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我一定做好这五件事
大学,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无论有无拿过奖学金,无论有无坠过绝情谷,无论有无走过逗逼路……
只有毕业十年有余,真正有了回首大学的勇气,能一眼看清当时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很糊涂,可惜当时没有一个人和我说过,包括父母也没提醒过,更没有给我还原很多“真相”。
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我一定做好这五件事,因为这五件事都对我们后面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我一个同学和我说,他当初面试时候,一个总监直接给他一张白纸,上面印着一道微积分,说在一分钟里面算出来,进入下一个提问环节,如果没有把握,现在就可以走了。
我那同学硬生生在一分钟里算出来了,总监和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挺牛的?你知道吗?这道题我输入到电脑只要10秒钟就出来了,你通过这关后我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你大学的知识对企业而言基本没用,因为企业会用一套工具和制度去解决问题,所以你要学会忘记大学教条主义,重新接纳新的一套玩法。
我同学后来说,这个公司的这次面试经历给他印象极其深刻。
回首我读大学,的确认真读书了,但读错书了,我把精力花在了读教科书上,现在看看未必明智。
原因很简单,因为后来工作后发现, 我读的教科书与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脱节太严重了,记得我大学时候学的《C语言》(谭浩强编著),上课第一天教授过来说:“我大学本科读的就是这本书,现在十几年了,还是这本书”,外面世界不用C语言编程,可惜我们学的却是C,就像C这个字母一样,学了就注定不可能圆满,因为总有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叫——现实。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我一定会按照未来雇主的基准线来重新设置学习内容。换言之, 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学习什么内容,我作为大学生就该去学那些内容。
这里有两件事需要做好:
- 如何知道学习哪些内容呢?
- 知道之后我可以怎么学习呢?
如何知道学习哪些内容呢?
如果是我呢,我会多问几位我的师哥师姐,以大企业为主,询问他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你们公司给你们做新员工入职时候做哪些培训啊?
举例:如果某个师哥说他们培训了沟通课程和职业化心态课程,那么你就知道了,这是你需要提前去学习的两类内容。
知道之后我可以怎么学习呢?
优先选择看书自学,然后选择去找实践机会。我可能会读这些书:
(1) 无论什么专业背景,我都会把Office Word、PowerPoint、Excel、Project、Visio等工具类的书籍要研究一遍,另外学习一下MindManager等思维导图工具,因为这种硬技能在任何单位都用得上。更好玩的是,通常大领导未必精通工具,如果你能快速帮他排版,帮他做漂亮,他立刻会对你印象指立刻飙升~
(2) 我一定会多看看垂直领域的专家书籍,举例:如果我读的是人力资源,那我会把HR的六大模块的书籍都认真看一遍,只看专家的。如果要看专业书,那请按照“鬼子进村”方式去扫荡,即批量性扫荡,尤其是看最新出版的一些书,大学图书馆的书太旧了,不一定接地气,所以优先看最新出版的。
(3) 小说、散文等之类的消遣书籍我肯定不看了,因为我不再相信什么“增加点文学气息,增加后会有很多和同事的谈资”类似的废话,真相是职场人士极少讨论文学,相反他们喜欢讨论如何带孩子?如何买房?如何买股票?如何化妆?去哪旅游?……
说白了,职场人他们的关注点和大学生关注点是两条平行线,大学生真的要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直线相交),那必须提前补课(大学生去迎合职场人,而不是职场人来迎合大学生),当然除了孩子的那件事。
插播一个小问题,那么 大学教科书到底要不要看呢?
看啊!
但是我肯定会按照“60分万岁”标准看(除非我要走学术化道路),因为真相是很少有企业关注我是否拿奖学金,真相是HR会收到超多的简历, HR他会优先看对方有没有相关实习或工作经历,然后是学校和专业,学习成绩绝非核心要素看的。
很多男生的大学兴趣是游戏,女生的大学兴趣是刷剧,很可惜这些兴趣在简历上都没法写。
如果没法写的,很可能企业就认为候选人没有特点,基本就被筛选掉了。
所以,我会积极发现和培养一个有“绩效成果”的兴趣爱好。
我这里特别注明,这个兴趣一定是有成果的。
什么叫成果呢? 成果就是可以被企业相关人员查询或听到或看到的。
举例:如果你大学的兴趣爱好是看美剧,但是你有个习惯,把看的美剧都画成一张张思维导图分享在网上,你并没期待别人多少关注,但你至少不断在输出。面试时候,企业方能识别出“你逻辑应该比一般人好一点”,以及“这个孩子没有玩物丧志,有一定的总结反思能力。”
再举例:如果你利用业余时间,打理了一个公众号,分享各种PS技巧,也有了一定粉丝,你在面试新媒体运营岗位时候,你就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你有一定的运营能力”以及“你有一定的PS美化能力。”
通过你的视觉化的“成果”,来揣测大学生的潜力和品质是面试官最拿手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东西给TA揣测。
如果再读一次大学,我一定会努力培养一个能有成果的兴趣,并在“玩兴趣”的过程中,努力去收集各种视觉化的“证据”证明我比同龄人厉害一点点。
(1)我会努力做好 三类“成果”的展示:
- 杰出作品:这个作品必须是可感知的,不能说“我的作品就是我想象力很丰富”,而应该是“我的作品就是撰写出了一部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
- 个人品牌:这个简单,你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粉丝数
- 自身优势:一定是差异化的能力才是优势,例如:我学习能力强,只要你给我一个命题,我能在一天里面写出5000字干货文
(2)从我目前审阅了上千份简历的基础上来看, 所谓的成果,必须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要不然不能算成果,只能算结果。前几天我看见我朋友圈有位朋友炫了一页截屏,“三年,写了500篇文章,公众号粉丝总算破万了”,我当时就觉得:你这不是秀肌肉啊,分明是秀能力不强呐……
为什么一定要利用暑假打工?
我特地绘制了一张图: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22岁本科毕业后开始找工作,这时候他们的职业曲线(Career Curve)的起点是非常低的,几乎是零起步。
如果我去利用暑寒假实习,那么我等于提前进入了Career Preview,等我进入职场那一天,我的曲线基准值就比一般没有经验的人高,这就形成了Entrance Advantage(进入优势)。
所以,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 我一定会抓住一切假期机会去打工,寻找与自己求职方向相类似的工作。这和金钱无关,之后经验有关。
以一个非零售行业雇主单位的视角看,有一些工作不用去实践:
(1) 肯德基、麦当劳之流的打工就算了,除非你以后第一份工作就像做肯德基前台。
(2) 靠出卖体力的实习就算了,例如:发传单、打Cold Call、超市搬运工等,除非你以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做苦力。
(3) 少于三个月的实习就算了,因为三个月才是刚刚入个门而已,你就撤了,最后还是一问三不知,这失去了实习的意义了。
(4) 不可计量的实习就算了,例如:三月里就帮忙老板订飞机票,打印材料,陪吃个饭之类的,因为这些工作都无法佐证任何工作能力,所以做了也白做。
我有个女同学至今未婚,背景非常优秀,当初在大学时候别人追求她,她死活不同意,理由是她想认真读书,要准备考研,后来考上了,又不愿意谈,理由是现在谈了不稳定,以后万一到不同地方上班还是要分手,最后熬到上班后到处相亲,但是由于之前是白纸,她和男生相处总是会感觉不自在,谈过一次因为男生劈腿之后再也没找过第二段恋情。
我一直想,如果这个劈腿的刀伤如果在大学时候就受了,后来工作了,她是不是会更有勇气面对一些爱情挫折?她会不会更理性看待爱情这个事情?
很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
我有个“人生错误总量恒定原则”——即 人生要成熟,重要经历N个错误,这N的值域大致是恒定的,有些人可能略微少10%,有些人多10%,仅此而已。
既然成长就要犯错,那么越早犯错,成本越低,后续犯相同错误概率就越少,收益就越大。
举例:
我大学里买个P2P投资理财产品万一被骗了,估计也就被骗几千,几万元,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被骗一下,很可能一套房就没了。
这就是错误成本递增原则。
所以,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我一定会好好谈一场恋爱。
(1) **如果每个人都有可能失恋,那我希望这个失恋课越早上越好,因为越早上损失越小。初高中恋爱我觉得太小了,大学的确是谈恋爱的好时间段。
(2) 我会努力在恋爱中去体会如何真正与一个人相处,如何去包容对方,如何去关心对方,如何变成一个别人喜欢但又不失去自我的独立人。
(3) 我甚至会努力去找机会认识她的父母,学会与女孩的长辈交流,去认知怎么才能取悦他们。
(4) 如果真的失恋,我也需要大致了解自己可能花多久才能走出那团阴霾,多久才能重新让笑容绽放脸庞,这也是宝贵的经验值。
有人说,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这句话有点夸张了,因为情商高的一个,仅仅是一个表征是会以恰当的方式说话。
有一次,当时是扫地僧的我给领导翻译材料,领导说尽快把这份材料翻译好之后,等着发到美国去。
我很认真翻译好了全文,期间领导打了几次电话来催,要我给他看一些,我说等我翻译完一起给你吧。
等我翻译完给他时候,他傻眼了,他发现我翻译的文件错了,是他拿错文件了……尽管责任不在我,领导还是严厉指出:为什么我屡次让你先把翻好的材料给我先审核,你不给呢?
这件事让我深刻领悟到: 差错永远都是“意外”发生的,都是大家“我本以为”基础上造成。
如果重新读一遍大学,我一定会:
(1) 多多看一些沟通类的书籍(见上图),死活背诵一点基本的沟通技巧,例如:把“你要……”改成“好吗?”结尾的句子,具体参考 《情商低到底有多讨厌,你知道吗?》一文。
(2) 多多和职场人士对对话,我肯定不会和室友天天厮混在一起了。和室友我可以尽情开玩笑,甚至脱口而出一句脏话,大家都会没事,但是一旦养成习惯,那会引来很大麻烦。所以,要多找机会和职场人士多说说,例如:加入一个职场类的读书群之类,多结识一些职场人士,参加他们的聚会。
大学是一个分水岭,是“学生”和“职场人”的一道分水岭,谁能顺利迈过去,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天赋,只取决于他愿意多早去跨这道分水岭。
祝福所有大学生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