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裁员潮指南
曾几何时,创业是画个饼做个PPT就行的,那是幻想家们的黄金年代
后来,大家发现,光画饼不行了,你家产品必须能解决用户需求才有市场
再后来,大家又发现,光需求也不够,必须得是吃饭聊天这样的刚需,宠物美甲这些不太刚的伪需求,也无法支撑公司
直到现在,大家惊恐的发现,即便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刚需,这最后一条线,好像也不保险了。
2019,锤子,ofo,人人车命悬一线,全面收缩。另一边,网易严选,知乎,滴滴,京东等多家公司相继迎来裁员。
而其中的滴滴ofo等,均属于大家都认可的刚需。哪怕最不看好他们的人,都认可,他们确实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大众需求。
但结局是,寒冬面前,人人平等,刚需公司一样要倒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这是还债
实际上,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万众创业,互联网+,影视通胀等一系列建立在烧钱之上的商业模式,迎来了自己的清算时刻。
01
—
奔腾年代
可能没有人敢想象,世界上居然有公司,是不为赚钱而生的
但互联网潮起之时,移动互联网萌芽之初,还真的,有无数公司,就是可以不用考虑赚钱盈利的。甚至这个思路一度是互联网思维的主流代表。
核心原因在于,当年的互联网,几亿的潜在用户摆在那里,犹如金山一般。
你知道的,在堆满宝藏的金山面前,最正确的方法,不是思考该搬什么,而是看到什么搬什么
大家都没想好如何从用户那赚钱,没关系,我们先拉用户再说。
毕竟等你想好怎么赚钱,金山早就被别人搬空了
所以,当年有句话,叫“蒙眼狂奔”
说的完全正确,在那个大环境下,抓住一切能看见的用户,就是最正确的思路。
研究什么付费率转化率商业化模式都没用,死命拉新堆出千万用户就是王道。
不论阿里还是腾讯,都在奉行这个思路。
QQ多年亏损,但小马哥一样死撑着让他蔓延到全国每一台电脑的右下角,最终有一天发现游戏这条赚钱路子,便瞬间日进斗金。
这是创业的1.0时代
那时天很蓝,烧钱也很简单,先烧出千万用户,自然就有商业模式了
02
—
刹车纪元
但这个黄金年代,很快就结束了
乐视的倒下,就是典型。
乐视的思路是手机+电视+视频内容,硬件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飞速圈用户,然后靠着内容来不断盈利。
教科书般的互联网思维
放在今天,其实可以看做小米强化版
平心而论,贾忽悠归忽悠,做事也不行 但是格局想象力确实是足够的
乐视倒下的原因在于,用户获取的成本,已经和BAT时代大为不同,而盈利最强的几条渠道,又都被BAT早早圈起来。
早年阿里五角就能获取一个用户,靠电商一个用户能赚五块
乐视呢?获取用户成本可能就要三块,又做不了电商,于是既卖会员又搞视频,一通操作说不定只能赚出2块来
所以乐视倒下了
但当时大家的思路是,乐视卖视频卖会员走不通,因为看节目不是刚需,用户付费意愿不强,我们换成吃饭出行这样的刚需行不行呢?
于是你就见到了打车大战,单车大战
相比早年的各种泡沫,打车可是实实在在解决了用户需求的,大家也明确表示了愿意付费。
按理说~这个模式,是能成的
需求广泛,潜在用户多,实际操作又能盈利,同志们,换你动不动心?是不是信心满格?
滴滴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出发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时代,你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模式能不能走通,你还得考虑,面临竞争你的模式能不能走通。
滴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红包补贴大战,花费六年时间打趴所有对手,回头一看,截至2018年底,滴滴不但没赚,还累计亏了450亿。
ofo则直接被这一关卡死
实际上,在创业初期~OFO创始团队在高校范围内小规模的做,当时就是盈利的。
但走出校园后,猛然发现,市面上居然冒出这么多单车,多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都不够用了
一通乱战,猛然发现,用户获取成本翻了三四倍了,而且,激烈竞争下,你也不能收费,不然用户就被别人抢走了。
我完全能理解戴威胡玮炜们当时的心情
没有竞争,我们都能活,可一旦开打,谁也活不了,
可是没办法,囚徒困境注定双输的结局
人人车更夸张,一出门就发现二手车市场简直是地狱模式
几个初创公司,代言人清一色黄渤王宝强佟大为小李子这样的一线明星,你不花千万请个大明星,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这便是创业2.0时代
首先你要确立盈利预期才敢烧钱,而且这个过程中,还会面临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筹码,你无法走到终点。
03
—
新互联网时代
实际上,这场裁员潮,早就应该来了
所有创业者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
因为个人兴趣爱好,找到一个小众市场,垂直,精准,又无竞争者,然后快速吃下这个蓝海市场。成为一家虽然不是大富贵,但也能过的不错的公司。
去年倒闭的A站是这个幻想的最典型案例,在所有人都没有关注到的时候,便早早吃下了受众广泛的ACG人群。等别人都关注到二次元时,它已经做大了。
但A站的结局,也告诉了所有人,不论哪个时代,创意都只是商业中的第一步。
个人站长,创业者,极客,你或许能够靠着个人兴趣和早期的先发优势做起初期产品,但随后漫长的创业马拉松,考验的,依然是深厚的内功。
公司注册,组织规划,员工招聘,盈利模式架构 — — 这一切看起来无趣枯燥到爆炸的活,才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最大考验。
因为创业者们都觉得,对啊,我们创业是要改变世界的
这种又枯燥又不酷看起来和改变世界无关的事情,谁要干呀
在电影里,扎克伯格靠着喝酒编程比赛这样有趣的事情,就找到了Facebook初期的员工。
可真实故事中,往往是上百份简历的枯燥搜索,一场又一场的面试和对话。看,一点也不酷吧。
屠龙不难,多刺激啊,很多人热血上涌全力以赴,憋着气提起剑,运气好没准还真能成了。
但巨龙巢穴前那条望不到尽头,漫长枯燥又不时有埋伏的石子路,才是让无数冒险者望而生畏的最大挑战。
而那些成功故事中,往往不会告诉你这一点
比如这波大潮中掉队的人人车和ofo,我们不只要留意到其高昂的竞争成本,还应该去关注其管理内功的问题。
在早期小规模运行时,他们都取得过盈利,说明他们的商业模式确实是成立的。
二手车交易和共享单车,也确实是大众都认可接受的广泛需求
但在快速扩张向全国的过程中,他们却无法控制好地方站的成本,直接导致地方站点成本居高不下,新招募的地方团队也没有创始团队的热情和积极性,吃不下市场,于是又促使总部增强广告投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初期可以不顾章法的蒙眼狂奔,但接下来漫长的成长期,你还是避免不了要拼内力拼管理
所以,你看见小米放弃了引以为傲的三层扁平化管理,老老实实用起了从专员到经理-再到总监总裁的10个层级结构,这个结构,也是华为等企业一直在用的
京东大强子曾经说过绝不会裁员裁兄弟,但昨天也老老实实的宣布裁员10%高管
— — “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有句挺政治不正确的话,我不太喜欢现在许多公司太过宽松的环境和工作氛围
完全为了赶互联网时髦而产生的低效率文化,最典型的犹如在公司放个乒乓桌,放个足球桌
还有许多创业公司提倡宽松工作制,无KPI考核,以及大量学习传说中谷歌微软的办公制度
他们往往会嘲笑那些打鸡血洗脑,提倡狼性,严格打卡上下班的公司,觉得low爆了,一点也不酷
但实际上,往往这些lowlow的公司,可能还活的不错,里面的员工,也往往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酷酷的公司,可能一两年就开不下去了。
因为说到底,企业制度这个东西,没有LOW不LOW,只有是否适合
比如基层理发店,保险信用卡等地推行业,房产销售健身销售等销售行业
要的本就是无以伦比的执行力,典型的就是地推,国内外经验都是一致的,只要你拜访量上去,碾压一切战略战术创意
让员工跳广场舞,传销式洗脑,这些行为看起来傻,他其实筛选出的是稳定听话的员工,这些才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员工,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本来就不适合干他们的活。
有很多事务性行业需要的,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而不是会做正确事情的人
而很多酷酷的公司呢?制度非常宽松,管理也不规范,毕业生进去,很好很酷很随意
但你忘记了命运给你的赐予,早已经标下了价格
一旦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习惯,或者懒散惯了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拖延症,散漫症开始伴随着你
有一天命运的挑战来到你的面前,你本可以提着你的剑决一死战的
但此时你会发现长期的散漫已经腐蚀了你的勇气,耗尽了你的力量
实际上规范合理的工作强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往往不会遏制创新,反而能诱发新的灵感,(当然仅限非机械式的脑力劳动)。
懒懒散散没有目标,才往往会让大脑陷入无意识困境,什么都想不出来
创造,创意,灵感,本就属于无数个夜晚苦思冥想的额外奖励
很多企业光有盈利模式就强行扩张,可管理规范和组织能力都没有跟上,只能放羊式管理,美其名曰“互联网公司就是这么酷的”
所谓“没有国企的命,却得了国企的病”
你不倒闭谁倒闭呢?
这便是创业3.0时代
不但要确立好的商业模式,还要控制烧钱的火候,温度,
既要根据盈利来调整烧钱速度,还要保证自己烧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
当时代的急转弯来临,很多人惊讶的发现,
过去那些随便玩玩就能赚钱的现象,只是市场萌芽期的时代红利
这个世界,依然是属于认真投入的人的
那些打着有零食,萌妹子多来招人的公司,真的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时代了
生活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实际上,这篇文章,本来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我始终觉得,如果只提出问题,而不给予建议,那么一个文章是不完整的,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最后一部分
04
—
流浪时代
过去几年,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观察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发现,过去三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未低于58.2%,更是在今年上半年达到78.5%。
而消费,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城市的看家本领
以前,只要你生活在“大城市”,即便是下等人也可以有上等人的享受。一旦生活在“小城市”,哪怕你是上等人也只能过下等人的生活。尽管生活压力相对小,但是有钱了也无法消费,自己的幸福感上不去,当地的企业也无法满足你的消费需求获得增长。
所以,哪怕什么鄂尔多斯人均收入再高,他也还是大家眼里的穷乡僻壤
但现在,即便在二三线城市,你也可以享受到一线的消费水准
长沙的辣妹子打开淘宝,北京的稻香村,广州的陶然居,一线城市独有的味蕾享受即刻抵达,只要我愿意,我天天都可以是帝都人、妖都人
各路企业,也不用挤在一线去满足大家的服务。
一线一线,一线城市之所以称为一线,是因为一线的消费支撑起了一线的生态,这才吸引了各地的企业,而企业聚集起人才。
但当消费行为,可以很轻松的跨越地域时,很多原本不得不聚集在一线的产业,便可以慢慢的在别的地方发芽了。
不是一线城市拥有最强的消费力,
而是哪里拥有最强的消费力,哪里就是一线城市
所以新的一线城市,不应该是人均收入更高,而是人均消费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晰了。2018年11月12日凌晨,第10个天猫双11数据出来后,各城市消费力强弱一目了然。
杭州为什么GDP不高却存在感爆棚常年领衔新一线,就是因为其旺盛的消费能力
在看社消数据
2017的城市消费额数据,可以发现,北京上海已经被很多二线城市超过。深圳更是被甩到20名开外。
排除掉纯线上项目,如果是一个涉及线上线下结合甚至纯线下的创业项目,那么实际上这些城市的创业土壤,已经优于传统一线了。
这些消费力极强的城市,可能会是“流浪一线”的年轻人们,最好的新家园。很多以往聚焦在一线的商业组织,商业模式,可能会在二三线被大量低成本的复制。
— — 在不久的将来一线城市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北上广”已不再适合年轻人生存,面对绝境,无数年轻人卷起铺盖,藏好理想,带着自己的灵魂和追求逃离一线,寻找安放自己理想的新家园,我们称之为~~“流浪一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