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压缩与信息熵
1992年,美国佐治亚州的WEB Technology公司,宣布做出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该公司的DataFiles/16软件,号称可以将任意大于64KB的文件,压缩为原始大小的16分之一。业界议论纷纷,如果消息属实,无异于压缩技术的革命。
许多专家还没有看到软件,就断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压缩原理,你不可能将 任意文件压缩到16分之一。事实上,有一些文件是无法压缩的,哪怕一个二进制位,都压缩不掉。
后来,事实果然如此,这款软件从来没有正式发布。没过几年,就连WEB Technology公司都消失了。
那么,为何不是所有的文件都可以被压缩?是否存在一个压缩极限呢,也就是说,到了一定大小,就没法再压缩了?
一、压缩的有限性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WEB Technology公司的发明不可能是真的。
反证法可以轻易地证明这一点。假定任何文件都可以压缩到n个二进制位(bit)以内,那么最多有2 n种不同的压缩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有2 n+1个文件,必然至少有两个文件会产生同样的压缩结果。这意味着,这两个文件不可能无损地还原(解压缩)。因此,得到证明,并非所有文件都可以压缩到n个二进制位以下。
很自然地,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个n到底是多少?
二、压缩原理
要回答一个文件最小可以压缩到多少,必须要知道压缩的原理。
压缩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字符串,然后用更短的符号代替,从而达到缩短字符串的目的。比如,有一篇文章大量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词语,我们用"中国"代替,就缩短了5个字符,如果用"华"代替,就缩短了6个字符。事实上,只要保证对应关系,可以用任意字符代替那些重复出现的字符串。
本质上,所谓"压缩"就是找出文件内容的概率分布,将那些出现概率高的部分代替成更短的形式。所以,内容越是重复的文件,就可以压缩地越小。比如,"ABABABABABABAB"可以压缩成"7AB"。
相应地,如果内容毫无重复,就很难压缩。极端情况就是,遇到那些均匀分布的随机字符串,往往连一个字符都压缩不了。比如,任意排列的10个阿拉伯数字(5271839406),就是无法压缩的;再比如,无理数(比如π)也很难压缩。
压缩就是一个消除冗余的过程,相当于用一种更精简的形式,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想象,压缩过一次以后,文件中的重复字符串将大幅减少。好的压缩算法,可以将冗余降到最低,以至于再也没有办法进一步压缩。所以,压缩已经压缩过的文件(递归压缩),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三、压缩的极限
知道了压缩原理之后,就可以计算压缩的极限了。
上一节说过,压缩可以分解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得到文件内容的概率分布,哪些部分出现的次数多,哪些部分出现的次数少;第二步是对文件进行编码,用较短的符号替代那些重复出现的部分。
第一步的概率分布一般是确定的,现在就来考虑第二步,怎样找到最短的符号作为替代符。
如果文件内容只有两种情况(比如扔硬币的结果),那么只要一个二进制位就够了,1表示正面,0表示表示负面。如果文件内容包含三种情况(比如球赛的结果),那么最少需要两个二进制位。如果文件内容包含六种情况(比如扔筛子的结果),那么最少需要三个二进制位。
一般来说,在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假定一个字符(或字符串)在文件中出现的概率是p,那么在这个位置上最多可能出现1/p种情况。需要log 2(1/p)个二进制位表示替代符号。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假定文件有n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内容在文件中的出现概率分别为p 1、p 2、...p n。那么,替代符号占据的二进制最少为下面这个式子。
log 2(1/p 1) + log 2(1/p 2) + ... + log 2(1/p n)
= ∑ log 2(1/p n)
这可以被看作一个文件的压缩极限。
四、信息熵的公式
上一节的公式给出了文件压缩的极限。对于n相等的两个文件,概率p决定了这个式子的大小。p越大,表明文件内容越有规律,压缩后的体积就越小;p越小,表明文件内容越随机,压缩后的体积就越大。
为了便于文件之间的比较,将上式除以n,可以得到平均每个符号所占用的二进制位。
∑ log 2(1/p n) / n
= log 2(1/p 1)/n + log 2(1/p 2)/n + ... + log 2(1/p n)/n
由于p是根据频率统计得到的,因此上面的公式等价于下面的形式。
p 1*log 2(1/p 1) + p 2*log 2(1/p 2) + ... + p n*log 2(1/p n)
= ∑ p n*log 2(1/p n)
= E( log 2(1/p) )
上面式子中最后的E,表示数学期望。可以理解成,每个符号所占用的二进制位,等于概率倒数的对数的数学期望。
下面是一个例子。假定有两个文件都包含1024个符号,在ASCII码的情况下,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都是1KB。甲文件的内容50%是a,30%b,20%是c,则平均每个符号要占用1.49个二进制位。
0.5*log 2(1/0.5) + 0.3*log 2(1/0.3) + 0.2*log 2(1/0.2)
= 1.49
既然每个符号要占用1.49个二进制位,那么压缩1024个符号,理论上最少需要1526个二进制位,约0.186KB,相当于压缩掉了81%的体积。
乙文件的内容10%是a,10%是b,......,10%是j,则平均每个符号要占用3.32个二进制位。
0.1*log 2(1/0.1)*10
= 3.32
既然每个符号要占用3.32个二进制位,那么压缩1024个符号,理论上最少需要3400个二进制位,约0.415KB,相当于压缩掉了58%的体积。
对比上面两个算式,可以看到文件内容越是分散(随机),所需要的二进制位就越长。所以,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文件内容的随机性(又称不确定性)。这就叫做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
它是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 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在经典论文 《通信的数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的。
五、信息熵的含义
想要理解信息熵这个概念,有几点需要注意。
(1)信息熵只反映内容的随机性,与内容本身无关。不管是什么样内容的文件,只要服从同样的概率分布,就会计算得到同样的信息熵。
(2)信息熵越大,表示占用的二进制位越长,因此就可以表达更多的符号。所以,人们有时也说,信息熵越大,表示信息量越大。不过,由于第一点的原因,这种说法很容易产生误导。较大的信息熵,只表示可能出现的符号较多,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3)信息熵与热力学的熵,基本无关。这两个熵不是同一件事,信息熵表示无序的信息,热力学的熵表示无序的能量(参见我写的 《熵的社会学意义》)。
(文章完)
=====================================================
以下为广告部分。欢迎大家在我的网络日志 投放广告,推广自己的产品。今天介绍的是 生命链记忆网。
[赞助商广告]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今天我们书写自己的传奇!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
生命链记忆网是永远在线的个人史馆,是永恒的信息载体,永久保留每个人的人生记忆和生命轨迹直至千秋万代。
花一分钟成为 注册用户,就可以使用两大基本功能: 生命链和 生命之书。
(1) 生命链就是你的根,你可以邀请祖先(父系和母系)及子女合链,让自己的生命链有形化、可视化;所有血亲和姻亲成员之间可互动。
(2) 生命之书就是书写你的人生故事,包括日记、自传、随笔等等;自传可选择公开,在自传馆里能被所有人看到。
生命链功能永久免费!
生命之书功能每年付费10元,可使用100M空间(免费试用6个月);累计付费1000元,生命之书永久开启。
永恒之旅,从此开始, 点击试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