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英国BBC提供了一个剧本,说是中国的神话故事,要与上海美影厂合拍动画片,由他们投资。可是剧本写得乱七八糟,从盘古开天地到《山海经》,还有其他传说、神话故事,什么都有,角色繁多,线索杂乱。美影厂便向英国BBC提出,合拍可以,我方负责重写剧本,否则就拉倒。
编剧的重任落到了王树忱和包蕾身上,他们从原剧本写到的一大堆情节中,发现了《平妖传》里的狐狸精故事,大概占了整个篇幅的10%。
《平妖传》最早是罗贯中编写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二十回,后经冯梦龙增补改编,成为明末以来通行的四十回本。《平妖传》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也不算很成功,但里面的几个人物很有趣。王树忱和包蕾就保留了三个狐狸精,把担子和尚改成了小孩“蛋生”,海阔天空地重新创作了剧本,很多有趣的情节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找到。
英国人觉得,重写的剧本的确比原来的好。可是,半年、一年、一年半,BBC的资金始终没有到位,而创作程序已经启动,先是王树忱、包蕾,再是钱运达……美影厂只好自己拍,把原先“太出格”的戏收回来一点,以符合国情,但无处不在的幽默感还是“存了盘”。于是,一部合拍片就此夭折,却由此诞生了一部从指导思想到创作方式都有别于其他中国美术片的“邪门”动画作品,这就是《天书奇谭》。
创作《天书奇谭》,以王树忱和钱运达为首的创作班底都不甘心做成一部只给小孩看的电影,尚方宝剑就是特伟老厂长提出的八个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主题思想:惩恶扬善。对老百姓好就是善,坑害老百姓就是恶,这个道理永远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他们特地设计了一个极其低能的小皇帝,下面有一级级贪财、好色、仗势欺人的官吏,是想说明,拥有权力的无德无能者会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祸害。
主题思想确定之后,他们的宗旨就是怎么有趣怎么玩,玩到极致。贪,就用贪来惩罚他;色,就让他因此而丢性命。王树忱本是个冷面滑稽,冷不丁会冒出两句话令人喷饭,所以和“甜芦粟”钱运达一拍即合,聊着聊着就乐。
为了使人物造型更具有独特性,钱运达请来曾与他合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的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柯明(原名吴樾人)担任设计。柯明把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的艺术、绘画、雕塑、玩具、戏曲这些元素全用到艺术造型上。《天书奇谭》中的很多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造型,生旦净末丑俱全,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是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艺术特点;县令是借鉴了丑角形象,加上非常夸张地采用削尖的鼠脸和鼠须来加强他的委琐感。特别好玩的还有小皇帝的造型,就像那种用硬纸板做的、很土很便宜的小玩具,脖子是一根细木棍,硕大的头可以自由转动。
这些都为动作设计提供了最大的发挥余地,可以根据每个人物的造型特点、性格以及在戏里的规定情节来设计动作。比如那个太监来宣布:“宣狐女进宫。”他的嘴形就是长的、扁的、圆的不停地在动。那个小皇帝因为圆滚滚的看不见脚,走路就像不倒翁一样一摇一摆。蛋生吃饼先吃掉中间,再套在脖子上,转着圈吃,透出一种机灵劲。知府小眼睛不停地转,转得越快坏心眼就越多,同时配有“咔咔咔咔”的响声,像一对骰子发出的声音,充分表现了他的诡异与狡诈。
配音也是怎么有趣怎么配,比如曹雷说“我要好多好多的鸟儿”——舌头一卷,拖音很长,为小皇帝增色不少。
《天书奇谭》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尚流行的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轨道,处处发散出幽默感。钱运达说:有趣是生命,一部动画片要让人看得下去,每个环节都要有趣,从编剧、导演、造型设计到最后的配音,都很关键。大家做加法,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非常喜欢的一个国产美术片,至今保留在移动硬盘里
天书奇谭 是和BBC合拍的?
这部片子也算是上影的经典之一了
经典之作! -=此贴发送自[wap]=-
一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