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应用经济预测:不可忽视的10大热门技术与趋势
2016 年有望成为应用经济高歌猛进的一年。到 12 月底,我们预计移动应用商店总消费额将达到 520 亿美元,而移动应用内广告总消费额将达到 770 亿美元。移动端如今成为绝对的主流平台,各行各业的公司都依赖于移动渠道提升现有收入来源,同时开拓新的创收渠道。
这一年同样见证了应用经济中发生的若干重大变革。例如,亚洲的商业应用以及 O2O 应用掀起了合并风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头条新闻莫过于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并以此结束补贴竞赛。我们还预测到 Niantic 出品的《精灵宝可梦 GO (Pokémon GO)》将吸引更多人关注增强现实 (AR) 技术。当然,我们也有一些遗憾——也就是说,同样存在着一些未能识别的重要趋势。最明显的就是,随着 iPad Pro 发布,iPad 效率类别应用的实际下载量同比却出现了下降。
2017 年将成为应用生态系统的又一里程碑。除了主要平台创新和移动优先型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多传统行业的公司也意识到投资移动端的重要性。
App Annie 2017年度预测2017 年应用经济状态:全面增长
我们预测,2017 年移动应用消费总额 (含应用商店消费和广告费用) 将达到 1660 亿美元。
移动应用商店总消费额将达到 650 亿美元。游戏类应用仍是此项收入的主力军,但交友和流媒体应用订阅收入将迅速增长。
应用内广告总消费额将达到 1010 亿美元。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游戏仍是此项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以上类别中,移动视频广告形式带来的收入增长最快。此外,品牌广告也是重要的收入增长来源之一,在移动应用内广告消费总额中所占份额将上升至 12.5%。
2016 年前 3 季度,全球 (不含中国) Android 手机平台上购物应用的使用时间同比增加 52%,主要原因是移动商务的蓬勃发展。2017 年,由于移动应用对实体店内购物体验的影响,预计实体零售商将迎来一波强劲的增长趋势。
其他实体企业 (尤其是银行和快餐厅) 的应用总使用次数在 2017 年也将大幅增长,因为各大公司纷纷开始在业务运营中利用移动平台。
商业合并浪潮席卷西方
2017 年,预计西方世界将会如同今年的亚洲一样,到处涌动商业应用合并的潮流。拼车与配送领域的创业公司在创新与发现阶段通过风险投资筹集大量资金,以支持业务发展和用户获取工作。折扣价格是吸引新用户的主要方式,但是也会导致单位经济效益难以持续。2017 年,整个市场将趋向成熟,我们预计合并会使竞争态势正常化,并推动几家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最终进行 IPO。
短视频风靡,电视面临激烈竞争
过去几年间,人们普遍认为 Netflix 和付费在线视频服务可打破传统付费电视规则。然而,Netflix 自己的定位是单一网络平台,也就是说,它只是与单个电视台竞争,而不是全面抗衡付费电视。Netflix 对于原创内容的投资更加印证了这种价值主张。由于主要消费渠道发生变革,这一策略也会让订阅者数量和用户参与度继续提升。但是,由于资源库存有限,付费在线视频服务仅凭自身力量始终难以取代现有电视运营模式。
随着 YouTube、Facebook 以及后续加入的 Snapchat 等平台上短视频和视频直播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上述平衡格局将会产生变化。2016 年 10 月,美国 Android 用户仅使用 YouTube 的时间就增加了近 45%。由于媒体公司加大了对独家订制内容的投资,这一数据在 2017 年预计还会继续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公司会真正地颠覆规则,留给地面电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年轻群体中,”掐线族” 和 “没电视族” 已经呈现出日渐增加的趋势。
使用 YouTube 的时长在快速增加,比主流的付费视频应用高出一个数量级。随着 Snapchat 更加关注短视频服务,我们预计明年 Snapchat 使用时长会超过 Netflix 移动应用。
聊天机器人影响力有限,但 B2C 消息类应用将会继续发展
2016 年,围绕聊天机器人的诸多讨论都以 “对话商务” 的理念为立足点。反方观点则主要强调按需经济的存在。送餐和拼车应用存在的意义在于减少摩擦——用图形用户界面 (GUI) 代替对话。与此相反,消息类应用的作用在于让现有的交流渠道更有效率,例如满足客户和售后服务人员的相关沟通需求。随着 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 等消息类应用逐步被整合到 Facebook 页面中,Facebook很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聊天机器人能够发挥一定的影响,但是,2017 年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还不够精细,不足以完成高水准的客户服务。因此,聊天机器人的用处仍限于发送通知,以及将用户导向人工服务流程。
语音搜索继续发展,但难以成为主流
Google已经推出Google Assitant,显然对语音辅助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尽管我们相信,Google Assitant 能够提高移动端语音搜索查询的数量,但是在应用互动模式中仍然缺乏大规模变革的动向。2016 年 8 月,我们估计 Android 手机语音互动约占 Android 手机总体使用次数的 1.2%。即使是语音搜索有显著增长,预计语音互动在智能手机总体使用次数中所占比例仍低于 2%。这是因为现有的触摸式交互功能已经比较成熟,不太可能在此时发生较大变化。尽管如此,屏幕建议 (on-screen suggestions, 来自同样的基础 AI 技术) 功能还是会获得更多关注。
即时应用与分布式发现共同改变应用导航
即时应用是指无需下载即可访问 Android 应用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今年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最重要信息之一。2017 年应用开发商将逐渐开始采用这一策略,首先以使用较少的应用为主,尤其是旅游、送餐和零售行业应用。接下来就是不需要大量用户时间份额的应用,例如拼车应用。由于一种被我们定义为”分布式发现 (distributed discovery)” 的趋势,这一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例如,通过 Google 的所有产品都能发现应用,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能依靠应用商店这个单一的搜索发现渠道。Google Maps 中嵌入拼车、酒店预订和送餐服务的深层链接之后,开始变成应用发现的一大来源。此外,当用户位于当地商业店铺或零售商店附近时,Google Nearby 可发送应用提示。最后,Google search、Google Now 和 Google Assistant 推荐都可在某种程度上提供应用发现的功能。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类似趋势,那就是微信 “小程序”。
《精灵宝可梦 GO》无惧克隆版本,Niantic 扩展游戏产品组合
在过去几年里,每个成功的移动游戏发行商都不得不与无数克隆游戏争夺市场。Niantic 出品的游戏,尤其是《精灵宝可梦 GO》却是例外。作为此款游戏基石的位置平台依靠的是珍贵的技术积累 (在 Google Maps 和 Places API 的基础上) 以及前一款游戏 Ingress 的上百万用户提交的位置信息。因此,Niantic开创了第一个可从结构上防止克隆的游戏业务模式。我们相信,至少在 2017 年,基于位置信息的新款增强现实 (AR) 游戏只会出自 Niantic 及与其合作的 IP 所有者之手。《精灵宝可梦 GO》的用户参与度将会逐步正常化,但在游戏活动周期和主要功能更新时仍会有较大起伏。我们也预测,还会有更多零售公司与 Niantic 签订基于 AR 的赞助商位置项目,以增加来店客流量。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 AR 元素渗透到应用当中
《精灵宝可梦 GO》发行后不久,我们便指出,这对应用生态系统是锦上添花,但是对竞争格局没有实际影响。AR游戏模式并不以消费为目的,并且占据的是用户在智能手机屏幕之外的时间。各行各业的不同公司纷纷开始利用这一趋势来拓展客户关系,从 Sears (零售) 和 Swissquote (银行) 到 TBS 的 Catch Coco (媒体和娱乐),都是如此。2017 年,我们预测会有更多公司尝试智能手机 AR 功能,尤其是原先主要依靠实体店的传统企业。
《精灵宝可梦 GO》的惊人增长率是应用经济中的一大亮点,但对其他应用和游戏没有什么影响。
虚拟现实 (VR) 技术偏爱移动平台
移动 VR 配件 (如 Gear VR 和 Google 的 Daydream Viewer) 的使用量将大大超过 PC 平台的 VR 设备,如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这是由于设备拥有成本大大降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新闻、运动、娱乐甚至是教育类的 360 度全方位视频——这些都是推动虚拟现实设备迅速发展的原因。到 2017 年底,我们预计移动 VR 的用户群体数量大概与 2016 年底使用家用语音助手的用户数量基本相当。
新平台:语音助手产品依然小众,可穿戴设备的热点转移到眼镜领域
家用语音助手:
Amazon Echo 成为 2016 年这一市场上的热点,因其未来感设计吸引大批早期用户,2016 年 11 月它的配套应用下载量累计达到约 350 万次。随着产品 “技能” 范围的拓展和近期 Google Home 的发布,预计设备保有量还会增加。但是,语音助手在 2017 年仍然是小众产品,因为缺少其他相关家用设备,延缓了社会大众采用语音助手技术的步伐。
配套应用 Amazon Alexa 在 iOS 和 Google Play 商店下载量合计达到约 350 万次。大部分下载量来自美国。
可穿戴设备:
消费者和开发商对于智能手表的兴趣几年前就开始下降。因此,我们认为 OEM 和平台所有者会把投资转向智能眼镜,从配备基础相机功能的 Snap Spectacles 眼镜到功能齐全的 AR 平台 (例如 Microsoft HoloLens) 都在考虑之列。不过,由于基础技术尚未成熟,2017 年不太可能实现标志性的商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