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iger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Stuart Anstis & Patrick Cavanagh,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法国笛卡尔大学). 这个图形由看上去是由三个重叠的圆环构成,但他们相对运动的位置却是不固定的. 如果把他们重叠的部分加上白色,这个图形就变成了三个固定在一起运动的圆环. 即使不完全填上白色,而是将重叠的部分变为透明,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 Steven - YesKafei Daily
视觉错觉.令人害羞的影子艺术. 视觉错觉:裁判可以原谅的,因为她在他后面.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二十八:智慧之灯,点亮心灵 (@longquanzs). 苏小红 你转过身来好吗_短篇小说_前后左右-冷笑话 未解之谜 野史趣闻 灵异 雷人 糗事 网络热门 大杂烩 (@qhzy8). 申请美国名校被拒绝理由大盘点 (@diylx).
- Marc - Solidot
第七届视觉错觉奖公布,投票者从150多个作品中评选出Top10. 网站上公布了每个获胜作品的演示动画或视频(YouTube),并给出了简短的错觉解释. 获奖作品包括了:来自意大利的Mask of Love,观看这个威尼斯面具图像,有没有注意到“爱”隐藏在其中. The Exchange of Features, Textures and Faces,两个小人向中心移动然后返回,如果你的眼睛不是凝视着中心,而是从外围看,会发现两人穿过彼此的错觉....
- Baiger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我们推出的2010年视错觉大奖的 专题报道. 而就在前不久,新一期的视错觉大奖也揭晓了. 心事鉴定组前方特派记者cobblest为大家带来现场图片和更多有趣的视错觉展示. 下面就请跟随我们的讲解,看看今年科学家们又给我们带来让人不可思议的错觉图像吧. (Gianni Sarcone, Courtney Smith & Marie-Jo Waeber,意大利Archimedes Lab™ Project).
- Ahlon - 独角兽资讯
澳洲设计师Michael Kai独具匠心地用摄影作品来展示传统中主要以绘画来表现的视觉错觉效果. 这组名为“This Side Up”的视觉错觉摄影照片,看得人眼花缭乱,甚至心惊肉跳. 真实的游泳池有这样的效果就太养眼了,但是只在美女游泳时出现. 链接: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unicornblog/28633.html.
- 肖 - 科学松鼠会
上个月在佛罗里达结束的视觉科学大会上,颁发了2010年度“最佳视觉错觉”大奖.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视觉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视觉科学家贡献出自己这一年精心琢磨出的视觉Demo,争相吸引观众的眼球. 虽然满场都是整天研究视觉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但大家仍然为参赛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巧的设计而拍案叫绝. 永远有出其不意的视觉错觉,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双眼如何“欺骗”我们的大脑,也永远有解不尽的背后谜题等待被探索——也许这就是视觉科学让人深深着迷的一点吧.
- hao - Solidot
生活在东南亚亚热带雨林中的长臂猿需要在高低不平的树林中穿梭,当无法直接通过摇摆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时,它们会依靠于跳跃,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它们能跳最远10米.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视频观察其重心的移动,揭开了长臂猿的秘密. 结果令人惊讶,长臂猿能比其它任何已知动物将更多能量集中于跳跃上面.
- Chuyue - 苗禺哥
昨晚有人在微博上透露,在王府井地铁口有个体操前世界冠军乞讨,在被驱赶之后离开. 经查证他原来确实是一名体操选手,还曾经入选过国家队,他就是大运会金牌得主张尚武.
7月15日,曾经的体操冠军张尚武在因盗窃被刑满释放后在王府井附近的地下通道内靠卖艺为生. 张尚武曾是中国体操的一颗希望之星,1995年他就进入了国家队,2001年年仅18岁的他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走了男子团体和吊环两枚金牌.
- 云透 - 张佳玮写东西的地方
昨天回无锡,晚饭时爸就兴致勃勃说要看法网决赛. 我:“德约科维奇连胜被打掉了. 作为李娜的资深歌迷,我妈感慨:“中国李娜真多,还都很有出息. 法网决赛前,我妈占着电视看《星光大道》. 看完了上字幕,发现老毕还是制片人. 我说对的,老版《三国演义》老毕还是摄像师呢. 我说,老毕有时还去日本串戏呢.
- 刘辉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从四月到六月,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集团军由苹果(Apple),诺基亚(Nokia),三星(Samsung)组成,其中苹果的季度财报显示 iPhone 的出货量达到 2034 万台,诺基亚的季度财报显示以 Symbian 为主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是 1670 万台. 于是,“苹果超越诺基亚,占据头名”的新闻,在主流媒体上频频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