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时写的,算科普吧,毕竟内置的Replication是MySQL的骄傲 
  ㈠ SQL语句篇   
   管理主库部分   
    show master logs 
    列出主库二进制日志      
    show master status 
    列出当前主库二进制日志状态      
    show slave hosts 
    列出连接到主库的备库信息      
    show binlog events in 'log_name' 
    列出二进制日志中的事件      
    reset master 
    置空二进制日志索引文件,并创建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      
    purge master logs to 'log_name' 
    purge master logs before 'date' 
    删除主库的二进制日志 
    建议删除流程: 
    ① 目标日志确认如下: 
       在主库:show master logs  
       在备库:show slave status[每个备库都执行,抓取延迟最大的备库] 
    ② 备份 
    ③ purge    
   管理备库部分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 
    告诉备库如何连接到主库并重放其二进制日志 
    参数较多较杂,请自行参阅手册      
    reset slave 
    删除master.info、relay-log.info以及所有中继日志,并新建一个中继日志      
    show slave status 
    查看当前备库状态 
    输出较多,下面捡几个重要的谈谈 
    Slave_IO_State、Slave_IO_Running、Slave_SQL_Running:表示IO线程和SQL线程健康状况 
    Master_Log_File:IO线程当前正在读取的主库的二进制日志的名称 
    Read_Master_Log_Pos:当前主库的二进制日志中,IO线程已经读取的位置 
    Relay_Log_File:SQL线程当前正在读取和执行的中继日志的名称 
    Relay_Log_Pos:当前中继日志中,SQL线程已经读取和执行的位置 
    Exec_Master_Log_Pos:同步到备库的二进制日志的位置      
    能借助该输出来计算复制延迟:      
    Read_Master_Log_Pos-Exec_Master_Log_Pos:表示SQL线程延迟,进而表示了主备是否同步 
    顺道提一点,二进制日志坐标:Position,减去Read_Master_Log_Pos:表示IO线程延迟      
    start slave 
    启动备库SQL线程/IO线程      
    stop slave  
    停止备库SQL线程/IO线程    
㈡ 应用篇   
   数据分布 
     →给地理上互相隔离的IDC分发数据 
   热备份 
     →复制是备份的技术补充,但不能代替备份 
   读扩展 
     →负载均衡 
   报表分析 
     →在不影响主库业务的情况下,月底的审计和报表分析可放到备库上做 
   升级测试 
     →用最新版本的mysql做备库 
   故障转移 
     →提升备库为主库,最小化宕机时间         
㈢ 文件篇   
   master.info 
   记录备库连接主库所需要的信息,如:主机、用户名、密码、当前二进制日志坐标等 
   同时,他也能告诉主库:"我需要某个日志的某个位置之后的内容,请发给我"     
   relay-log.info 
   记录当前备库正在复制的二进制日志和中继日志的坐标     
   binlog index  
   记录主库磁盘上二进制日志文件     
   relay log  
   存储IO线程从主库复制的二进制日志事件     
   relay log index  
   作用同binlog index      
㈣ 流程篇   
   ⑴ 主库记录二进制日志:按事务提交的顺序记录事件 
   ⑵ 备库将主库的二进制日志复制到本地中继日志     
      启动IO线程 
      发起TCP/IP连接 
      在主库启动binlog dump线程 
      读取主库二进制日志 
      IO线程记录到relay log和master.info       
   ⑶ 备库读取并重放二进制日志事件       
㈤ 模式篇   
   复制模式可分:STATEMENT和ROW,通过binlog_format控制 
   没有哪种模式能胜任任何场景,谓之:存在即是合理 
   MySQL能在这两种模式动态却换(binlog_format='MIXED') 
   缺省以STATEMENT运行,当无法正确复制时则以ROW运行     
   下面列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ROW模式     
   优点     
   几乎没有基于行的复制无法处理的场景 
   更少的锁竞争,因为对强串行化的需求降低 
   更低的CPU花费,因为没有必要在构造SQL上下文信息 
   更好的保证了复制到备库的数据的品质 
   更快的定位和解决数据不一致,如当找不到修改的行时,ROW模式会使整个复制过程停止而STATEMENT不会     
   缺点     
   无法确定执行了什么SQL 
   黑盒子,很难定位出故障的地方 
   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 
   更多的网络带宽开销         
   STATEMENT模式     
   优点     
   基于行的复制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执行SQL 
   这很容易定位问题     
   缺点     
   无法正确复制,特别是当涉及到存储过程、触发器、函数等  
   这会失去复制的意义
   
   
 By DBA_WaterBin
 2013-09-02
 Good LUCK
 
 
    作者:linwaterbin 发表于2013-9-2 19:40:59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