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在意别人想法,如何克服?

标签: 创造之路 处世 心理 成长 智慧 | 发表时间:2016-12-17 00:03 | 作者:风墟
出处:http://www.zreading.cn

过于在意别人想法,如何克服?

这一点一直令我很苦恼,我也一直想极力摆脱。但到后来不管怎么尝试却都只令我变得愈发敏感,愈发的在意别人。

通过不断地摸索,直到两年前我才彻底的摆脱了别人对我的看法的影响,我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会被任何的评判与对比影响的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能够放下对于别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也很少会夸赞我,给予我正面的评价,总是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 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后来踏入咨询行业,接触了很多也是被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困扰的来访者,我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童年时总是被父母或抚养者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这一点是导致我们总是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造就我们未来的一切认知、行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也只是一个模板而已,在我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别人的相处与互动,令我们的这些认知和行为获得了反馈和强化,由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才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个「基本习惯」与「核心信念」。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迅速普及,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大众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绝对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归因倾向就是习惯于在根源处寻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就几乎成了公认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童年经历只是导致我们的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于我们童年行为与认知模式的强化和重复才是导致我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并没有在长大后成为像你我一样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原生家庭的确令我们在一开始产生了这些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有机会、也能够摆脱我们的这种认知模式的。

比如说你拥有了一群接纳你的伙伴、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反馈就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你力气很大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怕你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经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时和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你明确的了解了你父母对你的哪些做法令你变得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你「现在」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改变了,问题才能够解决。

并且,甚至是我们只需要把你的认知行为习惯改变了,即便我们不知道原因,那你照旧能够完全摆脱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 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你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难过。都是过去的错。

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你就能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你应该去面对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变得很“轻松”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去追究是谁的错、追究什么原因,这对我们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我们要做的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只会痛苦的哭诉“我好难过”而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导致你不断地被问题影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了唯有付出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导致你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这些直接原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别人。

毋庸置疑,这是任何一个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的一个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你害怕别人对你发火,你害怕别人冷落你,你害怕别人对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别人抛弃你。

而这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是对于「死亡危险」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我们问题的触发因素:父母要求我们成为他们期待的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被他们抛弃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这种死亡风险的恐惧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去试图满足父母的期待。

2.  自卑。

导致自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自卑的人基本都会过度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自卑和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两者是一个交叉作用的关系。

3.  敏感

敏感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受伤,容易多想。

4.  将自己与别人对比。

只要你将自己和别人对比,就必然会对你造成伤害。

「不停地令自己变强,不停的令自己变得更完美,从而能在将自己与别人对比的时候胜过对方」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不管你变得多强大,不管你变得多好,这个世界上绝对还是会存在着比你更好的人。这也就意味着你总会有不如人的地方,你总是会受到挫败。

所以最根本的是,一开始就要意识到你根本没有丝毫拿自己与别人比较的必要性,放弃了对比,也就没有了痛苦。

5.  不能接纳自我。

人的自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依赖性自尊」,即依靠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在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同时会非常的开心,在被别人否定和拒绝时会嫉妒的难过。

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人就是属于「依赖性自尊」。

第二种是「独立性自尊」,即不再依靠外在的评判标准和他人的目光来看待自己,而是完全的遵照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待自己。

但独立性自尊的人在有些时候也会因给自己制定了太高的标准而产生挫败。

第三种是「无条件自尊」,即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评判标准,不需要任何的条件,我完全的尊重和接纳自己。

只有这种自尊,才是真正的自尊。

有条件的自尊本质上只是在玩「找到一个标准,满足这个标准」从而自我安慰的把戏罢了。

所以当一个不能够接纳他自己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是空洞无物的,他无法从自身内部获得支撑,而不得不从外界寻求认同和力量。

6.  试图成为别人。

人都有一个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导致非常多的神经症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论是我们的文化还是父母和长辈的教诲,都是在教我们成为一个“别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做你自己就好。

试图去成为“别人”,试图变得“更好”“更完美”“更有钱”“和更多的异性发生关系”这些是驱使很多人存活着的动力,但这些本质上只不过是满足了你的一种虚假的幻想而已。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活在这种幻想里,他们一辈子都是在为了外界的评判标准而活,他们为了成为“别人”而浪费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生。

以上这六个直接原因,只要你能彻底将其中的一个问题解决,那么你基本上就能够不再去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了。

但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难的。你没有目标,也没有方法。你可能也没有执行力,很难坚持下去。

在这里,我将我这些年所有的经验和思考全部分享出来,我会从所有的角度全方位的帮你建立起一个自信,自尊,自爱的核心信念,如果你能够将以下这些信念内化,那么你不需要做很多就能够逐渐的改变自己的问题。

你所需要做的,是将以下的这部分内容每天晚上看一遍,直到你彻底理解为止。

而等你理解了,问题自然而然的也就解决了。

1.   别人没那么在乎你,也没那么关心你。

虽然在文字的表述上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这本质上指的是“过度的自我关注”。

也就是说问题的实质根本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将别人对你的看法看的太重要,将别人对你的看法所导致的后果看的太重要。

实际上你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多少人在关注你,也并没有多少人对你有什么“看法”。

你想一想,你对别人又有多少的看法呢?即便是你对某个人有些看法,但这个看法又能持续多久?那么你的看法又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你对别人的看法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假如说产生了什么影响,那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个人“在意”你的想法,所以他才会有所应对。

反过来在你身上也是同理,别人对你的看法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实质性」的影响。

所以你看:你因为害怕别人别人对你的看法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你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而如果你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对你的看法就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你明白了?

看法始终只是看法而已。

而如果你说:那别人骂我是傻X怎么办?别人欺负我怎么办?别人排挤我怎么办?

那这就是关乎你“懦弱”的问题了,当别人对你产生「实质伤害」的时候,这就已经不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的问题范畴内,你要做的是捍卫自己的权利,去反抗欺负你的人,或者在的确是你很傻X的时候改掉你的那些愚蠢的做法。

我们要知道: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对立面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不是「彻底的、绝对的、完全拒绝别人的看法」。

不在意只是意味着你不会被别人的看法影响,也不会被别人的看法伤害。但你仍然会正视,面对,并且接受别人对你的看法。

假如说是因为你在宿舍随地大小便这种过度的行为而导致了别人对你的不满,那么你要做的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无视别人的看法。

所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在客观的层面上分清楚你的行为是否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或者影响,如果不违背法律和最基本的道德,也没有伤害或影响到他人,那么你才可以完全无视别人的看法。

2.  对于你而言,在这个世上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别人和别人的看法,都不重要。

每一次当我告诉我的来访者们“他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时,几乎无一例外他们都会回答我:“这样也太自私了吧?”“可是我父母生养我很不容易啊!”“那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哎!”“可是我真的很爱我的男朋友啊!”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时,我都会忍不住在心底心疼这些人一把,看看「社会意识」已经把这些人伤害到什么地步了,他们竟然完全没有自爱自尊的意识。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在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助人为乐,强调要为别人考虑,我们将为自己的立场考虑、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定义为自私,并且整个社会都在或明或暗的对“自私”持批判性的态度。

这就和为什么太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不幸福的原因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敢的、坦然的满足自己的“自私”的心态,而只会一味的照顾和满足别人的感受,那他将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

因为快乐的本质就是对自身欲望和需求的满足,你必须将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你的整个人生基调才可能是幸福的。

如果你时刻想着别人,时刻去迎合与满足别人,你的需求和欲望就会被长期的压抑,久而久之,你就会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忘了自己喜欢什么,这个时候的你,本质上就和行尸走肉并无二异了。

无论任何一个人,他活在这世上首先是为了他自己。你这一生会不断地遇到许多人,会有无数的人随意的向你发表他们对你的看法。他们对你的看法重要吗?

事实上一点儿都不重要,现在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在三年、五年后消失,对于你而言,这些人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些过客而已,所以你有什么必要去奉承和讨好这些对于你一点儿都不重要的人?你有什么必要去在意这些过客们的看法呢?

你这时候可能会想:但我的好朋友/我的老公她们会陪我一辈子的啊,他们对于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人呀!

没有错,这些人的确对你很重要,但重要和你要牺牲自己去迎合别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关联。

这个人对于你很重要,但你没有必要“丧失自尊”的去迎合他。

更何况你也清楚,你和这些“重要”的人也许要共同陪伴一辈子呢,难道你愿意一辈子都在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吗?

从最根本的层面上来讲,别人根本一点儿都不重要,你活着本身就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不能够为了自己而活,那么你这一生就相当于是枉过一生而已。只有为了你自己而活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你完全有权利自私,你也天经地义的应该把自己放在首位。如果你选择尊重自己,不过度在意别人,你会活得轻松快乐很多;

如果你继续去迎合别人,继续去在别人面前“表演”,继续去试图成为一个别人所期待的人,你就会继续现在的这种痛苦。

你是要轻松地自私着,还是要痛苦的迎合着呢?

3.  把你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要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有太多太多的人不会、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而这一点是非常普遍的造成许多人非常痛苦的原因。

他们会在无比愤怒的时候面对着伤害他们的人却无法骂出哪怕一句脏话,无法攻击对方哪怕一下,无法表露出哪怕一丁点儿带有攻击性的情绪。

他们仿佛天生就被训练的会去理解别人的立场,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是你想一想,又有谁理解了你的立场,谁照顾了你的感受,谁满足了你的需求呢?

你并没有任何的必要,也并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和束缚在令你不得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啊。

你说但是社会潜移默化的有很多规则,有别人会评判你。

问题是这些规则和评判对于别人而言也是一样存在的,为什么别的人就不会这么在意这些社会规则和别人的眼光呢?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你给了自己太多了限制,你不敢去迈出那一步,你把别人的眼光和评价看的太过重要了。

只需要尝试一次,只需要尝试一下不去在意那别人的看法,只需要尝试着满足一次你自己的需求,只需要一次,当别人惹恼了你的时候你骂出一句“你给我滚”,只需要一次,当你父母要求你满足他们的期待时你坚定的告诉他们:我自己的未来我自己做主。

只需要这一次,你试试看,自己会不会死,天会不会塌下来,你所幻想的那些恐怖究竟存不存在。

或者即便是你朋友愣住也和你生气了,你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说你太不懂事。

那又怎样呢?

所以为什么就不能够和他们争吵?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你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一旦别人反对你你就马上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呢?

如果你因为“我说了他们不让啊”“可是他们不理解我”“我说不过他们”这种理由而不能坚持自己的做法,我只能说你的一切痛苦,完全是你自己在自作自受。

你自己的决定,别人让或者不让,别人理解或者不理解,别人说的多么有理,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我问你,别人不让你吃好吃的,别人不让你去做你想做的工作,别人不让你和别人起冲突,凭什么?

别人有什么资格控制你?

或者说,你为什么要按照别人对你的要求去做事情?

他不让就让他不让去,他不理解就不理解呗,他说的有理就让他有理,他不接受就让他不接受。

你自己的决定,关别人屁事?

4. 不要害怕得罪别人。

我知道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担心:但我要是真得罪了别人,那怎么办?

你要意识到: 不害怕得罪别人不意味着你要刻意去得罪别人啊。不害怕只是说即便发生了冲突,你也会去面对这个冲突,即便别人不开心,那就让他不开心去。而不是刻意找茬,刻意去得罪别人。

对于现在的你而言,你会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刻意小心翼翼的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为了和别人不起冲突而压抑自己,会为了不让别人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而去为别人的错误负责。

而不害怕只是让你放松下来,让你回到正常人的程度,不会故意惹事,但如果出现了冲突,就要就事论事,是你的错误,你承担;不是你的错误,就绝对不会去忍受。

所以虽然在语言的表述上是:不要害怕得罪别人。而本质其实是: 能够就事论事的分清问题的边界。

如何分清责任边界,详见我的这篇文章: 分清责任边界|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

5. 放弃“成为更好的人”“努力变得更优秀”的这种幻想。

好的,坏的,对的,错的,这些都不重要。你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没错,我在建议你放弃变得更好,放弃努力,放弃变优秀。

而且试图变得更好,试图变得更优秀,试图变得更成功的这种信念是导致你的痛苦和不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

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世界都在推崇和鼓励你要去努力,要变得更好。

于是你开始对自己不满意,你开始讨厌自己,你开始强烈的不能接纳自己。

于是你开始自我否定,开始去追逐社会规定的那些优秀的定义,开始试图去迎合别人的看法,你因此变得很焦虑,你被对自己的不满和自己驱使着不断地向前走,你以为只要达成那些目标你就能轻松了,你就到达终点了,你就圆满了。

但是这一刻却始终不能到来,而你却一直被一种焦虑感控制和驱使着,这样你变得越来越着急,你觉得必须尽快到达那个终点,只有到达那个终点,只有变得更优秀了你才能不再这么焦虑,于是这种着急和焦虑会令你变得越来越浮躁,你会发现你离那些目标越来越远。

而有那么一些人即便是侥幸到达了他所自以为的那个终点,但到达的那一刻他却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体会到想象中的那种喜悦和满足,他也并没有放轻松,焦虑与痛苦始终还是如影随形。而他这个时候所体会到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无边的空虚。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追求外界的标准,追求别人的认可与赞同,追求变得所谓的“更优秀”其实一开始就是一条会伤害你的道路呢?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需求,最高层的需求叫做自我实现。

这个「自我实现」指的就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完成“你自己”的使命感」「追求“你自己”存在的意义」。

而你一直在试图满足“外在”的标准,这和你的本能需求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真正的进步与提升是你基于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去完成你的目标,满足你的需求,你只是想做这件事情,仅此而已。

就像你吃一份你喜欢的冰淇淋,画一幅你想画的花,追一个你爱上的姑娘一样,这都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能够给自己贴上一个“优秀”或“厉害”的标签。

你也不会着急,充满焦虑,为了填补匮乏和焦虑而不停地催促自己,你会完全的放松,不疾不徐的按照你的节奏去做事,去生活。

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优秀或卓越”,这才是自我实现的涵义,这也是你存活这一世的根本意义。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的认知层面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你也能够对你现在的看待你和别人的关系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反思。

但是核心信念的改变,也只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将你的问题解决。

对于你要在行动层面上做出的改变,我给出你如下的建议:

1.   将你所在意的别人对你的看法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着去做出不被别人的看法所影响的行动。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本身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

别人对你有看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你改变不了。你很在意别人的想法,这对于你的意识而言,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短时间内可能没办法一时将其消除。

但是你可以控制的是你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你要做的就是, 即便你的意识层面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但你的行动层面依然能够不受其影响。

比如说,小赵认为你扎丸子头不好看。你以往的做法是就不扎丸子头了。而你接下来要练习的就是继续扎丸子头。

我知道对你来说很难,但克服这个困难本身就是你成长的过程。你要做的本来就是要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而不是把这些困难和心理障碍和困难当成你不去做事情的理由。

你要记得,你不做某件事的理由只有两个:一个是你不想,一个是不可能完成。

困难不在这两者之内,当你尝试着克服一次这种不敢扎丸子头的恐惧时,你就已经是在客服“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个问题了。

2.  尝试着与别人起最少三次的冲突,并绝对的坚持你自己的决定,而不被别人说服。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人看到这个练习都会本能的抗拒而不会去做。

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只要是能做去尝试这个练习的人,就一定能摆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的问题。

3.  尝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感受。

“我没有时间帮你!”

“如果你不能够像一个朋友一样尊重我,那我也没有必要去尊重你。”

“在我小时候你们伤害了我很多,所以不要再继续试图控制我,我不要再去任由你们摆布,今后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你能够多关注我,多陪陪我。”

“你要求我理解你,但为什么你却并没有理解我?即便是我理解你,但你对我造成了伤害,我就有权利拒绝你。”

“别他妈的再对我评头论足,我他妈想做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和你们这帮傻X有个鸡毛关系。”

“不!”

是不是有好多类似于这样的话在你的心中憋了好久了?但每次总是非常难以把这些话说出口?

其实你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或者说最起码的,你肯定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你只是难以拒绝,不敢拒绝,也不会拒绝罢了。

那么你接下来要练习的,就是把这些你以往不敢说的话痛快的说出来,你要做的是不再委屈你自己,不再去照顾和体谅别人,不再被别人所控制,而是明确你的界限,捍卫你自己的立场,将你自己先保护好。

很多人说找不到、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你只有能够坚定的拒绝那些你不想要的,你才能够坚定的维护好那些你自己所想要的。

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追求自我实现,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你可以先从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开始做起,拒绝的多了,那些你想要的,也就会慢慢的明晰。

《明朝那些事儿》最后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一直重大而深刻,在许多年的生存,工作,搬迁,交际,追逐,选择的过程中,这句话始终在提醒着我:你活着是为了你自己,你对于自己负有完全的责任。金钱也好,名声也好,地位也好,这些都会诱惑和吸引着你的“社会我”。但你始终要记得,你不是社会的奴隶,你也不是社会的工具,你更不是社会的一个零件。

归根结底,活着就是三个字:

做自己。

以上。


说明:
1.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 From 2008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2. 手机访问: http://wap.zreading.cn
3. 微博: http://weibo.com/zreading
4. 左岸.思文.群号: 188145065
5. 还有: 人生旅图冷知识
6. 微信:zreading
7. Site Meter
您可能也喜欢:
怪力乱神-写给我思念的中国
有人说富二代值得羡慕,我说你大错特错了
就要摆事实,讲道理
写给女儿弯弯的一封信 | 左岸读书 | Page 2
坟场里的一捆柴火
无觅

相关 [想法] 推荐:

那些想法

- plume - 岁月如歌
hax 的文章很不错:关于国内前端和 JS 技术发展的乱想. 愚公贴出了四个月前的聊天记录,如今再读,别有一番滋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我当时也留存了一些感想,索性也贴出来:. 这是一篇改变我很多想法的文章:大教堂和集市. 老文章,很耐读,最近放在 iPhone 上,没事就看看,烂熟. 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很多事情已经做得非常棒.

对BITCOIN的几点想法

- wuwu - 郭凯经济笔记
有人问我对BITCOIN有什么看法,我还没时间仔细想这个东西,但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之后,有以下初步的想法,总结起来就是:神奇的技术,但优点可能被夸大,缺点可能很致命. 技术的部分我就不评价了,不懂更没资格评价. BITCOIN的优点中最被强调的就是:这是一个不需要中央银行的P2P的货币体系,因此不会有滥发钞票的风险.

今年,换个想法吧!

- 兰诺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Don’t leave learning to the young Older brains can grow, too - NYTimescom. 发表于2011年12月31日. NEW Year’s resolutions often have to do with eating more healthfully, going to the gym more, giving up sweets, losing weight — all admirable goals aimed at improving one’s physical health.

不要强调这是“你的”想法

- binforever - 蔡康永的博客
当你跟他的想法很不同,但你又很想说服他时,你最好不要强调这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在措词上转个弯,让他感觉,你是“被他启发”,才产生这个想法的. 这麽做最省力,因为所有人,都不会反对自己的想法. 这类有点贱的招式,最适合以下犯上时使用. (  和這篇味道類似的 , 還有另一篇 : 你是盆栽型的工作者嗎 ).

做一个有想法的程序员

- chenhua - 涂雅
涂雅导读:程序员有很多种,有些人是鼠标,你拽一下动一下,有些人还是一只烂鼠标,拽都拽不动. 有些人是病毒,喜欢四处出击,他会在程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会考虑用户的感受,有些人认为程序员只管业务逻辑,把数据插入数据库里面就OK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有自己想法的程序员,你是哪一种. 先做一个实验,假如我们要开发一个小项目,需求很简单,就是一个保存用户基本信息的页面,要求用户可以输入姓名、电话、联系地址、邮箱、手机号码、备注,其中姓名与邮箱是必输项目,我们把这个项目分给三个程序员做(当然这三个人都是虚拟的,其实都是我做的),三个程序员交来的作品都没有逻辑错误,数据保存正常,让我们看看做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关于 bugs.kde.org 的一些想法

- 张家良 - I, KDE
有感于最近围绕bugs.kde.org(下文简称BKO)的一些讨论,写一些自己对于BKO的想法. 客观事实:KDE 的开发者账户数量[1]目前为2513,而 KDE的用户数量应该有百万级别. 这个数量对比很重要,所以读下文时请多回想一下. BKO目前的问题:report 数量过多(23000+),且每周都以400+左右的数量增加(这里没考虑同时关掉的report).

teleportd:很有想法的照片工具

- Hopone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地图上标记照片的应用程序不少,例如 Flickr 和 Instagram. 同时,在它们的生态圈里也有用地图展示照片的工具,例如 InstaRadar. 但最近上架的这款 teleportd 却成为了我爱不释手的 App,它真是一款很有想法的照片工具. 它自称为“实时的图片搜索引擎”,宣传口号是“What was it like to only be in one place at a time.

处理 JS 异常的一个想法

- - 幸福收藏夹
可能由于网络、浏览器问题、缓存等原因,可能导致线上执行 js 的时候与开发环境并不一样,会抛出异常. js 异常基本上是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家常便饭. 如何记录,并使用它,却很少人关注. 最近在考虑一个想法,基本上涉及到两步:收集和使用. 对于 error 收集这一块,还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在各浏览器中都有一个接口: window.onerror:.

关于复杂度的一些想法

- - No Headback
之前陶师傅推荐过这么一篇文章, Complexity has to live somewhere,大致意思是系统的复杂度是没法凭空消失的,只能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因为现实世界的逻辑就是那么多,边边角角的 case 就是那么多,你必须要处理,这必然会给系统引入复杂度. 尽管这些复杂度你可以转移给你的同事,或者外包给第三方系统,但复杂度是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