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标签: summary | 发表时间:2016-06-05 16:08 | 作者:
出处:http://blog.devtang.com/

我在国内的大大小小技术会议(比如 QCon, ArchSummit,MDCC,SwiftCon 等)中做过不少演讲,也听过很多别人的演讲。作为一个一路走过来的技术演讲者,我见过很多优秀的演讲者,也见过很多干货满满的分享因为嘉宾的演讲水平问题而搞砸。关于演讲的技巧的文章很多,我想找一个侧面,分享一下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问题。

超时

一个演讲,刚开始准备的时候,通常都会感觉要准备 45 分钟好难,于是就会紧张起来,紧张会使得我们准备过度。而大部分演讲者都不会在正式演讲前完整地模似真实的现场演练一遍。加上演讲现场通常都会因为场下黑压压的人群,以及耀眼的灯光而产生兴奋,兴奋有可能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以非常快地语速把 PPT 讲完,但是大部分认真准备的演讲嘉宾都会由于过度兴奋而深入到演讲的细节中忘记了时间,从而把本来就准备过多的 PPT 更加充分阐述。于是,超时随之而来。

一般像 QCon 这种专业的技术会议,对付超时也是相当专业的,台下的工作人员会在演讲只剩 5 分钟的时候,在台下举牌子让你注意到时间。但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晚了,PPT 只讲了一半,而时间只剩下 5 分钟,除了蒙逼还能干嘛?我见到过一次在 QCon 的超时就是这样,一位来自某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员,用 5 分钟的时间,把他准备的另外几十页 PPT 翻完了,大家甚至都来不及读完他在 PPT 上的写的所有文字,而基本上他除了翻完,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对付超时怎么办?

第一步:控制 PPT 页数。通常情况下,一页 PPT 演讲时间花费大概是一分钟,一个 45 分钟的演讲一般也要留 10 分钟提问,所以准备 30 - 35 分钟的分享就够了,这样对应的页数大概是 30 - 40 页。当然,如果你的 PPT 中还有大量非摘要的、可以快速翻过的动效内容,页数可以适当增加(比如我在 SwiftCon 中演讲的 PPT 就有 60 页,但其实很多都是动画效果)。

第二步:提前试讲。其实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在公司内部直接把自己的演讲主题讲一遍,这样就能够精确地知道会花费多少时间了。如果不方便在公司的分享会上讲,也可以拉几个同事给他们私下分享。如果拉不到同事,自己找个小黑屋,开个计时器,完整地给自己讲一遍,也都是准确了解时间花费的办法。我在 SwiftCon 中的演讲,事先就试讲了 6 次,当然后面很多次是为了打磨内容,而不是了解时间花费。

干货太多

有人问:干货太多是问题吗?我想说:是的,问题很大!

我还记得有一次 InfoQ 给演讲嘉宾做培训,当时的演讲培训师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的演讲在趣味性和技术性中做选择,你会选择哪个?现场有一半选择了前者,另一半选择了后者。我当时选择的是后者,因为我觉得,一个技术演讲,讲得没意思没关系,只要有干货就行。但是,培训师却告诉我,应该选择趣味性。

培训师的理由是这样的:大部分 45 分钟的演讲,都不足以完整地阐述大量的知识,获取大量的知识有更多方便的途径,比如看书。一个好的演讲者,不是应该让观众在现场接受多少内容的知识,而是让观众在现场产生对演讲内容大体框架的理解,进而在演讲结束后,观众可以进一步通过别的途径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

所以,如果你的演讲原本要讲 10 个干货,那还不如把其中的最重要的 5 个整理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让观众现场能够对你演讲的主题产生兴趣,而另外那 5 个干货,你完全可以附在最后一页 PPT 上,作为延伸学习的推荐话题。如果你的演讲能让观众产生兴趣,在会后学习几个小时,那么听众在知识性上的获取效果绝对比你「填鸭」式的干货分享要好。

所以,适度收敛,少即是多。

缺乏练习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技巧都不是学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比如我最近在学自由泳,无论我如何熟记姿势的各种要领,我也无法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身体产生记忆,我能做的只是不停地练习,纠正错误,产生肌肉记忆。演讲也是一样。

你看到的大部分优秀的演讲者,在台上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做了大量的练习。

而大部分技术人员通常都是没有兴趣一遍一遍讲同样的内容,所以,缺乏练习使得他们在台上过度紧张,有些人因为紧张,只能对着讲稿把演讲内容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这样和观众的互动就差太多了。

在这一点上,解决办法除了练习别无它法。我个人会有意识地每个月都做一些分享,很多时候是公司内部的或小范围的分享,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另外培训师也提到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对着摄像机做演讲,然后通过回放录像,来审视自己的表现。我试过一次,确实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一试。

总结

超时、干货太多、缺乏练习,这就是技术演讲中我看到的最大的 3 个问题。

相关 [技术 演讲 问题] 推荐:

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 唐巧的技术博客
我在国内的大大小小技术会议(比如 QCon, ArchSummit,MDCC,SwiftCon 等)中做过不少演讲,也听过很多别人的演讲. 作为一个一路走过来的技术演讲者,我见过很多优秀的演讲者,也见过很多干货满满的分享因为嘉宾的演讲水平问题而搞砸. 关于演讲的技巧的文章很多,我想找一个侧面,分享一下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问题.

技术演讲的技巧和经验

- - 月光博客
  导读:如果你在编程大会上发表演讲,不论是开放式的BarCamp或是像OSCON那样精心组织的大型会议,你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将脑中的信息传达给听众,所以请仔细把握.   技术会议的成本非常昂贵,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本. 即使像BarCamps这样的免费会议也需要与会者投入宝贵的时间. 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或者割舍与家人一起的时光,而这段时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技术演讲那些事:如何不让你的演讲令人讨厌

- - 博客园新闻频道
导读:如果你在编程大会上发表演讲,不论是开放式的 BarCamp 或是像 OSCON 那样精心组织的大型会议,你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将脑中的信息传达给听众,所以请仔细把握. 技术会议的成本非常昂贵,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本. 即使像 BarCamps 这样的免费会议也需要与会者投入宝贵的时间. 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或者割舍与家人一起的时光,而这段时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分享(演讲)

- - 后端技术杂谈 | 飒然Hang
讲述如何准备一次技术分享(演讲)以及演讲中的注意事项. 来自内部分享PPT,后续会发布 详细版. What-什么是有效的技术分享. 听众的组成;听众对领域的了解程度;听众的诉求. backlog: 收集、积累信息. 报告:精确的信息和枯燥的细节、事实和图表. 故事:具体;强调说服和感染;. - Situation: 当时的情况 - Target: 面临的任务/目标 - Action: 采取的行动 - Results: 取得的结果.

DevOps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业务问题

- Allen - 译言-电脑/网络/数码科技
来源DevOps is not a technology problem DevOps is a business problem. DevOps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业务问题. Since Patrick Debois called for the first DevOps Days event and unleashed the term "DevOps" upon the world,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DevOps has evolved into a global movement..

Twitter技术问题导致抓取和URL规范化问题

- iVane - SEO每天一贴
6月27号Google工具条PR更新了一次,然后很多人注意到Twitter首页PR降为零. (Google首页也降到9,不过这不是重点. )7月19号Google居然又更新一次工具条PR. Google更新工具条PR值从一个月一次变到3个月一次,甚至半年一次,所以这次不到一个月就再次更新有点蹊跷. 据目前透露的信息,这次更新PR貌似主要就是为了修正Twitter PR值的问题.

技术面试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 - 四火的唠叨
其实很久以前就想谈一谈这个话题了,但是最近才有了足够的动机. 因为从最近参加的很多 debrief 来看,我认为身边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面试中,在通过技术问题来考察候选人这方面,很多都做得不够好. 比方说,我看到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候选人的面试,一些面试官依然是草率地扔出一道算法题让做了事,并且认为能不能够比较清晰完整地将代码写出来,是工程师级别裁定的最重要的标准.

Android电子市场在华无法访问系技术问题

- bill - cnBeta.COM
昨天,Google旗下Android.com在中国无法访问,引起业界猜测. 今天Google新闻发言人塔基・米多斯(Taj Meadows)告诉CNET:“我们确认,在软件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现在已经修复了.

最近关注的一些核心技术问题

- - 人月神话的BLOG
最近关注的一些核心技术问题,有相关资料的可以帮忙推荐. 关心MySQL读写分离集群和Cluster集群的选择策略,Cluster集群虽然具有完整的热备份能力,但是由于数据shading将导致很多问题,特别是跨数据节点的多表关联查询性能,在该问题解决后又出现的问题是对于数据集成和BI需求的满足上,是否一定要基于Hive模式来实现相应的需求.

网络技术独立的导火索-SDN和三个问题

- - CSDN博客云计算推荐文章
CPU和操作系统已经牢牢占有了PC,服务器的领地,每个PC,服务器上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CPU,都会跑一个OS,甚至如今的手持设备也被灌入了PC的影子,实则一个缩小版的PC,当年的类似单片机的射频终端彻底败阵. 手持设备向电脑技术投降是有道理的,因此电脑和手持设备都是无穷无尽的应用来推动的,但是如果有一天物联网深入我们的生活,我害怕肉眼看不到的电子灰尘里面也会跑一个精简版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