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也看不清时代的方向

标签: | 发表时间:2019-04-20 23:27 | 作者:
出处:https://mp.weixin.qq.com

昨天,有人给我看了,在华为内部论坛上的一篇文章,由一线工程师提出,最终抵达任正非处,并转发全公司的一篇反思文。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一篇文章。

国内的企业报道,普遍是事后报道,习惯性的带着上帝视角,“哦,他这里错了”“哦,他们这里做了一个明智的决策”。要么高颂赞歌,要么一味贬低。

华为的这篇文章由一线提出,被最高总裁办转发,之后引起大量讨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真实视角。

作为当事者,身处迷局之中如何破局,如何分清主次矛盾,才是最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的。




从中,你可以看见华为作为一个擅长打硬仗的企业,在云计算这一关键战役上,如何在迷雾中前进的。


1 概念多落地少

文章作者写得很用心,用了很多举例来证明一个事实,华为云在这几年的最大问题在于,概念提的过多,落地的少。

典型例子是文章中提到华为云旗舰大会Huawei Connect

比如这边Cloud BU公有云讲专属云,那边IT私有云讲FusionCloud……一个summit一会公有云角度讲一会私有云角度讲。举个很好玩的例子,这次2018 HC大会关于“混合云”,我就看到了各种宣传露出,“FusionBridge混合云”“FCS混合云”“华为AzureStack(微软)混合云”“华为FusionCube混合云”,蹭热点技术词汇也不带这样的,想把客户搞晕吗?软件就是软件,盒子设备就是盒子设备。就一个混合云搞出这么多概念,就不能统一规划,统一呈现,产品组合管理在哪里?具体混合了啥,提供的到底是什么具体能力?解决客户什么问题也讲不清楚

转自:转发《#华为云#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及网友跟帖


“FusionBridge混合云”“FCS混合云”“华为AzureStack(微软)混合云”“华为FusionCube混合云”四个词,不要说客户,做技术的人应该也糊吧。

这么多技术名字和方向,再同一届大会出现,本身就是个问题。会非常混淆用户认知。


那么别家是怎么做的呢?比如前段时间腾讯云架构师任易说,腾讯云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连接人、连接事、连接物,然后举了长安汽车的案例。

具体做什么?将长安集团的三万名员工迁移到企业微信,可能说到这里大家觉得没什么东西,

后来任易说,通过企业微信,能帮长安汽车员工干这些,干那些。



以员工交通车为例,员工使用企业微信扫码乘车,司机可以在企业微信中实时了解乘车情况,后台可根据扫描数据生成报表,为排班提供决策支持。


长安汽车还用企业微信实现了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通过企业微信连接经销商,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通过格式化,通过微信经过企业微信传到业务系统里。据调查,1000多家经销商中的10000多个销售顾问都在使用企业微信,这是来自销售一线的实时反馈,这又是庞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把500家企业(人)拉到一个群里,可能撮合多少生意上的合作?

你看,腾讯云没有给我找一大堆技术名词,也没有和我科普云计算趋势。

他讲的是看起来和云计算八竿子打不着的汽车行业。

但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我反而清晰看到了云计算的具体运用场景。

不谈是否盈利,不谈开发成本,他至少给了我一个清晰直观的现成案例。

哦,在汽车行业这块,腾讯云确实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做了这么一个方案。



如果我是别的汽车制造商呢?如果我是和汽车类似的制造业呢?如果我是上下游的供应商呢?

什么叫打穿一个行业?这就是。



讲完了问题,再来看看原因

华为云出现这种概念多落地少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作者认为是差在了落地生态,没有阿里云腾讯云等他们拟定的追赶目标丰富。

社区里高赞回复认为是执行力太强的副作用



许多员工认为华为的企业文化有点类似军队,强调纪律性,执行力。这一点帮助他们在以往的市场无往不利。但也导致了大家没有战略思维,都等着上层拍板。


我个人,认同后者的观点。

因为华为确实是以执行力强出名,尤其是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的习惯。

让大家即便在遭遇困境时,也很少去质疑任务本身。

在手机这样的存量战场,刺刀见血的肉搏战中,他们靠着这一点击败小米,蚕食三星,甚至挑战苹果。

但在云计算这样的新型战场时,靠的是思维能力,单单执行做硬件还行(所以你看华为他们做硬件、做盒子很厉害)。但云计算不是这样子的,缺乏战略方面的主动性,导致他们始终无法确定明确的长期方向,多次改弦易辙之下,大量云名词堆积。


2 把品牌宣传活成了段子手

文章里提到的第二个点,是在华为云的宣传上,出现了问题

典型例子是双11的活动

我发现华为云官网针对双11这种to C市场的购物节搞得花里胡哨,什么红包雨啊,送手机啊,甚至比阿里云搞得还High。你说,双11就是人家造的,淘宝天猫这种to C搞得特别High,没有问题。我就很好奇,to B市场也是这样玩的?我们有时候学习一些新玩法,互联网,且不可High过头了。我不觉得华为云的销售是靠双11这种购物节冲刺的。云关键的还是持续运营,to B也不是这种抢购剁手的玩法。好的产品,to B的大客户,难道还要抢什么“充值200送100”的购物券?

这个其实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似乎是杜蕾斯起的坏头。但凡遇见热点事件,都要跑来发个图,编个段子。



但杜蕾斯是大众向的日用品类,加上产品本地调性就是走的非严肃类型,变成段子手没什么问题。

很多公司,包括华为云也把自己活成段子手,其实是不太对的

至少,一个TOB业务,跑来给我搞转发抽奖送手机,我觉得。。。是有点突兀的




品牌官V,要么做专业的解惑科普,要么做品牌宣传,人云亦云的把自己搞成段子手,是有点问题的。



3 赛马机制不包治百病

第三点,文章作者是对华为云各个业务部争抢客户的问题有质疑,而我认为,这实际上,这个表象的背后,应该是长期以来赛马机制的一个疑问。

前两年,腾讯如日中天时,有人总结,这是因为他们内部的赛马机制搞的好。

你看,有QQ,人家别的团队还弄出了微信,第一个拿到了移动时代的船票

有工作室做英雄挑战,也有别的工作室做王者荣耀。最后内部竞赛胜出,吃下了市场。

连做吃鸡,人家也是同时几个工作室一起上做了好几个版本。保证鸡蛋永远在篮子里。

看起来,内部赛马机制似乎是一道万能药,能有效解决大公司内部懈怠问题。


但为什么很多公司不启用呢?在作者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记得今年有一次参与一个北京的互联网客户的交流。这家客户每年在阿里云消费3000+万,觉得每年自己花这么多,是不是自己可以建一朵自己的云,想考虑下华为的云计算。结果我们公有云、私有云重复去了一大票人,超过十几个吧。客户核心的决策和技术层人员一共3名。最后一天时间,私有云团队这边给客户针对云的建设、管理,包括跟客户系统对接讨论了一整天。公有云团队也同样准备了IaaS、PaaS、安全、EI等扫盲类介绍,完全就是打了一天酱油。

一个业务,你来两波团队给我重复科普两遍,我是客户我也疯。

甚至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在下面别的员工回复中,我看见了更夸张的



业务之间不但存在重复,居然还会互相恶性竞争。你是客户,你会怎么看待这么一家公司?组织管理都出现了问题,还谈什么专业?


我始终认为,盲目赛马不可取,腾讯是TOC的产品,所以根据不同用户给予不同团队和产品,其实是打着吃掉各类细分市场的算盘。这个思路,也可以在大众日化产品的宝洁身上看见。

而华为云,做的是企业服务,这应该讲究的是一站式服务,这个时候你跑来搞赛马,我觉得就有点迷了。尤其在客户角度,会显的非常迷糊,感到你们不专业。


顺带我提一下~百度,这个毛病更突出

百家号,百度问答,百度知道居然是分开体系的,邀请我去百度问答,居然原来的百家号用不了,要新开一个账号注册。

其实新注册也没问题~

但是后台身份证又提示重复了~我当时就觉得

“这产品肯定活不了,你注册机制逻辑都没给我认真做”



大家去看网上的企业报道,尤其是BAT,华为这样级别的企业,普遍能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鸡汤感,比如觉得他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执行力强等等,仿佛成功唾手可得。

但实际上,仔细看这篇反思的文章,以及员工们的回复,你就会发现,即便是华为,在云计算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重点战场上,目前也是对未来的概念方向不太明确,甚至连组织方向都存在极大疑问的。

有人质疑,有人反思,还有更多的人则是一片迷茫

成功,从来没有故事里说的那么容易


作为时代的旁观者,我们总是能轻易得到各种结论,各种事后的分析,仿佛一切结论都来的如此应当。

只有真正置身于时代大潮,感受被洪流裹挟的力量,才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往往连方向都难以分清。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反思文原文

相关 [华为 时代 方向] 推荐:

华为也看不清时代的方向

- -
昨天,有人给我看了,在华为内部论坛上的一篇文章,由一线工程师提出,最终抵达任正非处,并转发全公司的一篇反思文.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一篇文章. 国内的企业报道,普遍是事后报道,习惯性的带着上帝视角,“哦,他这里错了”“哦,他们这里做了一个明智的决策”. 华为的这篇文章由一线提出,被最高总裁办转发,之后引起大量讨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真实视角.

在最好的创业时代,如何找到最容易成功的创业方向?

- - i黑马网
黑马说:对任何创业者,现在都是最好的时代,拿到A轮的条件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简单. 但在本文作者简江看来,只有一小部分人想明白了他们真的想要做什么,大部分人只是为创业而创业、为机会而创业,而这样的创业多数难以成功. 他认为,要想创业成功,靠的既不是模式团队、也不是聪明毅力,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对挖掘和实现产品价值的兴奋和喜悦.

华为的IT哲学

- - 《商业价值》杂志
华为IT建设经历了启蒙、集中化、国际化、全球化的4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即是IT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华为发布的2011年CSR报告显示,它拥有14.6万名员工,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籍员工占20.19%. 作为一个分布广泛、人员构成复杂的庞大机构,集中、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它必然的选择.

开放的华为

- - 《商业价值》杂志
企业业务是华为进入“大市场”的战略选择,在这个与通信运营商市场截然不同的新环境里,华为也决定告别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转而与合作伙伴共进退. “IT是整个华为公司的战略,也是华为公司ICT转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2013年9月的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说. 华为IT产品线涵盖存储、云计算及数据中心3大产品,为企业业务及运营商两大业务板块提供解决方案.

方向的碰撞

- 小熊维尼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以前做项目得到一个经验,就是在立项前,不需要拿个布好局的页面出来讨论,因为我们觉得,在方向还未清楚的时候,讨论页面细节可能是浪费时间. 这一回,战略部的新partner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启示. 按说她的工作是在我上游,可是在最开始的实际操作中,她却把工作走到了我的下游,直接做了一个页面出来,把功能点、内容全都画好了…… 我一阵吃惊,对比着我自己的proposal,我跟她说,你这个东西,同事们能接受吗,因为他们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你却让他们看细节.

时代精英

- huihui - 牛博国际
何昆阳导演的新作品《时代精英》. 何导演的作品一贯保持他的风格和水准,这部也不列外. 也许由于片中的对话讨论和我平时的所思所想有很多的不谋而合,我觉得这部由其精彩,不知是不是导演本意,在我看来有很多的喜剧效果. 观看《时代精英》: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y0whd2_x3A/ .

华为Vision动手玩

- Tony - cnBeta全文版
在昨天华为的发表会上,现身的除了我们之前动手玩过的MediaPad以外,还有另一部手机 Vision. 在规格方面Vision实在不算出色,运行Qualcomm MSM8255 1GHz处理器、2GB ROM和512MB RAM,使用很久不见的3.7 寸 LCD屏幕,解像度为480 x 800.

华为 Vision 动手玩

- austin - Engadget 中国版
在昨天华为的发表会上,现身的除了我们之前动手玩过的 MediaPad 以外,还有另一部手机 Vision. 在规格方面 Vision 实在不算出色,运行 Qualcomm MSM8255 1GHz 处理器、2GB ROM 和 512MB RAM,使容很久不见的 3.7 寸 LCD 屏幕,解像度为 480 x 800.

[大声]华为的秘密

-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不能为了上市、为了透明把内部搞得鸡飞狗跳的. 在最新一期《财富》杂志 《华为的秘密》中,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在接受杂志采访时出乎意料地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其开放性和透明度前所未见. 访谈的信息量很大,其中许多解释能够很好地回答公众的一些疑惑. 华为未来战略和主要投资方向是聚焦在管道体系.

任正非,“血洗”华为

- - 互联网 - ITeye博客
任正非,“血洗”华为(转). 本文来源于正和岛,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2013年在“走进华为”活动的口述. 2002年、2003年是华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核心骨干的出走使得华为收到重创,业绩大幅下滑,而彼时的任正非,也正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然而也正是这个阶段,华为削足适履、成功转型,迈上了国际化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