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复兴尚需时日,软件仍是设备的核心
上周末,在PingWest举办的SYNC 2013 旧金山场的活动中,“Designed To Be Wearable”环节讨论了如何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的用户设计可穿戴设备。有趣的是,三位来自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创业者或设计师最后都向我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硬件生产的确困难,但到目前为止,软件仍然是硬件最重要的竞争力。
这三位嘉宾分别是ASTRO Studio创意总监、Nike+Fuelband的设计师Norio Fujikawa,为小狗设计的可穿戴设备Whistle联合创始人Steven Eidelman和追踪手机位置、接收手机信息通知的可穿戴设备Cubit产品负责人Jessie Horvath。
为什么软件仍然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们来看看可穿戴设备的出口——Nike+Fuelband的作用是帮用户监测运动过程,并将它转换为有意义的数据;Whistle监测小狗的活动、饮食、睡眠情况,从而让小狗的主人用手机里的软件了解它的健康数据;Cubit同样也需要软件和硬件对话来监测位置和发送通知。包括市面上的其他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不用多说, 它的核心仍然是Google的操作系统——《纽约时报》最近撰文称最早的Google Glass原型是一个把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的相关部件黏到一副护目镜上制成的;Fitbit和Jawbone Up对使用者的意义都是监测日常行动和睡眠数据以反应健康情况。
用Whistle联合创始人Steven Eidelman的话说,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在于为消费者打开一层新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你想知道、但此前无法获得的数据——这有赖于传感器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放进一个勋章大的颈环中;蓝牙技术的更新,Bluetooth Smart对智能手机的支持直接决定了硬件能否与软件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的反馈和使用依靠软件,硬件主要发挥采集数据的作用。“很多时候人们会把精力都用在讨论硬件创业很难。主要原因是犯错的成本太高,从设计到模型再到规模生产,中间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错就要全部推倒重来。”Steven Eidelman说,“如果我们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硬件生产的难题是一直存在的;但如果乐观一点,新技术其实也给了创业者更好的机会,比如3D打印可以让创业者用比以前低的成本来迭代产品模型。你能看到不少人都在说硬件有多难,但是反过来, 软件仍然是主导,软件迭代的成本比硬件低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也太多了。”
软件最直接的意义也是人们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最终目的——让数据发挥作用。例如Whistle在发布前就先与大学的兽医研究所合作获得小狗的基本健康数据,以此为标准比对每个戴着Whistle产品的小狗的数据,“数据是给人看的,数据可视化以及背后的设计逻辑,需要创业公司开发一款好用的软件一样付出足够的精力。”
Nike的例子更有说服力。不同于其他可穿戴设备是软件与硬件配合使用,更准确的来说,Nike+Fuelband是一个应软件使用需求衍生出的硬件产品。“Nike是先有软件后有Fuelband的,你知道Nike+此前已经被不少用户用来监测自己的运动数据,还与社交网络整合。”Norio Fujikawa说,甚至可以说Nike是从用户使用Nike+的热情中看到了硬件配合的机会。现在Nike还开设Nike+Fuel Lab,将Nike+视为一个平台。现在Fitbit等公司也开始整合其他应用,以发挥软件的作用。
让隐藏的数据说话,人们才有更充足的理由去购买设备。
注:图题来自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