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死,搜索永生
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说搜索引擎将死,理由是APP信息封闭、移动互联网上搜索式微、语音搜索大热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把这些现象放到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去看的话,搜索不但不会死亡,相反已经静悄悄渗入到多个领域,成为所有网站和应用不可缺少的部分。
APP封闭会杀死搜索吗?
在这些文章里,APP对搜索封闭信息、百度等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基于APP的数据,成为大家唱衰搜索的重要原因。这是个现实,但不能把它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割裂出来看,大家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APP不想向搜索开放数据?
首先要说的是,百度在PC互联网上过于成功,造成了“贡高我慢”的心态。百度之下,寸草不生,搜索无法给伙伴带来相应的利益。一旦把数据开放给百度,则百度带来的流量回报不足以弥补用户流失带来的损失。
这种心态在众多内容提供商里扎根,使得大家咬紧了牙关:在PC上我没办法,但移动互联网上我一定得保证我的利益,我的APP产生的数据就是不给你搜,急死你!这种应对方法,也是当初很多内容产生者的应对方法,包括《读者》、《故事会》、《人民日报》等,都曾经以此来对抗搜索引擎,不把自己的内容上网,看你怎么搜?
从《读者》们的下场你就看到了。内容不上网,或者用户需要密码才能进入,使得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受限。你可以死守着印刷渠道,慢慢消亡,网上的读者你就不得不放弃了。
这个推广到APP,同样的悖论。对于中小型信息提供者,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搜索引擎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所有的杂志都在做APP,但你发现了吗?推广APP的成本已经高到了不可接受,连业内号称低廉的刷榜法,每天都要消耗数以万计的金钱,哪个杂志(内容提供者)可以承担这么高的成本?
前几天跟做杂志的朋友聊天,说你们现在怎么推广自己的杂志?他说的方法,还是广告牌、资源置换等等。这些吸引用户的方式,与“提供优质内容——搜索引擎——用户产生兴趣下载”所消耗的成本相比,传统方式消耗成本高昂的简直让人不忍心再听下去。
APP的数据终归是要开放的,以数据的开放搜索来换取相应的影响力回报、用户下载回报。不仅需要双方的博弈,而且需要搜索引擎有更大的心胸、更好的包容性来做这个事情,如果百度还抱着PC上的老大心态来做,那百度搜索就真的要死了——但肯开放的搜索会活的更好。
应用内搜索会杀死搜索引擎吗?
应用内搜索,也是唱衰搜索引擎的理由之一。在那唱衰搜索的几篇文章里,点评、携程被拎出来当例子,说用户只需要在那里面搜索,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不需要搜索云云。这个理论的前提是:用户的手机上已经安装了点评的APP,装了携程的APP;但,在用户没装之前呢?
用户对于APP的需求是有天花板的(你打开一个小白用户的手机,数数除了预装之外,他自己装了几个应用),某些使用不频繁的应用,直接在网页里搜还是最经济实惠的一种方式。对于一年在外面吃三五次饭的人来说,他会因为什么理由去装一个点评?对于一年旅行一次的人来说,他会主动安装蚂蜂窝吗?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垂直领域,用户的使用频率不足以促使他安装APP,只能是有需求的时候去大搜索里搜一下。否则,被百度扶持的去哪儿就不会给携程带来那么大的麻烦了。连旅游这么大项的垂直,百度都能给垂直领域的老大带来如此大的冲击,谁能期望移动互联网上的垂直搜索APP,能突然有个有更光辉的未来?
今年的3月份,我们去参加程苓峰做的“产品家论坛”,美丽说的徐易容、浪淘金的周杰很推崇“推荐引擎”。当时听的热血澎湃,过后一想不太对头,这里面其实有着逻辑上的缺陷。
所谓“推荐”,指的是当用户没有明确需求的时候,给用户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结果。你想想这玩意的本质,不就是个媒体吗?当你无聊的时候,翻翻北京晚报、翻翻糗事百科,总有一些找乐子的东西。美丽说、蘑菇街有点类似“买衣服的媒体”,本来我不想买衣服,逛来逛去就买了。
但“搜索”一定是产生在有明确的需求之后。我病了,感冒,所以去搜感冒药;我想无线上网,所以搜“无线上网卡”,在我没有这个需求之前,你怎么给我“推荐”个东西出来?所以“推荐引擎”这个词就是悖论。
搜索引擎,不负责去引发需求,而负责用户有了需求之后,给出精确地结果。其余的各种表述方式,比如“大数据分析”、“用户精准匹配”等等,其表述的内核跟这个类似,就不一一展开了。
Siri会杀死搜索吗?
Siri其实是两个部分:接收语音,把语音转换成搜索引擎可理解的指令;根据指令,在数据库里检索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用大白话说,Siri就相当于前面是讯飞,后面是百度。
那,百度会自杀吗?我不知道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