. Globicephala melas. In: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1.
[4] American Cetacean Society Fact Sheet: Pilot Whale
[5] http://www.hagstova.fo/portal/page/portal/HAGSTOVAN/Hagstova_Foroya
[6] http://stason.org/TULARC/animals/dolphins/2-3-How-does-the-dolphin-brain-compare-to-the-human-brain.html
[7] E.O.Wilson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8] Wikipedia: Faroe Islands
[9] Wikipedia: Whaling in the Faroe Islands
[10] 引自 《新科学家》 2008 年 11 月 28 日新闻稿 。
[11] 据 人民网报道 , 2010 年春节前后一周( 2 月 13 日至 19 日)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1626 起,造成 11 人死亡、 1808 人受伤。
[12] 据 新华网报道 , 2010 年 1-11 月共发生烟花爆竹生产事故 87 起,死亡 187 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非法生产。
[13] 根据 法罗群岛过往捕鲸记录 估算而得。按照以往数据,每只领航鲸大概平均可出产 400-600 kg 鲸肉和鲸脂,此处暂取中间值。
[14] CNN 的 iReport 频道报道的 法罗鲸事件 十分耐人寻味。这则报道的主体部分都是照搬维基百科的内容,并且特意注明来自维基;然而在这些部分结束之后却加了一句对海豚之死的极度煽情的描写,而该描写的内容却又恰恰与维基的相关描述相违背(当然,他们在报道里完全没有引用维基的相关描述)。
本文原发表于果壳网 《丹麦捕杀卡德龙海豚,到底什么情况?》与《杀死一头领航鲸:道德与利益交织下的动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