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不自由

标签: 维基百科 自由 | 发表时间:2013-05-16 18:34 | 作者:秦鹏
出处:http://www.guokr.com/

(文/ Jim Giles)主意不错,只是太疯狂,根本就行不通——当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决定创立一个随便谁都能编辑的百科全书时,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那些唱反调的人错得相当离谱。维基百科现在拥有285个语种,共2500万个条目,每个月差不多有5亿查阅人次。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说:“它对我们的文化做出了惊人的贡献。”他的研究课题是技术对观念和知识的影响。将全世界的知识汇聚一处,使这颗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取——威尔士和桑格的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这么多年来,似乎也不显得疯狂了。

但它或许本该是疯狂的。近年来,维基百科的支持者开始警告说,这部百科全书的未来受到了威胁。人类知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在维基百科中缺席,而一批编辑者也被指责说他们在抵制扩充内容的努力。不仅如此,新的编辑者加入的频率也不像当初那样快了。

维基百科的维护者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扭转危局。然而一些人已经在质疑,这部百科全书的运作方式是否从根本上就存在着瑕疵。英国牛津互联网学院的希瑟·福特(Heather Ford)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无可挽回的。”如果这些人质疑得没错,接下来发生在维基百科身上的事情,将不止影响到这一家网站的前途:比如谷歌和微软,就正在策划一些方案,与维基百科的计划息息相关。一些人认为,大胆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但只有对编汇知识的方式认真地进行重新思考,这些变革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修复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不会那么容易。

似乎从很久以前开始,维基百科便遭遇了它的第一个潜在的绊脚石:保证准确性。大约10年前,很多人质疑这家网站能否与传统百科全书竞争。我本人也曾经挑战过这些观点。我和《自然》杂志的一组记者一起,对比了维基百科条目与《大英百科全书》相应文章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出人意料地为维基百科赢得了加分。几乎所有识别出来的错误都无关痛痒,而且尽管我们的事实核查员在每个维基百科条目中平均能找到大约4个小错,他们在《大英百科全书》的相应文章中也能挑出大约3个来。

在那之后,编辑者还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维基百科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包括:强制让文章包含更详实的参考文献,禁止未注册编辑者创建新条目等。然而,这些举措产生了新的争议。一位虚构的肯尼亚超级英雄的故事,使这些争议备受关注。

2010年,肯尼亚的一群维基百科用户试图为Makmende创建一个条目。Makmende是在肯尼亚家喻户晓的一位英雄。他头缠发箍,一身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装扮。他的绰号最初是一句俚语,源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台词“赶紧着,让我爽一把”(Go ahead, make my day)。这个词原本用于嘲讽。当某人尝试完成一项“太有野心”的任务时,别人就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当成Makmende了。后来,当地一支乐队拍摄了一部以Makmende为主角的影片,与他有关的笑话也随着热线电话在肯尼亚的广播电台里火爆了一把。然而,在维基百科中创建条目的尝试一次次遭到拒绝,原因之一是,编辑者认为该主题不值一提。

虚构的肯尼亚超级英雄Makmende进入维基百科的道路相当曲折,使得维基百科的偏见与保守成为争论焦点。图片来源:ohinternet.com

这很奇怪,因为维基百科并没有那么阳春白雪。一条与美国演员查克·诺里斯(Chuck Norris)有关的迷因(meme),无聊程度相差不多,却自2006年开始便拥有了一个维基百科条目。Makmende的条目最终获得通过,但那是在围绕其创建展开的争议在肯尼亚之外引起关注之后。对很多观察家而言,条目被拒似乎并不是因为该主题无关紧要,而是因为它对做出了大部分编撰工作的编辑者而言毫无意义。

大部分活跃编辑者居住在美国和欧洲,这意味着本该具有全球性的维基百科项目,倾向于迎合西方人的兴趣。根据2011年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格拉汉姆(Mark Graham)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项研究,非洲只有一个国家的条目数量超过了与南极雪原相关的条目。事实上,很多非洲国家拥有的条目还不如虚构的中土世界多。格拉汉姆把这些地区称为“实质上的无名之地”。

此外还有性别问题。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大约90%为男性,这在网站内容中也有体现。201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林雄(Shyong Lam)及其同事统计了大约6000个与电影有关的维基百科条目长度。篇幅较长的文章对事物的阐释通常更加透彻,因此长度能够比较准确地代表文章的质量。林雄发现,主要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电影拥有的条目往往更加单薄。对《当哈利遇到莎莉》这部电影描述得相对乏味,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林雄相信性别比例问题的影响范围不止于此。女性编辑者更乐于编撰艺术或哲学之类的主题,然而编辑者数量的偏低可能会使这些文章比其他文章短小。

这两种编辑者构成方面的不平衡都很严重,但似乎还不至于无法克服。如果维基百科需要更加多元,何不针对不足的方面招募编辑者呢?这就引出了这部百科全书受到的第三个抱怨:它对新来者不够友好。很多新来的编辑者发现,自己受困于繁复的条条框框,而一些有经验的编辑者傲慢态度更是使问题雪上加霜。新来者经常发现自己贡献的内容被删除了(只需点一下“回退”即可完成这样的修改),而且没有人给出任何解释。

这些问题是英文维基百科活跃编辑者数量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缓慢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样下降的还有编辑者被提升为管理员的速率。管理员拥有督管这部百科全书的更大权限。

这一趋势使得维基百科作为首要知识来源的地位,愈加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牢靠。其他来源要想取代维基百科比较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允许用户提出和回答问题的网站就是潜在对手之一。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郦安治(Andrew Lih)说,在韩国,由当地搜索引擎Naver推出的一项问答服务要比维基百科更受欢迎。提供类似服务的Quora,自2010年上线以来,已经吸引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编辑插嘴说, 果壳问答也很不错!)

然而,让维基百科变得更加友好,要比看上去更加复杂,塞缪尔·克莱恩(Samuel Klein)如是说。他从2004年以来便是维基百科的活跃编辑者,如今则是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理事,这家机构位于美国的旧金山市,支撑着维基百科的运营。克莱恩指出,英文维基百科一直遭受着垃圾信息投放者和蓄意破坏者的攻击,有时候善意的新来者也会被卷入争端。

一些不甚明朗的迹象暗示,维基百科能够解决部分问题。比如2012年2月,编辑者在维基百科上推出了茶室(Teahouse)栏目。新来者可以在其中提出一些对于更有经验的维基人来说显得有些愚蠢的问题。负责该栏目的编辑者说,第一年的提问大约有2000条,访问茶室的新来者做出的编辑工作,差不多是其他新来者的3倍。

今年7月,维基百科将推出一个系统,使编辑者不必再学习任何此前必须要用到的标记代码。“这不会解决新编辑者遇到的所有问题,”维基媒体基金会副总裁埃里克·莫勒(Erik Möller)说,“但会解决一个我们知道会影响到所有编辑者的问题。”

至于鼓励发展中国家的编辑者,该基金会从2010年开始就在尝试,说服巴西和埃及的大学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加入创建或者更新维基百科条目的内容。莫勒也强调了一个叫做“维基百科零”(Wikipedia Zero)的计划,让欠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能够免费访问维基百科。目前为止,该方案覆盖了包括肯尼亚和泰国在内的12个国家,还有大约20个国家准备加入。

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中男性占到91%,女性编辑者数量偏低可能会使艺术等女性更为关注的主题,比其他文章更为短小,不够详尽。图片来源:mhpbooks.com

这些措施足以创造一个真正具有全球性的百科全书了吗?一些维基人认为不然。他们说,再多新的编辑者也无法填补维基百科的鸿沟,除非它的管理条例做出调整。比如,从早期开始,维基百科就不允许参与者添加他们自己的理论。规则还规定,文章必须标注学术期刊或者报纸之类的信息来源。

对于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主题,或者在线新闻源数量有限的国家,这些标准都不可能得到满足。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作家、维基媒体基金会顾问阿恰尔·普拉巴拉(Achal Prabhala)说:“印度或者南非的出版行业不可能赶上400年的差距。”

因此,在2011年,普拉巴拉开始推行一个系统,让维基百科编撰者能够自行开展研究。作为测试案例,普拉巴拉和其他一些来自印度和南非的维基人挑选了一批未在维基百科中记载的当地风俗,包括宗教仪式和儿童游戏。他们采访了参与者,誊录了对话,还交叉核查了研究报告。结果,他们创建的维基百科条目几乎立刻遭到了阻挠。“有些人窜通起来,”他说,“大量文章都被删除了。”

这样的缠斗很少被外人注意到,但是它揭示的也许是维基百科最大的危机。几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同意,这颗星球还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呈现。然而,用温伯格的话来说,允许编辑者自行收集知识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比如,万一人们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为了平息重重顾虑,普拉巴拉提出了一系列规定来约束维基人的自行研究,从定义自己的研究方法,到在研究报告中强调观念差异。然而这些还不够。“我非常看好这个主意,”郦安治说,“但这个项目已经陷入了泥潭。”普拉巴拉还没有放弃这个项目,称他的想法已经吸引了葡萄牙语维基及其他地方的编辑者的兴趣。然而他也坦承,短期内该项目被英语版本采纳的可能性不大。

归根结底,如果维基百科的覆盖范围得不到扩充,或者更新速率降低,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人,将不仅仅是这家百科全书网站的访问者。过去几年来,谷歌和其他几个搜索引擎已经开始在维基百科中选取信息,与搜索结果一并呈交给用户。

这项服务是一些更宏大计划的曙光初乍。这些计划旨在实现“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s)的编汇:海量存储亿万人、地点和其他实体的数据,附以描述这些实体之间关联的上下文信息。目标是要创建一种服务,能够直接回答你的问询,或者预测你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丢给你一个超链接。这些公司的知识图谱中有相当一部分数据直接取自维基百科。所以如果维基百科出毛病,谷歌和微软的努力也会受到影响。

对百科全书激进的重新思考始于维基百科。然而,保守与偏狭或许又在威胁着它的未来,这些禀性正是维基百科创立之初,它的支持者对传统出版业不满之所在。如果最终它们导致了维基百科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衰落,那么对于一个曾经被评价为疯狂得行不通的项目来说,命运可真称得上是变幻莫测。

 

维基百科小数据

  • 截至2012年4月,维基百科拥有12.9亿位编辑者(所有语言)

  • 91%的编辑者为男性

  • 注册编辑者为1860万

  • 截至2012年初,花在编撰英文维基百科上的时间长达41019000小时

  • 《大英百科全书》第1版的编撰时间为12000小时

  编译自:《新科学家》, Free for all? Lifting the lid on a Wikipedia crisis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相关 [维基百科 自由] 推荐:

维基百科不自由

- - 科技评论
(文/ Jim Giles)主意不错,只是太疯狂,根本就行不通——当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决定创立一个随便谁都能编辑的百科全书时,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维基百科现在拥有285个语种,共2500万个条目,每个月差不多有5亿查阅人次. 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说:“它对我们的文化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维基百科10岁了

- kun - cnBeta.COM
维基百科,这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编辑的自由在线百科全书”今年10岁了. 作为世界上第五大受欢迎网站,它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价的资源. 2009年,有着“互联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威比奖(Webby Awards)将2001年维基百科的上线评为美国互联网产业10大重要时刻之一,因为这“本”免费的百科全书“凝聚网络的力量,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汇集在 一起,共同收集大事小情”.

维基百科讨论审查图像

- SotongDJ - Solidot
维基百科正考虑引入一项图像过滤功能,将涉及性器官、性行为以及万人冢、残缺的尸体等令人感到不适的图片选择性的过滤掉. 图像过滤功能将要求读者在首次浏览到图片或是在浏览之前预先作出个人设定,隐藏他们不想看到的图片. 维基媒体称,“这一功能有数项根据. 首先,要保证维基媒体计划的开放、自由及教育性原则,涉及性和暴力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维基百科寻找更多志愿者

- allengaller - Solidot
在上周举行的维基百科年度会议上,创始人威尔士(Jimmy Wales)警告维基百科正缓慢失去志愿编辑. 威尔士认为造成下降的原因是维基百科的编辑手册越来越复杂,资深的编辑忙于在文章细节变动上打笔战,而新的编辑则因创建了不正确的文章格式而受到惩罚或备受打击. 维基百科已经尝试了一些方法吸引更多志愿者,如WikiLove.

维基百科发起世界文化遗产全球请愿

- garfield - Solidot
《纽约时报》报导,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百科全书,在其诞生10年中,依靠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为279种语言编辑了1800万篇文章. 但维基百科值得作为一种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吗. 跻身法国料理,阿根廷探戈,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和大堡礁的行列. 创始人Jimmy Wales说,他们的基本设想是让人们认识到维基百科是令人惊奇的全球文化现象,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维基百科文章由哪里的人编辑

- CasparZ - Solidot
维基百科文章可以用经纬度标记,如今它的文章数量已经超过百万.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哪个地方的人写了最多的文章. 如果分析文章的地理标记,哪个地区密度最高.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生Mark J.Nelson分析了维基百科2011年3月份的数据库,使用OpenStreetMap、Polymaps和Perl等工具,获得了密度最高的地区分布: 方圆一公里内,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中心最高有405点,其次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旧城,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英国伦敦西区,斯德哥尔摩Hötorget(靠近旧城),英国牛津市中心.

Google和维基百科改变我们的记忆方式

- Liju - Solidot
在维基百科和Google的时代,信息在我们的指尖流动;在智能手机的时代,信息从不停止流动. 瞬间寻找到任何信息的能力当然益处多多,然而这种能力是否可能对我们的记忆造成负面冲击.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现在的人很少再回忆信息,而是在遗忘时记住到何处去寻找信息. 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让你立即同意他们的结论:有多少国家的国旗只有一种颜色.

百度贴吧阻止用户提到维基百科

- 小天 - Solidot
wmr 写道 "在百度贴吧上,一旦帖子内容包含“维基百科”或“wikipedia”就会说“有不适当内容”,因此不能提到,或链接到维基百科. 百度在维基百科刚刚解封时就这么做了. 最近有维基百科用户指出,百度的地图api说明文档使用了原为维基百科制作的MediaWiki软件. 有趣的是,百度地图api提供了一个把谷歌API制作的地图应用实现“零成本”迁移到百度的工具.

百度阻止用户接触到维基百科的方法

- Keven - Solidot
王明睿( @wmrofficial ) 写道 "我发现了一个大量从维基百科复制条目到百度百科的用户. 用百度搜索其中随机的5个条目,发现第一个结果就是被他复制去的百度百科条目. 在搜索诓中加入“wikipedia”也搜索不到维基百科的条目. 然而,有的关键词却能搜到手机版zh.m.wikipedia.org里的条目.

维基百科启用 HTTPS 访问支持

- 万俟尘 - #ifanrlive
维基百科(Wikipedia)发布博文称已启用原生 HTTPS 访问支持. “这允许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而不必跟踪您的浏览习惯;您可以无需担心您的密码或用户会话数据被盗而直接登录访问. ”维基百科的运营工程师 Ryan Lane 在博文里这样写道. 维基百科公布了 HTTPS 的具体配置,并强调相比此前的安全网址“HTTPS 能够带来更安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