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 API 网关的设计
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EAWorld,违者必究。
本文目录:
一、网关简介
二、网关的作用和价值
三、企业级API网关需要具备的条件
四、业界常用的API网关方案
五、如何设计一个好的企业级API网关产品
六、小结
一、网关简介
1.1 API网关背景介绍
API Gateway(APIGW / API 网关),顾名思义,是出现在系统边界上的一个面向API的、串行集中式的强管控服务,这里的边界是企业IT系统的边界,主要起到隔离外部访问与内部系统的作用。在微服务概念的流行之前,API网关的实体就已经诞生了,例如银行、证券等领域常见的前置机系统,它也是解决访问认证、报文转换、访问统计等问题的。
API网关的流行,源于近几年来,移动应用与企业间互联需求的兴起。移动应用、企业互联,使得后台服务支持的对象,从以前单一的Web应用,扩展到多种使用场景,且每种使用场景对后台服务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这不仅增加了后台服务的响应量,还增加了后台服务的复杂性。随着微服务架构概念的提出,API网关成为了微服务架构的一个标配组件。
1.2 网关的几种使用场景
我司王延炯博士的文章 《谈API网关的背景、架构以及落地方案》中,提到了网关的几种使用场景:
1、面向Web App的网关
这类场景,在物理形态上类似前后端分离,此时的Web App已经不是全功能的Web App,而是根据场景定制、场景化的App。
2、面向MobileApp的网关
这类场景,移动App是后端Service的使用者,此时的APIGW还需要承担一部分MDM(此处是指移动设备管理,不是主数据管理)的职能。
3、面向PartnerOpenAPI的网关
这类场景,主要为了满足业务形态对外开放,与企业外部合作伙伴建立生态圈,此时的API GW需要增加配额、流控、令牌等一系列安全管控功能。
4、面向PartnerExternalAPI的网关
这类场景,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业务的需要,实现对企业自有业务的映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合作方账号登录」、「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等等。此时的APIGW就需要在边界上,为企业内部Service 统一调用外部的API做统一的认证、授权、以及访问控制。
5、面向IoTSmartDevice的网关
这类场景主要在传统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传感器、物理设备从工业控制协议向IP转换,导致物理链路上会存在一部分公网链路。此时的API GW所需要满足的「内外兼修」的双向数据流,设备一般通过一个「客户侧」的集中网关在和企业的接入网关进行通信。
在我们讲的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一般指的是前两种使用场景。即,主要是把企业内部的API能力,暴露给其他应用或合作伙伴使用。
二、网关的作用和价值
网关层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的一层挡板,主要起到了三大类作用:
第一类作用是隔离作用,作为企业系统边界,隔离外网系统与内网系统。
第二类作用是解耦作用,通过解耦,使得微服务系统的各方能够独立、自由、高效、灵活地调整,而不用担心给其他方面带来影响。
第三类作用是脚手架作用,提供了一个地点,方便通过扩展机制对请求进行一系列加工和处理。
2.1 内外的隔离
企业为了保护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内网与外网都是隔离的,企业的服务应用都是运行在内网环境中,为了安全的考量,一般都不允许外部直接访问。API网关部署在防火墙外面,起到一层挡板作用,内部系统只接受API网关转发过来的请求。网关通过白名单或校验规则,对访问进行了初步的过滤。相比防火墙,这种软件实现的过滤规则,更加动态灵活。
2.2 多方的解耦
在微服务架构下,整个环境包括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消费者、服务运维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每个角色的职责和述求都不同。例如:服务消费者已经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服务需求,以快速应对业务变化;服务提供者,作为业务服务的沉淀方,希望保持服务的通用性与稳定性,很难应对快速的变化。有了API网关这一层,可以很好的解耦各方的相互依赖关系,让各方更加专注自己的目标。
1、解耦功能与非功能
企业在把服务提供给外部访问时,除了实现业务逻辑功能外,还面临许多非功能性的要求。例如:需要防范黑客攻击,需要应对突发的访问量、需要确认用户的权限,需要对访问进行监控等。这些非功能逻辑,不能与业务逻辑的开发混在一起,需要有专业的人员甚至专业的团队来处理。
2、解耦客户端与服务提供者
客户端与服务提供者分属于不同的团队,工作性质要求也不相同。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他主要的职责是对业务进行抽象,提供可复用的业务功能,他们需要对业务模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沉淀,不能轻易为了响应外部的需求而破坏业务模型的稳定性。而业务的快速变化,又要求企业快速提供接口来满足客户端需求。这就需要一个中间层,来对服务层的接口进行封装,以及时响应客户端的需求。
通过解耦,服务层可以使用统一的接口、协议和报文格式来暴露服务,而不必考虑客户端的多种形态。
3、网关层是否需要实现服务的编排?
在介绍API网关的一些文章中,提到了网关层的服务编排能力。从解耦的角度出发,服务的编排不适合在网关层进行。对服务的编排,其实是提供了一种业务能力,如果把服务的编排放在了网关层,实际上是把一部分业务能力放在了网关层,这样一来,服务层、网关层都有一些业务能力,造成团队职责的不清,也不利于业务能力的沉淀。
2.3 插件的脚手架
网关层除了请求的路由、转发外,还需要负责安全、鉴权、限流、监控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往往随着业务的变化不断调整。例如权限控制方面,早期可能只需要简单的用户+密码方式,后续用户量大了后,可能会使用高性能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又例如,针对不同的监控方案,需要记录不同的日志文件。
所以,这些能力不能一开始就固化在网关平台上,而应该是一种可配置的方式,便于修改和替换。这就要求网关层提供一套机制,可以很好地支持这种动态扩展。
2.4 带来的好处
这里总结下网关的价值:
-
网关层对外部和内部进行了隔离,保障了后台服务的安全性。
-
对外访问控制由网络层面转换成了运维层面,减少变更的流程和错误成本
-
减少客户端与服务的耦合,服务可以独立发展。通过网关层来做映射。
-
通过网关层聚合,减少外部访问的频次,提升访问效率。
-
节约后端服务开发成本,减少上线风险。
-
为服务熔断,灰度发布,线上测试提供简单方案。
-
便于扩展。
三、企业级API网关需要具备的条件
3.1 微服务架构下,企业API网关的定位
API网关作为对外提供服务的入口,就像企业服务的大门。一方面,要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大量的对外访问,另一方面,还要给对内的服务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企业提供的API服务多种多样,API网关要能够对这些API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便捷的管理,例如服务发布、调整、下架、计费、监控等。
3.2 企业环境下,API网关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1、安全性问题
企业在把服务暴露给外部使用时,首先要确保服务使用的安全,防止外部的恶意访问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特别是涉及交易方面的服务,更是要全面考虑安全性。为确保安全,需要考虑在通讯链路的建立、通讯数据的加密、数据的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2、性能问题
作为企业API的入口,所有的请求都会经过API网关进行转发,可想而知,对API网关的访问压力是巨大的,有的网站甚至达到每分钟上千万的访问量。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企业,海量的移动终端每时每刻都需要与后端的服务进行交互,如果不能保证网关的高性能,企业在网关层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成本。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发生过,由于网关性能问题,网关的机器数量,需要与后台服务器的数量保持同步增长。这种情况显然是企业服务忍受的。
3、高可用问题
API网关作为逻辑上的单点,一旦发生问题,将造成企业服务的不可用,对企业来说可能造成的致命的影响。计算短时间的不可用,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保证API网关的7*24小时的稳定运行,网关的自动伸缩、API的热更新等问题,都是企业级的网关需要考虑的。
4、扩展性问题
前面说到,企业网关提供了一个脚手架,一些非功能性的问题,例如日志、安全、负载均衡策略、鉴权等。这些插件会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等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强化与调整。这就需要网关层提供这样一种机制,使得可以灵活地进行这些调整和变化,而不用频繁对网关层进行改动,确保网关层的稳定性。
5、API高效运维的问题
API在上线、发布过程中,都需要涉及到网关层的配合,例如,需要网关层知道API发布的地址,API的接口形式、报文格式,也需要网关层对后台API进行封装。在API调整后,需要作出相应的修改。所以,API网关设计时,需要明确网关层与服务层的职责切分与协作模式,使得API的管理、发布更加高效。
6、API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问题
API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服务的开发、测试、上线发布;服务使用的申请、开通;服务分类分级别的管理、服务使用情况的监控、计费等等。
一个企业可能会暴露成百上千个API,日常也会经常进行API的发布、升级、改造、下架等操作。对不同的服务,不同的访问者,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访问策略。有的商业API公司,还需要对API的使用进行付费。所以,与API网关配套的,需要一套完善的自助系统,提供给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来对服务的发布、使用、和运营。
四、业界常用的API网关方案
业界API网关解决方案有很多,包括商业的、开源的。例如Tyk、Kong、api-umbrella、apiaxle、Netflix zuul、WSO2 API Manager、clydeio等。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 API 网关方案。
4.1 Nginx+ Lua
Nginx是由IgorSysoev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Rambler.ru站点开发的,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2012年,Nginx荣获年度云计算开发奖,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Web服务器。全世界流量最高的前1000名网站中,超过25%都使用Nginx来处理海量的互联网请求。
Nginx基本功能:
-
静态web资源服务器,能够缓存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
支持http/imap/pop3/smtp的反向代理;支持缓存、负载均衡
-
支持fastcgi(fpm)
-
模块化,非DSO机制,支持过滤器zip压缩,SSI以及图像大小调整
-
支持SSL
Nginx通过插件的扩展功能:
-
基于名称和IP的虚拟主机
-
支持keepalive的保持机制
-
支持平滑升级
-
定制访问日志,支持使用日志缓存区提高日志存储性能
-
支持url rewrite
-
支持路径别名(root或alias指定)
-
支持基于IP以及用户的访问控制
-
支持传输速率限制,并发限制
Nginx在性能和高可用性上的表现:
Nginx性能极高,Nginx先天的事件驱动型设计、全异步的网络I/O处理机制、极少的进程间切换以及许多优化设计,都使得Nginx天生善于处理高并发压力下的互联网请求。Nginx的稳定性也在各大网站得到验证。官方提供的常用模块都非常稳定,每个worker进程相对独立,master进程在1个worker进程出错时可以快速“拉起”新的worker子进程提供服务。支持热部署,可以不停机更新配置文件、更新日志文件、更新服务器程序版本。
Nginx的扩展性:
Nginx的设计极具扩展性,它完全是由多个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且耦合度极低的模块组成。因此,当对某一个模块修复Bug或进行升级时,可以专注于模块自身,无须在意其他。
Nginx的易用性:
Nginx使用最自由的BSD许可协议,允许用户在自己的项目中直接使用或修改Nginx源码,有大量的插件可以利用。但是,Nginx模块需要用C开发,而且必须符合一系列复杂的规则。虽然通过第三方模块,可以支持Nginx与Perl、Lua等脚本语言集成工作,但对使用者的要求还是很高。
Nginx可以说是一款能够工业化API网关,在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例如阿里、新浪等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4.2 SpringCloud Zuul
Zuul Netflix公司开源的一个API网关组件。提供了认证&鉴权、限流、动态路由,监控,弹性,安全、负载均衡、协助单点压测、静态响应等边缘服务的框架。
Zuul的基本功能:
-
验证与安全保障: 识别面向各类资源的验证要求并拒绝那些与要求不符的请求。
-
审查与监控: 在边缘位置追踪有意义数据及统计结果,从而为我们带来准确的生产状态结论。
-
动态路由: 以动态方式根据需要将请求路由至不同后端集群处。
-
压力测试: 逐渐增加指向集群的负载流量,从而计算性能水平。
-
负载分配: 为每一种负载类型分配对应容量,并弃用超出限定值的请求。
-
静态响应处理: 在边缘位置直接建立部分响应,从而避免其流入内部集群。
-
Netflix公司还利用Zuul的功能通过金丝雀版本实现精确路由与压力测试。
-
虽然提供的功能还算丰富,但都比较弱,很难满足高要求的场景。
Zuul在性能和高可用性上的表现:
Zuul处理每个请求的方式是针对每个请求是用一个线程来处理。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性能,所有请求会被放到处理队列中,从线程池中选取空闲线程来处理该请求。2016年底,Netflix将它们的网关服务Zuul进行了升级,全新的Zuul 2将HTTP请求的处理方式从同步变成了异步,以提升其处理性能。除了Netflix公司,目前Zuul在企业中用的还比较少,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Zuul的扩展性:
从Zuul的架构图上可以看出,Zuul更像是一个过滤器框架,其自身的路由、日志、反向代理、ddos预防等功能都是通过过滤器实现的。提供了PRE、ROUTING、POST和ERROR四个扩展点,可以很容易的添加自定义的过滤器。
Zuul的易用性:
Zuul的搭建非常简便,使用和配置也很简单。Zuul的开源社区比较活跃,一直在更新状态,但版本不算太稳定,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坑要踩。例如重定向问题、异常处理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很好,需要自己重写一些filter。
如果从通盘考虑, 这种方案不是最佳方案。但如果自己的团队对整体技术设施把控有限,且团队规模不大,没有专门的网关开发人员的情况下,Zuul是一款快速上手的最佳方案。
4.3 MashapeKong
Kong是Mashape提供的一款API管理软件,它本身是基于Ngnix+lua的,但比nginx提供了更简单的配置方式,数据采用了 ApacheCassandra/PostgreSQL存储,并且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插件,比如验证,日志,调用频次限制等。
Kong的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就是提供了大量的插件来扩展应用,通过设置不同的插件可以为服务提供各种增强的功能。Kong默认插件插件包括:
-
身份认证:Kong提供了Basic Authentication、Key authentication、OAuth2.0authentication、HMAC authentication、JWT、LDAP authentication认证实现。
-
安全:ACL(访问控制)、CORS(跨域资源共享)、动态SSL、IP限制、爬虫检测实现。
-
流量控制:请求限流(基于请求计数限流)、上游响应限流(根据upstream响应计数限流)、请求大小限制。限流支持本地、Redis和集群限流模式。
-
分析监控:Galileo(记录请求和响应数据,实现API分析)、Datadog(记录API Metric如请求次数、请求大小、响应状态和延迟,可视化API Metric)、Runscope(记录请求和响应数据,实现API性能测试和监控)。
-
转换:请求转换、响应转换
Kong本身也是基于Nginx的,所以在性能和稳定性上都没有问题。Kong作为一款商业软件,在Nginx上做了很扩展工作,而且还有很多付费的商业插件。Kong本身也有付费的企业版,其中包括技术支持、使用培训服务以及API 分析插件。
从对上面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可以看到,Spring Cloud Zuul非常适合创业初期的团队,快速搭建一个“基本可用”的API网关。Nginx适合有较强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企业自己的API网关。Kong适合于没有自身研发团队,但需要拥有企业级API网关能力的公司。
五、如何设计一个
好的企业级API网关产品
5.1 功能上的考量
API 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
覆盖 API 的定义、测试、发布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便捷的日常管理、版本管理,支持热升级和快速回滚。
开发和使用支持功能:
-
提供页面调试工具,自动生成 API 文档和 SDK,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安全防护功能:
-
API 请求到达网关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权限认证,才能到达后端服务。支持算法签名,支持 SSL 加密。
流量控制功能:
-
可控制单位时间内 API 允许被调用次数。用来保护企业的后端服务,实现业务分级和用户分级。
-
支持对 API 流控,您可以根据 API 的重要程度来配置不同流控,从而保障重要业务的稳定运行;
-
支持用户、应用和例外流控,您可以根据用户的重要性来配置不同流控,从而可以保证大用户的权益;
-
流控粒度:分钟、小时、天。
请求管理功能:
-
可根据配置进行参数类型、参数值(范围、枚举、正则、Json Schema)的校验,减少后端对非法请求、无效请求的资源消耗和处理成本。
-
可以在 API 网关定义参数映射规则,网关通过映射规则将后端服务通过映射翻译成任何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而避免功能重复开发。
监控告警功能:
-
提供实时、可视化的 API 监控,包括:调用量、调用方式、响应时间、错误率,让您能够清楚的了解API 的运行状况和用户的行为习惯。
-
支持自定义报警规则,来针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降低故障处理时间。
-
提供可订阅的数据分析报表和智能分析。
API交易功能:
-
提供API交易市场,计量计费、Quota 控制、运营售卖等需求。
5.2 网关的高性能设计
传统的基于线程的并发模型(Thread-based concurrency),为每一个请求分配一个线程或进程。这种模型编程简单,可以将处理一个完整请求的代码编写在一个代码路径中。这种模型的弊端是,随着线程(进程)数的上升,操作系统在这些线程(进程)之间的频繁切换,将急剧降低系统的性能。
另一种更高效的并发模型是事件驱动的并发模型(Event-driven concurrency)。在这种模型中,每一个请求在系统被表示成一个有限状态机(FSM)。每一个FSM的状态表示请求的一系列的操作。服务器由一组线程/进程(一般是 one per CPU)循环处理各种来自队列的事件(Event)。
这种模型要求每一个状态的操作是短暂的并且是非阻塞的,所以 Event-driven concurrency模型一般都用了非阻塞的I/O接口(NIO)。
普元的产品中,为增加系统的吞吐量,是采用了基于事件的并发模型的SEDA的架构。SEDA架构的核心思想是:把一个请求处理过程分成几个Stage,每个Stage可由不同的handle进行处理,不同资源消耗的Stage使用不同数量的线程来处理,handle之间采用异步通讯的模式。
详细的SEDA架构介绍可以参见普元同事的一篇文章 《选择SEDA作为云平台的基础消息处理架构》。
5.3 网关的高可用设计
保证高可用一般做法是解决单点故障给系统整体带来的影响。普元在产品设计时,为确保高可用,考虑了如下几点要素:
1、无状态设计原则:网关层为保证高可以,易于伸缩,快速启动,需要设计成无状态的。用户的状态数据我们通常使用session对象来封装,网关层要设计成无状态的,也就是说,不能由网关来负责session的维护。那由谁来维护session相关的信息呢?我们是采用cookie+session服务器的方式;
-
用户在登录页完成登录操作后,服务器会生成一个登录session信息,保存起来,设置个失效时间,并设置到用户的cookie里
-
用户后续的每次请求里会带着这个cookie信息,服务端会对这个cookie信息进行校验,通过了就认为是合法用户,执行请求操作
2、优雅下线原则: 当网关发现某一个节点不可用时(例如请求响应时间超过阀值),不是直接断开与此节点的连接,而是先把此节点标记为不可用(后续不在发送请求到此节点),但还会留出一段时间让之前的请求都响应完毕。
3、Slow start特性:当网关监听到有一台新的服务注册上来时,考虑到有些服务启动后,刚开始会有许多初始化的工作,此时服务对请求的响应速度是比较慢的。如果一开始就给这台服务分配太多的压力,有可能导致服务瞬间被压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网关层需要考虑支持SlowStart特性。即,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把压力增加到预设的值。
5.4 网关的扩展性设计
网关的扩展性设计时,需要考虑下面几点:
-
在哪些地点进行拦截处理
-
拦截器的处理顺序
-
如何在拦截器间传递数据
-
支持在线关闭或启动一个拦截器
在哪些地点进行拦截处理
我们知道,网关对请求的处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接受请求、路由并转发请求、接受服务的返回数据并返回给请求者,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处理错误。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四个地方添加扩展点。
-
接受到请求后
-
定位到一个服务,并准备转发之前
-
接受到服务的返回数据,返回给客户端之前
-
当服务调用失败后
拦截器的处理顺序
拦截器的处理顺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网关平台自带的拦截器,例如安全校验、日志记录等;一类为网关层逻辑开发的,例如格式转换等。一般来说,网关先执行网关平台自带的拦截器,再执行为了业务逻辑编写的拦截器。当然,网关也需要提供一种机制,可以较容易地调整拦截器的执行顺序。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给每个拦截器定义一个优先级,网关按优先级顺序依次调用各拦截器。
如何在拦截器间传递数据
对网关层来说,它接收和处理的数据都是Request对象,网关层在接收到请求后,把请求封装为Request对象,为了让后续的filter能够获得这个对象,可以考虑把Request对象保存在线程变量中。
支持在线关闭或启用一个拦截器
有些拦截器,例如一些调试日志的拦截器,通常情况下都是关闭的,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打开。为了保证网关的高可用,网关层必须具备在线启用或关闭拦截器的能力。一般,网关需要提供restful接口方式,来关闭和启用一个拦截器。类似这样的命令:PUT/apigateway/v1/filters/filterName?enable=value
5.5 API管理与动态发布设计
对服务管理来说,分为前端服务管理与后端服务管理。前端服务指的是网关层暴露给客户端使用的服务API,后端服务指的是服务层提供的业务服务API。一个服务暴露给客户端使用,除了网关层和服务层提供服务的代码外,还需要配置前端服务与后端服务的映射关系。
API的描述
要对API进行管理,首先要对API进行描述。我们常见的接口描述语言有yaml、json、xml、PB等,这几种语言各有优劣。普元选择的对API契约的描述方式,是参考swagger spec规范,使用yaml语言来描述。当然,swagger的描述是针对restful接口的,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接口定义的需要,自定义自己的描述属性。例如,普元在对微服务描述的时候,扩展了x-primeton-service、x-primeton-operation等属性来对服务进行描述。例如:
有了API接口契约,除了用来描述服务接口外,还可以:
-
使用契约,自动生成服务的API文档。
-
使用契约,自动生成客户端的调用代码。
-
使用契约,生成服务接口的测试框架代码。
前后端服务映射
网关层API调用服务层API,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由按照服务层API的服务契约,生成一段客户端代码,发布给网关层使用。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网关层代码依赖于服务层代码,服务层频繁修改和调整接口时,导致网关层的代码很难维护。
可以通过配置前后端服务映射的方式,解耦网关层对服务层的依赖。当服务层的API(例如服务名、参数名等)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映射关系,无需对网关层的代码进行调整。网关层按照映射,自动装配服务层API所需要的数据格式。这样,网关层团队与服务层团队可以相互不受干扰地开发各自的服务。
映射的设置,包括服务URL的映射与参数的映射。有了前面提供的服务契约描述,可以可视化的配置这种映射关系。
API上架
前后端的服务发布后,并配置了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把服务暴露给外部使用了。在上架过程中,还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流量控制等信息。这一块,每个企业的业务要求都不一样,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六、总结
API网关作为企业能力开放的一个门户,除了具备基本的请求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等功能,以及高性能和高稳定性外,还需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已便于网关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网关实施过程中,要规划好网关层与服务层的交互方式,尽量使得网关层与服务层解耦,便于各个团队工作的独立性。另外,在API的管理上,需要提供API全生命周期的发布、配置、鉴权、流控、监控等配套的管理功能。这样,才能让API网关真正在企业中运转起来。
关于作者:
郑治国 普元产品部咨询服务总监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和软件工程双学位,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在新加坡电讯担任高级工程师。2001年加入普元,现任产品部咨询服务总监,对应用开发平台、企业流程平台、SOA架构、微服务架构、DevOps 平台、项目管理与研发管理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负责华为、银联、国家电网、中国银联、上海黄金交易所、万达金融等多个客户和项目的方案和服务交付工作。
关于EAWorld
微服务,DevOps,元数据,企业架构原创技术分享,EAii(Enterprise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Institute)企业架构创新研究院旗下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eaworld,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