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仍不会取代浏览器

标签: 学习笔记 所有文章 APP 浏览器 | 发表时间:2015-04-20 12:27 | 作者:Kant
出处:http://kant.cc

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手机App会不会完全取代手机浏览器,后者是否会逐渐消亡”,观点也几度变化,在当前时间点(2015年4月),我的观点是, 移动端浏览器在暂时H5的体验仍旧无法达到原生效果的此时,固然在重度、用户重感知的需求上会让步于App,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仍旧始终会是一个大型入口,不会被完全取代。

早几年,苹果还未搭建起那么吸引人的App大环境,浏览器非常常用,因为人们的手机端需求早于厂商们的App出现,人们不得不在手机上浏览拙劣的未经适配优化的电脑网页,还备受网速、流量的困扰。(我是在描述当时高中/大学的自己)

而现在,移动端浏览器发展到今天,各家宣扬的点已经从最初的“省流量”(UC浏览器就是靠此起家)、“速度快”变为了“设计轻”、“嫁接读书/视频内容”、“应用大全”了。早几年的激烈厮杀已经让这块市场基本只剩下了几家巨头产品,比如我个人换机后会装的UC和QQ浏览器(前者感觉比较顺畅,我一直没有弄清楚是动效原因还是真有技术区别,后者是因为是东家的产品),搜狗浏览器、Opera、Chrome(我最常用的其实是这个..)都是比较小众的了。

可能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并不会在移动浏览器上使用它的应用大全(Web App)啥的,但即使这样,移动端浏览器仍旧会是一个大型入口。 因为,对于长尾需求、H5/App体验差别不大的需求、搜索等需求形态来说,仍旧是浏览器比App更适合。

一个个看。

1、搜索
搜索对我来说,是一个要用时必须要能马上做到,但频次又不那么多的需求。这类需求很适合在浏览器上来做,因为每次用户换机后,可能不会马上遇到搜索的需求,但总会隐隐感觉需要安装一个App,这就是因为潜意识需要有一个东西可以马上打开www.baidu.com来搜索。这里想到一个事情,UC浏览器团队可能也看出来了未来搜索会是移动端浏览器的很大需求原因,因此自己早早推了神马搜索(当时说实话我没看明白,现在发现当时的决策者的确是前瞻性强)。

2、长尾需求
长尾需求的典型特征是不值得、懒得安装/不记得要安装这个APP,但是又偶尔出现需求,这时通常就用百度搜索,然后网页解决了,这时也不得不依赖移动浏览器了。实际上,手机百度App目前做到App前5,原因就是人们的搜索需求和长尾需求加起来很多,又实际都是通过浏览器来作为产品形态承载,手机百度就自己做了一个浏览器(手机百度App实质上就是一个不用输入URL的浏览器,实际上是UC和QQ浏览器的重要竞争对手)。

3、缺乏App而App没用/做得太烂的情况
我们知道,某些网站是没有App的,就不得不用浏览器。比如论坛,虎扑,猫扑等一些网站,还有一些常用但特殊的站点,譬如某榴。或者是App太烂了,和网站没区别,比如贴吧(贴吧稍微做好点,都没same啥机会)。

4、App和网页的体验差距不大的需求类型
在体验上,并不需要特别的动效体验的需求类型,或者说白了,就是在原生APP上和在H5页上拉不开体验差距的需求类型,也始终是更适合浏览器。典型的例子就是纯粹的阅读,包括阅读小说、看笑话等。如果你只阅读不笔记什么的,浏览器完全够用了,如果你看糗百不会发小纸条上面的,网页版糗百也完全够用了。特别是对基础用户,上面现象更明显,比如我看书,会记笔记,会加色Mark,就得用QQ阅读,而我爸爸,就始终只用浏览器看小说,我跟他说QQ阅读体验更好,翻书效果更舒服,他说哦哦,然后下次回家他还是在用浏览器(我分析根本原因是他觉得没啥区别,那个翻书效果他不在乎,所以他懒得换,保持现状)。小说这一点上,我认为它绝对是除搜索外、移动浏览器里面使用率最高的需求,没有之一,甚至超过看新闻。这一点我纯粹靠个人在身边的观察和臆断,但还算比较有信心,有知道的同学可以与我交流看看。

说到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我倒不太明了,倒也没深入想过,但觉得,在H5越来越强的未来,说不定Web APP会开始成为新的热门的服务形式(不过国内,微信公众号也在准备这一方面的事情),届时浏览器又可能有新的机遇。不过说实话,我个人对H5体验的未来始终看不明朗,毕竟对这块技术不甚了解,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微信搜索“邹剑波Kant”即可关注我的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可以请我喝杯茶。
2312

相关 [手机 app 取代] 推荐:

手机App仍不会取代浏览器

- - Kant's House 追从本心,笑斩荆棘
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手机App会不会完全取代手机浏览器,后者是否会逐渐消亡”,观点也几度变化,在当前时间点(2015年4月),我的观点是, 移动端浏览器在暂时H5的体验仍旧无法达到原生效果的此时,固然在重度、用户重感知的需求上会让步于App,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仍旧始终会是一个大型入口,不会被完全取代.

创意手机APP汇总

- ArBing - 月光博客
  在知乎上有人讨论“如果由你来创意一个手机app,它是什么样的”,网友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因为对移动互联网这一块很感兴趣,所以把网友们的想法汇总一下,一来通过整理的过程想想app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后的潜力,二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网友更多的思考. 分析提取照片中人物的衣着,列出每项价格及其相关服装对比,支持在线购买.

[译]App会取代网站吗?

- - 呦呦鹿鸣
自1999年以来,不管是作为买家还是卖家,我一直是eBay的热心用户. 这么多年下来,eBay已经从原先一个极客们买卖破旧激光笔的地方,演变成了一个商家可以向客户销售任何东西的全球性市场. 如果你想找某种古怪、冷门的东西,哪怕它们已经停产了,或者想以便宜的价钱获取一些来自灰色市场的物品,eBay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值得你去瞧一瞧.

融合通信MaaP会取代APP吗?

- - 业界
RCS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融合通信)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带来了融合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的多种消息形态. 为使RCS消息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也为了给行业服务带来更大的便捷,2017年代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行业组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在RCS Universal Profile 2.3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标准MaaP(Messaging as a Platform,消息即平台).

关于手机App的Https抓包

- - 火丁笔记
我喜欢用 Mitmproxy 来处理手机 App 抓包之类的工作,本来用它来抓 Https 包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设置好代理,浏览 mitm.it 按提示安装证书即可,可是当 Android 版本升级到 7 以后,此方法就失效了,为什么呢. 因为新版 Android 缺省情况下只信任系统级证书,而不再信任用户级证书,问题详细描述可以参考: 听说安卓微信 7.0 不能抓 https?.

Google Chrome 15 最新版讓 Web App 取代傳統網站

- noyo - 電腦玩物
我很贊同Mr.Jamie在「App Internet 革命」這篇文章裡所提出的思考,他說:「消費者跟你接觸的管道,正在從「打瀏覽器、連到你的網站」,變成「打開桌面、點選你的 App」;他們發現你的管道,正在從 SEO/入口網站,變成「App Store/Android Market」. Jamie關心的是從創業角度出發的行銷經營,而我關心的是從使用者工作與生活層面出發的應用,但App革命同樣都在發生,就拿我自己使用Android手機、iPad平板的經驗來看,我幾乎不曾「首先打開瀏覽器」,App才是我的上網入口,App商店則是我找到應用的管道.

HTML5能否取代App?90%功能已实现 利益博弈难免

- - TechWeb 今日焦点 RSS阅读
苹果的强势,使得Adobe的FLASH在移动端失手. 围绕App的移动互联,正在陷入重资本的荒漠中. 有人想起了HTML5,将其视为荒漠中的甘露——即使它目前还未能实现完整的标准化.   这是移动互联版《上帝也疯狂》的续集,上次的主角是App,现在则是HTML5:一个将近10年前就被提出来用于取代HTML4.01和XTHML1.0,但在之后就步履蹒跚,直到近年重新又成为科技界焦点的Web标准版本.

广告将取代应用内付费,成为App首选盈利模式?

- - PingWest中文网
尽管目前移动开发者们仍然倾向于选择付费增值的盈利模式,但应用内广告的收入增长迅速,也许将会从2017年开始成为主流. 根据移动分析公司 App Annie和IDC的报道,移动应用中来自免费增值模式的收入在去年增长了211%. 在iOS 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排名前100名的应用里,高达83%的应用依靠免费增值模式货币化,.

手机用户怒吼:App们,别再乱推送了!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坐在地铁上,身边“嗡嗡”声不断,你就知道又有人收到信息推送(Push) 了. 应用开发者正在滥用这种服务,已经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活. 让我们大吼一声:App们,别再推送了. 没完没了地推送,并不是增加App使用量的有效手段,但开发者仍不由自主地使用推送这种营销渠道.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真的很常用某款应用,过了刚刚下载的新鲜劲儿,从静静躺在手机里的那一刻起,它们似乎也没什么别的方式体现存在感了.

移动APP手机兼容性测试初步

- - 大魔 I'm Png
Web开发需要做各种浏览器兼容测试,移动APP开发需要做各种设备兼容性测试. 对各种设备的兼容测试,主要集中在2点:. 不同Android OS版本的测试,如Android 2.3, Android 4.1. 不同屏幕密度的测试,如320*240(QVGA),480*320(HVGA),800*480(WV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