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连接管理进化论

标签: 计算机网络 http | 发表时间:2018-03-08 09:47 | 作者:Pines_Cheng
出处:https://segmentfault.com/blogs
连接管理是一个 HTTP 的关键话题:打开和保持连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站和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在 HTTP/1.x 里有好些个模型: 短连接(short-lived connections),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s), 和 HTTP 管道(HTTP pipelining)

HTTP 的传输协议主要依赖于 TCP 来提供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之间的连接。在早期,HTTP 使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处理这样的连接—— 短连接。这些连接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每发起一个请求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并在收到应答时立即关闭。

这个简单的模型对性能有先天的限制: 打开每一个 TCP 连接都是相当耗费资源的操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需要交换好些个消息。当请求发起时,网络延迟和带宽都会对性能造成影响。现代浏览器往往要发起很多次请求(十几个或者更多)才能拿到所需的完整信息,证明了这个早期模型的效率低下。

有两个新的模型在 HTTP/1.1 诞生了。首先是 长连接模型,它会保持连接去完成多次连续的请求,减少了不断重新打开连接的时间。然后是 HTTP Pipelining,它还要更先进一些,多个连续的请求甚至都不用等待立即返回就可以被发送,这样就减少了耗费在网络延迟上的时间。

image

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 HTTP 的连接管理适用于两个连续节点之间的连接,如 hop-by-hop,而不是 end-to-end。当模型用于从客户端到第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和从代理服务器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时(或者任意中间代理)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HTTP 协议头受不同连接模型的影响,比如 ConnectionKeep-Alive,就是 hop-by-hop 协议头,它们的值是可以被中间节点修改的。

短连接(short-lived connections)

HTTP 最早期的模型,也是 HTTP/1.0 的默认模型,是短连接。每一个 HTTP 请求都由它自己独立的连接完成;这意味着发起每一个 HTTP 请求之前都会有一次 TCP 握手,而且是连续不断的。

TCP 协议握手本身就是耗费时间的,所以 TCP 可以保持更多的热连接来适应负载。短连接破坏了 TCP 具备的能力,新的冷连接降低了其性能。

这是 HTTP/1.0 的默认模型(如果没有指定 Connection 协议头,或者是值被设置为 close)。而在 HTTP/1.1 中,只有当 Connection 被设置为 close 时才会用到这个模型。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s)

短连接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创建新连接耗费的时间尤为明显,另外 TCP 连接的性能只有在该连接被使用一段时间后(热连接)才能得到改善。为了缓解这些问题,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s) 的概念便被设计出来了,甚至在 HTTP/1.1 之前。或者这被称之为一个 keep-alive 连接。

HTTP/1.1(以及 HTTP/1.0 的各种增强版本)允许 HTTP 设备在事务处理结束之后将 TCP 连接保持在打开状态,以便为未来的 HTTP 请求重用现存的连接。 在事务处理结束之后仍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 TCP 连接被称为持久连接。非持久连接会在每个事务结束之后关闭。持久连接会在不同事务之间保持打开状态,直到客户端或服务器决定将其关闭为止。

一个 持久连接 会保持一段时间,重复用于发送一系列请求,节省了新建 TCP 连接握手的时间,还可以利用 TCP 的性能增强能力。当然这个连接也不会一直保留着:连接在空闲一段时间后会被关闭(服务器可以使用 Keep-Alive 协议头来指定一个最小的连接保持时间)。

重用已对目标服务器打开的空闲持久连接,就可以避开缓慢的连接建立阶段。而且, 已经打开的连接还可以避免慢启动的拥塞适应阶段,以便更快速地进行数据的传输。

持久连接也还是有缺点的;就算是在空闲状态,它还是会消耗服务器资源,而且在重负载时,还有可能遭受 DoS attacks 攻击。这种场景下,可以使用非持久连接,即尽快关闭那些空闲的连接,也能对性能有所提升。

HTTP/1.0 里默认并不适用 持久连接。把 Connection 设置成 close 以外的其它参数都可以让其保持 持久连接,通常会设置为 retry-after

在 HTTP/1.1 里,默认就是持久连接的,协议头都不用再去声明它(但我们还是会把它加上,万一某个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要退回到 HTTP/1.0 呢)。

持久连接与并行连接配合使用可能是最高效的方式。现在,很多 Web 应用程序都会打开少量的并行连接,其中的每一个都是持久连接。

盲中继(blind relay)

那些不理解 Connection 首部,而且不知道在沿着转发链路将其发送出去之前,应该将该首部删除的代理。很多老的或简单的代理都 是 盲中继(blind relay),它们只是将字节从一个连接转发到另一个连接中去,不对 Connection 首部进行特殊的处理。

image

HTTP Pipelining

默认情况下,HTTP 请求是按顺序发出的。下一个请求只有在当前请求收到应答过后才会被发出。由于会受到网络延迟和带宽的限制,在下一个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之前,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流水线是在同一条长连接上发出连续的请求,而不用等待应答返回。这样可以避免连接延迟。理论上讲,性能还会因为两个 HTTP 请求有可能被打包到一个 TCP 消息包中而得到提升。就算 HTTP 请求不断的继续,尺寸会增加,但设置 TCP 的 最大分段大小 MSS (Maximum Segment Size) 选项,任然足够包含一系列简单的请求。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 HTTP 请求都能用到流水线:只有 idempotent 方式,比如 GET、HEAD、PUT 和 DELETE 能够被安全的重试:如果有故障发生时,流水线的内容要能被轻易的重试。

今天,所有遵循 HTTP/1.1 的代理和服务器都应该支持流水线,虽然实际情况中还是有很多限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任然没有现代浏览器去默认支持这个功能。

HTTP 流水线在现代浏览器中并不是默认被启用的:

  • Web 开发者并不能轻易的遇见和判断那些搞怪的 代理服务器 的各种莫名其妙的行为。
  • 正确的实现流水线式复杂的:传输中的资源大小,多少有效的 往返时延 RTT(Round-Trip Time) 会被用到,还有有效带宽,流水线带来的改善有多大的影响范围。不知道这些的话,重要的消息可能被延迟到不重要的消息后面。这个重要性的概念甚至会演变为影响到页面布局!因此 HTTP 流水线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改善并不明显。
  • 流水线受制于 队头阻塞 Head-of-line blocking (HOL blocking) 问题。

由于这些原因,流水线已经被更好的算法给代替,如 multiplexing,已经用在 HTTP/2。

HTTP/2 的长连接与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长连接

在HTTP/2中,客户端向某个域名的服务器请求页面的过程中,只会创建一条TCP连接,即使这页面可能包含上百个资源。而之前的HTTP/1.x一般会创建6-8条TCP连接来请求这100多个资源。单一的连接应该是HTTP2的主要优势,单一的连接能减少TCP握手带来的时延(如果是建立在SSL/TLS上面,HTTP2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SSL握手,大家都知道SSL握手很慢)。

另外我们知道,TCP协议有个滑动窗口,有慢启动这回事,就是说每次建立新连接后,数据先是慢慢地传,然后滑动窗口慢慢变大,才能较高速度地传,这下倒好,这条连接的滑动窗口刚刚变大,http1.x就创个新连接传数据(这就好比人家HTTP2一直在高速上一直开着,你HTTP1.x是一辆公交车走走停停)。由于这种原因,让原本就具有突发性和短时性的 HTTP 连接变的十分低效。

所以,HTTP2中用一条单一的长连接,避免了创建多个TCP连接带来的网络开销,提高了吞吐量。

帧(frame)

HTTP/2 是基于帧(frame)的协议。采用分帧是为了将重要信息都封装起来, 让协议的解析方可以轻松阅读、解析并还原信息。 帧(frame) 是HTTP/2中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因此帧不仅要细分表达HTTP/1.x中的各个部份,也优化了HTTP/1.x表达得不好的地方,同时还增加了HTTP/1.x表达不了的方式。

HTTP/2 帧结构如下:
image

流(Stream)

HTTP/2 规范对流(stream)的定义是: HTTP/2 连接上独立的、双向的帧序列交换。你可以将流看作在连接上的一系列帧,它们构成了单独的 HTTP 请求和响应。如果客户端想要发出请求,它会开启一个新的流。然后,服务器将在这个流上回复。这与 h1 的请求 / 响应流程类似,重要的区别在于,因为有分帧,所以多个请求和响应可以交错,而不会互相阻塞。流 ID(帧首部的第 6~9 字节)用来标识帧所属的流。

特点如下:

  • 一个HTTP/2连接可同时保持多个打开的流,任一端点交换帧
  • 流可被客户端或服务器单独或共享创建和使用
  • 流可被任一端关闭
  • 在流内发送和接收数据都要按照顺序
  • 流的标识符自然数表示,1~2^31-1区间,有创建流的终端分配
  • 流与流之间逻辑上是并行、独立存在

image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就是说在一个TCP连接上,我们可以向对方不断发送一个个的消息,这里每一个消息看成是一帧,而每一帧有个 stream identifier 的字段标明这一帧属于哪个 ,然后在对方接收时,根据 stream identifier 拼接每个 的所有帧组成一整块数据。我们把 HTTP/1.x 每个请求都当作一个 ,那么请求化成多个流,请求响应数据切成多个帧,不同流中的帧交错地发送给对方,这就是HTTP/2中的 多路复用

image

从上图我们可以留意到:

  • 不同的流在交错发送;
  • HEADERS 帧在 DATA 帧前面;
  • 流的ID都是奇数,说明是由客户端发起的,这是标准规定的,那么服务端发起的就是偶数了。

多路复用让HTTP连接变得很廉价,只需要创建一个新流即可,这不需要多少时间,而在 HTTP/1.x 时代却要经历三次握手时间或者队首阻塞等问题。而且创建新流默认是无限制的,也就是可以无限制的并行请求下载。不过,HTTP/2 还是提供了 SETTINGS_MAX_CONCURRENT_STREAMS 字段在 SETTINGS 帧 上设置,可以限制并发流数目,标准上建议不要低于 100 以保证性能。

实际的传输可能是这样的:
image

只看到 帧(Frame),没有 流(Stream)嘛。

需要抽象化一些,就好理解了:

  • 每一个帧可看做是一个学生,流可以认为是组(流标识符为帧的属性值),一个班级(一个连接)内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具体任务。
  • HTTP/1.x 一次请求-响应,建立一个连接,用完关闭;每一个小组任务都需要建立一个班级,多个小组任务多个班级,1:1比例
  • HTTP/1.1 Pipeling 解决方式为,若干个小组任务排队串行化单线程处理,后面小组任务等待前面小组任务完成才能获得执行机会,一旦有任务处理超时等,后续任务只能被阻塞,毫无办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线头阻塞
  • HTTP/2 多个小组任务可同时并行(严格意义上是并发)在班级内执行。一旦某个小组任务耗时严重,但不会影响到其它小组任务正常执行
  • 针对一个班级资源维护要比多个班级资源维护经济多了,这也是多路复用出现的原因。

参考

相关 [http 管理 进化论] 推荐:

HTTP 连接管理进化论

- - SegmentFault 最新的文章
连接管理是一个 HTTP 的关键话题:打开和保持连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站和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 在 HTTP/1.x 里有好些个模型: 短连接(short-lived connections),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s), 和 HTTP 管道(HTTP pipelining).

实战 HTTP 连接管理

- - 掘金 前端
HTTP 协议最初(0.9/1.0)是个非常简单的协议,通信过程也采用了简单的“请求 - 应答”方式. 它底层的数据传输基于 TCP/IP,每次发送请求前需要先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收到响应报文后会立即关闭连接,所以就被称为“短连接”(short-lived connections). 短连接的缺点相当严重,因为在 TCP 协议里,建立连接和关闭连接都是非常“昂贵”的操作.

管理好页面图片,减少页面加载时http连接,优化页面

- - ITeye博客
浏览器渲染页面的时候,遇到图片标签或者css中的背景图片设置,先会到本地缓存中寻找是否已经下载了这张图片,如果已经下载过了就直接从缓存中加载;否则会到图片指定的路径下载到本地缓存. 而且这种下载是阻塞式的(部分浏览器内核已经实现异步加载图片. 也就是说在下载这些图片的时候,页面渲染处于暂停状态,必须等到图片下载完成了再继续渲染.

HTTP Headers 入门

- johnny - Time Machine
非常感谢 @ytzong 同学在twitter上推荐这篇文章,原文在此. 本文系统的对HTTP Headers进行了简明易懂的阐述,我仅稍作笔记. 什么是HTTP Headers. 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所写,整个万维网都在使用这种协议,几乎你在浏览器里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http协议来传输的,比如这篇文章.

HTTP基础

- - ITeye博客
HTTP的结构主要包括下面几个要点:. HTTP的版本主要有1.0,1.1 和更高版本.    1.1 及以上版本允许在一个TCP连接上传送多个HTTP协议,1.0能 .    1.1 及以上版本多个请求和响应可以重叠,1.0不能.    1.1 增加了很多的请求头和响应头.     一个请求行,若干小心头,以及实体内容,其中的一些消息头和实体内容是可选的,消息头和实体内容需要空行隔开.

HTTP Header 详解

- - 博客园_Ruby's Louvre
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目前网页传输的的通用协议. 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给与响应. 就整个网络资源传输而言,包括message-header和message-body两部分. 首先传递message- header,即 http header消息.

HTTP/2 in Netty

- -
Here, we created a context for the server with a JDK SSL provider, added a couple of ciphers, and configured the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 for HTTP/2..

HTTP负载测试

- - 博客 - 伯乐在线
英文原文: ON HTTP LOAD TESTING 来源: oschina. 有很多人在谈论HTTP服务器软件的性能测试,也许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服务器选择. 这很好,但是我看到有人很多基本相同的问题,使得测试结果的推论值得怀疑. 在日常工作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在高性能代理缓存和源站性能测试方面之后,这里有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方面来分享.

HTTP断点续传

- - CSDN博客互联网推荐文章
要实现断点续传的功能,通常都需要客户端记录下当前的下载进度,并在需要续传的时候通知服务端本次需要下载的内容片段. HTTP1.1协议(RFC2616)中定义了断点续传相关的HTTP头 Range和Content-Range字段,一个最简单的断点续传实现大概如下:.   1.客户端下载一个1024K的文件,已经下载了其中512K.

http-kit 1.2 发布

- - 开源中国社区最新新闻
Http-kit 是主要由Java 和Clojure开发,为Clojure定制的零依赖的Http lib,包括异步的高性能HTTP Server 和 HTTP Client. 在普通的PC上进行性能测试时,http-kit server 每秒能处理数万个请求. 修复处理文件上传时,content-type没能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