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1部好看的纪录片

标签: | 发表时间:2020-02-02 10:39 | 作者:
出处:https://mp.weixin.qq.com



按: 纪录片是土摩托老师长期关注的领域,他曾在博客里开辟专栏推荐各类精品纪录片,这个片单是从他看过的海量纪录片中淘选出来的。春节假期,肺炎病毒流行。如果你不打算出门的话,那就腾出点时间看看纪录片吧。


 

自然科学类

 

01,BBC- Seven Worlds One Planets(《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BBC是自然类纪录片的鼻祖,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爷是这类片子最好的主持人,凡是他们合作出的片子,不用多问,找来看就是了。


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这类片子,那么可以从这套新片看起。BBC的拍片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增加了故事性和戏剧性,希望能吸引那些以前从来不看这类片子的普通观众。

 

PS:当然这种增加是有科学根据的,不是盲目地将动物拟人化,这一点我曾经当面问过爵爷,得到了相当坚决的回答。换句话说,这里的戏剧化是通过高超的剪辑和配乐来实现的,不是《走近科学》那种伪科学式的瞎搞。

 


02,BBC- The Joy of AI(《人工智能的喜悦》)

 

 

光头大叔吉姆·阿尔卡利里(Jim Al-Khalili)是我第二喜欢的BBC纪录片主持人,他是个伊拉克出生英国长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聪明自不必说,主持风格我也特别喜欢。凡是他主持的片子,不用多问,找来看就是了。


这是他新出的一部纪录片,在我看过的所有关于人工智能(AI)的纪录片里,这部绝对排名第一,主要就是因为主持人的理性态度。

 

PS:举个例子:阿尔卡利里相信AI的飞速发展对于人类来说应该是一个狂喜,这个结论的背后是有坚实的逻辑和证据支持的,可惜大部分媒体报道都偏重AI的潜在危险,实在有点短视了。

 


03,PBS- How We Got to Now-With Steven Johnson(《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美国科普作家,这是他和BBC合作拍摄的一个六集纪录片(首播于PBS电视台),讲述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六个发明的前因后果,包括城市公共卫生、计时器、玻璃、人造光、制冷设备和声音记录和重现,都是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其实不久前人类还无福消受的新发明。

这套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讲述的故事和人物全都是大家不怎么熟悉的,即使遇到像爱迪生这样绕不过去的人物也都一笔带过,因为他发现影响人类生活的这六大发明很大程度上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小人物起到了更加关键的作用。

该片另一大特点就是八卦性很强,约翰逊知识面极为广泛,善于把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件联系到一起,让人脑洞大开,比如你们能否想到制冷技术的进步竟然帮助里根当选了美国总统吗?

 

PS:看完这套片子我忍不住想,如今流行知识付费,中国人花了很多钱去听一些不靠谱的中国学者解读世界大事,其实如果你学点英语,放宽眼界的话,你会发现真正好玩又靠谱的知识产品在国外早就有了,比如这套片子就是。大部分中国观众不知道这些好东西的存在,白花了很多冤枉钱,浪费的却是自己宝贵的时间,太可惜了。

 


04,BBC- The Brain: A Secret History(《大脑的秘密历史》)

 

 
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BBC纪录片主持人,这套三集纪录片详细梳理了人类探索大脑功能的历史,特别好看。

众所周知,大脑是最难研究的器官,主要原因是很难做实验。以前科学伦理还不那么完备,有人花钱找来志愿者做了几个不道德的实验,早期关于大脑的一些基本理论就是这么来的。后来不能这么做了,科学家便只能寄希望于手术导致的意外。

第三集讲了几个这样的案例,简直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比如,人类大脑有些部位目前看来似乎没什么用,但切掉后对于这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再比如,有位医生曾经像吸酸奶一样在手术时用吸管吸掉了一个病人的海马区,结果这个人手术之后便失去了形成记忆的能力,所有事情一秒钟后就忘了。 PS:这个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著名的研究对象,在他身上一共发表过超过一万篇论文,几乎每天都有科学家跑来研究他。不过他也不烦,因为他全都忘记啦! 

05,PBS NOVA- Apollo's Daring Mission(《阿波罗计划》) 


美国PBS电视台在2018年底播出了一集NOVA纪录片,回顾了阿波罗8号的整个过程,看得我惊心动魄,老泪纵横。

原来阿波罗8号原本的计划是测试土星5号火箭在地球轨道上的表现,当时这枚火箭只成功地发射过一次。CIA的间谍卫星发现苏联人貌似也有了一枚体型巨大的火箭,因此NASA怀疑苏联人要赶在美国人前面去往月球,于是NASA临时改变计划,把阿波罗8号派去了月球。

绕月飞行所需的整套系统都没有经过实地测试,三名勇敢的宇航员就出发了。所幸一切均好,任务圆满完成。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轨道,宇航员拍摄的“地升”照片是上世纪人类拍摄到的最重要的一张照片,没有之一。这一切都发生在整整半个世纪前,阿波罗计划太伟大了! PS: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阿波罗计划的遗产》,大家可以找来读读。 

06,PBS- Serengeti Rules(《塞伦盖提法则》)  这是美国PBS电视台去年播出的一部自然历史类纪录片,通过采访真人和演员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五位生态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生态法则的故事。

这个法则源自1960年代在潮汐水坑里做的一个小实验,颠覆了以往关于生态系统规模限制的旧理论。按照这个新法则,决定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不是基础生产者(海草或者植被),而是某个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的多寡,比如海星或者角马。

这里所说的关键物种大都为顶级捕食者(但并不绝对),后者正是人类最喜欢捕捉的物种(因为它们的经济价值往往更高),但这么做对生态系统的伤害巨大。同理,如果我们想要恢复一个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引入一个关键物种也许是更好的方法。 PS:这个理论有年头了,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还挺新鲜的,而且理解起来也不困难,值得补课。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很棒,很容易激发起观众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更应该推荐给小朋友们看看。 

07, AlphaGo(《阿尔法围棋》)   
这片子回顾了当年谷歌阿法狗和李世石的那场世纪大战的前前后后,有很多针对当事人的采访,看得人惊心动魄!

当年那场人机大战开启了人工智能新热潮,让普通老百姓也都意识到AI时代已经到来。我甚至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会把那场大战当做是人类新纪元的开始,所以这部史诗般的纪录片极具收藏价值。 PS:很多人相信阿法狗的胜利是人类的失败,可你别忘了,阿法狗也是人类造出来的!所以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人类的胜利,各位千万别受那帮悲观主义者的蛊惑,忘记了人类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08,BBC- Deep Down and Dirty-The Science of Soil(《土壤的科学》)   
这是BBC拍的一部纪录片,也许没有那么好看,但题材非常重要,值得推荐。

土壤很可能是最不受重视的自然资源,但人类的生活绝对离不开土壤,农业只是原因之一。这部片子不但解释了土壤的起源,还解释了土壤和碳排放的关系,告诉我们化石能源绝不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来源。 PS:片子最后还指出了减少土壤损失的方法,那就是减少裸土。这一点在中国非常不受重视,不信你出去走走,你会发现中国城市到处都是裸土,因为中国人还有很强的农民心态,就连住宅小区的花园苗圃都要除草翻耕,思维意识实在是太落后了。
 
09,PBS- The Eugenics Crusade(《优生学历史》)
 
如今一提优生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纳粹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但优生学的起源是在英国,这个名词的发明人是达尔文的表弟。最早继承这一思想的则是美国人,当年很多州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允许政府给一些“不适合当父母”的人提前实施绝育手术。 优生学这个概念听起来特别合理,甚至是美好的。但当年的遗传学研究刚刚起步,一些人在还没有搞清楚原理的情况下就提前实施了,结果当然是灾难性的。但是,如果大家因此就认为所有新技术都要等上三代才能应用,这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做法。这很可能是个无解的问题,人类就是这样曲曲折折地朝前走的。 格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最早反对优生学的也正是科学家群体,尤其是当研究果蝇的摩尔根发现了遗传的复杂性之后,反对的声音才变得有理有据。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科学和政治不一样的地方:科学有很强的自我纠错机制,政治则要弱得多,政治上的纠错往往需要让一代人吃尽了苦头才能成功。 PS:如今因为纳粹的关系,优生学成了禁区,但人类对于优生的渴望其实一直都存在,如今越来越流行的产前检测就是明证。所以,这件事背后的伦理道德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任何简单的解释都很难讲得清楚。 

10,BBC- How to Go Viral(《病毒式传播》)   
米姆(Meme)是著名的英国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首次创造出来的概念,后经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发展,成为描述文化传播现象的基本理论之一。

总部位于英国的DRG(Dream Reality Group)电视节目制作公司2019年制作了一部关于Meme的新片,主持人理查德·格雷(Richard Clay)不但请来了道金斯和布莱克摩尔现场说法,还采访了大量幕后人士,试图解释互联网时代Meme传播的各种猫腻,值得一看。片中展示了各种Meme是如何被人为地制造出来的,相信你会对如今的互联网多一分警惕。 PS:看完后我的感想是:旧的Meme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病毒式营销了,需要一个新的替代理论,我推荐过的那本《无穷的开始》对Meme给出了很不错的解释,比如Meme是如何毁掉传播Meme的社会的,以及Meme是如何让一个社会保持静态的,等等。

建议大家读读那本书里关于Meme的章节,想办法突破Meme为我们制造的思想牢笼,让Meme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11,BBC-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   
这是BBC One频道2019年拍的新片,几乎涉及到了气候变化的方方面面,如果你觉得自己对这个话题了解得不够系统,那么值得一看。

印象中这是爱登堡爵爷第一次单独为气候变化站台,就为这个也值得一看。这个话题已经热过好几轮了,最近因为那个瑞典女中学生又在欧洲火了一把,不知能延续多长时间。 PS:我做了十多年记者,科普方面花心思最多的除了转基因就是气候变化,可惜这两个话题可以说都是收效甚微,原因各有不同。气候变化议题难度最大,因为它除了事关公民的科学素养,还涉及到经济制度之争。

包括同人于野在内的很多科普作家也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像他那样的书呆子科普作家在中国还有不少,居然还都挺火,真是灾难。 

人文历史类  01,PBS- The Vietnam War(《越战》)   
这是美国PBS电视台的鸿篇巨制,总投资三千万美元,前后拍了十年,最终总片长接近二十个小时,信息密度非常大。 越战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历史会有评价。美国人反思越战的各种作品出过无数,几乎没有任何禁区,这一点真是令人羡慕,再加上美国政府的保密法规定五十年后所有政府秘密必须公开,所以最近几年反思的力度非常大,这部片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拍出来的。 越战大概是第一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有大量图片和视频的战争,编导拿到了两万四千张照片,以及一千五百小时的视频资料,包括美国军方拍摄的二十四场真实战斗的视频,甚至还有北越方面拍摄的很多视频素材。再加上解密后大量美国政府高官的秘密通话被公开,所以这片子是极为难得的一个对于一场国际战争的全景描述,而且极为真实。 我看的时候一直试图让自己穿越到半个多世纪前,想象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接受的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信息,然后再来推测自己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判断,我的立场很快就变模糊了,很多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观点也都被动摇了。 这才是最顶级的历史纪录片应该有的样子,它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当时的人看上去都那么“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当下,预测未来。 如今流行十万+,于是我们的很多时间都被那些依照算法炮制出来的公号文章所占用,腾不出时间去看这种含金量超高,但却不那么容易消化的作品了,甚是遗憾。 PS:这部片子的配乐超赞,背景音乐来自马友友,配歌来自那个时期的热门歌曲,几乎可以说是六十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精选集。 

02,Netflix- Wild Wild Country(《异狂国度》) 
这是《越战》级别的长篇历史纪录片,讲述了1980年代奥修真理教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公社的详细经过。

该片最大的优点在于平衡,导演采访了各方人士,给每个人一个平等的发言机会。如果你想知道宗教是怎如何诞生的,美国的民主和法制又是怎么一回事,政教分离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你对洗脑、公社、宽容、物质与精神、心灵自由、乌托邦……等等这些概念感兴趣的话,这部纪录片都会帮助你距离真相更近一步。 PS:这件事距今有些年头了,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了。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建议你先别去谷歌这个事情,而是先看片再上网调研,这么做将会极大地提升这部片子的力量。 

03,SundanceTV- Jonestown: Terror in the Jungle(《琼斯镇:丛林恐怖》)   
这是圣丹斯电视台2018年首映的四集纪录片,我再次被震撼了。人民圣殿教的新闻发生在1978年,我有残存的一点记忆,看完这部片子,那段记忆重新被唤起。

和奥修真理教不同的是,人民圣殿教最后的结局是教主率领手下九百多名教众集体服毒自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负面事件,所以这部纪录片没有采访太多对这个教持正面态度的人,对于那些凡事喜欢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的人来说会有些不爽。

即便如此,因为这件事的结局太过离奇,这个故事的惊悚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上面那部关于奥修真理教的纪录片,其教育意义甚至更大。 这个故事会让你再次扪心自问:宗教和邪教的区别在哪里?“宗教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口号究竟是不是个虚伪的神话?以及,人类究竟能蠢到何种程度,能让这样一个手段相当拙劣的洗脑者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04,PBS- The Story of Fascism in Europe(《欧洲法西斯的故事》) 

里克·史迪威斯(Rick Steves)是PBS电视台的旅行记者和欧洲问题专家,这是他在2017年为PBS制作的一部关于法西斯主义的入门级纪录片,强烈建议那些对这个词不甚了解的朋友看一看。

我自己就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Fascism这个词竟然来源于拉丁语的Fasces,意思是“束棒”,就是上图中他手里拿着的这个东西。中国不是有个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吗?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折断,意思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法西斯主义的本意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按照这个片子的说法,法西斯的出现需要以下三个因素:一个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自视甚高的劳动人民群体;因为经济或者政治等原因导致的挫败感;以及一个张口闭口离不开“人民”和“爱国主义”的民粹领袖。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一下,看看当今世界距离这三个因素还差多少。 PS:这部片子详细分析了当年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内部情况,很多细节让我感觉是如此熟悉,每每感到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05, American Factory(《美国工厂》)   
这可能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看过的最好看的社会类纪录片,光是找到这个选题并说服双方允许自己拍摄就成功了一半。

这片子相当中立,双方各给了一半时间,这么做容易让每位“有立场”的观影者都有一半的时间感到不爽,但“让你不那么爽”才是社会类纪录片的精髓。

这片子剪得非常密,几乎每隔五分钟就有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点”。我对两个比较隐蔽的点印象深刻,一个是美国工厂开工庆典,美方需要考虑下雨怎么办,曹德旺说,不会下雨的。另一个是美方管理人员去中国参观,一个美国胖子穿不进中方准备的工作服。 PS:我在中美两国都生活过很长时间,甚至在俄亥俄生活过四年,对片中的场景深有体会。看完后我愈发相信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正确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没法省略的,尤其是资本主义阶段。我前段时间还讲过民歌在工会运动中的作用,人家在一百多年前就闹工会,而且闹了特别长的时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咱们没有真正闹过,只是拿工会当政治工具而已,双方没办法相互理解。 

06, The Edge of Democracy(《民主的边界》)   
这部片子刚刚获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提名,导演是巴西人,家里曾经是左派游击队成员,因此和巴西前总统卢拉(Lula)关系很不错,获得了无限接近Lula的权利,拍摄了大量幕后镜头。

这部片子以个人视角讲述了Lula所在的左派劳工党最近这二十年里在巴西的遭遇,看完后简直要对人类这个物种彻底绝望了。原来民主政治还可以这么肮脏,老百姓还可以这么愚昧。 PS:这部电影好玩的地方在于,Lula和他一手提拔的巴西女总统Dilma最终是被巴西国内的保守势力运用政治手段打压的,后者更是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弹劾。但与此同时,在美国正在上演相反的桥段,特朗普是当权的保守派,美国的自由派正在以各种原因试图弹劾他,两国互为镜像。

最终,巴西选民选出了一个保守派,几乎可以称之为“南美洲的特朗普”,不知道今年的美国大选会是什么结果。总之,导演把巴西的失败当成民主的失败,这是不公平的。最近几年民主本身一直赢,但老百姓就不好说了,所以民主制度会不会是人类的未来?这个问题还值得问么? 

07,CNN- The History of Comedy(《喜剧的历史》) 
这是CNN拍的八集纪录片,值得推荐给所有打算了解美国文化的人。

提起美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音乐领域,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嘻哈……光是美国发明的音乐类型就可以列出一长串。排名第二的恐怕就是喜剧,我们每个人都通过好莱坞电影认识了至少十个美国喜剧明星,他们大都是通过脱口秀这个平台走向世界的。

这套片子以美式单口为基础,详细梳理了美国脱口秀的发展史,大家可以看看这东西是如何从遍布各地的小俱乐部里慢慢发展起来的。 PS:美国音乐的兴旺必须感谢这个国家的移民,脱口秀的兴旺则和移民关系不大,而是源于美国这个大市场,以及英语的普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自己的喜剧,但因为语言障碍或者国内市场太小,群众基础要比美国薄弱得多,所以一直发展不起来。 

08,Netflix- Rolling Thunder Revue(《滚雷巡演》) 
1975年,美国开始流行在体育场举办大型摇滚演出,已经好多年没有巡演的迪伦却决定模仿过去的马戏团,组织一帮朋友在美国东部的中小型城市举办一系列几千人规模的体育馆演出,取名“滚雷巡演”。

他招来十几个好朋友,坐着一辆大巴车,开始了这次奇怪的演出。同行的除了伴奏乐队The Band的几名成员,还有Joan Baez, Joni Mitchell, Allen Ginsberg和The Byrds乐队的Roger McGuinn,以及刚刚被招募来的暗黑系小提琴手Scarlet Rivera。

迪伦还雇了一个摄影团队,把整个巡演拍了下来,准备剪成一部电影,这就是后来那部长达四小时的 Renaldo and Clara,最终巡演赔了一大笔钱,电影几乎没人看,所以这件事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好在Netflix没有忘,找来了最擅长拍迪伦的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从浩如烟海的视频资料中剪出了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纪录片。 如果你是迪伦迷,此片必看!因为片子里展示了迪伦最好的舞台状态,像A Hard Rain’s A-Gonna Fall,Hurricane和Just Like a Woman这几首歌的现场表演都非常棒,尤其是那首One More Cup of Coffee,舞台上的迪伦像是中了魔,太神奇了!

最奇怪的是,当年的那次巡演因为要拍电影,所以很多音乐家都画了浓妆,甚至戴了面具,很多情节真真假假,分不清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表演。斯科西斯如法炮制,在这部片子里也虚构了好几个人物,用电影技术将其混在片中,所以我们看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就像迪伦在片子一开始时不戴面具说的:一个人戴上面具才会说真话,不戴面具时说的很可能就是假话。 迪伦在片子中还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Life isn'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life is about creating yourself(生活不是为了寻找你自己,而是为了创造你自己)。这句话就是迪伦一生的真实写照。 PS:这部片子不但有大量演出实况,还有很多后台拍摄的音乐家开派对的情景,这才是精华所在。我认为这是迪伦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所以片子结尾列出了1975年之后迪伦所有的演出时间地点,你会看到他此后几乎全都生活在路上了,这才是一名民歌手应该有的生活。 

09, Marianne & Leonard: Words of Love(《玛丽安和伦纳德:爱的语言》)   
这是2019年新出的一部传记类纪录片,伦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歌迷必看。

该片讲述了科恩和玛丽安(Marianne)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友谊和爱情,后者是科恩早年的缪斯,两首重要歌曲So Long Marianne和Bird on a Wire的灵感就是源于两人在希腊Hydra岛上的生活。具体细节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去看我写的那本《来自民间的叛逆》。 这部片子除了各种相关人士的访谈之外(很多访谈非常精彩),最值回票价的就是各种珍贵视频,包括当年Hydra岛上艺术家聚会的视频,科恩回到纽约后第一次公开演出的视频,科恩成名后和女歌迷调情的视频(这个居然都有!),玛丽安离开科恩后独立生活的视频,科恩那次著名的耶路撒冷演出的视频,科恩当和尚的视频,科恩复出后世界巡演的视频,(包括科恩在奥斯陆唱《So Long Marianne》时坐在第一排的玛丽安的反应),以及玛丽安临死前科恩委托朋友朗诵自己写给她的一封信时的情景。熟悉这段历史的我看到这些珍贵视频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啊! PS:女权主义者肯定会觉得科恩就是渣男,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肯定会让很多传统人士感到不适,我自己其实也说不好应该如何评价这段感情,但作为科恩的歌迷,我肯定更关心科恩这一方的故事。没办法,这是人之常情。唯一让我感到不适的是玛丽安的儿子Axel,长大后居然疯了,这就是成长于那段疯狂年代的儿童最终必须付出的代价。 

10,Netflix- Ugly Delicious(《美食不美》)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美食纪录片。我看的这类片子不算多,大都是隐性的美食广告,顶多加点旅游元素,本质上也是广告。《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略有不同,陈晓卿利用美食来讲述中国人的生存故事,外延非常宽,所以才会好看。
 但是,这套片子太不一样了,它用美食来讲政治、讲文化、讲历史、讲人性……而且是用采访对象自己的话来讲,而不全是主持人或者画外音,这一点极为难能可贵。另外,这部片子走访了全世界的很多地方,这也是中国目前很难做到的。 当然了,这套片子的成功,一大半原因要归功于主持人David Chang,他是个韩裔美国人,讲话的方式非常幽默,性格也很讨人喜欢,是那种我特别想跟他一起吃饭一起旅行一起Hang Out的那种哥们儿。我看这部片子的感觉很像是我在跟一群特别好玩又特别有见识的人边吃边聊,有点像老男人饭局,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 PS:我觉得目前中国还拍不出这样的美食纪录片,一来中国的大环境不允许进行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二来中国观众大概也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包容一切的世界观。第三,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如果这部片子是中国人用中文在讲话,一定不如英文精彩,因为中文一听就有种地方语言的Feel,不像英文,本身就有一种包容一切的感觉。

当然我的感觉不一定对,还是真心希望有中国人能做出接近这种水平的美食纪录片吧。

相关阅读:
108部高分纪录片,陪娃一起过寒假

本文作者:袁越(土摩托)


相关 [纪录片] 推荐:

NHK纪录片《强震之前》(高清)

- XH - 地理时间
继续阅读全文 NHK纪录片《强震之前》(高清). © comgeo for 地理时间, 2011. | Permalink | 3 comments | 给我们 投稿. Post tags: NHK, 地震, 日本, 纪录片, 视频.

Bloomberg播出Marc Andreessen纪录片

- 平 - Solidot
论坛小范围公测 写道 "美著名财经频道Bloomberg(彭博社)播出关于Netscape创始人Marc Andreessen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包含多为重量级人物的采访和珍贵影像资料. 该片讲述Marc Andreessen在UIUC参与开发Mosaic,随后创立Netscape,被Bill Gates的IE击败,被AOL收购,离职创立Loudcloud,Netscape的开源项目Mozilla/Firefox取得巨大成功,以及目前投资Facebook,eBay,Linkedin等的现状.

推荐21部好看的纪录片

- -
纪录片是土摩托老师长期关注的领域,他曾在博客里开辟专栏推荐各类精品纪录片,这个片单是从他看过的海量纪录片中淘选出来的. 如果你不打算出门的话,那就腾出点时间看看纪录片吧. Seven Worlds One Planets(《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BBC是自然类纪录片的鼻祖,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爷是这类片子最好的主持人,凡是他们合作出的片子,不用多问,找来看就是了.

让领导先走——天朝被禁纪录片《克拉玛依》

- 雪深 - FeedzShare
来自: AV party - FeedzShare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已有 3 人推荐. 纪录片《克拉玛依》长达6小时,详尽记录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大火、导致200多名学童葬身火海后,学童家长们10多年来痛苦不堪的生活与回忆. 由于题材敏感,该片在内地成为禁片,只能在今年3月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和远在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映.

朝鲜眼中的天朝:2011年金胖访华纪录片

- David - 非常日报

生命的意义:一部纪录片的诠释

- 我心飞翔 - 时寒冰
   生命的意义:一部纪录片的诠释.     有朋友向我郑重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当他讲述他的震撼时,我被感染. 而后,我在网上看了徐童拍摄的这部片子(我还没有找到这部纪录片的原版DVD),一口气看完,感慨万千……特推荐.

Hulu首页展示纪录片MacHEADS纪念Steve Jobs

- yeqiu - Solidot
Visame.org 写道 "今天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都刊登了Steve Jobs辞去苹果CEO的消息. 美在线视频网站Hulu特别在首页展示了2009年纪录片MacHEADS. MacHEADS记录了忠诚的Apple用户对Apple产品近乎邪教般的狂热和迷恋. 该片试图探讨Mac,iPod,iPhone(那时还没有iPad)等从普通的电子消费产品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

请为《寻找林昭的灵魂》纪录片投一票

- 苦吟 - 嫣牛博 - 没有政治内容的牛博 (测试版)
     胡杰作品《寻找林昭的灵魂》、《我虽死去》、艾晓明的《公民调查》、何阳的《赫索格的日子》等重要影片参选阳光卫视举办的第一届“阳光华语纪录片奖”,此次大赛宗旨为:“独立记录,自由选择”,从获奖结果到决赛评委都是网络直选,请朋友们直接通过网络观看这些影片,参与投票,地址如下:http://www.ihavesun.com/fv20_0.aspx.

终极收藏:近6000部纪录片表单

- 夕 - 地理时间
这是以前经由一个网友留言而发现的,数量之多令我非常的吃惊,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纪录片基本都包含在内:BBC\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NHK\历史频道\IMAX\PBS以及CCTV等国内出品的纪录片,总数约6000部. 虽然只是一个Excel表格而非资源下载,但对纪录片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收藏.

朝鲜拍摄的金日成逝世的电视纪录片

- CarlNERV - 河蟹娱乐
从59秒开始,亲们一定要Hold住啊. 原文链接: http://hxyl.net/2011/10/04/jin-ri-cheng/. 火星娱乐 河蟹娱乐 Copyright © 2007-2009 爱祖国,爱人民,唉派对.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http://feed.feedsky.com/kisshi,更加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