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原理与应用(附数据链路层封装)
交换机原理
交换机的作用:
连接多个以太网物理段,隔离冲突域
对以太网帧进行高速而透明的交换转发
自行学习和维护MAC地址信息
交换机工作在二层,可以用来隔离冲突域,在OSI参考模型中,二层的作用是寻址,这边寻址指的是MAC地址,而交换机就是对MAC地址进行转发,在每个交换机中,都有一张MAC地址表,这个表是交换机自动学习的。
所以,总得来说交换机的作用是寻址和转发 ,但是要注意交换机用的是MAC地址
交换机的特点:
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以太网间的透明桥接和交换,依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将以太网数据帧在端口间进行转发
交换机的四个功能:
0. 学习功能---------数据帧经过交换机,交换机会自动学习数据帧的源mac地址
0. 转发功能---------数据帧经过交换机,会在mac表中查找数据帧的目的mac,查找成功,会从相应的接口转发数据
0. 查询功能(泛洪)---------数据帧经过交换机,会在mac表中查找数据帧的目的mac,查找失败,会从所有接口转发相同数据(泛洪)
0. 刷新功能---------交换机默认300s刷新一次mac地址表
交换机运行原理
第一次通信的时候,交换机处于 初始状态,mac 地址表的表项为空当主机 A 想和 主机B 进行通信的时候主机A 会发送 一个数据,设 数据帧的内容:
源mac: 11-11-11
目的mac: 22-22-22
当这个数据帧经过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拆开 数据,分析源目mac地址交换机会自动 将源mac 地址和 交换机接口号 写入到表项中然后 去表项中查找 从接口 去往 目的mac ,发现表项中没有直接广播(除了发送接口), 只有目的mac地址的 设备会回包,其余接口的 设备会丢弃回复方 主机B 也会发送一个数据帧,数据帧的内容
源mac: 22-22-22
目的mac: 11-11-11
该数据帧经过交换机,交换机会将源mac地址和接口号写入 mac 地址表,自动学习。
然后会去 交换机的 mac地址表查找 去往目的mac地址的接口,发现表项 中有 并且是1号接口,接从 1号接口出去。
由于 交换机mac地址表中有了A B主机的相关信息,所以下次AB 通信直接单播
交换机应用
例一:不同域名计算机通过网关进行链接
打开该软件ensp
选择新建拓扑,选择路由器,第三个
选择终端选择pc
启动设备
配置PC地址和网关(注网关必须真实存在,所以后续需要路由器配置网关)
接下来链接两台主机和路由器
开始配置路由器网关
命令:
sys <>-[]
sysname 改名
u t m 关闭接口信息报告
int gX/X/X 进入接口管理
ip add 网关 掩码
进入配置后更改视图模式,然后更改名字(方便知道是哪台设备),int进入接口管理端,添加网关。接下来就进入了相同的网关建立链接。
例二 交换机工作过程
添加交换机
添加终端
链接交换机
配置计算机地址,因为同一ip下不用配置网关,为直观显示,更改MAC地址。
命令:
display mac-address mac地址表项
ping通后
在交换机可查看mac地址表项
该表格会默认保存300秒,如无继续使用会自动清除
数据链路层
- 前导码(Preamble) 包含八字节。前七字节的值为0xAA,最后一个字节的值为0xAB。在DIX以太网中,前导码被认为是物理层封装的一部分,而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封装。
- 目的地址(DA) 包含六字节。DA标识了顿的目的站点的MAC地址。DA可以是单播地址 (单个目的组播地址 (组目的地)或广播地址。
- 源地址(SA) 包含六字节。SA标识了发送的站点的MAC地址。SA一定是单播地址(即第8位是0)。
- 类型域包含两字节,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如0800H标识IP协议。
- 数据域包含46~1500字节。数据域封装了通过以太网传输的高层协议信息。高层协议要确保这个域至少包含46字节,如果实际数据不足46字节,则高层协议必须执行某些填充算法。数据域长度的上限是任意的,但目前已经被设置为1500字节,所以暂定46至1500字节。
- 顺校验序列(FCS)包合四字节。FCS是从DA开始到数据域结束这部分的校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