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Lion的变化看苹果的先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自: cnBeta.COM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已有 3 人推荐
感谢zhalos的投递
原创哦,本人的个人见解而已,虽然不希望被大家骂,但是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觉得我是错的我非常愿意听哦!装了Lion几天了,和大家一样,刚开始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不过我半个小时就适应了,于是开始在体验中思考,究竟apple为什么要把系统改成这样子?雪豹还不够好吗?后来才发现,apple果然比较毒。
未来的样子
安装了lion的同学应该第一眼就发现了窗口左上角的三个点点变小了,本来就够小了,现在更小,难道苹果不希望我们关窗口么?
是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0.7的偏好设置里面,可以让用户关闭在dock上显示的提示应用程序已经打开的小发光点,如果你关闭了,就不太好判断哪个应用程序是打开的了。这绝对不是吃多了。
看图,finder光点不见了,上面的设置就是“为开启的应用程序显示指示灯”
apple
在实现他的概念,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过早。苹果是想让你模糊“关闭”和“退出”之间的定义。关闭是什么?就是把应用的窗口关了,退出就是把应用从内存里
释放。在早期这是很重要的,应用程序先需要从硬盘缓存里加载到内存里才能够被系统调用,因为硬盘实在太慢。这样一来关闭和退出重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是随着SSD的速度和未来类SSD大容量储存介质的发展,“硬盘”和内存的速度差越来越小甚至几乎一样的时候,关闭和退出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没有区别,那用户何必要知道那些应用程序是“开着”的呢?
于是苹果再一次前无古人的在自己的系统里面,用隐晦的方式告诉世人:在未来我们的系统开机即用,程序即时调用,用户再也用不着为退出程序和释放内存这种对生产力毫无帮助的事情担心。
证据呢?
除
了dock上那个小光点的消失以外,想想MBA的instant
on吧。想想苹果在薄薄的设备里塞进SSD,镶在主板上的Flash闪存的目的吧,仅仅是为了薄么?再想想苹果大力推动的thunderbolt接口
吧,10Gbps的传输速率,同时串联六台设备,这是为了好看么?
再想想lion里面的例子:resume,auto
save,既然关闭和退出没有区别,系统自然不能再象以前一样,当用户关闭一个文档的时候,弹出恼人的框框提示你是不是要保存了!他会自动保存在“硬盘”
上,用户回到电脑前的时候再迅速即时调用,就像lion里面resume(重启之后保留重启之前的所有工作),auto
save(不许用户存档,因为存档就是“关闭”和“退出”的差别)。
配合未来的ssd,instant on, 加上苹果新发明的mission control,我们自然不用再做过多”关闭“的动作了。
乔
布斯再一次像诸葛亮一般的,悄无声息的,对未来电脑的重要发展方向作出了判断,而不仅仅是预测。 macbook air,关机和开机没有区别,OS
10.7 Lion, 开启和退出没有区别,激动么?想起07年那个经典的: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连续三遍)了么!谁说苹果不行了!前面十年,苹果让所有音乐播放器制造商死在了童年,未来十年,苹果要让未来所有的桌面系统竞争者胎死腹
中!
少数派报告
再说说改动最大的触控操作,从很久以来,触摸板根本不能算鼠标的平行产品,只是在笔电没有鼠标的备选方案而已,相信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人还会在任何一台PC笔电上有鼠标的情况下用触摸板,好比你在酒店用一次性杯子,在家里绝对不会用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鼠标是精确操作,你的手指移动指针,触摸板一直以来也一样。而触摸板的手感和效率明显没有鼠标好。于是apple做了第一个改变性的尝试。
那就是双指滑动,可以不用费力的将指针移动到滚动条上,就能在任何窗口里面上下或左右滚动了。
相信几年前大家第一次接触这种操作方式的时候都被blow away了吧,为什么会这么震撼呢?
因为,苹果看似简单的双指滚动,将触摸板的定义和方式彻底的改变了,请听我慢慢说来。
刚才说了,鼠标是精确操作,触摸板也是,但是苹果将它变成了模糊操作,也就是说,当你想进行某一动作的时候,不必再精确的找到某个地方,而是不管你的手在触摸板哪个位置,不管指针在屏幕哪个位置,只要作出一个标准的动作,电脑就一定会对其响应。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当你进行space切换的时候,exposè的时候,不必在屏幕的某一个位置找到响应的程序图标了。需要思考的操作变成了只需要条件反射的操作。久而久之,你就会对四指网上推窗口就弹开这样的操作觉得习以为常。
Lion
几乎颠覆了雪豹的设计,重新定义了触摸板,看似破坏用户习惯。实际上是非常毒的更进一步绑架用户习惯的阴谋。随着系统的高度复杂,苹果在花豹,雪豹中尝试
了很多的手势操作,但是都没有一个规律,如果苹果暗中倡导的这种“思考-条件反射“的模式,当条件反射太复杂了之后,又会变成让用户的另一种思考,适得其
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用jitouch等辅助的多点软件觉得很失败,有些人又津津乐道的原因,因为聪明的人知道怎么设置才会有规律,容易记忆。尽管他们
并没有意识到。
雪豹的手势很成功,雪豹并没有乱。但是苹果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在下一个版本的系统里面不给用户更加完善的体验,而坚持雪豹的操作方法,单单为更多的操作要求添加更多的手势的话,早晚会乱。
于是苹果找到了统一规律的好方法:分层
来看这张截图,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会清晰的发现,虽然苹果给的设定很少,但是分层很清楚,桌面级别的操作(例如mission control,在桌面和全屏程序之间切换)都要用到三个手指,桌面以下软件级别的操作(翻页)只需用到两个手指(我知道这个地方可以改)。
再看看MM的设置,一样一样的。
桌面级别的需要用到两个手指,软件级别的一个。
而程序内容级别的操作,例如点击,移动,右键,就采用一指或者两指的点击操作。
一
个公司的研发实力,不是从它能不能造出钛合金的powerbook刊出来的,也不是从产品90%的市占率刊出来的,是从这些细节刊出来的!苹果在笔电上推
广,部署并完善了好几年的多点触摸板,推出了受众人非议的magic mouse,开发了看似鸡肋的台式机magic
trackpad,就是为了这一天!触摸操作的清晰化大统一!
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苹果的目的呢?如果你安装了lion,你会发现在mission control下,仍然可以用三指横扫进行桌面级别的切换:
在safari下,可以两指横扫进行应用程序级别(网页)的前进,后退等等。
并且,如果你将两指的操作(例如换页)在偏好设置中设定为三指,那么三指的切换桌面操作就会上升为四指。
为什么finder里面不能用两指前进后退呢?是因为两指操作已经分配给了finder里面类似新的cover flow横向滑动,当然如果你的文件夹超出了边框也可以用两指划回来。
如果你在偏好设置里面将程序级别的操作提升为三指,finder的两指上下页切换就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应该是苹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其实finder内部文件夹操作之间并没有safari这么的频繁,而且将整个层级减少一个手指总是好事。
lion的手势操作还比较少,这也许是苹果的第一步雏形,甚至仅仅是plan A,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
资源管理(launchpad和全屏应用)
Finder, 图片浏览(iphoto), 音乐(iTunes),各种各样的第三方程序,说白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使用者下载,保存,访问并且修改用户的各种资源(PDF, Doc, Pages, Music, 照片,爱情片等等)。
那么finder做了什么呢?这张可爱的笑脸做了全部。
苹果意识到,这样太累了,finder累,我们用户也累,于是apple贴心的开发了launchpad。
就
拿苹果自带的软件来说事吧,iphoto说白了就是个图片的资源管理器,itunes是多媒体管理器(兼下载功能),iwork套件是你办公资源的管理器
(兼编辑功能,也可以这么说)address
book是你联系人管理器。第三方软件例如things,是你工作安排等不可见信息的管理器,甚至有些网站,例如FB,是你社交资源的管理器。我们用电脑
上网,办公,娱乐,看片,说白了就是对资源的索取,管理,利用,修改和分享。
问题出在管理这里。finder管理了一切,这也是
理所当然的,除了云端的内容,任何本地的东西你都可以在finder中找到并访问。但是,有谁天天在finder里面管理自己的音乐?有谁放着好用的
iphoto不同,把图片在finder里排列得井井有条?有谁这样做就乱套了,用户不喜欢。
你会问,我没有不喜欢啊?雪豹的finder就让我用得好好的。
在苹果推出多点触控之前,你有想过触摸板就是一陀屎没有?在苹果给你instant on之前,你有要求过电脑可以“超长待机30天”没有?甚至在Ive为你的笔电贴心的设计8个小灯之前,你有要求过原来知道自己笔电的剩余电量还不用开电脑没有?
这就是jobs和gates的区别,微软特别喜欢听取用户的意见,然后用于改进他们的产品,问题是用户已经不满了很长一段时间啊。苹果会给你更好的产品,有些甚至你自己都没想过居然能这样方便(iOS玩家自动避让)。
于
是,launchpad诞生了,他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一部分finder的工作,finder已经管理了文档,照片,电影等等,凭什么还要用finder来
管理我们的第三方程序?这和所谓的”交互式体验“完完全全是两码事,这完全是类windows的复杂和乱套。用户需要finder这么一个地方来发现所有
的资源,但是不需要他来管理我们一触即开的程序。
launchpad让finder不在肩负启动程序的重任,他集成在桌面上,一个猫抓手就能打开,井井有条,速度极快,不用的时候清点触摸板,一切都消失
了。
苹果以前也做过将“管理应用程序”从finder中脱离开来的尝试,就是把application图标拖到dock上。问题是这仍然是文件夹,指示换了个皮肤而已。launchpad从ios上学到了很多,他的意义实在是大。
一句话,launchpad的意义就是,明确的告诉用户,你要的应用软件在这里,只需一步便能访问,不用进复杂的资源管理器。
这是一个颠覆的概念,用户不仅第一次明确的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哪个位置,还第一次能够不拖泥带水的访问它们,而这绝不是小题大作。
下
一个从ios中学到的精髓便是全屏应用了。和finder一样,大多数应用都是某种资源的管理器,苹果意识到:你不需要打开一个mail然后把邮件往
iphoto里面拖吧?你也没有什么工作是需要一边打开imovie一边打开pages,然后在这两个程序之间交换数据吧?
对了,苹果发现,不仅仅用户需要清晰的资源管理思路,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源实际上是很少交互的!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当你使用一个程序的时候,不仅不能全屏的最大化利用屏幕像素,而且后面还有一个无关的应用来干扰你的视线呢?
又来了,finder, launchpad, full screen apps, finder, launchpad, full screen apps, 想起2007年那经典的。。。。。。
当你开启mail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不需要用另一只眼盯住后面的程序,当你编辑imovie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后面的pages完全无用,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交互!
于是你开启了全屏,世界清静了,你的效率提高了,编辑电影到一半的时候,想起要发email,三指往右一滑动,来到mail的全屏,看完你和老板的所有mail对话都像聊天式的集中在一个窗口里面,发完邮件,往左边一划,继续。
总结
苹
果又下了一盘大棋,而且下到现在我们才看出端倪来:不用关闭的应用程序,分类清晰的资源管理,让你不用记忆更不用思考的多点触控,不会干扰你的全屏应用,
甚至连电源都不用关闭的全功能电脑。。。。。。苹果似乎想对所有的竞争对手说,十年了。。。这十年只是一个开始。苹果似乎已经知道了未来10年,甚至20
年电脑的基本模式,而不仅仅是个概念而已。不相信么?想想1984!乔布斯在全场的欢呼声中,从皮包中拿出macintosh,说未来20年,电脑就是这
个样子!有键盘,还有鼠标!有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没有指令和通配符!20年后的今天,哪台电脑不是这个样子?
再看看lion给我们了什么?还是花哨的3D dock么?还是科幻的time machine么?不!是instant on!是不用保存!是全屏高效!是launchpad瞬开应用!是mission control!是一键下载的应用商店!还不够么?
1984
年,第一台macintosh屏幕上,随着音乐出现的彩色漂亮字体的HELLO图案,让全场尖叫,那是乔布斯给全世界的礼物,他让个人电脑第一次对你说
hello,他让个人电脑称为每一个人每天离不开的东西,而不是程序员每天需要背诵的指令集。现在,乔布斯和mac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不希望它结束。
写完了,大家好歹给点鼓励吧,都深夜1点半了,欢迎大家拍砖,在不人身攻击的前提下,越毒越好。
by zha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