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超时机制导致的雪崩连接
Bug标题:Dubbo超时机制导致的雪崩连接
Bug影响:Dubbo服务提供者出现无法获取Dubbo服务处理线程异常,后端DB爆出拿不到数据库连接池,导致前端响应时间异常飙高,系统处理能力下降,核心基础服务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Bug发现过程:
线 上,对于高并发的服务化接口应用,时常会出现Dubbo连接池爆满情况,通常,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客户端并发连接过高所致,一方面调整连接池大小, 一方面考虑去增加服务接口的机器,当然也会考虑去优化服务接口的应用。很自然的,当我们在线上压测一个营销页面(为大促服务,具备高并发)时,我们遇到了 这种情况。而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
Bug结论:
dubbo的超时连接(服务端rt过长,会导致请求不断的重试,服务端的连接暴增----去除重试机制,检查引起超时的原因)不仅会引起暴增还是导致事物回滚
场景描述:
压力从Jmeter压至前端web应用marketingfront,场景是批量获取30个产品的信息。wsproductreadserver有一个批量接口,会循环从tair中获取产品信息,若缓存不存在,则命中db。
压测后有两个现象:
1)Dubbo的服务端爆出大量连接拿不到的异常,还伴随着无法获取数据库连接池的情况
2)Dubbo Consumer端有大量的Dubbo超时和重试的异常,且重试3次后,均失败。
3)Dubbo Consumer端的最大并发时91个
Dubbo Provider端的最大并发却是600个,而服务端配置的dubbo最大线程数即为600。
这个时候,出于性能测试的警觉性,发现这两个并发数极为不妥。
按照正常的请求模式,DubboConsumer和DubboProvider展示出来的并发应该是一致的。此处为何会出现服务端的并发数被放大6倍,甚至有可能不止6倍,因为服务端的dubbo连接数限制就是600。
此处开始发挥性能测试各种大胆猜想:
1)是否是因为服务端再dubboServerHandle处理请求时,开启了多线程,而这块儿的多线程会累计到Dubbo的连接上,dragoon采集的这个数据可以真实的反应目前应用活动的线程对系统的压力情况;
2)压测环境不纯洁?我的小伙伴们在偷偷和我一起压测?(这个被我生生排除了,性能测试基本环境还是要保持独立性)
3)是否是因为超时所致?这里超时会重试3次,那么顺其自然的想,并发有可能最多会被放大到3倍,3*91=273<<600….还是不止3倍?
有了猜想,就得小心求证!




这里可以发现一个潜在的性能问题:
客 户端提交30个产品的查询请求,而服务端,则通过for循环和tair交互,所以这个接口在通常情况下的性能估计也得超过60-100ms。如果不是30 个产品,而是50或者100,那么这个接口的性能将会衰减的非常厉害!(这纯属性能测试的yy,当然这个暂时还不是我们本次关注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此的架构,请求打在db上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由缓存命中率来保证。从线上真实的监控数据来看,tair的命中率在70%,应该说还不错,为什么在我们的压测场景,DB的压力确是如此凶残,甚至导致db的连接池无法获取呢?
所以性能验证场景就呼之欲出了:
场景:准备30个产品ID,保持不变,这样最多只会第一次会去访问DB,并将数据存入缓存,后面将会直接命中缓存,db就在后面喝喝茶好了!
Bug解决办法:
其实这过程中不仅仅有一些方法论,也有一些是性能测试经验的功底,更重要的是产出了一些通用性的性能问题解决方案,以及部分参数和技术方案的设计对系统架构的影响。
1)对于核心的服务中心,去除dubbo超时重试机制,并重新评估设置超时时间。
2)对于存在tair或者其他中间件缓存产品,对NULL数据进行缓存,防止出现缓存的变相击穿问题
GBA传承:
个人感受:
1)性能调优和诊断是一个不断挖掘的过程,不放过一个细节点,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2)敢于质疑开发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思路,并求证
3)勇于专研。性能调优就像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有时努力了很久却没有任何结果,但是心动的感觉却是一生仅有的。
已有 0 人发表留言,猛击->> 这里<<-参与讨论
ITeye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