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整理电脑里面的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信息过剩,我发现在我的电脑里面有着大量的各行各业的资料,而且都是行业类比较权威性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价值含量的,当然前几年流行的麦肯锡的那些PPT之类的在我这是坚决抵制的,并且在onennote,wiz,evernote里面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章,到最后我自己也分不清楚到底哪些资料是我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了,每次找的时候也都需要借助于搜索功能,一方面影响操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影响心情。
总结了一下,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整体的目标不是很明确的,虽然说大的方向很明确了,但是没有细化,因此也就造成了收集了很多与此相关的资料,我的理想是做培训,但是在培训行业里面又有很多小的板块,但是具体去做哪一块,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够确定下来,并且在培训这一块,资料是最多最杂的,各种文档,PPT,pdf文件,各类视屏,音频文件等等,所以收集了大量这种资料,每一个板块都有,所以造成资料量信息量非常大。
2.文件构架不清晰,目前我的文件夹的结构是一个系统盘,一个文件盘,在文件盘里面有很多的文件夹,找起来非常的困难。
3.我的文档和下载文件夹里面的内容非常的多,非常的凌乱,我的文档基本上成了一个杂货铺,里面是各种类型,各种类别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我无法确定文件归类的一般都是先扔到我的文档里面,短期来看貌似是解决了问题,但是从长期而言,简直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到后期基本上没法分类。
4.信息收集过多,特别是在微博时代,经常会看到一些图片,觉得内容不错,然后顺手就报讯下来了,但是没有进行重命名,都是以原始的文件名保存的,但是原是文件名都是数字表示的,不存在任何的可辨识性,所以后期的使用很麻烦。
5.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未能够使用标准的文件分类方法和文件的标准命名体系,导致后期的归类很困难。
6.囤积型人格,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看到东西就想保存,就想下载。
解决办法(参考知乎):
1.尽早确立自己的领域,善于使用标签
给自己贴上一定的标签,信息检索时对应自己的标签查看相关。
2.尽量对自己的关注对象聚焦,关注领域不要超过3个,这些领域间应是互联联系十分紧密的,你所关注的信息应该只属于所标注领域及其周边。
3.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的80%的学习过程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努力的。
4.对收集的资料要进行先判断后保存,选择有品质的资料,知识是财富,但互联网上的知识是良莠不齐的,你需要有侧重点的去取。你是宝石鉴定师,就别去取对自己而言不熟悉稀有金属,否则你拿到的可能是毫无价值的西贝货和劣质品。
5.三秒钟放弃原则,拿到一份资料之后看三秒钟,如果觉得暂时用不上就果断放弃,千万不要抱着以后还有可能用得上的原则,果断的删除不需要的资料。
6.充分的;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比如rss,豆瓣,博客,特别是博客,利用博客做为自己知识存储的工具,一方面便于查阅,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你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树立个人品牌。
7.对信息源进行分类; 对信息接收进行优先级分类;注重信息的接收与吸纳的转化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