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相亲 老别墅的新改造
“接地气”是一种活法,它讲究居住空间与自然的协调互动,空间内的人的乐活天然。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接地气”对居家住所有着颇高的要求,要安静、开敞、通风且决不能是公寓,更要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共处。
今天的这一处得住所满足了上述所有的硬件条件,而且它坐落在主人从小长大的街区,旧街坊邻里、老朋友老同学和亲戚们,将生命的精神环境得以延续,可谓是另外一种“接地气”。
造天井 建绿色居所
这是一栋具有30年历史的老房子,新的主人希望它的外表和实际功能都有新的提升而装饰新屋如在白纸上作画,改造旧屋则如同“在藩篱中出创意”,限制颇多。
首先遇到的是结构问题。因为想要容纳书房、音响室、花园、私人卧室和大的会客厅与餐厨,原本的面积显得颇为捉襟见肘。而立于城市中心的独栋建筑,自然不能够平面扩充,于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竖向扩展,用高度来解决面积。
书房、音响室和大露台被安排在最高的顶层,一楼作为为一家人同聚的公共空间,包括餐厨和客厅,以及一间和室;二楼则是私密的卧室。为了在原来只有两层的建筑上加建第三层,所有的楼板都进行了加厚,内部梁柱也进行了加固处理。经过改建之后,整个家呈现两处挑空。不管在几楼,或者什么时候,抬头都可以从玻璃屋顶看到最自然的天象:阳光、月亮、星星和云朵,身在屋中,也颇有些徽派民居的风味。
加建的第三层是斜坡屋顶,形成第二处挑空,自然也带来更多的阳光。两处挑空加上有一整面墙体用玻璃幕墙,会让人对这栋住宅的保温性产生怀疑。但实际上,在房顶有可以遥控开关的遮光帘,在正午阳光太过强烈的时候可以用以遮挡;幕墙的玻璃也是可以吸收热量和紫外线的环保玻璃,如此一来,透入室内的只是光线,室内温度并不会随之升高,相应的,也节省些许的电能。
这种顶部开窗的结构还应用了物理原理,当它打开时,热气上升逸出,而凉风则从底部一层的落地窗门中灌入,屋内凉爽透气。没有空调的冷气隔离,与夏天的自然也就更亲近了。
原生材 老物再利用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一贯穿两层的实木装饰,不禁为之震撼。入门便是上海老房子所特有的天井,享受自然光线照射下,实木装饰所散发出的简洁大气,仿佛身临某地的现代美术馆,而非私人住宅。
整幢老别墅到处可见桧木的运用:一楼的和室地板、家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三楼音响室的桧木连墙壁软包,拥有环保且良好的吸音效果。虽说用的都是珍贵的桧木,但这些木材都是对旧木材的二次使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砍伐过很多桧木,而且都是树龄几百年的精品,在建筑、家居、内部饰材多有应用,加之现在桧木已经成为保护树种不允许砍伐,所以想要用到这种木材,只能在旧物中寻觅,把拆建后依然完整的桧木买回再重新加工。因为岁月让水分蒸发而使得木性更加稳定,美丽的花纹与香味依然存在,不啻为环保的好范例。
家中的很多木材运用,看似平淡无奇,背后却有很独特的工艺。比如独立于空间的回旋楼梯,虽然骨架由钢铁制成,但每一级楼梯都覆盖着柚木板,而扶手更是用激光切割出特殊的角度再覆盖到钢骨架上去,相当称手。这四面不靠墙的楼梯成为整个家中的主旋律,涂刷了灰黑色油漆的它显得阳刚十足,在白色与木色的空间里“演奏”出独特的韵律。
四出口 多维度亲近自然
院子不大,但也趣味横生,浑圆的鹅卵石小道,日式的木板回廊,瓦缸里的睡莲时刻都绽放着浓绿,以及随着四季更替而变换外形的树木。散发着自然清新的小院,让主人和设计师都舍不得隔离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居室、茶室、餐厨间、客厅和玄关开了四道门,但也模糊了界限,即使是正式的入户门也隐藏于木板和墙壁之中,更多采用了推拉式的落地玻璃窗。室内室外浑然一体,四处通风,空间也就更清凉敞阔。
中式建筑元素的运用,除了园林,三楼开合自如的露台与室内的灵感也来源于此。那几扇实木大门如旧时宫廷,传统元素加上极简现代的线条,当它们全打开时又是另一番天地自然相结合的景象。
(本文来源于优家画报 撰文:Anna 责任编辑:刘琰 美术: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