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告

标签: 资讯 资讯 综合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 院士 | 发表时间:2011-05-23 14:38 | 作者:资讯小分队 桢润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11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现予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将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1个月(从公示之日算起)。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规定,如对候选人公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请于2011年9月15日之前,将书面意见以真实身份署名,寄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邮编: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见。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数学物理学部(共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尤峻汉
74
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3
王 牧
48
晶体生长物理学
南京大学
4
王顺金
73
核物理、理论物理
四川大学
5
邓小刚
50
流体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6
卢炬甫
63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7
史生才
46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
叶友达
47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9
叶向东
48
动力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叶沿林
55
核物理
北京大学
11
向 涛
48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2
庄鹏飞
53
核物理
清华大学
13
祁力群
65
运筹学
香港理工大学
14
何红建
46
粒子物理理论
清华大学
15
佘振苏
48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16
张 旭
42
数学
四川大学
17
张继平
52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18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9
张富春
65
凝聚态物理
香港大学
20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1
李 锋
50
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22
李有泉
48
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23
李重生
64
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24
李嘉禹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5
杜东生
7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6
汪卫华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7
汪景琇
67
太阳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8
邵启满
48
概率统计
香港科技大学
29
陆坤权
71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0
陈十一
54
力学
北京大学
31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32
陈志明
45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3
周向宇
46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4
孟 杰
45
核物理、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35
宗传明
48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36
欧阳颀
55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37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8
范更华
54
数学
福州大学
39
郑伟谋
65
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0
姚凯伦
67
凝聚态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41
段海豹
55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2
赵 刚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43
赵政国
55
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4
徐洪杰
56
核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45
莫毅明
55
数学
香港大学
4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8
盛政明
44
等离子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49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50
黄 涛
7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51
景益鹏
4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52
程崇庆
54
数学
南京大学
53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
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4
戴子高
46
天体物理
南京大学
55
魏悦广
51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化学部(共4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于吉红(女)
44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2
马大为
47
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
马光辉(女)
46
生物化工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4
方维海
55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5
毛在砂
67
化学反应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6
王利祥
46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王彦吉
63
刑事科学技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8
王柯敏
53
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
9
帅志刚
48
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
10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11
刘云圻
62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13
刘 育
57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14
孙世刚
56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15
孙红哲
46
无机化学
香港大学
16
安立佳
46
高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7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18
吴 玮
48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19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20
张洪杰
57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1
张新荣
54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22
李永舫
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3
李玉良
61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4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25
李前树
69
物理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
26
李峻柏
46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7
杨芃原
62
分析化学
复旦大学
28
杨秀荣(女)
65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9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0
杨金龙
4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
杨 柏
4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吉林大学
32
杨 震
51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3
陆小华
51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34
陈国南
62
分析化学
福州大学
35
陈接胜
46
无机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36
岳建民
49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7
侯雪龙
56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8
俞书宏
43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9
赵宇亮
48
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40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1
席振峰
48
金属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
42
寇 元
63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43
梁 宏
46
生物无机化学
广西师范大学
44
谢作伟
47
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45
韩布兴
53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7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孔祥银
46
医学遗传学和医学
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书荣
71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王 文
43
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4
王 岩
49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
5
王松灵
48
口腔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6
王明鑫
56
生化专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7
王海燕(女)
73
内科学(肾脏内科)
北京大学
8
王喜军
49
中医药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9
任 东
48
昆虫学
首都师范大学
10
刘耀光
57
作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11
孙之荣
64
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清华大学
12
孙树汉
58
遗传学
第二军医大学
13
朱永官
43
环境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14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15
朱 军
62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16
何祖华
48
植物生理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7
吴清玉
59
心脏外科学
清华大学
18
张大兵
43
作物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19
张 旭
49
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
张其清
57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21
张学军
55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2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2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24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5
李素芝
57
高原病
西藏军区总医院
26
杨安钢
57
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7
杨 晓(女)
44
发育遗传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28
杨维才
47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9
沈中阳
48
肝脏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30
邵一鸣
54
医学病毒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
陈子江(女)
51
妇产科学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附属
省立医院)
32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33
陈晔光
46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34
周广胜
45
生态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5
金会庆
54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
36
哈木拉提·吾甫尔
51
民族医学
新疆医科大学
37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38
胡 兰(女)
43
遗传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39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40
赵劲民
48
骨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
41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42
郝小江
59
天然药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43
饶 毅
49
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
北京大学
44
凌 锋(女)
59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45
徐安龙
48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中山大学
46
徐 涛
40
细胞生物物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7
格日力
58
临床医学
青海大学
48
郭亚军
55
肿瘤学
第二军医大学
49
钱 前
49
作物种质资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
50
高 福
49
结构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51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2
曹晓风(女)
46
植物表观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研究所
53
曹谊林
57
医学(组织工程学)
上海交通大学
54
梁秉中
70
骨外科,显微外科,骨质
疏松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55
梁雪儿(女)
49
病理学
香港大学
56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57
彭少麟
54
生态学
中山大学
58
彭宝淦
47
骨外科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59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60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61
蒋建东
52
药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62
蒋澄宇(女)
46
呼吸分子病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63
韩泽广
47
医学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64
韩家淮
51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65
慈龙骏(女)
76
荒漠化防治、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66
裴端卿
46
干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
健康研究院
67
谭华荣
55
微生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68
黎志康
57
植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69
黎晓新(女)
61
眼科学
北京大学
70
薛红卫
41
植物分子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1
瞿 佳
55
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科学
温州医学院

地学部(共5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王二七
61
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王会军
47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
王成善
59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
王学求
49
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6
王椿镛
65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7
冯志强
47
石油地质勘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8
史培军
52
自然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9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0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11
宇如聪
49
大气动力学
中国气象局
12
庄国顺
64
大气化学
复旦大学
13
成秋明
51
数学地质、矿产普查
与勘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4
朱伟林
55
海洋石油地质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5
何大明
52
水文地理学
云南大学
16
张小曳
48
大气气溶胶与全球变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7
张立飞
48
岩石学
北京大学
18
张忠杰
47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李子颖
47
铀矿地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
李建平
42
气象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1
李献华
49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杨树锋
64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23
沙金庚
62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4
陈 鸣
54
矿物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5
陈中原
58
自然地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26
陈发虎
48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27
陈仲良
57
气象学
香港城市大学
28
陈晓非
53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陈 骏
56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30
周成虎
4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1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2
侯增谦
50
矿藏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33
宫辉力
54
信息水文地质
首都师范大学
34
段振豪
51
计算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5
赵志新
64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36
赵思雄
71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7
郝 芳
4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8
夏 军
56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9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
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40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1
高 抒
54
海洋地质学
南京大学
42
崔 鹏
53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
保持学(山地灾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3
黄思训
64
大气科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44
黄润秋
47
工程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
45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46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
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7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48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49
葛全胜
48
自然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0
蔡运龙
63
地理学
北京大学
51
樊 杰
50
经济地理与区域
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2
濮祖荫
74
空间物理学
北京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3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龙生
70
精密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2
尹 浩
5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3
王小云(女)
44
信息安全
清华大学
4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5
王永仲
66
光学工程
军械工程学院
6
王立军
64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究所
7
王建宇
52
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8
王 巍
44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9
田 捷
51
模式识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0
刘伍明
51
光学与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1
吕 建
51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12
朱嘉麟
70
半导体
清华大学
13
许京军
45
光子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14
应明生
47
计算机科学理论
清华大学
15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16
张 荣
47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南京大学
17
李建中
6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9
李景镇
70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0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1
杨德仁
47
半导体材料
浙江大学
22
陆贵文
53
微波及天线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
23
陈武凡
61
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
24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
技术安全研究所
25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26
赵葆常
72
光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所
27
郝 跃
53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8
骆清铭
45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29
唐远炎
67
计算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重庆大学、澳门大学
30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31
徐秋霞(女)
68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32
曹希仁
66
控制系统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
33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34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35
程代展
65
系统与控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6
董胜波
50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技术科学部(共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 汉
47
机械电子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
丁玄同
63
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3
方岱宁
53
固体力学
北京大学
4
王汉功
70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5
王其亨
64
建筑历史与理论
天津大学
6
王秋良
45
超导电工学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
卢天健
46
固体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8
叶志镇
56
材料物理化学
浙江大学
9
刘治国
67
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
10
刘维民
48
润滑材料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
向锦武
47
飞行器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江 涌
48
高级自动寻的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14
闫楚良
63
飞机寿命与可靠性科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蓝天时代飞机强度研究所
15
何满潮
55
矿山工程岩体力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6
吴学仁
64
断裂力学、疲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7
张立德
7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8
张柏楠
49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19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20
李东旭(女)
54
飞行器设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1
李行伟
58
环境水力学、环境水利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
22
李宏男
53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3
李应红
48
航空推进技术
空军工程大学
24
李国英
47
水利水电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25
杨 锐
46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6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7
陆 卫
49
红外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8
陈仙辉
48
材料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林家浩
70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30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31
金红光
54
工程热物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32
俞大鹏
52
无机材料科学
北京大学
33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34
段广仁
49
控制理论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35
段 进
50
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东南大学
36
赵阳升
55
采矿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37
倪晋仁
48
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北京大学
38
唐春安
53
岩土与采矿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39
徐世烺
57
水利与土木结构工程
浙江大学
40
殷敬华
64
高分子材料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1
郭烈锦
47
热能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42
崔福斋
65
生物材料
清华大学
43
常 进
44
航天应用技术和空间遥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44
常 青
53
建筑学
同济大学
45
曹一家
4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湖南大学
46
彭练矛
48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学
47
韩祖南
62
导弹总体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48
蒙大桥
53
核材料研究及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
49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50
管晓宏
55
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51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52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53
滕锦光
47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54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55
魏钟铨
73
飞行器总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相关 [中国科学 院士 有效] 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告

- 桢润 - 科学松鼠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11年4月30日结束. 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

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mikelong - 用户饶毅的RSS
;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36-18=18)

- Robert - 弯曲评论
1 马龙生 70 精密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2 尹 浩 5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3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 王立军 64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 田 捷 51 模式识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6 应明生 47 计算机科学理论 清华大学.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Robert - 弯曲评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中国科学院] 围观已不能改变中国 (转载)

- zhangkai_ch - 水木社区 今日十大热门话题
发信人: himcdull (下一个目标-还没涨工资的孩子们涨工资), 信区: CAS. 标 题: 围观已不能改变中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Nov 23 22:09:32 2010),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susanfeng (,,), 信区: Reader.

中国科学家提议捕获小行星采矿

- 微笑!?~ - Solidot
可能你还记得清华大学科学家提议偏转威胁地球的近地小行星,其中一位作者李俊峰与另外两位同事宝音贺西和陈杨合作,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又发表了一篇论文(PDF),这次的主题是捕捉近地小行星,然后去采矿. 研究人员以木星捕获彗星为例,认为就太阳-地球-近地小行星这个限制性三体问题而言,对于雅可比常数(Jacobi constant)略低于C1高于C3(C1是太阳地球拉格朗日点L1的雅可比常数,C3对应L3)的近地小行星是可能会被地球临时捕获,成为地球的新卫星.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偏向某方向加速

- Mountain - Solidot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已被发现存在各向异性,也就是各个方向上的温度变化不均匀. 现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荣根和Zhong-Liang Tuo在arXiv.org上发表报告(PDF)称,他们发现宇宙的膨胀也存在各向异性,在某一方向上的扩张加速度更快(中文). 研究人员分析了557 个Type 1a 超新星的数据,发现宇宙的扩张似乎在北银河半球方向上被加速的更快.

中国科学家提议偏转威胁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 微笑!?~ - Solidot
小行星Apophis被认为是数十年内最有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天体. 它将在2029年和2036年与地球两次近距离接触. 中国清华大学的三名科学家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发表了一篇论文(PDF),提议用一艘太阳帆驱动的飞船去偏转Apophis的轨道,使它没有机会与地球相撞. Apophis是200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直径320米,重量4.6×1010kg,将于2029年4月13日到达距离32000 km的近地点,如果没有相撞它还会在2036年重返地球.

中国科学家验证物理界预言 隐形斗篷有望实现

- karlshi - cnBeta.COM
隐形斗篷这一科幻技术未来将可能成为现实,宇宙大爆炸和中宇宙膨胀现象有可能得到颠覆性的解 读. 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团队首次在负折射光子晶体中观察到了光波波段逆多普勒频移的物理现象,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光子学》上刊出该研究成果. 这 是世界上首次在光学领域证实多普勒效应的逆转,将在天文学、医学、微电子工业等方面得到应用.

中国科学家说失去 Google 等于两眼一抓瞎,等于有电视却没电

- Jokin - cnBeta.COM
新一期《自然》杂志里的一篇文章针对784名中国科学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PDF下载),如果你无法访问Google对你的科研会有多大影响. 其中84%都说影响非常严重和有些影响. 如果我失去Google,就像一个人失去双眼.