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的这十五年:一个非典型程序员的回想和思考
他是互联网圈子知名的技术专家,现在活跃于微博专职吐槽,并且在微信上希望用小道消息拯救中国的互联网。他就是冯大辉( @Fenng),一个嬉笑怒骂、犀利、尖锐乃至幽默的男人,但是也许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过往和心路历程:
-
大学进门就读生物学专业,却半路出家钻研编程技术,并自学成才;
-
最初进入阿里巴巴时,他经历了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差点以为自己会猝死;
-
他对现在程序员的心态的隐忧和期待;
-
他对阿里云服务的恨铁不成钢以及对百度呼唤“狼性”的理解;
-
他对中国互联网的关心和认识。
图灵社区对冯大辉进行的 专访会让我们对这个非典型程序员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TECH2IPO对原文有删节。
从生物学到阿里巴巴
我要是有那么多钱,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吗
我没有经过高考,保送上的大学。当时其实有点被忽悠了,大家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是上了学之后,我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能是我们这代人的未来,我当时也没有体会到什么乐趣。
一类人就是(有)苹果机或学习机的一代,我就属于(什么机器都)没有一代。我接触计算机其实非常晚,是从大学才开始的。
Linux在当时只在小圈子流行,那时候业界流行的技术是Delphi,PB,“PB程序员,月薪万元”,那时候月薪万元是什么概念啊,我每个月的伙食费才2、3百,我要是有那么多钱,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吗(笑)?
我赚的第一笔钱是帮别人做的一个浏览器上用来管理的程序,虽然只有1000块,但那是我认可自己挣的第一笔钱。 我的朋友都震惊了,纷纷表示:靠,搞IT真TM挣钱!从那之后,我决心以后也要靠这种方式工作,也要通过这个方式赚钱。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要被称为码农的话就必须要在开发团队中做事情,要把我归纳进来的话,完全是滥竽充数。但是我喜欢这个圈子,也喜欢在这里做事儿。我关注这个行业,关注码农,关注这里面有趣的人。虽然完全是野路子撞进这个圈子,但是在每个环境中,新天地都不断地打开。
在支付宝的第一年差点没累死我
后来我去杭州观察了一下,阿里巴巴不象当时网上流传的那样(当时有很多负面的信息),是个很有生气的企业,很欣欣向荣的感觉,从环境到人,给我的印象都很好。于是这次下定决心,走吧。
当时支付宝属于急速扩张期,很着急在招人,而整个阿里也没有几个DBA,这些人每个人手里还都有一摊事。我刚到杭州,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就要马上开始高负荷的工作。后来我女朋友一个月之后到了杭州,她不知道我现在忙成这个样子,有一天我早上回到家里,一敲门,她开门看见我熬了一晚上很疲惫的样子,哇一下就哭了,说:
咱们不干了!
我从三月到五月份两个月的工作,几乎一直都是这么度过的。当时的支付宝系统要从淘宝独立出来,自己独立建立一个全新的平台,阿里也从各个子公司调了很多专家进来,要在五月份上线。我从来没想过在阿里退休,但我想我有可能在阿里猝死。在支付宝的第一年差点没累死我(笑)。
回头想想,像我这样能力平常的人,怎么还会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行业专家呢 (请允许我假装一回吧)? 有些人的确有天赋,我可能靠的就是卖力工作、拼命把所有事情搞清楚、认真地去做。
现在很多人的世界观已经被完全颠覆了
有些人提倡八小时工作制,有些人提倡加班,其实这些在一定的场景下,或者说对某一类人来说都是合理的。新一代的程序员和我们经历的事情不一样, 虽然我很反感那些所谓的“感恩”论调,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需要哄着来工作,可能这也是一种一代人看不惯下一代人的心理吧。
我们当时崇拜的都是像求伯君、鲍岳桥,简晶这些人,或者搞开源软件的这些牛人,当时这些人里谁赚的钱最多?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所以尽管我努力尝试去理解不同时代的IT人,但是很多时候仍然无法完全理解。
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大概有15年时间。这个社会的变化非常快,是一个大时代。我大学时候,那男女关系是多么纯洁,哪像现在这样礼坏乐崩(笑)。现在很多人的世界观已经被完全颠覆了。人们一方面很向往美好事物,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在现实中挣扎,和社会去斗,为了买房而奔波赚钱。
做不好就是要被骂,这都是天经地义的
比如12306或者电信的一些东西,这些基础设施类的服务就是要做好,做不好就是要被骂,这都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阿里没有早期的内在驱动,后来怎么会变好呢?每一次系统故障,我们都是如临大敌。第一次系统故障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半夜把系统搞宕机了,这都是我应该做好的,是我的责任,做不好别人骂我是应该的。
李彦宏说的“狼性”,他讨厌的东西我都可以想象出来。大公司里有一些人就是这样,干多干少都行,干好干差都可以,整天从这个会议室窜到那个会议室,看看他对公司的贡献,几乎等于0。 百度现在属于那种很疲的状态,你踢一脚也没什么反应,我就这样,我躺着钱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嬉笑怒骂看世界
阿里云不要再瞎折腾了
我很反感总是要尝试改变别人的人,总是想把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我从来就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有些人却一定要说服我。
比如说,如果我说创新工场好,他们就会说我拿到好处了,如果再过段时间,创新工场给我投资了,他们会说,“你看,我早说了”。但是我也会反思,有时我说的话的确会有负面的东西,以前就有人说“丁香园怎么找了这么个傻逼来管技术,我要是VC就不给他们投资”,我就觉得很好笑,多亏这样的人他不是VC。
至于调侃阿里云的话,其实我很希望中国能出一家云计算的公司,这样很多中小公司都会受益,我希望阿里云不要再瞎折腾了,赶紧提供一些可靠的服务吧。
应该尝试开阔一下视野
长期做一种事情的人容易形成一种观念,只有在我这个领域牛的人才是牛人,别的领域的牛人都是狗屎,都不行,看不上。写前端的和写后端的,搞微软的和搞开放技术的,写C++的,觉得Linux领域的牛人都不行,IT行业里的这种隔阂非常大,所以吵架在所难免。语言之争什么的,市场的选择也不是你争论出来的。
很多程序员过得没有希望是因为他们的视野太窄了,除了看技术,就是看科幻,我建议他们多看看人文历史类的书籍,这样的书可以引导他们理解别人的内心,看看小说什么的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补充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程序员整天面对的就那么几个人,经理就是监工的、客户就是傻逼,每个人的角色都已经设定好了,如果没有更多了解,圈子就会越来越窄。应该尝试开阔一下视野。
一些有意义的事
我们做的事是半公益性质的
我喜欢给自己找一些看似正向的理由,当时去杭州,我说服我自己和家人的时候都是说电子支付是能改变电子商务的事情,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但是后来做久了发现,电子商务也主要是帮人赚钱,无法解决更多的问题。支付宝做得再好,也无法改变人的生死。
但是如果信息和服务可以做得更好,就有这样的可能。我就希望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给医生提供信息,是不是可以让他们的医术和待遇更好一点,这样整个医疗行业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么大,将来医疗肯定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能做的事也是越来越多。而我们这些对信息了解更多的人为什么不来做这件事呢?我一直觉得我们做的事是半公益性质的,但是不商业化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商业化是底层的,不会影响到使用。
中国互联网自己会拯救自己
关于互联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真真假假的信息都有,多数信息都是不那么可靠的,倒是很多在私底下流传的信息反而更加准确。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互联网,有一点恶搞的成分,其实还有下半句,“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
别那么严肃,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有什么能拯救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自己会拯救自己。也没有谁能拯救中国,也要靠我们所有人。
我现在的确花了一点业余时间在运营微信公众帐号“小道消息”,最初的目的就是想摸索学习一下微信的运营方法,看是否能够对我们的业务有帮助。倒是有些一发不可收拾了。有的时候会夹带一点私货,发表一些我对个别事情的看法,我也不知道会坚持多久,既来之,则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