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详细解释javascript的冒泡和捕获

标签: 程序员 Javascript | 发表时间:2013-05-10 13:31 | 作者:童海波
出处:http://blog.jobbole.com

原文: Event order 翻译: hh54188的博客

前言:虽然精通jquery,但对它的原型javascript却不是很了解,最近在学习javascript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冒泡和捕获,很多次被提到,但又不知究竟应用在何处。找到了一些好文章解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quirksmode的一系列文章都不错,通俗易懂,这篇只是一系列中的某一篇,有机会把javascript这系列都翻译给大家。

原文地址在这里 http://www.quirksmode.org/js/events_order.html,句子中有标注“(?)”表示我对这个句子不是很理解,可能有误。正式开始:

事件的发生顺序

这个问题的起源非常简单,假设你在一个元素中又嵌套了另一个元素

-----------------------------------
| element1                        |
|   -------------------------     |
|   |element2               |     |
|   -------------------------     |
|                                 |
-----------------------------------

:并且两者都有一个onClick事件处理函数(event handler)。如果用户单击元素2,则元素1和元素2的单击事件都会被触发。但是哪一个事件先被触发?哪一个事件处理函数会被首先执行?换句话说,事件的发生顺序到底如何?

两种模型

不出所料,在那些“不堪回首”( 浏览器大战)的日子里,Netscape和微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 Netscape主张元素1的事件首先发生,这种事件发生顺序被称为 捕获型
  • 微软则保持元素2具有优先权,这种事件顺序被称为 冒泡型

这两种事件顺序是截然相反的。Explorer浏览器只支持冒泡事件,Mozilla,Opera7和Konqueror两者都支持。而更古老的opera和iCab两者都不支持

捕获型事件

当你使用捕获型事件时

               | |
---------------| |-----------------
| element1     | |                |
|   -----------| |-----------     |
|   |element2  \ /          |     |
|   -------------------------     |
|        Event CAPTURING          |
-----------------------------------

:元素1的事件处理函数首先被触发,元素2的事件处理函数最后被触发

冒泡型事件

当你使用冒泡型事件时

               / \
---------------| |-----------------
| element1     | |                |
|   -----------| |-----------     |
|   |element2  | |          |     |
|   -------------------------     |
|        Event BUBBLING           |
-----------------------------------

:元素2 的处理函数首先被触发,元素1其次

W3C  模型

W3c明智的在这场争斗中选择了一个择中的方案。任何发生在 w3c事件模型中的事件,首是进入捕获阶段,直到达到目标元素,再进入冒泡阶段

                 | |  / \
-----------------| |--| |-----------------
| element1       | |  | |                |
|   -------------| |--| |-----------     |
|   |element2    \ /  | |          |     |
|   --------------------------------     |
|        W3C event model                 |
------------------------------------------

为一个web开发者,你可以选择是在捕获阶段还是冒泡阶段绑定事件处理函数,这是通过addEventListener()方法实现的,如果这个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是true,则在捕获阶段绑定函数,反之false,在冒泡阶段绑定函数。

假设你要做

element1.addEventListener('click',doSomething2,true)

element2.addEventListener('click',doSomething,false)

如果用户单击元素2,则接下来会发生:

(事件在这里就像一个观光客,由外至内游览,逐渐接近被触发的主要元素,然后又反向离开)

  1. 单击事件首先进入捕获阶段开始(逐渐接近元素2的方向)。查看元素2的祖先元素中是否有在捕获阶段有onclick处理函数的
  2. 发现元素1有一个,于是doSomething2被执行
  3. 事件检查到目标自己(元素2),捕获阶段没有发现更多的处理函数了。事件开始进入冒泡阶段,想当然执行doSomething(),这个绑定于元素2冒泡阶段的函数。
  4. 事件向远离元素2的方向,查看是否有任何祖先元素在冒泡阶段绑定了一个处理函数。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什么也没有发生

相反的情况是:

element1.addEventListener('click',doSomething2,false)

element2.addEventListener('click',doSomething,false)

现在如果用户点击元素2会发生:

  1. 单击事件进入捕获阶段。查看元素2的祖先元素中是否有在捕获阶段有onclick处理函数的,结果一无所获
  2. 事件检查到目标自己。事件开始进入冒泡阶段,并且执行绑定于元素2冒泡阶段的函数。doSomething()
  3. 事件开始远离目标,检查元素2的祖先元素中是否有在冒泡阶段绑定了处理函数的
  4. 发现了一个,于是元素1的doSomething2()被执行

兼容性和传统模式

在支持w3c dom(文档对象模型) 的浏览器中,传统的事件绑定方法是

element1.onclick = doSomething2;

默认被视为在绑定于冒泡阶段

使用冒泡型事件

很少的开发人员会有意识的去使用冒泡型事件或者捕获型事件。在他们今天制作的网页中,没有必要让一个事件因为冒泡而被好几个函数处理。但是有时用户通常会很疑惑,因为在他们只点击了一次鼠标之后出现了许多种情况(多个函数被执行,因为冒泡)。而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希望你的处理函数相互独立的。当用户点击了某一个元素,发生什么,点击另一个元素,又对应发生些什么,相互独立,而不因为冒泡连锁。

一直在发生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事件捕获或者冒泡一直在发生。如果你给整个页面文档的定义一个通用onclick处理函数

document.onclick = doSomething;

if (document.captureEvents) document.captureEvents(Event.CLICK);

//第二句话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初学者,希望有能人能解释

在页面上单击任何元素的单击事件,最终会冒泡至页面最高文档层,因此触发那个通用的处理函数,除非之前一个处理函数明确的指出终止冒泡,这样才冒泡才不会传播到整个文档层面

用法(这一小节翻译的不好,因为没有实战,我也不是很理解,可以在留言中补充,我会更新)

因为任何事件传播终止于页面文档(这个最高层),这使默认的事件处理函数变得可能,假设你有这样一个页面

------------------------------------
| document                         |
|   ---------------  ------------  |
|   | element1    |  | element2 |  |
|   ---------------  ------------  |
|                                  |
------------------------------------
element1.onclick = doSomething;
element2.onclick = doSomething;
document.onclick = defaultFunction;

现在如果用户单击元素1或者元素2,doSomething()将被执行。如果你愿意的话,如果你不想让事件冒泡至执行defaultFunction(),你可以在这里阻止事件冒泡向上传播,。但是如果用户点击页面上的其他部位,defaultFunction()还是会被执行。这样的效果或许有时能用的上。

设置页面­——使处理函数有范围较大的触发面积,在“拖拽效果”脚本中是必须的。一般来说在某一个元素层上发生 mousedown事件意味着选择了这个元素,并且使它能够响应mousemove事件。虽然mousedown通常绑定于这个元素层上以避免浏览器bug,但是其他两者的事件函数的范围必须是整个页面(?)

记住浏览器学的第一法则(First Law of Browserology)是: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can happen),并且是在你起码有点准备的时候。所以有可能发生的是,用户拖拽时,大幅度在页面上移动他的鼠标,脚本却不能在大幅度中做出反应,以至于鼠标也就不再停留在元素层上了

  • 如果onmouseover处理函数绑定在元素层上,这个元素层不会再对鼠标的移动有任何反应,这会让用户觉得奇怪
  • 如果onmouseup处理函数绑定在元素层上,事件也不能被触发,后果是,用户想放下这个元素层后,元素层持续对鼠标移动做出反应。这会引起(用户)更多的迷惑(?)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事件冒泡非常的有用,因为将你的处理函数放在页面层能保证他们一直能被执行

把它给关了

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会想关了所有的冒泡和捕获以保证函数之间不会打扰到对方。除此之外,如果你的文档结构相当的复杂(许多table之间相互嵌套或者诸如此类),你也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而关闭冒泡。此时浏览器不得不检查目标元素的每一个祖先,看是否它有一个处理函数。即使一个都没有找到,刚刚的搜索同样花费不少时间

在微软的模型中,你必须设置事件的cancelBubble的属性为true

window.event.cancelBubble = true

在w3c模型中你必须调用事件的stopPropagation()方法

e.stopPropagation()

这会阻止所有冒泡向外传播。而作为跨浏览器解决方案应该这么作:

function doSomething(e)

{
      if (!e) var e = window.event;

         e.cancelBubble = true;

         if (e.stopPropagation) e.stopPropagation();

}

在支持cancelBubble属性的浏览器中设置cancelBubble无伤大雅。浏览器会耸一耸肩然后创造一个这个属性。当然这也并不能真正的取消冒泡,但至少能保证这条命令是安全正确的

currentTarget

像我们之前看到的一样,一个事件用target或者是srcElement属性用来表示事件究竟发生在哪个目标元素上(即用户最初点击的元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元素2,因为我们单击了它。

非常重要的是,要明白在捕获或者冒泡阶段的目标元素是不变的,它始终与元素2相关联。

但是假设我们绑定了以下函数

element1.onclick = doSomething;

element2.onclick = doSomething;

如果用户单击元素2, doSomething()会被执行两次。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html元素正在响应这个事件?target/srcElement也没有给出线索,但人们总是更倾向于元素2,因为它是引起事件的原因(因为用户点击的是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3c 增加了currentTarget这个属性,它就指向正在处理事件的元素:这恰是我们需要的。很不幸的是微软模型中并没有相似的属性

你也可以使用”this”关键字。在上面的例子中,它相当于正在处理事件的html元素,就像currentTarget。

微软模型的问题

但是当你使用微软事件绑定模型时,this关键字并不相当于HTML元素。联想缺少类似currentTarget属性的微软模型(?)——按上面的代码操作的话,你这么做便意味着:

element1.attachEvent('onclick',doSomething)

element2.attachEvent('onclick',doSomething)

你无法确切知道哪一个HTML元素正在负责处理事件,这是微软事件绑定模型最严重的问题,对我来说,这也是我从不使用它的原因,哪怕是在开发仅供Windows下的IE的应用程序

我希望能够尽快增加currentTarget类似的属性——或者遵循标准?web开发者们需要这些信息

 后记:

因为没有实战过javascript,所以这篇文章有些地方我并不是很理解,只能硬生的翻译出来,比如谈拖拽效果的那一段,如果大家有什么补充和疑问可以留言给我,谢谢支持啦!

相关文章

生动详细解释javascript的冒泡和捕获,首发于 博客 - 伯乐在线

相关 [解释 javascript] 推荐:

生动详细解释javascript的冒泡和捕获

- - 博客 - 伯乐在线
原文: Event order 翻译: hh54188的博客. 前言:虽然精通jquery,但对它的原型javascript却不是很了解,最近在学习javascript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冒泡和捕获,很多次被提到,但又不知究竟应用在何处. 找到了一些好文章解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quirksmode的一系列文章都不错,通俗易懂,这篇只是一系列中的某一篇,有机会把javascript这系列都翻译给大家.

我从来不理解 JavaScript 闭包,直到有人这样向我解释它... - Java架构—月亮 - 博客园

- -
正如标题所述,JavaScript 闭包对我来说一直有点神秘,看过很多闭包的文章,在工作使用过闭包,有时甚至在项目中使用闭包,但我确实是这是在使用闭包的知识. 最近看国外的一些文章,终于,有人用于一种让我明白方式对闭包进行了解释,我将在本文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解释闭包. 在理解闭包之前,有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先了解一下,就是 js 执行上下文.

Javascript诞生记

- Milido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二周前,我谈了一点Javascript的历史. 今天把这部分补全,从历史的角度,说明Javascript到底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明白Javascript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我依据的资料,主要是Brendan Eich的自述. "1994年,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了Navigator浏览器0.9版.

JavaScript,你懂的

- dylan - keakon的涂鸦馆
经常有人问我,JavaScript应该怎么学. 先学基本语法,如果曾学过C等语言,应该1小时内就能掌握了. 再去使用内置的函数、方法和DOM API,熟悉它能干什么;而在学习DOM API的过程中,你还不得不与HTML和CSS打交道. 然后弄懂匿名函数和闭包,学会至少一个常用的JavaScript库(例如jQuery).

Javascript 里跑Linux

- rockmaple - Shellex's Blog
牛逼到暴的大拿 Fabrice Bellard,用Javascript实现了一个x86 PC 模拟器,然后成功在这个模拟器里面跑Linux(请用Firefox 4 / Google Chrome 11打开,Chome 12有BUG). 关于这个东西… 伊说 “I did it for fun“,大大啊大大啊….

高效 JavaScript

- xtps - ITeye论坛最新讨论
传统上,网页中不会有大量的脚本,至少脚本很少会影响网页的性能. 但随着网页越来越像 Web 应用程序,脚本的效率对网页性能影响越来越大. 而且使用 Web 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现在越来越多,因此提高脚本的性能变得很重要. 对于桌面应用程序,通常使用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二进制程序. 编译器可以花费大量时间优化最终二进制程序的效率.

你得学JavaScript

- 蒋冰 - 伯乐在线 -博客
  注:本文由 敏捷翻译 - 蒋少雄 翻译自 Kenny Meyers 的博文.   如果三年前你问我应该学什么语言,我会告诉你是Ruby.   如果你现在想学一门语言的话,你应该学习JavaScript..   我认为,每一位Web开发人员都应该学习JavaScript. 目前推出的许多新技术都支持这个观点.

javascript 贪食蛇

- Xin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我的程序用javascript与Html中的table结合,实现的简单的贪食蛇游戏,游戏的主要特点,可调整蛇移动速度,可调整蛇移动范围,碰壁、咬到身体则“Game Over. 游戏并不完善,只是实现了主要的功用,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您感大家提意见.        实现方法:由javascript语言中的setInterval方法驱动整个游戏程序,设置“nowDirection”即蛇的当前移动方向为全局变量,由setInterval方法定时获取蛇的移动方向,由document.onkeydown()捕捉当前按键(上、下、左、右)以修改nowDirection,这样就可以用方向按键控制蛇周期时间的定向移动.

你不懂Javascript

- 英建 - 黑客志
过去几年我注意到技术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太多程序员将那些他们只是有过非常浅显的了解,但其实根本就不懂的技术写到他们的简历中,这个现象几乎每种语言都有,但这其中最严重的就要数Javascript了. 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现如今几乎每个开发者的工作都或多或少要依赖于Javascript,但大多数人并不真的理解这门语言,他们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复制粘贴,使用这种方式,你永远不会真正学会这门语言,而只能得到一个你已经懂了的假象.

Javascript 中的 var

- - 酷壳 - CoolShell.cn
MelonCard发布了一篇文章——” how one missing var ruined our launch“(”少写了一个var毁了我的网站”),这篇文章是说MelonCard用Node.js做后台,因为出了一个小高峰——有50-100人注册,结果整个网站都不响应了,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奇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